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17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17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君,二外公他们准备过几天回林山县,咱们要不要送点东西回家?”简薇正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连忙问道。
  “他们回家?不留在京城吗?子茗他们刚成亲啊。”顾青云大吃一惊,方仁礼和王氏要回林山县?想起前几天方仁礼过来找方仁霄时,书房里传来的争吵声……
  顾青云若有所思,事后他隐约听连氏说过,方仁礼过来问举人候官的事,方仁霄告诉他最近有大批举人滞留在京城,有门路的早就当官去了,他说得太迟,现在剩下的官职不是县主簿就是县教谕,还是地处偏僻之地,问他要不要去。
  方仁礼当然不肯去,他想做好一点地方的县令,不想再继续考下去了,可这样的位置根本轮不到他,大把的人盯着。
  方仁霄的官职在京城根本就不算大,可没能耐给他找到好地方。
  为此,两人好像发生了争吵,连氏颇为愤愤不平,说不满意的话为何不去找他的亲家,让对方给他找官做?亲家还是吏部的。
  现在方仁礼想回家?难道是不想当官了?这事顾青云不好问方子茗,不过现在听简薇说起,顾青云知道,他大概是想回去了,在林山县一个举人还是颇有分量的,特别是方家还有进士在京城当官,唯一的嫡子又是举人,娶的儿媳身份在林山县算是高的,方仁礼回去,肯定受人尊敬。
  顾青云接触过方仁礼,知道他是那种板正的人,颇有些迂腐,对老师这个亲大哥总是态度别扭。方仁霄是何等人?肯定不会惯着他。
  “听说是二外婆劝说的,反正二外公同意了。”简薇觉得回去也好,林山县也是不愁吃不愁穿。
  “罢了,他们要回去,方便的话我们就买点京城的特产让他们帮忙带回家,顺便写封信。”顾青云想起小石头刚出生时,他已经送信回去了,现在可以再写一封,正好省路费。
  “好,我去办。”简薇微微一笑,见小石头正在吐泡泡,就小心用吸水的棉手帕轻轻擦拭。
  “对了,记得给我大姐和二姐准备一份,二房那边也要有。”听说方仁礼他们准备回家,勾起了顾青云的思乡之情。现在也不知道家里如何了?爷爷奶奶是否身体健康?他现在都有回家的冲动了。
  只是一看到怀里的大胖小子,再想想侯府的差事,就按下这个念头。
  “等孩子再大点,我们就回家一趟,走海路,顺风顺水,一个月多点就到家了,儿子这么大,也该见见爷爷奶奶。薇儿,待会你给小石头画一幅画,再把他的手脚图上墨水,盖上几个印子一起送回去,我爹娘他们肯定很高兴。”顾青云提议。
  “好的,我待会就画,小石头总要回去的,还得上族谱。”简薇赞同。论画画,丈夫最近才开始学,还没开始入门呢。
  *
  顾大河刚到酒楼送完咸鸡蛋,虽然现在咸鸡蛋的收入对于家里来说已经算是少了,但家中两位老人还是坚持要做,咸鸡蛋的味道也越来越好。
  他赶着牛车准备到儿子的房子那里收房租,自从儿子上京后,那三进的宅子就空出来,他们一家都习惯住乡下,不会到县城来。为了不让宅子荒废,就把前面两进租出去,只留最后一进放东西,他每次来县城就会到那里帮忙擦擦灰尘,顺便落落脚。
  结果走在街上就听见路上的行人说方举人他们从京城回来了,还带回很多行李,让码头上的短工赚了一笔,大家还感叹不愧是举人,就是有钱。
  方举人回来了?顾大河大喜,那栓子肯定有信让他们带回来!
  顾大河想起上次信里说的大胖孙子,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二话不说,就赶着牛车往方家的方向驶去。
  
    
    第82章 节礼

  顾大河本来已经走到半道了; 仔细考虑一会,却右拐来到儿子的宅院。因为他突然想到方家刚回来肯定很忙乱; 现在应该没有空闲接待自己; 还不如先到宅院这里把事情忙完,快回村的时候才到方家去。
  先到前门去敲门,和租房子的商人说了几句话; 顾大河把房租收好,绕回后院,从后门进入第三进。
  看着这花树繁茂的样子,顾大河脸上不由得露出骄傲的神情,这些花树都生长得非常好; 很少有枯萎的,这都是他每隔几天就来看一次的成果。
  这里原本有一对中年夫妻是看房的; 是儿媳带来的下人; 去京城的时候把他们留下看家,主要是帮亲家打理儿媳的嫁妆,这部分有亲家管着,顾大河没有理会。但自从他把前面两进租出去后; 这两个下人就自动回到村里,在他们家干活。
  刚开始他还有些不自在; 他们家有一个厨娘就够了; 还用什么下人?但时间一长就习惯了,起码多个男人田地也好管理,他还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少管人的知识; 现在那王顺已经是他们家的管事,他婆娘也跟着做一些杂活。
  本来送咸鸡蛋来卖和收租轮不到他,可以让王顺来做的,可顾大河觉得老是窝在乡下不好,再加上这毕竟是儿子住的地方,他想自己亲自来打扫。
  顾大河把牛车卸下放好,把牛拴在一棵桂花树下,就拿出钥匙开门,从厨房里拿出水桶和抹布,到水井这里提水,开始每隔几天都需要进行的擦拭。
  其他房间都锁上了,家具都用油布盖好,这些不用擦拭,只有一间客房才需要打扫一遍。这是他偶尔留宿的地方,有时候来县城办事下大雨或天气不好时,他就会在县城住一晚,这房间还留有他一套换洗衣服。
  把房间擦干净后,顾大河就开始拔草,此时正是八月份,草木生长得非常茂盛,明明前几天刚拔了,现在又长起来,不过正好可以把拔掉的野草给牛吃。
  等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喂牛喝水后,顾大河就再也坐不住了,刚才有事忙还不觉得,现在手头上没事做了,就想起儿子的来信,猜测着信上会有什么内容,抓心挠肺的,很不好受。
  他看了看天色,现在过去方家应该已经整理好行李了吧?一定会的,太阳都快落山了。
  想到这里,顾大河无视天空中离下山还有一大段距离的太阳,直接锁好门走出去。
  方家离这里不远,他自己走路过去就行了,让牛在院子里歇息。
  等顾大河站在方家门口时,门房认识顾大河的脸,就一溜烟地跑过来,躬身笑道:“顾老爷,您来了!”
  顾大河点点头,笑道:“我找你们家老爷。”
  “好哩,您先在厅里等一会,小人马上就找人进去禀报。”那门房说完就转头对着后面的小厮挥挥手,“小六,你赶紧进去,就说顾老爷来了。”
  小六点点头,看了一眼顾大河,转身快步走进去。
  顾大河这才跟着门房到客厅里等着,不过他没有等多久,方仁礼很快就出来了。
  两人相互行礼后,寒暄几句,之前大家见过一两次面,没什么话聊,方仁礼就问一下这三年来林山县的天气和粮食收成等,等这些安全的话题说完后,他才问顾大河的来意。
  顾大河其实早就不耐烦了,只是他到底不是以前的乡下农民,知道有些场面话是必须要说的。儿子地位的提升连带着他也跟着提升,现在县里的大户人家每次有什么喜事都会下帖子到他们家,儿子不在,栓子他娘不想出去,他爹娘就更别提了,无奈之下,有些实在是推辞不过的,只能由他亲自出马。
  几次过后,顾大河已经明白该如何应酬,只要把以前跟人学过的内容展现出来,基本上就可以撑过整场宴会,就是一不小心做错了,也不会有人取笑他。
  方仁礼这边也是暗自感叹,之前他们偶尔在码头见面,当时对方只是一个普通的乡下村民,这才几年的功夫,举手投足间就变得有些样子了,古人云“潜移默化”、“居养气,移养体”是有道理的。
  “是的,慎之的确有中秋节礼给你们,你等等,老夫让拙荆整理出来,刚还在说明天就派人给你们送过去。”方仁礼淡淡一笑,说完就侧头对旁边站着的下人点点头。
  那下人一行礼,就快步走出去了。
  之后方仁礼就问顾大河怎么把东西拿回去,是否需要他派人送。
  顾大河当然摇头,道:“我自己在之前的宅子里放有牛车,如果东西不多的话,自个儿拿到宅子里就行。如果东西多,找两个人帮我扛到院子就行。”想了想,他还是厚着脸皮问道,“就是不知我儿子现在变得如何了?有没有长高?有没有变瘦?”
  方仁礼嘴角抽搐了下,摇头道:“慎之身体很好,长没长高倒是没注意,嗯,应该没瘦。”他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注意这些问题,更别提别人家的儿子了!
  顾大河见状,颇为失望,只是不好意思表现出来,觉得问不出什么了,就识趣地告辞。
  唉,这个方举人不像何谦竹这么细心,人家可是把栓子的一点变化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毕竟关系不一样啊。
  顾大河忍不住暗自感叹。
  等方家的下人帮忙把属于他家的东西都搬到自家的牛车上,顾大河谢过后,就锁好院子的后门,扬起鞭子,驾着牛车开始回家。
  一路上,顾大河按捺不住首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拆开看。
  信非常厚,因为这次带信不用钱,顾青云就一口气写了十几页,几乎是事无巨细地把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都说了一遍,这让顾大河看得开心不已。
  知道儿子在侯府教侯爷的儿子读书,顾大河颇为担忧:也不知道那些权贵欺不欺负人?小公子听不听话?
  再看到白纸上大孙子的小脚印和小手印,还有儿媳画的孙子画像,顾大河忍不住咧开嘴笑起来,用手量了量,嗯,看起来很壮实。还有,这画像上的胖小子怎么就那么好看哩?整个村子都没有一个小孩有自家孙子好看!
  顾大河非常肯定地想。
  真想见见啊!顾大河感叹,放任老牛自己走,自己转头回去看看两大箱的东西,都是儿子和儿媳买的礼物,上面都贴有标签,礼单他已经看到了。
  回到家后,顾家人争相围观小石头的画像,还有手印和脚印,纷纷猜测他现在的身长和体重,一个个都对着远在京城的小石头流口水。
  “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也不知道栓子什么时候能回来?这都一年多了。”老陈氏被这封信勾起了对孙子的思念之情,忍不住脱口而出。
  “你这老婆子,孙子又不是去玩,是去考进士,现在孙子有这条件多好,别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你可不能拖后腿。”顾季山吹胡子瞪眼。
  老陈氏白了他一眼:“我什么时候拖过后腿了?我这不是想他吗?说说都不可以?”
  顾大河眼看着老两口又要吵起来,赶紧道:“爹,过几天我打算写封信,看谁去京城让人帮我们带去,你们想想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话对栓子说的。”他们写信给儿子一般都不会通过驿站,那个要价太狠了,要十几两银子呢,还不如等等,看谁去京城顺便帮他们带去,花的银钱会少很多,有时候甚至免费。
  “写什么都行,我就琢磨着,什么时候找个可靠的人送一次钱给栓子才行,这样栓子就可以早点在京城里买房,老是住在别人家里不方便。”顾季山闷声说道。
  这话小陈氏赞同:“爹说得对,只是现在咱家的银钱还不够多,把银票给其他人带着我可不放心,还不如等三年后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