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84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84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我去就行,我不累。”顾三元摇摇头,这种事情他熟门熟路,除了方忠管家,交给别人他可不放心。
  顾青云见状,就只好同意了,他刚往里面走几步就看到简薇和顾景迎了上来。
  “才几天未见,你们这么热情来迎接,我还真有些受宠若惊。”顾青云咧嘴笑道,牵起简薇的手,有些惊讶,“你们怎么没去酒楼那里等待?”他知道简薇他们肯定早早就订好包厢,要看新科进士跨马游街的。
  “外公外婆已经在那边等了,我就想着良哥儿还没那么快,兴许你能赶回来,就准备再等一等。”简薇柔声道,抬眼紧盯着顾青云看了又看,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就暗暗叹了口气。
  工部的活比户部辛苦多了,但夫君的精神比以前还好,神采奕奕的,让她有些不解。
  顾景挨着顾青云,微微一笑,脆声说道:“爹爹,我和娘亲今天一直在等待大哥的消息,到现在还没有人来报喜。娘亲坐立难安,听见您回来,她可高兴了。”
  顾青云一听,侧头看了看简薇,见她眼里含着笑意,整个人浑身洋溢着喜悦,同时手掌紧握,就知道她还在紧张。至于紧张什么,不容置疑。
  顾青云的嘴角不自觉翘起,安慰道:“虽然比平时迟了点,但不是每次都那么早的,像上次,就拖到中午成绩才公布,你不要紧张。”他又转头盯着顾景,“那你呢?”
  顾景抿抿嘴,羞涩一笑,回道:“我也想爹爹,爹爹这次去了好久,以后还得出京办差吗?”
  “嗯,有需要的话,这是没办法的事。”顾青云老实回答。
  简薇和顾景有些失望,不过两人早就知晓,只还想再问一次罢了。
  “对了,薇儿,行礼中有两个箱子是子茗让我捎带回来的,你记得让人及时送过去。”去的时候王氏和方瑞有两箱东西让他带,回来时方子茗那边又有两箱。
  “好,这次去南京正好可以见到堂舅舅和舅妈他们,他们还好么?”走回后院,慧香早就让人把热水准备好了,顾景去了堂屋,简薇就帮顾青云解下衣服。
  顾青云阻止她想帮忙自己搓背的想法,笑道:“你们快点去准备,等我洗漱完我们就马上出发。”
  “不用膳了?我都让厨房准备好了。”简薇帮他找出一套新缝制的福青色长袍。
  “不用,到酒楼再吃也行。”越接近时间,街上的人就越多,顾青云怕去晚了就不容易进酒楼。
  幸好,等他们到达的时候,新科进士们还没有走到这条街,不过此时成绩已经出来了。
  方仁霄和连氏见到顾青云,双眼放光,顾不得叙说别后的情感,只颤声道:“殿试成绩出来了,咱们良哥儿,良哥儿是状元!”
  顾青云脚步一个趔趄,差点碰到一旁竖立的屏风,他脑袋空白了一瞬,简薇的声音唤回了他的理智。
  “状元?!”简薇的声音又惊又喜,表情不可置信。
  “是的,就是状元!管家已经打听清楚了。”方仁霄把手中的纸张递给顾青云。
  还算端正的字体映入眼帘,顾青云快速扫了一遍,果然,顾永良的大名排在榜首。
  竟然是状元?顾青云揉揉太阳穴,在包厢内来回踱步,这是他设想过的最好的情景了!他没想到皇帝会点大儿子为状元,他觉得有个榜眼或探花就心满意足了,再不济像他一样是传胪,那样父子两传胪也还不错。
  他觉得是状元的几率最小。
  只能说,惊喜来得太快,让他猝不及防。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又继续看下去。
  榜眼是原先的苏姓会元,探花竟然是庞庭深!至于其他人的名次,除了卢开云从三十四名提到第二十名外,其他人的排名变化不大。
    
    第229章 恍惚

  “好; 状元好!”顾青云把纸张传给简薇,咧嘴笑道; “咱们良哥儿做得不错。”心里高兴极了; 自己家竟然出了一个状元!他记得前世看过文献资料,历史上的状元似乎有七百多人,这个世界虽然从宋朝后的历史不同; 但状元的数量应该差不了多少。
  虽说状元最后不一定很有出息,不一定能当上高官,但能成为一二品官员也是有的。顾青云没想那么远,他只是觉得顾永良已经达成了科考的最高成绩。至于以后的路如何走,到时再说。
  于是; 整个包厢里霎时洋溢着喜悦之情,就是旁边侍候的下人也面露喜色。
  简薇见其他人还在抒发情感; 想到顾青云没有用午膳; 就让小厮到酒楼厨房点上一碗鸡丝面。
  等香喷喷的鸡丝面端上桌面时,顾青云摸摸肚子,笑道:“都兴奋得感受不到饥饿了。”
  “新科进士们还没走到这里,你快点吃。”简薇烫好筷子递给他。
  “娘子; 你对我真好。”顾青云很是感动,又故意瞥了某些人一眼; “不像有些人; 这么多天未见,都没说想我念我什么的,眼里没我这个人。”
  某些人哭笑不得; 连氏慈爱地笑道:“都这把年纪了,还和儿子争风吃醋。”面上却笑得合不拢嘴。自家的重外孙们有出息,外孙女的这个夫婿选得好,这些年来对他们二老一直是恭敬有加,但有时又调皮得很,像这种跟儿子吃醋的事他可没少干,让他们二老体会了一把养孩子的酸甜。
  她可是知道,每次青云吃醋时,自家老头子可是暗暗高兴,这种被人争抢的快乐是他所喜欢的。
  连氏看着眼前的一幕,又看着自己手边目瞪口呆的外孙,拍拍他的手,笑道:“瑜哥儿,你还想吃吗?”
  简瑜展开折扇使劲地扇了两下,摇摇头:“刚吃了没多久,外婆,您放心,我饿了会说的。”他们早早就来了,午餐自然在这里吃,刚才姐夫没来之前,他们还和其他包厢的人聊天呢。
  隔壁正好是卢家。
  顾景见顾青云如此模样,连忙给他在小碗里加一点点醋——分量正好是顾青云喜欢的。
  一旁的方仁霄看着这些,含笑不语。
  到底养气多年,经过刚才的兴奋后,大家表面上恢复了平静。
  见桌子上还有着茶水和点水,又是一家人,顾青云没有客气,直接吃完这一碗面。
  之后方仁霄就问起顾青云出差的事。
  顾青云简单说了几句就没再说了,这毕竟是在外面,怕隔墙有耳。
  方仁霄自然不会再问,他只知道没出什么问题就行。
  于是大家开始等待,用聊天来打发时间,主要是说起他们买房的事。
  是的,在顾青云出差的时候,他们终于和后面的那户人家谈妥了价格,一共两千二百两。
  顾青云看了看简薇,没有问钱是否凑够。
  接着大家又说起方子茗的事,比如姝儿和媛儿她们什么时候出嫁的问题,讨论得兴致勃勃。
  顾永良他们还没来。虽说新科进士们是骑着马,可在这大街上可没有策马狂奔的地方,几乎是走着的,自然速度极慢。顾青云等人不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自然没有不耐烦。
  “咱们辰哥儿以后可要更加努力了。”顾青云想到老家的顾永辰,不由得笑道,“只希望他不要读书太刻苦伤了身体才好。”一般而言,在一个家庭里,哥哥出息了,其他兄弟肯定有压力,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产生矛盾。
  顾青云当然不会认为其他家庭的兄弟有矛盾,甚至还有兄弟阋墙的悲剧,自己家的孩子就会一直相亲相爱,不争不妒。这是十分难得的事,不过他相信,只要疏导得当,应该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
  幸亏自己只有三个孩子,孩子少,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好好教导,这样长歪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
  方仁霄捋着胡须,沉吟道:“咱们辰哥儿有分寸,这个倒是不必担心。”
  简薇却想起从未蒙面的孙子:“夫君,壮壮的大名你想好了么?他都快一周岁了。”因为宁瑶怀孕时孕吐得厉害,等孩子生出来后,虽然健康但体重偏轻,因此就被顾大河取了个小名叫“壮壮”。
  当时顾永良跟他们说时,方仁霄等人都无语了,该说幸好没叫“狗剩”吗?
  顾青云想起自己“栓子”的小名,倒是觉得正常,反正只是小名而已,像小石头、小鱼儿不都是这么叫过来的吗?
  “离一周岁远着呢,才八个月,不急,我再仔细斟酌斟酌。”顾青云嘴角抽搐了下,又看了一眼方仁霄,老师是不肯帮着取名字的,按惯例,是由他这个当爷爷的来取。
  说实在的,没看到那个小小的婴儿,他这当爷爷的真实感不是很强。
  他们顾家的辈分是“永传昌盛,兴延继承”,孙子是“传”字辈,要翻书找个好字才行,不能随便。
  “下个月良哥儿要回乡祭祖,你要快点想好。”简薇不想催他的,只是想到没多少时间了,夫君还在磨蹭,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一直没能决定下来。
  “好好好,不用催,很快的。”顾青云连连点头。
  “小孙子的大舅舅这次又没有考上……”简薇声音放低,“照我看,还不如以举人之身补缺,他们宁家又不是寒门。”不愁没有门路。
  顾青云摇摇头,宁瑶的大哥如今还很年轻,还有机会再考,他一个勋贵子弟这么努力念书,肯定想金榜题名,正经入仕,不甘心止步于举人。他有预感,有顾永良的例子在,宁承言把儿子送到他这里的时间不远了,先前还扭扭捏捏,现在孙子都生下来了,两家关系更为亲近,肯定不会客气。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鼓噪声。
  “来了来了!状元来了!进士老爷们来了!”
  “到哪了?到哪了?”
  ……
  顾青云等人一顿,随即停止交谈,侧耳倾听,果然,外面隐隐传来锣鼓声,声音逐渐变大。
  “有一个问题,待会你们谁去把花扔给良哥儿?”顾青云突然严肃地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大都把视线投向顾景。
  顾景跃跃欲试,嘴里却谦虚道:“爹爹,我扔不准的,现在外边有风。”她虽然练习过射箭,可练习的时间不多,没有哥哥们五十步穿杨的本事,尤其是爹爹,扔小石子那叫一个快狠准,指哪打哪。
  “这鱼龙混杂,抛头露面……”连氏有些迟疑。
  “不打紧,现在不比以前,我还见公主带着一伙勋贵女子穿上男装就直接在大街上跑,这不是立国初期了。”顾青云不以为意,就算现在皇太后还活着,可常年卧病在床,影响力已经接近于无。
  要不是这世间对读书人家的女儿要求还苛刻点,顾青云肯定会时常带着长大后的顾景出去多走走。
  方仁霄赞同,神情有些怀念:“你和小丫一起,让良哥儿多戴几朵。”
  连氏知道他的意思,笑道:“这个位置是十八年前我们坐过的,当时青云打马从这里经过就是良哥儿扔的花,现在轮到良哥儿了。”他们选择性地忘记当时的顾永良才三岁,力气不足,最后是由顾三元把花扔下去的事实。
  随着锣鼓声越来越响亮,街道两旁的人们兴奋度大涨,喧嚣声也随之大起来,受此气氛的影响,顾青云等人都站起来,立在窗户旁边看着新科进士们来的方向。
  “来了来了!”众人大喊。
  顾青云看着底下乌泱泱的百姓,又看看对面茶庄窗户和左右窗户探出的人头,不由得感叹:国人爱看热闹的性子真是一直没变。
  不过对面的人竟然是谭子礼!他今天和自己一样请假了?顾青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