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78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78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宁远侯,顾青云他们考中进士参加恩荣宴时他就见过一面,恩荣宴还是他主持的,算是简在帝心。
  来到京城后,顾青云发现这些大户人家的关系简直可以把人绕晕,大家生的孩子多,联姻的人家就多,其中的关系就像一张张大网笼罩着所有人,大家都身在其中。
  加上他们和王家到底是同一个省同一个府的,这时候的人讲究同乡关系,所以他们搭王家的顺风船回去是正常的。
  这还是王家主动找上门,顾青云估摸着是方子茗去给自己牵线的,要不然别人怎么知道自己要回乡?
  “给船费是对的,咱们可不能白占人家的便宜。”顾青云手指弄着简薇泛着幽香的青丝,还是觉得离家远了点,每次回一次家就破一次财,难怪其他官员回家大都是搭乘同乡富商的船回,连车马费都不用自己出,只是以后富商求你办事时可能不太好拒绝。
  当然,他确信这次的船费肯定很低。
  “这次回家估计会比较舒适,没有这么多人混在一起,得病的几率也会降低。”想到这里,顾青云更是坚定了带小鱼儿回家的决心。
  至于大儿子的学业,只能替他到学堂请假,自己在船上亲自教他了。
  于是,两天后,告别方仁霄夫妇等人,他们一家四口就踏上了归途。这次顾三元也带着新婚妻子回家,要上族谱,除此外还带了下人和丫鬟,出门在外,带多点人较好,有两个孩子呢。
  当简薇带着小鱼儿在和王家的女眷说话时,顾青云正在教小石头复习功课。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小石头清脆的童音在房间里响起,他双手放在背后,摇头晃脑一阵,终于把《千字文》背完了。
  “爹爹,我背完了。”小石头期待地看着他。
  顾青云站在窗边,眼睛望着外面海鸟飞过的海面,闻言就回过头来,颔首:“对,一字不漏。”不论看多少次大海都不由得为它的宽广而震撼。
  小石头一听,白嫩的脸蛋起了一丝红晕,眼睛忽闪忽闪的,亮得惊人。
  接下来,顾青云就挑其中几段让小石头说明字句的意思。这些小石头已经在学堂里学过一遍,他现在只是帮他复习,没有急着让他学习新的内容。
  一路上,通过教学,顾青云发现自己的儿子比自己的资质还要好,这让他又是骄傲又是自豪,同时也有一些心酸。
  他想起了方子茗。以前两人在府学读书时,同样的功课,他看两三遍就可以全部背出来,理解经义也非常快,还有大把的时间去玩。自己则要先理解意思,再读过十几遍,然后才能一段段地背诵。
  他要花的时间是方子茗的几倍,靠的是勤能补拙。
  后来考会试时,他的名次能比方子茗排名在前估计是因为那道天文试题,如果方子茗做对那道题的话,他的名次可能和自己不相上下,甚至是排在前面。毕竟在会试,大家都是精英,出一点差错都会差很多。
  现在发现自己的儿子记忆力好,理解力也不错,顾青云再想想自己的二弟和三弟,总觉得小石头学习方面遗传到简薇那边的基因可能性大。
  罢了,自己是不知足,儿子聪明总比愚笨好。
  不过他还是发现小石头的不足,小家伙每次一学会某篇内容就马上丢开,很少回头复习,所以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总的来说,是知识点记得不牢固,都是靠大人督促。
  这次回家他就打算纠正他这一点。
  “爹爹,我都会背了,为何还要隔一天回头看?”小石头很是不解。
  “因为你爹以前也是这样读书的。”顾青云把他抱在怀里,摸摸他头上两个圆圆的发髻,耐心道,“不是说学过了就不会忘记,良哥儿,你不经常复习怎么能把这些内容记得牢牢的?要不这样吧,这几本书你随便考爹爹,爹爹都能把它背出来。”这些《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还有四书等等,他是怎么都不会忘记的。
  “考爹爹?”小石头一听,兴奋极了,自己也能考爹爹?
  于是,他从顾青云怀里钻出来,自己翻书,让顾青云背。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石头的眼睛越瞪越大,最后是崇拜地看着顾青云,把书籍放下后,终于忍不住扑在他怀里,叫道:“爹爹,你好厉害!”
  “你是爹爹的儿子,以后也要和爹爹一样厉害,那就要好好读书。”顾青云点点他的鼻子,柔声鼓励。儿子既然有这个天分,那他就让他往读书这方面发展。不是说他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是儿子还那么小,他现在不懂得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趁着年纪小,不读书还能做什么?
  而且他以前这么拼命地读书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吗?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考中进士,自己家后继无人,那家里的财产以后怎么能保得住?来到古代这么久,他知道要有权力才能保护自己的财产,这有一定的潜规则,多高的地位拥有多大的财富。没有权力,你家中豪富,那不是小儿持金过闹市,引人觊觎吗?
  想想顾族,整个家族才这么七八十人,家中社会地位最高的就是自己,如果他现在突然去世,没有姻亲帮扶的话,他们家在京城的产业可能就会被人盯上。
  “爹爹,我会的,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小石头郑重地点头。
  顾青云看着他亮晶晶的大眼,哈哈,小家伙现在年纪还小,目前自己是他最崇拜的人,等过个七八年,可能就各种叛逆,觉得自己把他管得严了,那时候自己的形象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高大了。
  想到这里,顾青云不由得一笑,这些离他还远着呢,现在还是好好享受儿子崇拜的小眼神吧。
  随着离家越来越近,在船上的一个月,顾青云和小石头一起从《三字经》复习到四书,特别是四书更是重中之重,小石头现在还没有完全串讲过关,他打算先不教他学五经,一般的小孩子要七八岁才能学完四书,小石头已经走在同龄人前面,不用那么着急,慢慢打好基础才是正经。
  特别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习习惯好,那以后的学习也会变得事半功倍。比如他,虽说天资比不上张修远和方子茗等人,但自己凭着想上进的野心,想改变命运的决心,找到合适自己读书的方法,最后在科举方面也没有落后他们多少。
  于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小石头回乡的路变得水深火热起来。比起小鱼儿的傻玩傻乐,小石头辛苦太多。只是顾青云一直都关注他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没有让他太过于劳累,反而会因为他表现出色而买东西奖励他。
  所以小石头这段日子是过得既痛苦又快乐。
  等船只终于在郡城停靠时,顾青云看到那已经变得陌生的码头,心里还是一阵激动:快要回到家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娘亲是否已经收到册封为朝廷命妇的敇诰?他记得自己刚一晋升为翰林院编修,就上书请封了。
  那诏书还是他亲自看着同僚写的。
    
    第124章 封赠

  在古代; “妇人之荣,在夫与子”; 常人所说的荫子封妻差不多就是指这个。在夏朝; 对于文官而言,官眷的品级是从夫品级的,比如一品大员封一品夫人; 二品封夫人,三品封淑人,四品封恭人,五品封宜人,六品封安人; 七品封孺人。八品以下者只能称太太。'注1'
  其中封赠一品至四品官员授以诰命,五品至七品官员授以敕命。
  这些是“外命妇”; 与之相对的是皇宫里的嫔妃; 她们是“内命妇”。
  目前顾青云是正七品官,所以他只能给简薇和小陈氏请封孺人,因小陈氏是他的母亲,以后别人在正式场合就会称她为“太孺人”; 与简薇的“孺人”相对。
  命妇是要发证书的,这由吏部经办; 证件上的文字撰写; 也因级别而区分。不过这次封赠的人太多了,他们几个翰林院编修就过去帮忙撰写文字。
  有了品级,就会有相应的待遇; 死后也会按照命妇自身的品级来布置灵堂和出殡仪仗,这些都是不能随意僭越的。
  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顾青云知道僭越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
  因为官眷有相应的待遇,所以朝廷对于封赠也是有相应的要求。最起码要求官员担任官职达到一定年限,还要有一定的政绩,且官员不能有贪污腐败等违纪行为,否则其母和妻不可能得到封赠。除此之外,被封赠的妇女必须具备明媒正娶、良家出身等资格。'注2'
  规定是如此,但一般而言,只要你不犯错,那你就算有政绩,基本上到了时间都可以获得封赠。这是朝廷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不会卡得很严。
  尤其是封赠这些官眷花的银钱不算太多,朝廷有规定:夫人们皆食丈夫本秩三分之一。比如说顾青云的年俸是三十六两,那简薇和小陈氏每年的俸禄就各是十二两,其他养廉银之类的钱是不会算进去的。
  这样的话朝廷的负担就会大大减轻。
  顾青云做了三年的庶吉士,庶吉士是没有品级的,按理说这次还轮不到他请封,只是上个月皇宫有大喜事,皇帝年近五十再次有两位小皇子诞生,加上刚过万寿节,他老人家龙心大悦,就放宽条件,连他这种条件的都可以趁此机会请封。
  于是人人皆大欢喜。
  所以说,他们这帮京官最喜欢的就是皇宫里有喜事了,只要皇帝心情好了,总会有所赏赐。虽然大多数赏不到他头上,可只要赏到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头上就行,老大心情美妙,他们下面的日子总会好过一点。
  古今中外不外如是。
  “夫君,你怎么了?”简薇见顾青云望着码头一动不动,就低声问了一句,“这码头也变得太大了?比以前宽大。”
  顾青云回过神来,点头道:“的确如此,这船只越来越多,码头不扩建不行。”他看着人来人往的码头,不断有苦力上上下下搬货,比起三年前,人更多,好一副繁华的景象。
  国泰民安就是好,顾青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乱世。
  两人没再说话,船已经停下,等有空位了,顾青云和简薇两人忙做好下船的准备。
  顾三元对这些事情已经做得得心应手,行李租车什么的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顾青云只需抱着小鱼儿,让简薇牵着小石头的手就行。
  和王家告别,对于他们热情邀请自家到王家别院住宿,顾青云婉拒了,笑道:“这次已麻烦府上,这次旅程是我过得最愉快的,非常感谢。”这是实话,坐王家的船,吃食住方面的都很周到,对方不愧是大商人,生意能做得这么大,不单单是有后台,他在为人处世方面肯定有过人之处。起码顾青云的感受是对方对人热情有礼,事事体贴。
  王铂闻言,见顾青云说得真诚,清瘦的脸上就不由得露出更加真切的笑容。据他介绍,他和方子茗舅舅王锦是同一辈分的族兄弟。只是比起王锦稍微有点胖的身材,王铂的身材清瘦,身上有一股书卷气,这都是从小读过书的,只是没能考取功名,转去从商而已。
  他身后跟着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五官秀气,下巴那里有一颗显眼的黑痣,此时他正直直地站在王铂的后面,面带微笑,只是眼神飘忽,不知神游去哪里了。
  这是王铂的儿子王家骏,之前顾青云在松竹书斋见过他,还和他说了一会儿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