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是大反派[快穿] >

第211章

我是大反派[快穿]-第211章

小说: 我是大反派[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前头似乎正好三人下了火车,床铺都是凌乱的,列车员估计也没时间来整理,父女三人找到位置的时候,属于他们的床铺已经被人占据了,还是看他们拿出了票,那几个人才不好意思的让开。
    看着这床不知道多少人睡过的被子,晏金和晏珍都不知道该不该往上躺,接下去可还有七天的时间呢。
    得了,也顾不上矫情了,抖了抖被子和床单,闭着眼睛就往上坐吧。
    这时候姐妹俩已经有些预感到旅程的艰辛了,只是这预感还不深,等火车开始鸣笛启动的时候,窗边不断倒退的景色,虏获了她们所有的注意力。
    “让一让,让一让。”
    火车上到处都是喧哗笑闹声,嗡嗡嗡在耳边没个消停,比这些笑闹声更响的是餐车员的叫喊声,中气十足,高亢嘹亮。
    “同志,今天的盒饭都是什么菜啊?”
    “什锦炒饭三毛五一份,肉糜烧茄子三毛五,醋溜鱼段五毛。”
    车上卖的都是盖饭,价格可比外面吃或是家里自己烧贵多了。
    因此问的人不少,买的人却不多。
    那个漂亮的女列车员一路喊着让一让,中途停顿了几次,消失在了这个车厢里。
    都上火车半天的功夫了,两姐妹也看腻了火车两边的风景,看着爸爸没说话,捂着肚子也没问。
    姐妹俩记得这趟出来带了不少烧饼和馒头,以往爸爸出远门的时候也是带干粮的,就因为火车上的东西贵,还是吃自家带的干粮划算。
    八十年代算是火车餐的黄金时代了,这个时候火车餐还没有外包出去,不论效益如何,旱涝保收,因此炒菜的大师傅不吝惜食材和调料,油盐酱醋都加的足足的,肉片也是实打实的肉片,这吃起来味道肯定差不了。
    等到了九十年代,火车餐开始了承包制,为了足够的利润,食材质量越来越差,厨师的水平也开始参差不齐,这才有了越来越多抱怨餐车难吃的声音。
    现在火车上的烧菜师傅还是铁饭碗,因此餐车上烧菜的有不少都是当年大饭馆的主厨,那手艺绝对没得说,盒饭的价格虽贵,可也物超所值。
    当然要说最好的,还是得自己去火车上的餐厅,在那儿你可以自己点你想吃点菜,只要有食材,只要当天在的大师傅会做,只要你有足够的钱。
    就在晏金和晏珍以为晚饭就是馒头烧饼配开水的时候,就被晏褚领着,来到了餐厅的车厢里。
    通常会来火车餐厅吃饭的都非富即贵,因此餐厅的打扮也格外小资情调,每一张餐桌上都铺着小碎花的桌布,靠窗的位置放了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朵娇怯怯开放的鲜花。
    每个位置上都有一份菜单,晏褚打开菜单,让两个孩子自己点。
    “今天是你们姐妹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火车上的第一餐,咱们就吃点好的,爸爸又借了你们姐妹的光,这个餐厅,我也还是头一回来。”
    晏褚十指交叉,手肘撑着桌子放在胸前,将点菜的任务交给了两个闺女。
    “爸爸,这里的东西太贵了。”
    晏金也是个很要面子的小姑娘,她不敢说太大声,只是凑到晏褚耳边小声提醒。
    刚刚餐车喊的盒饭的价格她觉得就够高了,结果来了餐厅,才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
    煨汁鹿肉、焖炖甲鱼、银耳燕窝这些东西姐妹俩光听过从来就没见到过,更别提后面一看就闪瞎人眼的价格了。
    稍微亲民一些的油焖大虾,酱爆鸡丝,冬笋咸肉片,也都是三四块钱的巨款。
    姐妹俩有些咂舌,家里自己做成本也就一块钱不到的菜,怎么在这里就能卖那么高的价格呢?
    “吃吧,咱们也就今天吃一餐,之后就只能吃家里带来的馒头烧饼了。”
    晏褚往前推了推菜单,两个小姑娘互相商量了几句,然后就点了菜单上最便宜的一块三一份的韭菜鸡蛋,以及三碗米饭。
    “再来一份油焖大虾,一碗虾米冬瓜汤。”
    晏褚又给加了两份菜,晏金和晏珍觉得爸爸今天可能碰上脏东西了,不然这么豪爽的花钱态度,绝对不会在她们爸身上出现。
    这一餐饭花了足足十二块钱,因为最后晏褚又要了一个黄桃罐头,当作三人的饭后甜点。
    一顿饭下来,两个孩子既满足又心痛。
    满足在这几道菜的味道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那道油焖大虾,每一个虾都有半个巴掌大,虾肉紧致弹牙,沾点酱汁,鲜到极点,也香到了极点。
    姐妹俩连虾壳都给嚼下肚了,吸虾脑黄的时候,更是愉悦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三道菜一点都没剩下,汤汁也全都加饭里吃的干干净净。
    晏金和晏珍想着,要是以后能够每天都吃上这样的饭菜,人生该有多幸福啊。
    只可惜太贵了,光是这一顿花的钱,就足够让她们心疼好久了。
    可能就是第一餐吃的太好,等之后的六天半都嚼着干巴巴的馒头烧饼时,姐妹俩才明白什么叫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这火车上的日子,终于开始难熬了起来。
    
    第182章 吝啬鬼生涯
    
    距离第一天晚上的大餐已经过去三天了; 父女三人的伙食就是从家里带的馒头和烧饼,现在天气冷,这些东西能够放的时间也长。
    这些干粮都是不加陷的; 因为加了陷的东西除非做的非常咸,不然也不易保存; 而吃咸口的东西会增加饮水量,这对出远门的人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会提高上厕所的频率。
    不过临出门前; 老太太给带了一袋咸菜和辣酱; 佐着这些东西,好歹让每一餐吃饭的时候没那么煎熬。
    想着又到了固定吃晚饭的时间,看着袋子里还剩下半袋的干粮; 实在是很难让人有胃口。
    “吃吧。”
    晏金从袋子里掏出了五个馒头,爸爸的饭量一般是两个馒头; 她和妹妹吃一个半就够了。
    看着妹妹恹恹的表情; 晏金帮着她把馒头掰开; 又抹了一勺她喜欢吃的辣酱递到她手里。
    家里的情况摆在那里; 尤其是买房子欠了挺多钱的事家里的孩子都清楚; 餐厅的饭菜好吃; 对比它高昂的价格; 也让人望而却步了。
    “我要一份茄汁牛腩盖饭和一份杭椒肉丝盖饭。”
    晏褚父女俩的铺位刚好是左侧的上中下铺,平日里不睡觉的时候; 父女三人都是坐在下铺的位置的; 他们右侧位置的下中铺正好是一对年轻夫妻; 看上去家里的条件不错,因此在饮食上很大方。
    除了每餐都是从餐车买的盒饭,每到站点停靠的时候,也会在中途间歇去站台上买当地特色的小吃和一些新鲜的水果。
    每当饭点点时候,自己吃着干巴巴的干粮,而对面的人吃着香喷喷的盒饭,这种折磨才更加熬人呢。
    “同志,给我也来一份茄汁牛腩饭吧。”
    正当两个闺女嚼着干巴巴的馒头的时候,晏褚忽然开口也要了一份盖浇饭。
    已经三天了,也不能真让姐妹俩吃七天的干粮,中途还是要调剂一下的。
    “爸爸,太贵了,这趟花了不少钱了。”
    一份茄汁牛腩盖饭的价格是八毛钱,比起火车餐厅上饭菜的价格来说肯定是便宜的,可是比起它本身的价格,就显得有些虚高。
    心里盘算着这趟出远门花的来回路费,加上第一天晚上吃的那顿大餐,算了算总价,晏金都有些发虚。
    “这只是你们第一堂出远门,总不能让你们和爸爸一样总是馒头烧饼的对付吧,尤其你们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总得吃点好的。”
    晏褚拍了拍大闺女的肩,这个女儿可能就是因为太年长,总是下意识的照顾弟弟妹妹,谦让弟弟妹妹,她太懂事,懂事的让人心疼。
    不过什么东西都是物极必反的,当一个人牺牲成了习惯,而她的好也被当成了习惯,付出没有回报,总是会心寒的。
    晏褚并不是觉得大闺女这样不好,实在是太好了,这就不那么恰当了。
    “早该这样了,大哥啊,这些天我们就看你们啃馒头烧饼了,大人没事,孩子总得吃一些好东西这样才不亏着身体。”
    那对年轻夫妻看对面那几张床铺的父女终于点盒饭了,忍不住开口说道。
    他们是在晏家上火车后的后一站上来的,因此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三个父女都是吃馒头干粮度日的。
    现在火车上自带干粮不点盒饭的人不少,只是晏褚父女三人穿的至少都是体面干净的衣服,不像是那种连盒饭都买不起的家庭。
    “不是的,爸爸对我们很好的,只是家里就爸爸一人挣钱,还有奶奶和弟弟妹妹,所以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虽然那对年轻夫妻没有指责晏褚的意思,可是听在晏金眼里,就觉得有些刺耳,仿佛大家会因为这句话觉得爸爸不负责任一样。
    “小妹妹,你家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啊?”
    那个拿着盒饭的年轻女人愣了愣,虽然晏金那番话有点指责的意味,她也不生气。
    “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爸爸一个人供我们姐弟读书,很辛苦的。”
    晏珍在一旁补充姐姐的话,说完话的时候,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馒头,又看了看爸爸给她们姐妹买的盒饭,心里头有些发虚。
    她明明知道家里的条件是怎么样的,以前爸爸独自一人去深城进货的时候,总是会让奶奶给他做足一路上吃的干粮,她们只是吃了三天的干粮就觉得受不了,可爸爸就是吃着这些东西,在这条线路上来回奔波了四年。
    她们嫌弃硬卧的被子床单脏,但是在此之前,爸爸连这样的硬卧票都舍不得买,而是选择买最便宜的站票,或许原本这个时候,爸爸就只是拿着报纸或是硬卡纸坐在拥簇的车厢里,想要伸展一下腿脚都困难。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酸甜可口的茄汁肥牛,晏珍心里就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了。
    想着前几个月以各种理由和爸爸要钱,然后开心的和自己的新朋友在溜冰场玩耍的愉悦,有一种愧疚油然而生。
    “那你们家有六个兄弟姐妹了?大哥啊,看不出来你都是那么多孩子的爸了?”
    边上的人都恍然大悟,怪不得呢,家里的孩子多,花销也就大了,尤其听那小姑娘说的,家里的六个孩子都在上学,那花费就更止不住了,光是一个人挣钱,怎么舍得点盒饭呢。
    没人问两个孩子她们妈的事,从头到尾也没见这个人在姑娘的嘴里提起来过,恐怕不是死了就是离婚了,不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好事。
    现在的人淳朴善良的多,没人为了自己的八卦欲而揭几个小姑娘的伤疤。
    不过一个大男人养着六个孩子,还让每个孩子都念书,晏褚一下子迎来了很多称赞和佩服的目光,包括之前那对年轻的小夫妻,也觉得对面那个不怎么说话的男人很有些了不起。
    不管法律怎么鼓吹生男生女都一样,怎么说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在多数人眼里,女儿总是没有儿子来的好。
    养儿防老,这个观念都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了,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呢。
    现在计划生育了,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多少人为了再生一个,连体制内的铁饭碗都不要了,足以看出华夏人对儿子的执着。
    而眼前这个男人生了五女一子,不管他是不是也是对儿子有执念的那种人,但是他能够在家里的生活拮据的情况下让五个闺女全都上学念书,那就说明他是个好爸爸。
    再说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