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

第174章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第174章

小说: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里,回生堂里应下来的事情就算落定了。
      她留了孩子们在屋里吃了顿饭, 便要叫人送他们回去。
      但临走的时候,薛明琅却悄悄凑到了陆锦惜的身边, 压低了声音问:“娘亲, 他们都说您跟迟哥儿的先生在一起了, 是真的吗?”
      问得这么直白?
      陆锦惜一怔, 还真不知怎么回答。
      薛明琅看她这表情,却是一下在自己心里脑补出了答案,眼神又亮了几分,竟然没有半点不悦,甚至还兴奋了起来。
      她朝陆锦惜眨巴眨巴眼:“娘亲不用顾虑我们的,想嫁就嫁嘛。”
      谁说她想要改嫁了……
      她的原则从来是“能睡就不嫁”,或者说,从来都是“想睡不想嫁”啊。只是这话也不能对小姑娘说,怕教坏了。
      陆锦惜有些无奈:“你想到哪里去了?没那回事。”
      “啊?”
      小姑娘明艳的小脸一下就垮了下来,还瘪了瘪嘴,有些委屈模样,似乎失望极了。
      “人家还以为娘亲终于找到了好归宿呢……”
      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皇帝不急太监急。
      陆锦惜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把这姑娘教得太“前卫”了,一时头疼地揉了揉眉心,赶她回去:“小小年纪,想得倒是多。可别再瞎问了,赶紧给我回去睡觉。再胡说八道,我可不饶你。”
      “哼,娘亲又吓人!”
      薛明琅一点也不怕她,搞怪似的吐了吐自己的舌头,向陆锦惜扮了个鬼脸,便踩着自己那火似的小红靴跑开了。
      薛明璃只好匆匆向陆锦惜道别,追上去。
      屋里便只剩下了薛迟。
      薛明琅走后,他便睁着那一双大大的眼睛,巴巴看着陆锦惜,好像有话要说,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陆锦惜便来到了他身前,蹲身让自己视线与他齐平,摸了摸他脑袋,笑着问道:“你是不是也有话要问?”
      没想到,薛迟一阵嗫嚅,竟然摇了摇头。
      陆锦惜顿时有些惊讶:“不问?”
      “今天来的时候,琅姐姐就教训过了我,说娘亲开心最重要。”薛迟那还有些婴儿肥的小脸上,还有些委屈,“孩儿想娘亲以前在府里就被三婶母欺负,现在祖母又让三婶母管家,娘亲的日子肯定又要难过起来了。所以,所以……”
      其实薛迟也说不出自己的心情。
      很矛盾,很复杂。
      他觉得娘亲就是自己的娘亲,不大能接受娘亲改嫁;可又不是没见过她吃苦受难的时候,而且也被薛明琅说服,觉得娘亲开心就好。
      而且……
      大家都说娘亲是跟他先生“勾搭成奸”,话很难听,可他觉得,自家先生就不是那种人。
      相反,他先生是个很好很好的人,人很好,才学也很好,待他也很好。
      如果这个人是自家先生的话,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现在外面话就传得那么难听了,娘亲不会受委屈吗?
      薛迟郁闷得很:“先生人很好,娘亲若喜欢他也没什么。只是孩儿总担心娘亲在这件事里受委屈,先生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您就算改嫁都不是事儿,就是那些人嘴碎,讨厌极了。”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顾觉非原来已经教了他这么多吗?陆锦惜忽然就有些恍惚起来,也不知是为了这孩子脱口而出的这些话,还是为了那又浮现在记忆中的顾觉非。
      其实她本以为,出了这件事,她肯定会面对这些孩子们的不理解,甚至是愤怒和发泄。
      可都没有。
      陆氏的这几个孩子,本性都很纯良,更何况都曾见过她当初以泪洗面时的委屈和痛苦?
      心底柔软成了天上的云朵。
      陆锦惜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将薛迟拥进了自己的怀抱,笑着道:“你先生教了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那娘亲便教你,人言是非,非我是非,太在意旁人的评价,终会使你忘了自己本来所愿所求。人毁我,我泰然;人誉我,我淡然。这才是处世之道。”
      薛迟听了个懵懵懂懂。
      他眨了眨眼,只大概明白了陆锦惜的意思:“所以说,只要是您心中‘所愿所求’,旁人说什么,您都是不会在乎的吗?”
      “正是如此。”
      陆锦惜从来就是这么个人。当然,养成这心态的原并不那么简单,毕竟她是在创投圈打滚的,时刻看明本心很重要。
      只是这些不必对孩子提了。
      她笑了笑,只对薛迟道:“所以你们都不必担心娘亲,若有哪一日娘亲做出了什么决定,遭受到了世人的非议,你们也都不必为此烦恼。因为没人能逼迫我做出选择,但凡我选择的,必定是我所愿所求的。”
      “孩儿明白了。”
      有她这一句话,薛迟就放心了不少,整个人脸上也挂起了笑意。想起大夫说娘亲还要多休息,他也不多留,挥挥手便跟陆锦惜告别了。
      嬷嬷一路送他回去。
      陆锦惜就站在门口看着,忽然就思考起来:她与这几个孩子阴差阳错的相遇,到底是他们的幸运,还是自己的幸运呢?
      也或许,相辅相成吧。
      这大半个月下来,她还是头一次有这么轻松的感觉,眼见着薛迟身影已经不见了,她才笑着洗漱休息去。
      接下来的几天,倒是没有再出门。
      这并不是陆锦惜不想出去,而是随着顾觉非的醒来,匈奴使团与山匪这件事,渐渐变得复杂了起来。
      两国议和之际出了这种事,一不小心便会重启战争,朝中文武百官脑子里那根弦都紧绷着,主战一派也有复燃的迹象;另一则那一群山匪的身份也引起了众人的怀疑。
      但这里面最大的疑点,莫过于那个本来应该在匈奴使团之中最后却偏死在了山匪堆里的呼延奇。
      种种猜测,众说纷纭。
      至于陆锦惜与顾觉非之间那一档子事儿,在这诡谲又充满杀机的迷局之中,自然也成为了唯一轻松的调剂,越发为人津津乐道。
      陆锦惜一直在派人打听消息,只是不管是宫里还是三司,消息都控得很严,竟是半点风都没有露出来。
      如此一等,便是半个月过去。
      她几乎要以为这件事可能跟自己没关系,也可能要不了了之的时候,宫里面终于来了人。
      是当初宫宴时候来传旨的太监。
      只是比起当初那一日满脸挂着的和善喜庆,这时这太监的面上充满了一种怜悯和同情,还有一种不敢接近的忌惮。
      “将军夫人,皇上口谕,宣您入宫觐见。”

      ☆、第149章 第149章 金銮殿议

      看了传旨太监这神情,陆锦惜就知道, 事情怕是不那么轻松了。
      她整理了自己的妆容, 便跟着太监入了宫。
      原本她以为这一次与上一次宫宴一般,没想都太监引路的时候竟然直接将她朝着太极殿上面引, 顿时让她吃了一惊。
      太监只解释道:“大人们都在朝中议事, 宣您觐见是有事要问的。”
      有事要问。
      那应该是那群山匪的事情了。
      在踏入金銮殿前,她将自己前后的种种事情都想了想, 自问既没有什么不对的图谋,也没有与山匪勾结, 并无心虚之处, 索性坦坦荡荡地走了进去。
      “臣妇陆氏, 叩见吾皇万岁。”
      目不斜视, 甚至也不看周围人一眼,陆锦惜躬身垂首,站到大殿正中下方, 便躬身下拜,声音平静。
      “平身。”
      庆安帝萧彻的声音, 从她头顶响起,在这略显得宽阔肃穆的大殿之中回荡, 颇有一种来自于九天之上的味道。
      陆锦惜依言起身,这才有机会,迅速地打量了这大殿一下。
      作为日常朝会议事最主要的地方, 这一座大殿自然修建得金碧辉煌, 地面上铺着的金砖黑沉沉的, 能倒映出人的影子。
      四角上皆是包着金的盘龙柱,威严至极。
      文武百官分作四列,立于两侧。
      一眼看过去,规整而且肃穆。
      当朝太师顾承谦、太傅卫秉乾,还有陆氏的父亲陆九龄,以及九门提督、步军统领刘进,前阵子才升了正三品骁骑参领的方少行,还有……
      顾觉非。
      如今出了翰林院的他,供职在礼部,主管新设的理蕃堂,为理蕃堂主事,名为主事,实为郎中,官级正五品。
      一身石青色白鹇补服,可站的位置却很靠前。
      那模样,似乎是才禀过了事。
      听得陆锦惜进殿,他也没回头看一眼,只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在那边,浑然像是不认识她,也与她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些甚密过从一般。
      龙椅上的萧彻向下面看了一眼,也不废话,直接道:“今次宣夫人觐见,乃是因为前段时间夫人所遇匪患之事,朝中已对此事进行了多方的调查。只是有一些事,还是要着重询问夫人。周大人,你来吧。”
      “是。”
      左列文官之中,立刻有一人应声而出。
      大理寺卿周绍群,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
      这一次的事情便是由他主持着在调查。
      此刻便直接先向陆锦惜躬身行了一礼,接着便开口问询起来:“见过夫人,下官周绍群,负责调查本次匈奴议和使团血案。虽早已经派人到府上录过了种种口供,可今日仍有几个细节要当堂询问夫人。”
      “您请讲。”
      陆锦惜也客客气气地,半点不怯场,但请他发问。
      其实这些天来,能问的都问得差不多了。
      周绍群现在问的问题,也有很多是陆锦惜已经回答过的,并没有什么还需要细细想的地方。
      只是她渐渐意识到问题的走向,好像有些奇怪。
      “夫人,您确定您在为山匪劫持之后,曾经听过这群人说匈奴话,并且提到过‘兰大人’这样的三个字吗?”
      周绍群的神情已经凝重了起来,严肃地问道。
      陆锦惜道:“是不是匈奴话,我不敢确定,但绝不是来自我中原的汉话,至少是异族所用。‘兰大人’三个字也是我曾亲耳听闻,绝无虚假。”
      朝野上下,顿时一片安静。
      周绍群要问的问题其实已经问得差不多了,只是在最后这一个问题得到了陆锦惜肯定的回答之后,他额头上的冷汗便涔涔地落了下来。
      “下官没什么问题了……”
      高坐于殿上萧彻身穿玄黑的龙袍,头戴着十二旒皇冕,脸上的神情也变得莫测起来,只问道:“诸位爱卿怎么看?”
      众人面面相觑,却没一个人敢说话。
      萧彻于是一声冷笑,点了名:“周大人?”
      周绍群身子一抖,忙躬身道:“若大将军夫人所言句句是真,那这一群山匪的来历必定隐藏着极大的阴谋,且势必与匈奴有所勾结。只是微臣愚钝,实在不知道,在匈奴已经与我国议和的前提下,他们怎会做下这般的血案。且其中呼延奇之死,颇有可疑之处。”
      说的都是废话!
      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萧彻的目光变得冰冷起来,扫视了下方一圈,每个人触到他目光时,都不由得低下了头来,仿佛生怕被他点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平日里参来参去的,不是本事很多吗?这会儿倒个个都谦逊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