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世天骄 >

第312章

盛世天骄-第312章

小说: 盛世天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九歌写的是小楷,笔势恍如飞鸿戏海,生动之致,一看就知下了功夫,但这个时候不是欣赏字体的时候。
  楚九歌给北王的信很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她用最简练的文字告诉北王,她从头到尾都没有爱慕过北王,一切都是北王自以为是的认定。她之所以非嫁北王不可,不过是为了活命。
  但是,在北域她发现北王并非良配,嫁给北王她很有可能生不如死。是以,到了京城,她发现不用嫁给北王也能活下来,便动用她母亲留给她的丹书铁券,解除了婚约。
  楚九歌平白直述的说了一遍,不带任何感情,写完后,楚九歌看了一遍,苦笑一声,将信纸叠好,封入信封,出去交给了管家。
  “姑,姑娘,你,你给王爷的回信?”北王走了大半个月,不知给楚九歌寄了多少信,但是……
  楚九歌一回也没有封。
  这会收到楚九歌给的回信,管家怎么能不震惊?
  “对,送去给他吧。”不是要她宣判吗?
  她现在就宣判北王的死刑。
  “好好好!我,我这就送出去。”管家高兴的找不北,拿着信就往外走,走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快步走到楚九歌面前,一拍脑袋,懊恼的道:“差点就给忘了……姑娘,光禄卿柳大人府上,派婆子给您送了好几车礼物,小的不知是什么情况,不敢收,还请姑娘定夺。”
  光禄卿管着宫廷膳食,不是什么重要的官职,但……
  非帝王亲信,不可为。
  “光禄卿柳大人?我不认识。”楚九歌想了一下,摇头道:“来人可有说是何事?求医吗?”
  “小人问了,那婆子说不是,说姑娘听了他们家大人的名讳,就会明白。”但很显,他们家姑娘并不知道。
  “他们家有什么人?我不认识姓柳的人呀?”楚九歌一脸茫然,完全无法在脑海里,找出光禄卿柳大人家的人。
  她打过交道的人家,好似没有姓柳的,如若要给她送礼,她觉得先前被丹医堂那位大小姐坑害的杜家,倒是真要给她备一份谢礼。
  毕竟,没有她把丹医堂压下去,杜家就完了。
  不过,杜家现在离完,似乎也不远……
  东林没有丹医堂了,杜家也就失了给丹医堂提供炼丹药原药材的生意了。
  这么一想,楚九歌觉得自己也蛮坑人的,可那丹医堂弊端太多,真的要好好治一治,不然普通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管家想了想,说道:“柳大人不是一个能干的,他的儿子孙子也是一群纨绔,平日里也不与世家子弟、士子名流打交道。柳大人有一个儿女,十几年前在宫里正得宠,皇上封她为宸妃。不过,没两年就……”
  “我知道了!”楚九歌一拍脑门,打断了管家的话。
  原来,宸妃派人花式催她来了。
  “让柳家的婆子过来见我吧。”原来宸妃姓柳,好吧,她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是,姑娘。”管家虽不明白他们家姑娘,什么时候跟宸妃人识了,但聪明的没有多问,只去把人带过来……


第570章 造孽,美人皮
  宸妃派柳家下人上门,一是为了催楚九歌,另一则是为了邀功。
  柳家的婆子虽然说得含糊,但楚九歌还是听明白了。今天早朝,弹劾英国公与赵家的两位御史,是柳家安排的……
  宸妃娘娘这动作,还真不是一般的迅速,柳家的力量也不是一般的强大。一个晚上,就把一切都布好了。
  不过,想到柳大人的职位,楚九歌就明白了,柳家此举也不过是顺帝心而为。
  柳大人必是知晓,皇上想要动袁家与英国公府,这才“贴心”的为皇上出力,顺便也卖她一个好。
  一举两得,这种买卖柳家当然乐意做。
  不过,就算如此楚九歌还是领了这个情,让送礼物的婆子,代她给柳大人道谢后,楚九歌简单的解释了一句,昨晚不能出城的原因,就与那婆子约定,夜半时分,柳家派车来接她。
  昨晚的事,柳家人也知怪不得楚九歌。得了楚九歌的准话,柳家下人一脸欢喜的离去,给楚九歌留下了三大车的礼物。
  布匹、珠宝、摆件应有尽有,还有一些药材。只看礼单,楚九歌就知道,柳家给她送的这份礼,必然是尽了心的。
  “果然,没有女人不在乎自己的脸。”弹劾英国公与袁家,是顺便卖她一个好,这份礼就是实打实的想要交好于她。
  宸妃想要表达的意思,她明白了。宸妃想要交好她,她也想要交好宸妃。
  皇上身边有一个自己人,办事会方便许多。
  哪怕没有这三车礼物,她也会尽心尽力为宸妃治脸,好让宸妃早日进宫,与杨妃抗衡,要是能顺便帮她踩一踩平王,那就晚更好。
  给宸妃治理是个细致的活,还得要动刀子,未免精神不佳,楚九歌用过午膳后,又睡了一觉,却不想这一睡,错过了京城最大的热闹……
  应颐奉旨查英国公的事,早朝一结束,他就带人将英国公府给封了。
  这一次封宅子,和昨晚不同。昨晚,应颐只带走了赵如意和她身边的人,旁的什么也没有动,甚至都没有搜查英国公府。
  今天不同,今天应颐是拿着搜查令,来找英国公的犯罪证据的,而这一搜,就搜出了事……
  英国公的内书房有一面墙,墙上挂着十二美人裸背的画像。当然,美人的祼背并不是光突突的,美人的裸背上有名家的画作。
  那画色彩鲜艳,美丽至极,如同真的画在美人的背上。
  虽说,在书房挂美人图,有失君子风范,但不可否认,这美人裸背美,裸背上的画更美。且,这只算失德,并不犯法。
  应颐看了一眼直接跳过了,并没有多流连,但是……
  应颐手下一个小兵,却多看了一眼,还伸手摸了一把,这一摸他就吓傻了。
  “将,将,将军……”那小兵一屁股坐在地上,眼神呆滞,摸画的手直颤抖。
  “怎么了?”应颐回头,眼中闪过一抹不喜。
  他手下的兵,连这点种都没有?
  “画,画,画……”小兵指着墙上的美人画,吓得直哆嗦。
  “不过是几副画,有什么好怕的。”应颐一向不近美色,这十二裸背美人的画再美,也吸引不了他的目光。
  “将军,那不是纸,是,是人皮,是人皮。”小兵不断吞咽口水,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显然是吓得不轻。
  “人皮?”应颐一怔,快步上前,猛地揭下墙上的画,就见……
  画揭下来了后,画满图案、鲜艳夺目的裸背还在墙上,而画布被挖空了一大块,画布上只有一个头,一双腿、左右各一只手,以及边边角角处有一些,与裸背相似的色彩。
  再看那墙面上,裸背边缘部位紧紧粘在墙上,远看像是在墙上画的,但走近就能看到卷起来的边角,那边角……
  是人皮!
  应颐脸色大变,又将其他十一副画揭开了,发现全是如此……
  画纸揭下,人皮留在墙上。
  这十二副美人裸背画中画,皆是用真正的美人皮画的,外面的画纸不过是伪装。
  “呕……”有胆小的一个没有忍住,直接吐了出来。
  “太,太,太可怕了!”第一个摸了画作的小兵,不断的摇头,脸比纸还要白。
  他只要一想到,他刚刚摸的是什么,他就忍不住害怕。
  按说,他也是上过站场,杀过人的,但他还是怕呀!
  在人身上作画,然后把人皮揭下来,贴在墙上。为了掩饰,用画布作伪装,将它展现在人前,这,这真的是人做的事?
  应颐看着墙面上的十二副人皮画,阴冷的下令:“再找找看,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英国公似乎以这十二副画作为荣,曾邀请过不少同僚来观赏。
  那些人,知晓这是人皮画吗?
  太子圈养少男少女的地下宫殿,英国公的人皮画,这京城还有多少阴暗的地方?
  在皇上的眼皮底下,这些人就敢这么做,那么在更远的地方呢?
  普通的百姓,过的什么样的日子?
  难怪,北王要他睁大眼睛看,看这个国家,看皇帝,看朝中大臣,看普通百姓……
  他看到了,但这些都不是他想看的。
  他们应家世代守卫这片土地,他们守的不是硬邦邦的地,而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黎民百姓,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外敌的入侵,是为了保护他们身后的百姓,可是……
  被他们护在身后的百姓,却惨遭自己人的欺凌。
  保护不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他们应家守护这片土地的意义何在?
  看着墙上十二副美人皮,应颐久久找不到答案,直到……
  他手下的兵,在书房的暗室,找到了十二俱没有皮的尸体。
  这十二俱尸体十分新鲜,不需要仵作查看,应颐就知这十二人应该是这几天死的,然而……
  英国公书房内这十二副美人裸背图,少说也存在三年以上。
  也就是说,英国公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张美人皮!
  这么多年,也不知多少姑娘,因此惨死在英国手里。
  “抬出去!”应颐只看了一眼,就做出了决定。
  只有皮他还能遮掩,尸体都在赵家,他怎么遮掩?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遮掩,不想为丑陋的英国公遮掩,不想为这个丑陋的国家遮掩……
  没有意外,十二副美人图和十二俱剥光了皮的尸体一出,立刻引得赵家上下大声尖叫。
  “造孽呀!造孽呀!”赵夫人更尖叫连连,直接晕了过去。
  赵家发出这么大的动静,普通百姓探听不到发生了什么事,但住在赵家旁边的权贵之家,却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571章 憋屈,他日高攀不起
  不过半天的时间,英国公书房内的事,就在上流权贵之家传开了……
  英国公是武将,他来往的友人以武将居多,文臣当中几乎没有人见过他书房中的美人裸背图,这个时候也就不用顾忌了。
  文臣们得知此事后,纷纷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不断抨击英国公残暴、冷血。
  而与英国公来往的武将,有不少都见过他书房中的那十二副美人裸背图,至于他们知不知道,那十二副美人裸背图是用人皮画的,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反正……
  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人承认的!
  应颐前脚进宫跟皇上禀报此事,那些去过英国公书房,见过那十二副美人裸背图的武将,后脚就急急进宫请罪。
  这些人一口咬定,自己糊涂,没有看出那是人皮画,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但可惜的是,皇上这个时候根本没有空搭理他们,他现在被应颐气炸了!
  “谁让你大白天的抬出来的?啊!你的脑子装的都是草吗?这种事你也爆出来?你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吗?好不容易,朝野上下因前线战事而团结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前线战事上,你把这事爆出来了,是嫌皇城还不够乱吗?”
  先前,南凉奸细一事闹是沸沸扬扬,不说京中,各地百姓亦人人自危,闭门闭户,生怕奸细跑到他们家去了。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不少人都认为,南凉奸细在东林横行,是皇上无能、朝廷无能。
  好不容易,南凉奸细一事告一段落,前线又连连战败,南凉三国的兵马不断攻城掠地,虐杀百姓。百姓对朝廷都快没有信心了,生怕哪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