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娘子在种田 >

第669章

重生娘子在种田-第669章

小说: 重生娘子在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子衿虽直觉不对,但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只能先丢下这个疑惑,起身道:“算了,你既然有心那就去吧,不过得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

    小夏氏连连点头,“你放心,报馆只用去三个时辰,不行我还能请假,只去半天。”

    范子衿微微瞪眼,“三个时辰?时报的人可是一天五个时辰。”

    就是他们当官的,也是一天五个时辰的干活。

    小夏氏笑道:“阿灵说是因为我们女子责任重大,这家离了我们就不行,这才短了时间,她说她相信我们的效率。”

    范子衿轻哼,“这是收买人心。”

    “那阿灵也成功了,当时好多人都感动了呢。”

    范子衿一看就知道小夏氏也是感动者其中之一,他和穆扬灵向来不对付,直接起身道:“走吧,去用饭。”

    范子衿第二天一早入宫就打算给穆扬灵挖坑,结果他还没开挖,齐浩然就兴冲冲的来找他,搭着他的肩膀低声问道:“子衿,你对时报有兴趣吗?”

    范子衿挑眉。

    齐浩然就道:“我这才想起,时报可是提高声望的一个好地方,你要不要在里面兼个职什么的。”

    范子衿问道:“你能做时报的主?”

    齐浩然抬头挺胸道:“时报是阿灵的,阿灵听我的,你说我能不能做时报的主?虽说户部尚书老了,再过几年就要告老还乡,但你要从户部尚书一步一步走到丞相的位置还需要老远呢,提高声望总没有坏处。”

    范子衿哼哼两声,对他的前半句不置可否,后半句嘛,范子衿想了想,最后还是摇头,“我够忙的了,就不去时报那里凑热闹了,提高声望的法子多着呢,不多这一个。”

    见好兄弟这么想着自己,范子衿想到自己的念头,微微有些不好意思,“我见阿灵对时报似乎不太重视了,论起重要性,时报远在文秀报之上,所以我还想她要是能力不足,最好早点交给皇上,朝廷接手总比她放养强。”

    齐浩然立刻摇头,“阿灵说过,报馆不能单交给朝廷。”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报馆本来就是为了报道官场和民间的不平之事设立的,要是交给了朝廷,那它的作用就丢失了,所以阿灵早早说过,报馆不能给朝廷。”

    “不过报馆控制舆论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也不能完全交给民间,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范子衿见他说了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就问,“所以?”

    “所以阿灵叫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范子衿脸色一阵扭曲,问道:“她就没办法?”

    齐浩然摇头,“她说她只有一个脑袋,只想得出问题,找不出答案,让我们集思广益。”

    范子衿哼了一声,不信穆扬灵一点办法也没有,多半是她想出来的办法漏洞很大,所以不愿意拿出来。

    他丢掉此事,问道:“那时报的馆主总应该定了吧?”

    “定了,是林维德,阿灵正打算今儿去松山书院见他呢。”

    范子衿就若有所思,“比起朝中之人,她更偏向民间。”

    穆扬灵一向疼小宝,按说这馆主要是交给方太傅,不仅能提高太子太傅的声望,也能巩固太子的地位,然而她竟然没有交给方太傅,而是给了一直不愿意出仕的林维德。

    范子衿心中隐隐有了想法,虽然他很想由他们来掌握时报,但穆扬灵的担忧也有道理,他们这一个时代的繁盛只属于他们这个时代,总不能给后辈子孙留下烂摊子,谁也不知道以后的朝廷是个什么样子,所以东西不能全部掌握在朝中官员或皇室手中。

    对大齐未来发展更好的才是现在最好的。

    报馆最好掌握在三方人手中,而应该以民间经营为主,朝廷与皇室共同监督。

    这样一来,就与现有的俗规相反了,因为现在都是朝廷与皇室做事,民间监督。

 第1183章 林维德

    

    松山书院是江南最有名的书院之一,也是除了国子监外学子们最向往的学府。

    范子衿曾做过松山书院的插班生,是用一副价值连城的古画换来的,由此可见松山书院有多难进。

    作为访客,穆扬灵倒是很容易就进去了,却也引起了轰动。

    林维德亲自到书院门口迎接她,这个待遇皇上都没有的。

    据说当年齐修远请他出仕,都是亲自到他在书院的房舍中相请,最后一次直接连门都进不了。

    穆扬灵来之前也给他下了帖子,也没想到他会亲自相迎。

    重一女子甚过皇帝,不仅学生们不理解,书院的先生们也不理解,纷纷跑过来围观,他们也不介意穆扬灵现场,直接问林维德,“如此置圣君于何地?”

    林维德拽文道:“在某看来,穆氏胜于君王。”

    说罢,还恭恭敬敬的给穆扬灵作揖行礼,“休德多谢王妃慷慨。”

    林维德字休德,以字自称,可见他的尊敬,竟是要与穆扬灵平辈相交。

    穆扬灵挑眉,朗声笑问:“林先生说我胜于君王,莫非林先生觉得皇上施政不当,不堪为君吗?”

    “不,”林维德正色道:“皇上乃圣君,其品格远在前朝高宗之上,几与能世宗媲美。”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因为大周世宗是公认的明君,其才华不在唐太宗之下,但他的皇位来路正,是他养父传位于他,因此品德却不弱于李世民,能和李世民齐名,可不就是明君了?

    “但皇上乃是天下之主,不管他做什么都是应当应分,只分得当与不得当,”林维德继续道:“但王妃不一样,王妃捐出牛场,送出高产粮种,又许粮铺扶民,还与皇后开女学,设报馆,这其中,不管哪一项,单拿出来都是万世功德,这并不是一个王妃必须要尽的义务,所以王妃能做到这个地步是您的品德,所以休德说您远胜于圣上。”

    一句话,这天下是你齐修远的,不管你做得多好,那都是你应当应分,是你的责任,我们没必要夸你。

    但穆扬灵作为一个王妃,一个后宅女人,她没这个义务,她能为百姓额外做这么多好事,那呈现的就是她高尚的品格。

    所以穆扬灵远胜于齐修远。

    围观的人明白过来,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也是这时他们才意料到他们一直觉得凶悍的荣亲王妃竟然做了这么多好事,难怪清高如林先生也会到门口来迎接她。

    众人心中叹服,不管是先生还是学生,都恭恭敬敬的和穆扬灵作揖行礼,以示感谢。

    穆扬灵把张开的嘴巴合上,这一刻,她觉得当皇帝真的好可怜,当得好了是应当应分,当不好铁定被文官史者指着鼻子骂,或许百年后都不得安宁。

    “多谢林先生夸我,”穆扬灵笑道:“我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出任时报馆主,不知我们可否换个地方交谈?”

    “自然,”林维德见穆扬灵尽然不推辞他对她的夸奖,心中对她更有好感,主动让出一步,请穆扬灵去他的房舍谈话。

    两位主人公离去,围观的人却不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荣亲王妃看上去如此年轻,竟然已为国为民做这么多事了?这不会是荣亲王做的让王妃冒功了吧?”

    “这不可能,”当即有学子反驳道:“听说王妃幼时家贫,就渴望有一头牛,所以她有资产后才建了牛场,那可是王妃的陪嫁,这总不会有错,而丰收粮铺也是王妃的嫁妆建的,荣亲王虽是个大老粗,但还算是个男人,怎么可能要自个媳妇的嫁妆?”

    “不错,至于时报和女学,”接话的学子满脸不屑,“荣亲王一个武夫会有这等主意?必须是王妃办的。”

    “荣亲王怎么就是武夫了?他一人平定半壁江山,打退西夏,击败大金收复大片国土,就算他不擅文采,他也是一员无愧于国家百姓的大将,你怎能如此侮辱于他?”

    几位学子当即为齐浩然吵了起来,果然,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扯上齐浩然就没有不吵架的。

    林维德已经带着穆扬灵去到自己的房舍了。

    松山书院占了一大片山脉,所以给老师们的待遇也好得不得了。

    林维德一人就占了一大块地方,不仅将山上的活水引下来变成小溪流,还种了一片梅树,此时梅树上正结着一颗颗青涩的果子。

    林家的下人赶紧在树下摆上坐席和短桌,很显然,林维德想要与穆扬灵长谈。

    穆扬灵看着这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架势,不由一笑,跪坐在席上,左右张望,“林先生,不是说这是您的房舍吗,怎么不见您的房子?”

    林维德一笑,指了梅林深处道:“茅舍在里面,王妃若有兴趣可前往一观。”

    穆扬灵眨眨眼,问道:“不会是真的茅舍吧?”

    林维德自得的笑道:“书院贫苦,不好花费太多,所以有一茅舍足以。”

    果然文人最爱装,穆扬灵看了看头顶的青梅,问道:“这梅林可抵十座茅舍了。”

    林维德哈哈一笑,“没料到王妃比我还节俭,这梅林花销虽大,却也是书院内的一大景致,每年赏梅品梅子倒也不算亏了,但这住的地方过得去便罢了,实在没必要弄得太过奢华。”

    这是典型的要风度不要温度了。

    不过穆扬灵喜欢!

    林维德给穆扬灵倒了一杯茶,含笑问道:“听内子说,王妃请了她做文秀报的总编?”

    “不错。”穆扬灵注视林维德,等他的下一句。

    “那王妃打算如何处理时报与文秀报的关系?”

    “两报独立,当然,时报若愿祝文秀报一臂之力我自然高兴。”

    这意味着文秀报不会依附与时报,时报也做不了文秀报的主。

    林维德却松了一口气,他的母亲不是普通的女子,他的妻子也不是寻常女子,因此他对女人从不轻视,在工作中能够不与一群女人打交道实在是太好了。

    林维德一高兴,对穆扬灵就更有好感,也更亲近了两分,道谢道:“刚才在书院门口多谢王妃替在下说话了,时报馆主一职在下接下了。”

    林维德不是傻子,他知道时报是不可能脱离朝廷的控制的,而与他朝廷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

    因为他曾出言讽刺过前朝,又拒绝了当今三顾茅庐,更对某些官员冷嘲热讽过。

    穆扬灵在书院门口质问,明着是为难他,其实是给他向皇上解释的机会。

 第1184章 所托

    

    这个道理林维德能看透,他的好朋友们同样也能看透,有二三好友听说了书院门口的对答,立刻从京城各处往松山书院赶。

    “王妃一来就打破某与朝廷的僵局,看来时报与朝廷的联系还挺大,只不知某今后要如何定位时报才好。”

    “时报现如今是王府的产业,将来再不济也是民间与皇室的,但皇室多半不会插手经营,只做监督,朝廷诸公政事繁忙,自然没空管理时报,偶尔过问就不错了。”

    林维德闻言眼睛一亮,“真若如此,实乃我大齐文人之福,百姓之福!”

    穆扬灵摇头,道:“林先生,在我心里没有文武之分,我希望在时报里也没有明显的文武偏向,文能治国,而武能安邦,不论何时,文武都不能缺,大周之前的秦汉隋唐臣子皆是能文能武,大齐虽将文武分开录取,但我不希望在文科和武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