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93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93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这次战争失败了,只要朝廷没想过闭关锁国,没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国人肯定会吸取教训,反打回去。
  顾青云还发现如今市面上翻译外国的书籍逐渐增多,不止是他对别国的文化有兴趣,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和他有同样的想法。
  每每想到这些,顾青云就觉得未来可期,他们这个时空的人应该不会再遭受百年的屈辱,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活得更好。
  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就到了年底。此时天气冷,战事早已停止,之前的几个月各有胜负,是局部战争,规模不大,双方更多地是相互试探。
  面对戚将军稳打稳扎的作风,朝中自然有人不满,弹劾的奏章一天比一天多。这个时候就看得出戚将军的人脉关系了,有几位大臣的周旋,加上皇帝本人按下不提,反对的大臣只能无可奈何。
  不过这场战事让大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海洋,他们的财富至少会少一半,朝廷的税收也会大幅度缩小。
  因为战争的爆发,海外贸易缩减,大多数人都不敢再冒险出海,于是沿海一带的货物滞销,作坊停工,让那些商户们心疼得嗷嗷叫,所以才有大臣想让战争快点结束。
  不管如何,如今是过年的时候,战事只能暂时告一段落,等待明年再看。
  
    
    第238章 制糖

  每逢佳节倍思亲; 特别是今年过年,顾青云想到林溪村的老人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尤其是他爹娘; 都那么大年纪了,过年孩子都不在身边,他的两个姐姐最多只能在年初二那一天回娘家; 其他时候还得待在自家待客。
  不知为何,大概是因为顾季山和老陈氏的身体状况,顾青云今年格外有感触,一时之间又陷入自我厌弃和愧疚中,但看着身边的亲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 只能把这份心思藏在心底。
  不过,这一年春节因为有孙子顾传恪的到来; 顾青云等人觉得增添了许多乐趣。一岁零四个月的他白白胖胖的; 已经可以鹦鹉学舌,奶声奶气地流着口水说话了,就是走路还不大稳当,有时会不小心摔倒。
  他和小时候的顾永良一样; 很喜欢去人多热闹的地方玩,大概是养得好; 小家伙也不喜欢哭闹; 深受方仁霄和连氏的喜爱,每天是必见的。
  老家的来信中,顾大河也频频提到小家伙; 很是想念他,让顾青云看了忍不住感叹。家里十几年没有小孩出现,难怪大家都抢着抱他宠他呢。
  这一年,要送礼回礼的人有许多,方子茗、何谦竹等人就不必说了,没能通过馆选的何智已经下放到地方当县丞,他同样派人送来年礼,顾青云只需把回礼让来人带回去即可。
  “爹爹,万一我这次考中进士名次不好,进不了翰林院,那我是在京城待着,还是和何叔一样到地方去当官?”送走来人后,一直待在旁边的顾永辰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顾青云喝了口茶,闻言就转头看他,笑道:“这还没考,你就觉得自己能中进士了?”这自信心太强了吧?
  顾永辰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我就不能往好的一面去想么?”
  说完后,他考虑了一会,把手中一直把玩的战舰模型放在梨花木桌面上,绷着脸道:“反正哥哥在京城我就应该去地方,他到地方我就留在京城。”
  到了如今这个地位,顾家已经有实力和人脉去稍稍安排一下孩子们的去处,不说其他,只要顾青云想,总能找到门路的。顾青云发现,只要做官做到一定程度,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加上联姻,关系网更是迅速扩大。
  他们家现在还只是有两个孩子婚嫁,关系网就猛增一大截,每次过节需要送的地方多了不少,可想而知那些孩子多的人家,几代下来的关系是何等的盘根错节了。
  顾青云颔首,三年后看顾永良的意思,那是想下地方去的。到时考虑到初到地方的陌生,他最好还是找一名经验丰富的师爷同去,这方面有方子茗可以寻求帮助,暂时不必担忧。
  “其实我和你娘还没老,还不用你们在旁边侍候,你们兄弟俩想去做什么都行,不必考虑到我们。”顾青云伸出手去拍拍他的肩膀。
  顾永辰只是笑而不语,反正他和哥哥说好了,他们兄弟俩最好是有一个留在京城。
  过了年后,考虑到如今战事平缓,顾家就趁此机会和卢家敲定婚事,正式定亲,准备等明年再成亲,那时顾永辰才十九岁,卢家二姑娘卢妙云正好十八岁,是如今官宦女子出嫁的黄金年龄。
  自从定亲后,顾永辰犹如打了鸡血般,时不时就送些小玩意到卢家去,有时连饭也不在家里吃,弄得顾青云和简薇心里发酸。
  “这还没娶进门,就大献殷勤了,你看他这段时间和咱们说话,说着说着还傻笑起来。”简薇再一次接到顾永辰不回来吃饭的消息后,这天晚上临睡前,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
  顾青云正散开头发,用檀木梳按摩头皮,闻言就看了她一眼,安慰道:“这是正常的,少年慕艾,以后成亲,辰哥儿小两口感情定会不错,咱们就不用担心他们合不来。”他本来是有点酸溜溜的,现在看简薇这样说,只好先来安慰她。
  “我记得当初良哥儿可不是这样的。”简薇嘀咕了一句,走到他后面拿过木梳替顾青云梳通头发。
  顾青云让给她,舒服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很久之前就有的习惯,睡前梳头按摩头皮,血液循环,能帮助入眠。再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很好,头发依旧浓密,没有秃头的倾向,还不用买假发。
  “儿子们性格不同,行事自然不一样。”顾青云觉得很正常。大儿子比小儿子内敛多了。
  之后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他还收到老家来信,知道今年的顾青安等人准备再次参加今年八月份的院试,这考试的次数可以说得上是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了。
  顾青云见状,只能期盼家族中多出几个人才。
  于是到了十月中旬,等顾青云再次接到老家的来信,看到顾青安终于通过院试,成为一名秀才时,他开始是不敢置信的,毕竟这么多年,三弟老是考老是落榜,他都习惯收到信时说不通过了,没想到今年却有这般运气!
  虽说名次挂在后面,但终归是秀才,有了功名在身,以后可以和二弟顾青平平起平坐了。顾青云几乎可以想象二叔二婶他们那喜悦的样子。
  顾青云喜上眉梢,拿着信反复看了又看。
  “爹爹,我和哥哥考中举人您都没有这么开心过!”顾永辰见顾青云把信看了又看的样子,撇撇嘴。三叔再不中秀才,以后就真的得和堂弟们一起入场了。
  “谁说的?”顾青云下意识反驳,当然是儿子考中他更为高兴。
  顾永辰闻言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呵呵一笑,朝顾永良眨眨眼。
  顾永良瞟了他一眼,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不说话,只是展开折扇摇了摇,突然听到庭院那里传来儿子嘎嘎嘎的笑声,自己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你三叔不容易啊,考了那么多次,我原先以为他已经放弃再考了,没想到他还不甘心,这次总算是得偿所愿。”顾青云想到小时候的事,那时的他们刚刚能吃饱饭,谁能想到他们顾家还有这么一天?他这一辈的兄弟包括大爷爷家有四个,一个堂哥和两个堂弟都有功名在身,即使只是最低的秀才,在当地也算不错了。
  数来数去,就差二堂哥顾青亮中途弃学跑去经商。
  至于顾永良他们这一辈,除了自家的两个孩子,侄子们只有顾永东是秀才,其他侄子还没能考出来。有时候即使条件再好,也不一定能全部成才。
  顾青云听顾永辰说过,如今顾家一族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作为父母的就很是宠爱,有时孩子觉得累还不让孩子读书,让他们歇一歇,久而久之,这学业的进步自然有限。
  就连二叔家里也是如此,当初二叔和二婶对堂弟们的功课抓得多严,现在对孙子一辈倒是宠溺居多,幸好顾青平和顾青安心里还有理智,能严格要求孩子。而堂伯顾申河接过大爷爷顾伯山的族长位置后,依然在族中狠抓作风问题,不允许族人借着顾家的名头在外面惹事,这些年来,族人还算安分。
  至于顾青明,他考中秀才这么多年,乡试一直没能通过,只好待在族学里教书,时间久了,在村里说一不二,威望极高。这些年来,还真让他教出一名秀才,可惜不是顾家的孩子。
  顾族的孩子在科举无望后,不是去做账房就是去做伙计,有些还开了店铺。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临阳府,甚至还有人在郡城站稳脚跟。
  因为之前的教育,在学堂和《三字经》一起教的就是《夏朝律例》,所以这二十几年来,还没有出现过作奸犯科之事,每年祭祖从外面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顾青云看了下族中族田的收入支出,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寄回一些钱,加上其他族人的捐赠,如今族田已经从一开始的十亩水田十亩旱地变成一百亩水田三十亩旱地,每年的收入从二十两左右到如今的一百四十两,族中的孩子不用交束脩不说,孤寡老人还能有族中出钱赡养,因此顾氏家族的凝聚力是越来越强了。
  此时看到信,顾青云不止是为了三弟顾青安高兴,更是为了顾氏家族的蒸蒸日上而高兴,如果族中只有他们一家日子好过,其他族人却三餐不继,那他们家的名声肯定会不好,继而影响到他们一家。
  顾永良接过顾青云手中的信,看了一遍才笑道:“爹,你看这里,二堂伯的制糖坊总算是开起来了,还说要给您三成干股。”记得他前年在家时,二堂伯顾青亮就想开办制糖坊,还自己买了几座荒山和旱地请人种上甘蔗,没想到今年制糖坊才开始出糖。
  这时,简薇带着顾景终于把老家送来的东西收拾好了,她刚好听到这话,就笑道:“难怪他们还送来一大包糖,我刚才还觉得奇怪,怎么千里迢迢就把糖送来了?”
  “拿来给我看看。”顾青云听到这里就朝顾景示意,嘴里却说道,“如今糖价高,其中以四川省出的糖最为优质,产量又高,现在都远销到外国去了,尤其在倭国能卖出极高的价格。现在你们二堂伯把主意打到这上面是有眼光的。”
  他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越省的气候同样适合种植甘蔗,一般是二月种植,八、九月份收获,到了年底才开始制糖,属于季节性的作坊,一年只需开工两到三个月。此外,还可以消化当地部分劳动力。他们县又有个码头,通过船运能很快到达越阳郡,不愁卖不出去。
  自己以前还真的没想到当地可以种植甘蔗。
  等丫鬟送上一小碟赤糖后,大家都好奇地围过来,仔细看了又看。
  “爹爹,这糖不算纯净,颜色有些发黑,里面还有杂质,我们家平时吃的糖不是白糖就是红糖,颜色比这个好看多了。”顾永辰第一时间开口。
  “是和咱们吃的不同。”顾景附和,她对这些日常用品很是了解,“这种赤糖的价格比真正的红糖低三倍。”
  “这是黑砂糖,也叫赤糖,一般的工艺榨出来的糖汁就是如此,看来你二堂伯得到的制糖秘方只是一般。”顾青云沉吟了一会,笑道,“算他好运,我正好在皇家藏书楼看到过白砂糖的制法,写给他就是。”
  “那干股?”简薇问他,神情平静。
  顾青云想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