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娘子在种田 >

第712章

重生娘子在种田-第712章

小说: 重生娘子在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58章 一查到底(7)

    

    没人听齐浩然的解释,一行人直接把犯人又给押回天牢了。

    白大人身边的随从小声道:“大人,要不要趁热打铁?”

    只要有眼睛的都看出那些人松动了,这可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现象啊。

    白大人虽然也心急,但他审理过不少犯人,知道此时一动不如一静,还是需要再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

    白大人见王妃已和王爷上了马车要离开,立马追上去,取经道:“王妃稍等,娘娘以为下一步该如何走才能撬开他们的口?”

    “这个不应该大人更擅长吗?”穆扬灵疑惑,“我并不擅长此道。”

    “……王妃过谦了,您带他们游了一遍街就让他们态度松软……”

    “白大人,”齐浩然从穆扬灵后面伸出脑袋来,打断他道:“审讯一事王妃的确不擅长。”

    齐浩然义正言辞的道:“既然攻身不成,那我们就攻心,此次王妃就是攻心,白大人就照此去做便好。”

    说得好听,谁不知道攻心为上啊,可之前谁想过把他们拉出来逛街?

    白大人觉得在审讯上荣亲王比自己都不如,他的意见不用听了,因此依然巴巴的看着穆扬灵。

    穆扬灵眨眨眼,道:“之前你们不是说其中有一个像李文远吗?或许这是一个突破口。”

    白大人立即看向齐浩然。

    齐浩然轻咳一声,尴尬的在穆扬灵耳边低声道:“我那是胡诌的,不是见他们迟迟不松口才用的无奈之策吗?”

    “不错,那李文远家被抄家流放时他那孙子都三岁了,不会一点记忆也没有,”白大人小声道:“那话也就是在他们心神震动时才有些作用,事后再提起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那土匪是不是真的与李文远相像?”穆扬灵坚持的问道。

    “这倒是真的,”齐浩然道:“我小的时候跟李府的几位公子打过架,后面先生们叫家长来时我见过他,那人的确与李文远有些像。”

    “那不就行了?反正你们当时又没咬定他就是李文远的孙子,只是说他们长得像而已。”穆扬灵很无辜的看着他们道:“要不然你们再拉他们出来逛街,多听听百姓们有多恨秦芳?”

    齐浩然立刻道:“阿灵你忘了答应帮我遏制这些舆论的了?”

    穆扬灵就拍拍他的手道:“那是另外一件事了,你放心,我肯定帮忙。”

    穆扬灵的帮忙就是把水搅浑。

    她不可能真的去帮秦芳洗白,她所谓的替他说话不过是把更多的人拉出来分担责任罢了。

    因为她是报馆的东家,所以她直接走后门将文章同时发表在时报和文秀报上。

    而齐浩然看重的也是她的这种号召力,因为开办报馆和丰收粮铺,阿灵在民间的影响力比他还盛。

    这次穆扬灵不讲什么大道理,她只是简单的以自己为例。

    穆扬灵在文章的开头就点明态度,要说与秦芳的仇恨,她并不比任何一人少,要说对秦芳的反感,她不敢说第一,但第二第三总是能排上号的。

    理由有三。

    一,她是兴州府人氏,自小生活在边关,家国之仇的体会比之非边关百姓要更深。

    二,秦芳曾想把自己的庶女嫁给自己夫君做平妻,就算没成功,依然有夺夫之恨。

    三,秦芳留下的人手想杀的是齐氏子弟,而她的夫君,儿女都是齐氏子弟,且因为秦芳是间接因齐浩然而死,齐浩然和他的儿子们被列为头号刺杀对象。

    所以不管现阶段她是最有理由恨秦芳的人之一。

    但不代表她就能因此将乱世的责任完全归咎在秦芳身上。

    秦芳只是个臣子,还是一个寒门出身的臣子,就算他是丞相,他也依然受御史监督,百官也可以弹劾于他,束缚他的权利。

    穆扬灵还特意将大周的官制以列表的形式稍做说明,以告诉大家,秦芳这样的枭雄之所以能够一步一步做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能力,还因为当时朝政混乱,官员奢靡贪渎成性,大周时,为官却不愿同流合污的有几人,那几人伺候在何处?

    秦芳在任户部左侍郎前还是严太傅的学生,据说很受严太傅看重,难道当时严太傅也看错人了不成?

    严太傅没看错人,天下万民也没看错人,在严太傅未与他绝交前秦芳的确做过好一阵的好官,不知益州百姓可还记得他们景炎八年送出去的那柄万民伞。

    一个曾经得到万民伞的官员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奸臣,难道只是他一人的错吗?

    在秦芳行奸臣之事时,当时的文武百官在干什么,皇上又在干什么?

    秦芳每每提议增加捐税时皇上反对了吗?文武百官反对了吗?

    彼时天下是姓郭,不姓秦。

    穆扬灵质疑道:“将大周的乱政完全归于秦芳是否有失公正,毕竟拿主意的是景炎帝,当时的文武百官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了?”

    穆扬灵问道:“你们对抗的一直是秦芳,但其实你们最应该对抗的是自己和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

    林维德将报纸放下,眼睛闪闪发亮,问随从,“外面如何了?”

    “闹翻天了,”随从道:“时报和文秀报都被抢空了,好几个书院的学生因为意见相悖打起来了,听说连国子监的几位博士都亲自撸袖子上了。”

    “百姓们则要安静些,觉得王妃说得有道理的渐渐都不再骂秦芳了,反而把先帝骂了一顿,庆幸大齐取代了大周。”随从笑道:“爷,王妃这篇文章真这么好,一下就把大家头疼的问题给解决了。”

    林维德笑道:“她倒是把前一个问题解决了,却又把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抛到了众人面前。明日朝会诸公只怕要闹翻天了。”

    “什么问题?”

    林维德眼中异彩连连,含笑着拍了拍桌上的报纸,一字一顿的道:“削弱丞相权利,监督其责!”

    随从张大了嘴巴,道:“这丞相权责不是历来如此吗?怎么还能改?”

    “皇帝都能换人做,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1259章 一查到底(8)

    

    穆扬灵的文章在各阶层中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每朝都会有个暴君或昏君来结束一个王朝的时代,夏有桀,商有纣,秦有二世,但不管是谁,他们虽被骂做暴君昏君,世人却总会给他们找各种奸臣或祸水来分担责任。

    比如夏桀的亡国是因为妺喜,商纣的暴虐昏聩是因为妲己,秦二世则是因为被赵高带坏了,反正皇帝坏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是被红颜蛊惑了,就是被奸臣欺瞒慢慢变坏了。

    像穆扬灵一样直接指出皇帝之过大于奸臣的还是头一例。

    大齐言论开放,士族们虽觉得穆扬灵的说辞胆大包天,但见宫里的皇上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们也就忍下了。

    不明所以的老百姓们见了更加觉得王妃说得对。

    而众人总结下来她文章的意思,发现只有三个要点。

    第一,皇帝昏聩则朝政混乱。

    第二,丞相权责过大,很容易滋生腐败及把控朝政。

    第三,文武百官分责不明,未能很好的监督百官,渎职及贪酷现象很容易发生。

    第一条大家只能寄希望于皇室教育和选储君时尽量谨慎,而皇帝一旦上任就很难换掉,因为那意味着血流成河,不管是从大局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出发都不划算。

    所以大家暂时不予以讨论,关键是他们也不敢谈,这样的事还是让皇帝去找他弟媳谈去吧。

    但第二条和第三条大家却可以好好的聊聊天,到底要怎么削弱丞相权责,监督好百官。

    齐修远见大家的目光终于从秦芳的身上移开了,求之不得的主动提起这两件事。

    如今大齐已经一统,有些东西也该变一变了。

    齐修远将小熊留在宫中,让他和小宝一起参与政事。

    而点了火就跑的穆扬灵此时正乐滋滋的给齐浩然写信,告诉他,他拜托她的事她已经完成了。

    齐浩然收到信时正带着人围剿秦芳剩余的私兵,将小楼买回来的报纸看了又看,再看看阿灵的信,最后无奈的将信和报纸叠好塞进一个大信封里交给小楼,哼哼道:“告诉你们王妃,等爷回去再与她好好的讨论这个问题。”

    那些犯人最后还是忍不住招供了,不是因为他们被穆扬灵的说辞感动了,而是因为齐浩然和白大人送到他们眼前的资料。

    穆扬灵的说法最多是让他们心神震动了一下,对自己的坚持有了些微的怀疑而已。

    但齐浩然调查到的东西却是直接击垮了他们的信念。

    齐浩然那天与穆扬灵分别后就跑去找白大人,本意是想办法弄出一些伪造的东西,最好让那人相信他就是李文远的孙子,就是被秦芳害后给收养做打手的。

    既然要伪造证据那就得彻查李文远一家,得弄出一些真材实料的东西,要想人相信一件事那就得让它本身就带了四五分真才行。

    结果查着查着齐浩然发现那人还真是李文远的孙子。

    这一发现让齐浩然和白大人都觉得心底发寒,由此将怀疑的目光对准了剩余的十多人。

    这一往细里查才知道秦芳有多恐怖,他的义子竟大部分是他对头的后代,都因为对抗他被流放被砍头了。

    被流放的也多半死在了半道上,可以说他的仇家除了袁将军,其他的都死得不能再死了。

    而剩下的则是北疆阵亡将士的后人了。

    十来个犯人看到那些证据时第一想法就是:证据是他们伪造的!

    而齐浩然很快证实了这东西并非伪造,齐浩然还对他们道:“你们年纪最长的不过而立,那你们幼时照顾养育过你们的仆人或师傅应该还活着吧?若你们还怀疑,不如去问他们。”

    犯人们脸色都一沉,沉默了一个晚上后还是探究自己身世的欲望占了上风,将那些老仆人和师傅的地址告诉了齐浩然。

    齐浩然以示诚意特意带上他们去抓人,一抓到就把人丢给他们审问。

    那些人都曾是秦芳请了来照顾义子或教育他们的,或是家仆或是门客。

    国破时这群人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其中有生活撂倒的,义子们不免在暗中帮扶一二,所以他们是知道这些人的具体地址的。

    秦芳当年收留这些孩子时并没有把他们培养成刺客或私兵的意思,只是单纯的觉得愧疚所以出手了,算是给那些人家留一根血脉。

    也因此他一开始行事并不机密。

    据那些老门客供述,秦芳一开始是带着善意去收养这些孩子的。

    “……丞相大人觉得心中有愧,见公子们年幼无知,就想着给北疆的将士和那些忠义之士留一根血脉,而我们都是被选出来照料公子们的,本来公子们长到十四岁就应该下山离开了,”老门客低声解释道:“在公子们之前已经有几位公子年满十四周岁离开了,不过与你们不同,他们直到离开都不知道是丞相大人收养的他们,丞相大人也不许我们告诉他们身世……至于后来丞相大人为何变了我却不得而知了。”

    反正丞相大人喜怒无常,他早已习以为常。

    大家脸上都显怒容,眼冒寒光的问道:“既然愧疚为何要构陷我等父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