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

第609章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第609章

小说: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飞也没想到公输菲在翰林院的这群工匠心里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子,在还没有建立翰林院的时候,工匠只不过能够勉强混口饭吃,哪里有那么多稳定的工资拿,是他开创了工匠的作用,把他们留在翰林院里,为自己研究和开新式武器,当然,这个新,是套用了他的思想。
    他是现代人,枪、炮、飞机、坦克、潜艇等等,他什么没见过?所以他和公输菲在一起的时候,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制造他心想象的东西,比如飞机、坦克。不过,他知道那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也不过是随口一。
    可是,公输菲当真了,他的思想打开了她的思维,让他从单一的玩木头的机关术上走了出来。以前,她不舍得将自己的机关鸟让别人研究,可到最后她还是把自己的机关鸟给献了出来,召集来能工巧匠,让他们一起研究,然后仿制,彻底打开了翰林院里的人的思维。
    温良抹了一把眼泪,起身拱手道:“主公,属下想请主公去看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也都耗费了公输夫人的不少心血……”
    “嗯,你前面带路。”高飞内心里充满了感伤,如果公输菲不死,也许他的飞机、坦克梦就能实现。
    高飞跟着温良来到朝翰林院院士工作的车间走去,在经过车间时,所有的院士工匠看到高飞的到来,都纷纷表现出来了一份热情,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
    不多时,高飞跟着温良来到了翰林院的后院,在一片空地上陈列着几种新的玩意,周围围绕着二十个院士,见到高飞到来之后,都纷纷鞠躬道:“参见主公!”
    “免礼。”高飞随口了一句,径直朝前走去。
    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辆由钢铁铸就而成的战车,战车高三米,宽六米,前身均匀地分布着十根锥形的凸状物,在地上趴着,像一尊威武的神兽。
    “这是什么东西?”高飞看到这不伦不类的东西,像是一座钢铁掩体,又像是防守用的刀车,可他就是看不出来这到底是什么,便指着问道。
    “主公,这是坦克。”温良道。
    “坦克?有没有搞错?坦克怎么会是这个样子?”高飞被这帮子工匠弄得哭笑不得。
    “主公,没错,是坦克。”温良着便将图纸给拿了出来,摆在了高飞的面前。
    高飞看了以后,忽然现那张图纸为什么那么熟悉呢,想了半天,才搞清楚,原来是自己画的。只不过,图纸上虽然画的再怎么抽象,至少还像个坦克,可是眼前的这堆钢铁,怎么看怎么像一个防护用的刀车。
    “坦克有轮子,这轮子呢?”
    “这正是属下请主公来的原因,我们都试过了,木头制成的轮子承载量不够,很容易被压趴下,可是钢铁铸就的轮子却无法行走,就算用马匹来马,行动起来也极为吃力。自从公输夫人走了以后,我们就没有办法生产出像样的轮子来,只好放在这里。”
    半成品!统统的都是半成品!坦克不像坦克,像一头断了四条腿的剑背龙,静静地蹲在那里,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要想让什么轮子都转起来,就必须要有轴承,有了轴承之后,就算是钢铁制造的轮子,也能快的飞奔起来。”
    “轴承?什么东西?”工匠们都是翰林院里的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在各个技艺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被高飞的一句话给镇住了,谁都搞不明白轴承是个什么东西!
    起轴承,这个用处很广,也很多。但是纵观历史,再进行一番考究之后,你就会现,国是世界上较早明滚动轴承的国家之一,在国古籍,关于车轴轴承的构造早有记载。从考古物与资料看;国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滚动轴承结构雏形的轴承,出现于公元前~o7年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村。
    只不过,当时并不普及,即使出现了,也不能全国通用,加上叫法也不一样,所以轴承这个东西很少有人知道。
    “跟你们了,你们也不懂,有机会,我会带领你们亲自制造一个。”
    高飞完之后,又看了看其他的半成品,在心里默默地叹息道:“要想在这个时代搞出一件现代化的武器,简直比登天还难,只能用一些类似的东西取代,算是有个功效吧,坦克,就算制造出来又能怎么样?没有炮弹,一样是一堆废铁,无非可以用他做防守!”

718皇后人选
    高飞在翰林院里待了很久,在给翰林院的优秀工匠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希望他们进一步改良现有的武器,并且亲自将公输菲改良过的连弩拿出来让他们研究,比着照做。
    还有牛皮制成的三角翼,工匠们都亲眼目睹过它的作用,确实能飞,只要是成品的东西,全部从公输菲原来工作的房间里拉了出来,至于机关鸟,由于太过繁琐,操作复杂,只能当做摆设而已。
    高飞临走的时候,专门将《机关要术》交给了温良,毕竟对于翰林院的这帮工匠来,这本书放在他的手里,还不如留给工匠们研究来的实在。
    在从翰林院回王宫的路上,高飞遇到了蔡邕。蔡邕从王宫里出来,乘坐者一辆马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走。
    高飞骑着马匹,缓缓地走了过去。
    蔡邕的车夫一看到高飞,便立刻将马车停靠在了路边,同时从车子上跳了下来,掀开卷帘,对蔡邕道:“大人,主公来了。”
    “快扶我下去!”蔡邕急忙从车里钻了出来,在车夫的搀扶下,跳到了地面上,拂了拂长袍,急忙向着高飞深深鞠了一躬。
    “参见主公!”蔡邕高声喊道。
    高飞勒住了马匹,翻身下马,笑着问道:“岳父大人,这里不是王宫,我又穿着一身布衣,不必如此。高麒可还好吗?”
    “好……在琰儿的悉心照料下,高麒怎么会不好呢?”蔡邕答道。
    再清高的人,也要吃饭。蔡邕自从跟随高飞从洛阳来到蓟城后,开始的时候并不过问政事,只安心教书,后来燕国人才实在匮乏,他和管宁、邴原三个人在执掌聚贤馆的同时,还偶尔涉及一下政事,而他也不再清高,毕竟女儿嫁给了高飞,他关心国事,也自然就会多一点。
    “恩,岳父大人,求贤令,暂时不用颁了,对于人才,我另有打算。另外,我准备在九月初九那天正式称帝,到时候必然要涉及到皇后的人选……岳父大人,你认为,在貂蝉和蔡琰之间,应该由哪个人出任皇后,母仪天下呢?”
    蔡邕心一怔,这个问题他确实很难回答,他总不能让蔡琰当皇后吧,那样的话,他岂不是会被认为有什么想法?他定了定神,道:“蝉夫人温柔娴淑,又是主公正妻,我以为,当由蝉夫人出任皇后为佳。”
    “蔡琰呢?才貌双全,又饱读诗书,还是岳父大人的亲生女儿,由她出任皇后,或许更加的合适。为什么岳父大人却不举荐自己的女儿,反而举荐貂蝉?”
    “这个……”蔡邕的脸上一阵难堪。
    “岳父大人,你尽管放心,就算你刚才举荐了蔡琰,我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因为在我的心,蔡琰确实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貂蝉乃宫女出身,无依无靠之时才被我收留,虽然是我的正妻,但是与蔡琰相比,只怕相差太远。这件事,就这样定了,我提前跟岳父大人打声招呼,以免岳父大人日后记挂。”
    蔡邕什么都没,也什么都不敢,再多一句,只怕会给自己惹到麻烦。他注意到高飞的眼神带着一丝异样,他是聪明人,自然明白高飞所担心的是什么。在整个燕国现有的官僚体系,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官员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或者是由他直接举荐和间接推举的,如此庞大的人脉关系,却都向他看齐,难免会惹来非议,而遭受到别人的猜忌也是正常的。
    高飞翻身上马,朝蔡邕拱拱手之后,便轻声地喝了一声,骑着马便离开了,心却暗暗地想道:“貂蝉,对不起,只能委屈你了,毕竟蔡氏已经在燕国悄无声息的占据了庞大的官僚体系,何况蔡琰又给我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为了不给以后众位大臣留下反驳的口实,只能如此做了。不过,你放心,不管是皇后还是贵妃,我对你的情一直都不会改变。”
    蔡邕见高飞离去,提着的心终于回到了原处,长出了一口气,擦拭了一下额头上渗出来的冷汗,便自言自语地道:“此主雄才大略,古往今来,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了吧?”
    “大人,刚才主公问起,为什么大人不直接让琰夫人当皇后呢?”车夫不解地问道。
    “你以为主公是心甘情愿的让琰儿当皇后吗?其实他的心里还是希望蝉夫人当。只不过,碍于我的门生故吏太多,而且琰儿又给主公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所以才让琰儿当皇后的。看来,我必须尽快撇开和门生故吏的关系,尽量和他们少来往,也免得给人家落下口实,我蔡邕有什么非分之想。”
    “大人,琰夫人生下的可是主公的长子,等以后一旦主公不在了,那琰夫人的儿子不就是可以接替主公了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大人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这种事情,早晚也会落在大人头上……”
    “闭嘴!以后休要再此等话语,否则的话,我就让你变成哑巴。还有,从今天开始,我的那些门生故吏,任何人没有要事的,一概不见,有要事的,请他们禀告各自的上司,不必再来蔡府!主公聪明绝顶,必然能够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蔡邕对自己的车夫厉声道。
    车夫跟随蔡邕多时,早已经是蔡邕的心腹了,听完蔡邕的话,便不再吭声了,扶着蔡邕上了马车,他扬起马鞭,赶着马车便回蔡府了。
    高飞回到王宫,立刻召集了田丰、盖勋、卢植、钟繇、司马防五个人,他逐渐意识到了汉末的人才选举制度的弊端,短短的两年功夫,蔡邕的门生故吏就已经占据了整个燕国地方官的四分之一,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他自己以前都没有估算过,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直到最近几天,他才意识到这种人才推举制度的弊端。实在得,不是蔡邕的门生故吏不好,而是当他们多的达到了一定数量时,就会逐渐抱成团,形成一个团体,很容易动摇根基。所以,他要改变这种人才的推选制度。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世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
    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就显得要高明的许多。曹操曾三次布求才令,他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来带兵打仗。
    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也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大纠正。
    指导思想的改变,引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逐渐改变了东汉以来由门阀世族主持乡闾评议和控制选举局面的形势,从而为建立新的选举制度创造了条件。
    曹**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就把曹操“唯才是举”的方针制度演化了,便成了九品正制,后来,这种制度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
    不过,九品正制也并不靠谱,所以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