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216章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216章

小说: 辛亥之钢铁基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名小村庄距离昌黎防线大约十公里。也就是说俄军位于唐山的骑兵团很有可能向这边开进,侦察小队队长孟凡立刻决定消灭这股敌人,然后找到俄军骑兵团的准确位置。

后座两名士兵跳下来,利用吉普车的掩护慢慢靠近俄军躲避的土房子。突然,寂静的战场上传来惊声尖叫,孟凡反应过来,那是土房子里的村民,如果在这里解决战斗。很容易伤害到平民。

“倒车!”三分钟后吉普车退回村外,俄军的马匹已经跑掉,剩余五名士兵一旦走出村子,就逃不出吉普车的追捕。

结果还是让五名俄军士兵跑掉了,他们利用村庄房屋的掩护,从另一侧村外的小树林中逃脱。华军侦察兵只好放弃五名逃跑俄军士兵,继续前进寻找骑兵团主力。

战马没有跑出多远,钻出小树林后五名俄军士兵就发现了孤独的守候在村外的战马,半个小时后侦察兵找到骑兵团,并向伊万汇报了发现华军侦察小队的情报。

信息量不小。机枪、汽车、侦察兵,再看看地图,伊万知道华军已经从秦皇岛推进到西侧几十公里的位置。使劲摇摇脑袋,该死的酒精还没有挥发完毕,早知道就不喝那么多了!回来汇报的侦察兵越来越多,十五支侦察小队,竟然死伤二十多人,这还是战无不胜的哥萨克骑兵吗?难道华军的战斗力这么强?

昌黎,通往秦皇岛的必经之路上,第三步兵团设置了一道防线。兵力不足,长达四千多米的防线需要照顾,还需要防备俄军骑兵从两侧迂回。不过防线前的铁丝网和地雷都设置完毕,可以帮助士兵们减轻负担。最重要的十五门步兵炮也安置在后侧的一座小山丘上,它们将是第三步兵团最强大的火力支援。

各排的重火力班携带的迫击炮、重机枪的设置也是一门学科,军官的水平在设置重火力阵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士兵们,两天左右的时间他们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挖掘战壕上,现在一道简单却又坚固的防御阵地基本完成。得到俄军骑兵团即将抵达的消息后,士兵们正在军官的指挥下搬运弹药等物资。清理枪械、检查弹药,进入阵地后等待战斗开始的那一刻。(临战前上一次厕所,这种破坏气氛的描写很少见吧,作者君也不在正文里描述了)

彻底摆脱酒精困扰的伊万上校用望远镜观察者华军阵地,单薄的一层防御线,相信发起冲锋的骑兵们很容易突破,不过外围的铁丝网是个大问题。他在日俄战争时见识过,日俄双方都利用过这种阵地防御利器,说起来还是华军的首创,对于冲锋的骑兵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骑兵团原本有十门野炮,不过没有炮弹,盟军大部分部队都存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不过哥萨克骑兵也不依靠火炮取得胜利,他们的杀手锏是一往无前的勇气、锋利的马刀和乌拉的呐喊,命令跃跃欲试的骑兵们做好战斗准备,伊万纵马走到最前面,抽出马刀,从华军阵地外一千米处开始前进。

第一次进攻伊万就没留后手,全军两千五百名骑兵缓缓前进,镜头要拉至几百米高才能囊括所有的进攻部队。

小山丘上的炮兵阵地得到开火的命令,十五门步兵炮试射一轮后就开始精准炮击,高爆弹造成的杀伤力和华军炮火的精准度让伊万惊讶,但要想胜利就必须付出代价,等冲上华军阵地就可以任意收割敌人的头颅。

距离华军阵地八百米时伊万有些忍不住了,粗略估计已经有一百多骑兵倒在了华军炮火之下,达到冲锋距离时能剩下多少?

“散开,散开!”附近爆炸掀起的烟尘让伊万灰头土脸,命令骑兵散开躲避炮火后,骑兵团冒着陆续落下的炮弹继续前进。

终于进入三百米距离,骑兵开始提速,并在一百五十米左右时达到冲锋速度,伊万掌握的时机非常老练,以他为箭头,呈三角型冲锋的骑兵阵势逐渐显现出骇人的威力。华军阵地上的士兵能明显的感觉到地面轻微的抖动,军官们来回奔走,高声稳定士兵的士气。

“开火!”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重机枪手拉动枪栓,无数的子弹从机枪阵地上窜出枪口,在哥萨克骑兵面前飞舞。

战马试图跃过铁丝网形成的障碍,却被铁丝网绊住、与骑兵一起倒在战线上,大量的骑兵被子弹击中,华军的火力在一瞬间达到顶峰,闭着眼睛开枪都能收获战果。

被阻拦在铁丝网前面的骑兵们无法收住势头,倒是让倒地的战马和骑兵压坏了铁丝网防线,后面无数的哥萨克高呼着“乌拉”通过战友铺成的道路,然后又陷入地雷阵中。

伊万上校还没有抵达铁丝网前就被一颗机枪子弹击中,虽然没有命中要害,但跌落马下后立刻被后面的战马踩成肉酱。失去指挥的骑兵们根据自己的本能行动,三百多名骑兵倒在华军阵地前,密集子弹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后面的骑兵终于收住势头,调转马头分成两部分,试图沿着铁丝网寻找华军防御的薄弱点,然后再从那里发动进攻。

十分钟后,失望的骑兵终于撤退,在华军宽大一千五百多米的阵地前丢下了上千条人命,重机枪的杀伤效率在这个年代不弱于火炮集群。尤其是防守一方的重机枪,在密集冲锋的人群面前肆意收割人命,效率能让死神惊讶。

离开华军炮火射程集结,骑兵们选出目前军衔最高的一名少校营长担任指挥,初步统计,骑兵团剩余士兵九百零五人,其中受伤一百一十人,而且大部分是火炮弹片形成的杀伤,如果是被重机枪或者步枪子弹命中,应该当时就跌下马,而不是坚持着返回出发阵地。

第一次冲锋就损失过半,一般部队会就此失去战斗力,或者撤退,或者直接向敌方投降。但从小就在恶劣环境中长大、成人后又不断的在战场上磨砺,这些哥萨克骑兵早就不知道什么是撤退或者投降,战死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荣耀。尤其是死亡那么多战友,群情激愤下骑兵团很快就做出了发动第二次冲锋的决定。

重机枪手利用战斗间隙为热得发烫的枪管降温,副射手为其运送弹药,在高温和火药的作用下,射手的嘴唇干裂的吓人,拿出水壶滋润一下,然后点上一根香烟舒缓屠杀后的心情,阵地上的尸体和血腥味让人回味无穷,甚至会延续到后半生。

固执的哥萨克骑兵没有吸取教训,第二次冲锋在半个小时后发动,这一次他们没有撤退,全部倒在了华军阵地前方,甚至没有靠近阵地五十米。

第三百零九章青州战役

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第二军制订了围歼日军第一军的作战计划,在人数基本相等的情况下,第二军的作战计划并不激进。作为一支机械化部队,又是在相对平坦的鲁北平原,战斗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呈现在刘福贵眼前的是一座土桥,以这座桥的承重量,他怀疑装甲部队的坦克上去后会直接落在下面的小河里,还不如重新搭建一座新桥,反正工程营里装备着桥梁搭建车,不会很费功夫的。

不过命令就是命令,而且大约三十米长的土桥两侧还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的士兵,既然送到嘴边了,那就没有不吃下去的道理。

简单布置一番后,进攻开始。进入战斗后原本有些木讷的刘福贵立刻转变成冷静而精密的杀人机器,十几发迫击炮弹落在日军阵地上后,刘福贵立刻跟随班组冲锋,机枪手吴少庚在一百五十米左右设置简易机枪阵地,为冲锋的战友提供火力掩护。

在一百米左右刘福贵半蹲着打光步枪里的子弹,换上一个弹夹后又弯腰冲锋,在华军火力压制下日军根本没有抬头反击的机会,简易的防御阵地七零八落。

作为第一个冲进日军阵地的士兵,刘福贵掏出腰侧的手枪,对准一名试图反击的日军士兵扣动扳机,然后迅速调转枪口,寻找其他的威胁。果然,一名日军士兵挺着装上刺刀的步枪哇哇的刺过来,手枪枪口跳动后,一颗子弹从敌人眉心穿过,近距离的动能让子弹穿透头骨,从后脑勺带出一大片血迹和脑浆。

每名士兵携带一支手枪的配备士兵们对此非常满意,而且军工厂也因此获得不菲的利润,但后勤部门却对此腹诽不已,改进后的手枪虽然弹药可以与重机枪通用,负担依然很大。而且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携带手枪和弹药后负重量增加。相应士兵携带其他的物资就会减少,军工部门正在研究新一代军用手枪,而且新一代步枪、机枪也在研发之中,并少量装备部队进行试验。

身高体壮的刘福贵不觉得手枪沉重。他会携带超出指标的弹药量,并可以坚持完成五十公里野战行军,这在战斗中是一个不错的优势。

土桥一侧被攻占后刘福贵立刻向另一侧冲过去,日军小队在另一侧的阵地上设置了一挺重机枪,冲锋被压制。一名战友倒在地上,刘福贵看到不是班组的战友,紧张的心情略微放松,然后趴在地上开枪反击。

后面的迫击炮立刻瞄准这个重火力点开火,三发炮弹后威胁消除,土桥被攻占。被子弹命中的战友伤势严重,立刻被医护兵抬上担架运到后方救治,希望这场战斗的战损不要变成死亡一人。

装甲侦察营攻占这座土桥后休整十分钟,就再次开赴新的战场,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对高密附近的日军进行火力侦察。为装甲部队的进攻打好基础。

安丘以南都是山地地形,沂蒙山区虽然算不上高山大川,也不是装甲部队可以轻易通过的,对于第二军来说,沿高密一线攻击潍县是最有效的路线。据侦查,日军在高密有一个步兵旅团的部队,不过青州的情报部门传来消息,日军第一军有放弃青州、向济南方向撤退的迹象。青州附近的平原地形不利于围歼战,只能尽快的打破高密日军的拦截,以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应该可以追上逃跑的日军。

事实上当装甲侦察营抵达高密外围时发现,日军的防御力度要超过一个旅团的兵力,高密四周日军设置了纵深达五公里的防御线,这至少是一个师团级的兵力才能填满的防御圈。

一连在外围抓了三个舌头都没有问出日军的编制。这让师属装甲侦察营营长高城非常不满,日本人的防御密度很高,好不容易才找到三个在外巡逻的小队士兵,可惜这几人宁死不屈,骨头之硬让高城感觉自己是大反派,只能给其一个痛快。

师侦营的行动打草惊蛇。日本人增加了在外围巡逻士兵的人数——一个小队的规模,不过这对师侦营来说问题不大。发现一个巡逻小队后高城派一个排的士兵埋伏,刘福贵所在的班幸运的被选中,战斗很快结束,询问俘虏的情报分析让刘福贵大为好奇,并主动向师侦营情报科的屠夫们学习。

上午九点左右,第二军主力抵达高密外围,汇总了师侦营的情报后第二军很快制定攻击方案,十点攻击开始。日军在高密布置了一个师团加一个**旅团,兵力多大两万四千人,如果不拔掉这颗钉子,第二军攻击青州的打算就会落空。

从胶州野战机场起飞的侦察机为第二军的炮兵指引方位,长达两个小时的炮轰后,第一装甲旅从正面强行突破,两个机械化步兵团随后从突破口跟进。

崭新的战争模式对战术思想还处于一战前期的日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在九州之战中见识过华军的装甲部队,但如何应对还是个未解的难题。以日本的工业水平短时间内还制造不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