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在古代写小说 >

第33章

我在古代写小说-第33章

小说: 我在古代写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露出一点委屈的表情:“我现在每日生不如死,唯一的支撑就是颜先生的话本了,如果没看到徐绫逃出生天,我死都不会瞑目的!”
  苏清漪差点被他的表情逗笑,若是别的事情,于她来说恐怕还有一些难度,但这件事却是再简单不过了,她不等小侯爷再演下去,便一口答应下来。
  萧泽见她答应的爽快,想起之前谢谨派人跟踪她,且后来听许茂说,苏清漪出事之前还去了文昱书坊,那拼死保护她的伙计也是文昱书坊的。
  他心里顿时就有些酸溜溜的,忍不住说道:“那谢谨并非良人,你与他身份不合适,就算勉强在一起也不是好事。”
  苏清漪:“……”
  见她没有说话,萧泽以为她心中不悦,心里更酸了:“我可是好心在劝你,一个男人若真心喜欢一个女子,定然会全心为对方考虑,不让她受半点非议。可谢谨待你呢?偷偷摸摸派人跟踪你,一点也不为你的名节考虑,对了,还有那谢怀卿,都不是正人君子,你眼睛可要擦亮些,不要看到人家好看就把一颗心傻乎乎地赔上去了。”
  苏清漪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中二少年的想象力都这么丰富的吗?!
  好不容易跟小侯爷解释清楚了,她既不喜欢谢谨也不喜欢谢怀卿,苏清漪这才无比心累地离开了关府。
  谢谨请来的女护卫名叫云芝,功夫很好,年纪也不大,到了街上就有些迈不开腿,苏清漪想着家中的纸墨也快没有了,便干脆和云芝一同去逛街,顺便去樊掌柜那儿买些纸墨。
  就在两人买了一堆东西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苏清漪却被人拦下了。
  先前还含着冰糖葫芦笑得天真可爱的云芝立刻就变了,几招下去就直接将人给擒住了。
  苏清漪定睛一看,连忙拉下她的手臂:“打错人了,这是我认识的。”
  云芝这才放开对方。
  白宝嵘哭丧着脸揉着自己的手臂:“颜先生,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苏清漪也有些不好意思,关切地问道:“没事吧?”
  “没……没事。”
  误会解开后,白宝嵘小心翼翼地站在苏清漪另一侧,这小声问道:“颜先生,这位……可是尊夫人?”
  苏清漪连忙摇头,含糊道:“是家中的姐妹。”
  “哦哦。”白宝嵘不知怎么,竟是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
  “白先生,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自从上次白宝嵘请苏清漪进入文社被拒绝后,两人也很长时间没有见了,倒是听月生说他好像是成亲了。
  白宝嵘有些不好意思:“说来可笑,我与拙荆相识还是因为颜先生您。”
  原来白宝嵘的妻子是当地一名富户之女,因为很喜欢颜亭书的话本,居然扮了男装去文昱书坊蹲点,谁知就将白宝嵘给错认为了是她,误会解开后,两人却喜结连理,如今成亲已经大半个月了。
  “拙荆一心想要认识您,成亲之时我就答应她了,不知先生可否莅临寒舍?”
  苏清漪原本是有些犹豫的,毕竟刚刚才出了那样的事情。不过与白宝嵘早就认识,对方也是文昱书坊的人,再加上有云芝在,她也不想自己一直这么草木皆兵下去。于是,犹豫了一会便答应了。
  白宝嵘十分高兴,领着她朝自己家走去。
  他的房子是新买的,就在大街旁边,门上大红的灯笼和喜字还没取下来。
  白宝嵘推开门,引着她们往天井走去,一个年轻妇人正在晾衣服。
  “彤娘,你瞧瞧我把谁请回家来了?”
  彤娘回过头,见到白宝嵘和他身后的苏清漪,愣了一会,然后惊喜地捂住了嘴,有些不确定道:“是……是颜先生吗?”
  苏清漪点点头,正欲行礼,就见彤娘发出了一声小小的尖叫,然后连衣裳也顾不上晾了,就朝着房里跑去。
  苏清漪惊讶地看着白宝嵘,他无奈道:“她必然是回房去换衣打扮了,女人就是这般不可理喻的,颜先生您别在意,先里面请。”
  苏清漪见他虽然这么说着,脸上却带着一丝宠溺的笑,并不因为妻子为别的男人梳妆打扮而心怀芥蒂。
  便是现代,这样心胸宽广的男人都不算多,更别说这是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古代了,白先生简直称得上稀有。
  两人就坐在厅堂中一边等着白夫人梳妆打扮出来,一边聊天。
  白宝嵘想到了什么,从书房中拿出一叠纸,苏清漪接过一看,发现都是一些短篇的小故事,她惊讶地看着白宝嵘。
  白宝嵘一脸与有荣焉:“这都是拙荆所写,还请颜先生指点一二。”
  苏清漪这才真的震惊了,这小故事篇幅虽然短,但构思精巧,她本以为是白宝嵘所写,没想到居然是彤娘写的。
  而就在这时,她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早先在看到邵瑾瑜所写的评论之后,她就隐隐有一个想法,只是不太清晰,如今看到彤娘所写的这些短篇故事,她终于想到了。
  ——杂志。


第41章 
  杂志; 又可以称作期刊,大部分以月作为周期定期出版。内容也可以五花八门; 不管是短篇小说或者长篇连载,甚至如邵瑾瑜所写的评论也可以放在其中; 可以容纳许许多多的文学形式。
  对于小说来说; 杂志可以说是最好的载体,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长篇小说的; 历史上也有很多知名的短篇小说家。
  不说旁人,就比如彤娘; 虽然用词尚有些稚嫩,但灵气四溢,若有好的宣传; 绝对会大红大紫。但因为此时并没有什么短篇小说集的概念; 所以她写出来也只能自娱自乐了。
  而这个念头自从在苏清漪脑海中破土而出之后; 就一直压不下去,占据了她整个思维。
  苏清漪几乎是神不守舍地和白宝嵘与彤娘聊天; 离开之后就赶紧回了家。
  回到家,苏清漪第一时间就拿着纸笔将自己的构思写在纸上; 只觉得灵感源源不断; 下笔如有神; 很快就写满了一张纸。
  苏清漪在见过玉弓之后,就隐隐有一种感觉; 想要写一写有关这个时代的女人的故事。
  她并不奢望自己能做到什么; 只是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或许能给这个时代的女子一些新的观念; 虽然不一定能打破这个时代强加给她们的枷锁,但即便能稍微撼动一下,透进一丝阳光,这也是很好的了。甚至,如果能够在其中埋下一点平权的种子,那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从见过玉弓之后,这样的念头就不曾断过,她也想过要写话本,但想说的东西太多,私心也太重,一个故事根本承载不了,于是她只能暂且按捺下来,将这个念头放在心房深处。
  而如今,杂志的出现给了她一个新的方向。
  如果是短篇,自己能写的东西就多了。
  而且,不一定是自己写,也会有类似于彤娘这样的女子写,往大了想,还会有更多的思想观念出现,在杂志上发生碰撞。
  她一想到这些,就激动地睡不着觉。
  可是想到现实她又泄气了,因为她没有办法将之付诸行动。
  毕竟要做杂志,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到的事情,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太大了。
  只是让苏清漪这么放弃她又舍不得。
  正在这时,谢谨上门了,他是来问《仙缘》第三册 的进度的, 
  苏清漪看到他时眼前一亮,但又有些迟疑。在她心中,这是一个足以改变文学史的事情,可难道她要用这种理由去说服谢谨吗?
  谢谨是个商人,他要看的是利益,而这一点她并不能保证。
  谢谨见她欲言又止,猜到她是有什么话要说,便问道:“苏姑娘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同我说?”
  苏清漪便抱着一丝希望说了。本以为谢谨会嗤之以鼻,没想到他居然还在认真思考。
  苏清漪看到了一丝希望,连忙道:“印刷成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不需要雕版,可以采用活字印刷,纸张和油墨也不用特别好。可以以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作为周期,还可以在杂志的最后面放上征稿启事,这样以后稿件的来源也有了。”
  谢谨被她弄得哭笑不得:“你先别急,就算要做,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决定的。”
  苏清漪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太迫切了。
  谢谨思考了一会,心中有了决断:“这件事我还要回去同几位奉书和掌柜商量,若是有了结果,到时候再请苏姑娘同我们一起来参详。”
  他虽然对苏清漪有好感,但终究没有被这份好感冲昏头脑,这个提议看似诱人,但问题也不少。谢谨没有冲动,决定回去和其他人商量之后再说。
  苏清漪有点失望,但也理解谢谨的做法。
  只是接下来她就陷入了焦灼的等待中,也只有在写《仙缘》的时候才能勉强忘掉这些事情,专心写作。
  …
  过了几日,谢谨那边果然传来了消息,请她过去详谈,为了保密甚至不在文昱书坊,而是将地点设置在了谢家别院。
  苏清漪到的时候,吴掌柜和几名奉书都已经到了。
  除了叶奉书,其他几人虽然早已知道颜亭书是个女子,但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且对方年龄还这么小,心里多少都有些异样。
  就在苏清漪到了之后没多久,谢谨也到了,不止是他自己到了,还有印厂的几名师傅。
  杜、丁两名师傅一到就无视众人,直接冲到了苏清漪面前。
  苏清漪被他们直勾勾的眼神吓得退了一步。
  “这就是颜先生吗?”丁师傅十分热情。
  苏清漪连忙自我介绍。
  杜师傅笑眯眯的:“我们两个老头子对先生可仰慕已久啦!”
  这两位师傅从事雕版多年,技艺高深。平日里也会研究印刷方面的技术,尤其是字体。
  他们除了常用的金石体,其他字体也有涉猎,但总觉得不那么适合印刷,直到看到《镜中美人》的原稿,两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字体,一致认为,这种字体大气磅礴,笔画清晰,非常适合印刷。
  从那以后,两人就开始研究如何雕刻这种字体。到了《仙缘》时,总算有机会一展拳脚。
  这两位师傅为人单纯,并不觉得苏清漪年纪小就如何了,在他们看来有本事就是有本事,与年纪或者性别都没有关系。
  谢谨眼看着两人拉着苏清漪就开始讨论字体来了,只能又无奈将话题拉回来。
  这个提议他们已经讨论过了,但的确有些问题暂时没法解决。
  丁师傅首先问道:“胶泥活字看似方便,但其实容易损坏,成本也并不算低,颜先生可有什么别的法子吗?”
  苏清漪作为建议的提出者,其实这几天她也想了许多。
  根据丁师傅的看法,她提出后世经过改良的铅活字,不仅如此,还有在排版上也可以采用“转轮排字盘”的方式,降低人力。只是这些她也只知道一个大概,后续要如何做,还是需要印厂的师傅们研究。
  但她提出的这个思路,对于杜、丁两位师傅来说已经是很宝贵的资源了,两人若有所思,走到一旁去讨论了。
  吴掌柜连忙跟上:“就算成本降低,但若是每月发行,对于书坊来说开支也不小,且这不如话本,放多长时间都能卖,若是过了这个月,下个月又有新的出来,旧的自然也就没有人买了。这又该如何?”
  吴掌柜也是一语中的,他所说的就是杂志的时效性,除此之外,还有杂志的发行范围,如果仅仅只是在临江城发行,恐怕销量难以保证,可要是在整个江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