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54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54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薇也不知道是否能上,不过他们为了不破坏顾景的好心情就没有讨论这些,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不过话说回来,顾青云发现自己的女儿很喜欢考试的氛围,听她的描述是考前等待的时候很紧张,等入场后就不紧张了。
  这种考试型选手……顾青云默然。
  在着急等待几天后,顾家终于收到通知,顾景的考试过了!
  全家顿时大喜,办了一桌丰盛的晚膳,大大庆祝了一番。
  之后,顾景就开始过正式上学的日子,方仁霄和连氏又找到了新的乐趣,有空时总会去接送她上下学。而他们有空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时间继续不紧不慢地流逝,顾青云抓紧时间训练小石头,相当于让他在家上补习提高班,他和方仁霄一起出马,不断出题让他做,题型各种各样的都有,让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简薇和连氏看他瘦了,心疼得厉害,天天给他炖补品,吃得小石头嗷嗷叫,鼻血都差点流出来了,让方仁霄骂了一顿才消停下来。
  除此之外,顾青云每两个月还会让小石头请假回来,再模拟考场的环境让他自己在一个号房里待上九天做题,自己煮东西吃。
  谢长亭有次来找顾青云时就发现这一幕,大吃一惊,直呼他狠心,这是亲爹吗?
  顾青云暗暗翻翻白眼,赶紧把他拉走,不能影响小石头,怒道:“不是亲爹的话,我还会放几条蛇或者几只蟑螂和老鼠进去陪他一起睡。”
  “原来你们考试这么可怕!”谢长亭是知道科考辛苦,但他不走这条路,周围的狐朋狗友或者亲朋好友也是如此,就不大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这还真是第一次直面科考的难度。
  “难怪你们这些文官这么难缠,心眼子又多,特别是那么御史,动不动就找咱们这些人开刀,曾经吃过苦,为了政绩,想往上爬啊。”谢长亭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都是在科考中精神出了问题,这是在报复我们呢。”
  顾青云没理会他的胡言乱语,知道最近他的好友被谭子礼参了一本,如今那家人正忙得焦头烂额。
  “这句话你敢说出去试试?”顾青云斜睨了他一眼。
  谢长亭顿时不敢再说了,文人的笔杆子可是很厉害的,他已经见识过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第三年的春天,又是一年乡试年,三月份春暖花开之际,顾永良要离开京城回乡待考了。唯一的好消息是,这次回乡有陈桥陪伴,他跟着顾永良吃了一年多的小灶后,自觉学问大涨,心中有些蠢蠢欲动,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一起回乡参加科考。
  对此,顾青云当然很高兴,就算他们只有一段路是相同的,陈桥还是能帮忙照料一下儿子。
  这是小石头第一次没有在家人的陪伴下出远门,顾青云一向主张找各种各样的机会锻炼孩子,可这么远的路程还真让他暗暗担心。
  古代这坑爹的交通和通讯方式!
  *
  这天休沐日,顾青云在家一个上午都面对简薇念叨小石头“现在到哪了,吃得好不好”的问题,烦闷之下,就邀请她出去给佛祖上一炷香。
  简薇却拒绝了,颇为郁闷地说道:“外婆这个月已经去过好几次了,我也跟着去,不好去得太频繁,免得佛祖怪罪。”
  顾青云顿时想笑,又心有戚戚,最后他还是带着顾三元走出家门,准备去教堂。
  再次向汤姆神父请教完自己的疑惑后,顾青云笑道:“我已学习几年,你认为我拉丁语的水平如何?”
  听到他的赞扬后,顾青云再次请求:“那你觉得我现在就开始学西班牙语或法语,可以吗?”心里颇为高兴,毕竟他上辈子都没察觉出自己有学习语言的天赋,没想到在古代倒是有了,只觉得越学越想学。
  还有,他要准备着手翻译《测量学》了,他的话本即将完结。
  “当然可以,顾,你的耐性和学习能力让我惊讶,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你,只是你看,我们都来夏朝这么久了,教堂还不能发展起来,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汤姆神父很是期待地看着他。
  顾青云一囧,这外来的宗教想在本土传教?单单是他们的教义就不符合本土人的思想,这让他怎么说才好?而这些问题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去改。
  再说了,本土的人最信的还是自己的祖宗,神佛可以不拜,祖宗是一定要记得的。
  等他把实际的问题说完后,看着汤姆神父沮丧的神情,顾青云轻轻一叹。他想起了平行时空的明末清初时期,不知道那个时空的外来宗教发展得如何,但他隐约有印象,似乎比现在还要好。
  事实上,神父他们在走上层路线,想通过上层来推行,可要不是他们在算学、天文和水利方面比夏朝先进一些,顾青云敢保证没有多少夏朝士绅名流会对他们感兴趣。
  等顾青云从教堂离开后,又一群气质卓然的人到来,其中为首一人看着顾青云的背影,问道:“神父,这是何人?他是否常来?”
  
    
    第199章 生气

  汤姆神父见这为首的青年很是面生; 不由得愣了愣,随即见到队伍中有熟悉的人; 这才答道:“这是顾; 是我们的朋友,他常来这里。”
  这群人中,为首之人是一名弱冠之年的青年; 皮肤白皙,容貌虽然谈不上俊俏,但气质极好,尤其在众人的簇拥下,更显得他气质卓然; 鹤立鸡群,此时他神情一动; 转头看了一眼身侧的随从。
  “公子; 这是顾青云顾慎之,是在下的同年,当年在下为榜眼,他为传胪; 如今慎之是户部云南司的员外郎。”随从人员面面相觑,顿了顿才有一人上前一步开口说话; 只见说话的人身材修长; 容貌俊朗,成熟沉稳的神态让他引人注目,但在弱冠青年的面前他的神态却显得很是恭敬。
  这人赫然就是詹事府的正五品大学士楚瑜; 如果顾青云在的话,看他对青年恭敬的模样不难猜出弱冠青年的身份。
  听到楚瑜的回答,太子微微颔首,轻声笑道:“难怪孤,我觉得有些眼熟,我以前在家中曾和他见过几次面,不过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顾青云自从不在翰林院任职后就很少出入宫廷,和太子的接触自然变少。
  楚瑜经常跟在太子身边,自然知道这个情况。
  众人沉默下来,纷纷思考为何太子会突然提到顾青云,是有什么他们没注意到的吗?
  “那顾慎之来教堂有何事?”太子负手而立,看着眼前的教堂和面有疑惑的外国人,随口问了一句。
  “汤姆,公子在问你们话呢,你说吧。”另一名随从赶紧对汤姆神父他们说道。
  汤姆神父看到他心下一定,这是经常来的官员,关系不错,虽然心中猜测为首青年的身份,但他面上不露神色,老实作答:“顾是来跟我们学拉丁语,他以前学过英语,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学的人,很认真。”
  楚瑜在太子旁边低声补充道:“慎之觉得西方有些知识值得借鉴,就想学习他们的语言再去了解,认为这是原汁原味。”
  “确实,父……父亲一直都说我们不可妄自尊大,别国兴许有些好东西是我们没有的。”比如火器,如果不是为了询问火器的问题,他今天也不会到这里来。
  其他人一听,连连赞同,夸赞的话语不着痕迹地抛出一箩筐。
  太子听了这些话面不改色,也不知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楚瑜见状很是心折,自家的姑娘入了太子的内院,是一条船上的人,但如果没有太子自身的出色,他们家也不会对太子死心塌地。只是伴君如伴虎,自己这个大学士表面上还算风光,花费的脑力就多了。
  想到刚才见到顾青云的背影,楚瑜陡然升起一阵羡慕之情。只看他走路的步伐就知道他心情的愉快了,对比自己,对方真是活得太松快了!
  不过想想未来,楚瑜又把这点心思按捺下去。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让他和顾青云对换,他是绝对不肯的。
  *
  提前一步离开的顾青云自是不知道他走后发生的事,此时他回到家,正拿着方子茗的来信仔细阅读。
  “哈哈,让你舍不得,羡慕了吧?”顾青云呵呵一笑,两个月前他写信给还在浙省做知州的方子茗,告诉他小鱼儿和顾景在书院学得不错,又说小石头准备回乡参加乡试,然后问他儿子现在的学习进度如何,打算何时回乡下场科考,没想到现在他的回信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
  话说方子茗的孩子同样是有资格参加皇家书院的招生考试,只是他觉得把孩子独自扔在京城太过于可怜,舍不得,加上他自觉有本事教子,就不打算送到京城。
  想到方子茗对他家儿子那个宠溺劲,顾青云暗自摇头叹息,一般而言,教自己的孩子总是特别困难,舍不得下手整治,还会戴着过滤镜看孩子,总觉得这也好那也不错,这样教怎么行?要教好很难。
  不过一记起方子茗在杭州生下一个小男孩却因病夭折后,他和夏氏现在对唯一的儿子这么谨慎也是情有可原。
  “何事这么开心?”一旁的简薇饶有兴致地问道,她正在拿着顾青云写的话本草稿看是否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的,本来很专心的,偏偏坐在旁边的夫君笑出声来引起她的注意。
  顾青云回过神来,扬扬手中的信件,道:“是子茗写来的信,最近瑞哥儿不专心读书让子茗恼火得很,这不,写信来向我抱怨了,还问我教子的办法。我早就说了,把他关在家里读书怎么行?这还不如让到他外面的私塾读书呢,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
  当然,顾青云知道自己这话是偏颇了些,方子茗对儿子还是很好的,专门请了个和蔼可亲的私塾先生来教他,怕他寂寞,三姐弟是一起学习的,可姝儿和媛儿都是宠爱弟弟的好姐姐,方瑞很容易就变成家中的小霸王,性子说一不二,唯一能让他有点害怕的就是方子茗了。
  “瑞哥儿不专心读书?”简薇眉头一皱,“我记得小时的他很聪明的,和咱们小石头不相上下。”他们这样的人家一般都是走科举之路,得让孩子们往这方向努力才行。
  “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才不安分,瑞哥儿的奶奶、娘亲、姐姐都宠着他,全家就他一个宝贝疙瘩,子茗又忙于公务,你说平时谁管教他多些?”顾青云慢慢给她解释,“我早就和子茗说过了,溺子如杀子,自己狠不下心就只能让外人帮忙教,瑞哥儿这么聪明,就该放他到外面去读书,这样他才能知道人外有人的道理。”
  其实顾青云还是能理解方子茗的心情的,他也是如此,每次孩子们犯了错误朝自己认错撒娇时,总想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想,只想统统答应他们的要求,心里还会想:算了吧,他们已经知道错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是个好孩子,就是年幼无知,等长大就好。
  可是理智告诉他,犯错时得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不能指望他们长大后会自己懂,该狠心时还是得狠心。
  顾青云还知道方子茗年少时的事,当时他是被方仁礼从小关在家里教大的,直到他考中童生后才到县学读书。这就是为何方子茗喜欢看话本的原因了,自己一个人寂寞无聊啊,偏偏他人又聪明,学习起来不算费劲。
  方瑞和他的情况不同,方子茗不说,顾青云都知道以前的方仁礼是更喜欢那个庶长子的,方子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