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306章

细胞渗透-第306章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生物实际上很少需要进食,他们的主要能源来自于放射性元素衰变,就是说它们可以把核原料当饼干吃。他们的进食多数都是为了进行物质补充,比如补充核原料,或者补充各种身体所需物质。

    他们所有摄入的物质,在体内可以保持非常高效的利用状态,他们所有吃进去的物质,只要是有用的,基本都不需要排出体外。也许一个碳原子摄入进体内,这个碳原子可以陪伴它一生。

    就是说,透明恐龙实际上只有能量代谢,而没有物质代谢,这让它们生活所需的物质非常少。

    透明恐龙的身体强度比较高,它的表皮、骨骼、肌肉的强度都很高,所以刑魏峰等人的弓箭才仅仅能够突破恐龙的表皮,再也无法深入。

    刑魏峰等人用的弓箭都是经过高科技改良过的,箭矢动能非常恐怖,按照地球时期的武器换算,这些弓箭的动能差不多相当于反器材狙击枪。就是说,如果拿把古老的AK47扫射,根本就无法突破透明恐龙的表皮。甚至打装甲车的狙击枪也很难给它造成太大伤害,地球时期的武器里,估计只有各种火炮才能对付这种透明恐龙。

    如果这些还比较正常的话,那么比较不正常的是,科学院在透明恐龙身上发现了平时处在封闭状态的喷射口。经过认真检查发现,这个喷射口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喷射引擎,它的动力来源于放射性物质衰变的能量。

    这种能源虽然不能支持透明恐龙进行远距离飞行,但是足够它进行中近距离的机动飞行。而比较奇怪的是,透明恐龙并没有翅膀,就是说它的这个飞行功能根本不是为大气环境准备的。

    这些发现让科学院大吃一惊,因为这种生物特点明显是为太空环境准备的。

    只有太空环境下的生物,才会需要珍惜每一个物质分子,任何一个星球环境下都很难进化出如此极端的生理特点。

    既然这种生物是为太空准备的,那么……

    科学院紧急启动的星系内大排查,甚至动用了大规模的幻想乡进行排查,整个T9527星系彻底被排查一遍,所有居住星球,所有陨石,所有在改造星球,甚至连星系内的虚空都被纳入到排查范围内。

    结果科学院发现,人类似乎闯进了透明恐龙的窝,在T9527星系的各个角落都发现了这种透明恐龙。虽然这种恐龙的密度并不很大,远远不如人类的密度,但是综合起来,人类在整个星系内找到了近一亿的这种透明恐龙。

    虽然目前看来,这种透明恐龙对人类没有任何威胁,凭借现有的科技,人类可以轻松将这些恐龙屠灭,但是这并不能让科学院安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科学院加紧研究这种透明恐龙,至少在决定如何对待恐龙之前,人类需要对这种生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紧接着科学院发现了更多让人震撼的事情,这种恐龙相互之间的交流手段非常特殊,它们不是通过叫声来交流的,它们是通过无线电波,和一种类似于精神力的方式来交流。

    科学院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当两个透明恐龙被分别至于两个电磁屏蔽房间内,并且处在全频干扰状态下,它们仍然能够相互交流信息。

    科学院紧接着发现,这种透明恐龙似乎非常聪明,它的智商远高于类人猿。恐龙的逻辑判断能力,归纳分析能力,数字能力,记忆能力,这些能力的测试值甚至海辉高于人类的水平。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科学院开始尝试跟恐龙交流,但是有个问题,恐龙似乎没有语言,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意识沟通,互相直接进行意识传递。

    这让人类犯了难,因为人类无法解读这种脑电波,并且无法将自身的语言再转译成意识流。双方因为交流方式的问题,出现了交流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院煞费苦心的开始教恐龙学汉语,因为人类恐怕永远也学不会意识交流的方式,但是恐龙应该能够学会语言,至少能够学会文字。

    在科学院的辛苦教育下,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学习,终于有几只恐龙学会了汉语的基本表达方式,科学院迫不及待的与恐龙进行了初次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科学院问一只汉语学得最好的恐龙。

    “我没有名字!”

    “没有?”

    “是的,我们不需要名字,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波动就是自己的名字。”

    “那你们的种族叫什么?”

    “也没有,在我们的世界里,不需要任何词汇,只要将形象传递过去就足够了。”

    “那么你们来自哪里?”

    “我们来自于银河系的中心。”

    “你们为什么在这里?”

    “我们在这里停留、等待族人返回!”

    “等待族人……返回?”

    “是的,我们年长的族人将要与其他种族发生战争,我们这些幼年体被留在这里。”

    “可是……难道你们的族人不留下一些成年体照顾你们吗?”

    “没必要!我们不需要,不能适应宇宙的,就应该被宇宙淘汰。”

    “那么你们年长的族人什么时候返回?”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

    “什么意思?是不知道归期,还是不知道是否会回来?”

    “不知道归期。”

    “他们前往哪里?”

    “距离这里大概1500光年,那里有一片星云,他们就是前往那里。”

    “他们是与谁发生战争?”

    “那是生活在星云内部的一个种族……”

第452章 文明易位

    第452章文明易位

    与透明恐龙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之后,科学院对恐龙这个种族有了一个通盘的了解。

    这个没有名字的种族,它们是属于宇宙异兽种族,是一种在宇宙环境下诞生的种族。它们因为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平时物质需求比较少,它们往往能够数年都不需要摄入任何物质。

    这个种族没有语言,他们相互之间都依靠意识流沟通,因为这个特点,它们的个性化特征不明显,往往一个种群能够表现出非常统一的集体意志。

    如果一群恐龙站在一起,基本上你只要跟一只恐龙沟通就可以了,这只恐龙的态度和决定往往可以代表整个恐龙群体的判断。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生物可以完美的实现共产主义,种群内部几乎不会产生意见分歧导致的内耗。

    恐龙实际上也是一种流浪种族,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些类似于迁徙的角马,或者游牧部落。它们会经常性的在各个生命星球之间迁徙,没到一个新的生命星系,就会进行一轮迁徙,等幼年体基本长成,就会再次进行新一轮的迁徙。

    恐龙的生命形态跟当初人类遇到的那只四级的宇宙异兽有些类似,只不过一个是社会化的,一个是个体化的。

    为了适应远途的宇宙旅行生活,成年体的个头同样很大,它们最大的会有几十公里长。成年体能够轻易的进行跨星系旅行,而现在T9527发现的这些幼年体,它们刚刚能够进行星球内,最多进行星球间的飞行。

    关于成年体的具体战斗力问题,这些恐龙描述的也不清楚,估计它们刚出生不久,还没有机会对成年体的战斗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针对具体该如何对待这些恐龙的问题,科学院进行了多次讨论,有建议直接屠灭的,有建议收服下来,有建议无视的。

    虽然科学院对成年体的战斗力还不了解,但是仅凭幼年体的生理结构推测,相信成年体也很难对人类造成真正威胁。所以人类在对待恐龙的态度上,就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关键看人类的心情如何了。

    这个问题最后被提交给吴辉,吴辉想了想问道。

    

    “这种幼年体恐龙的战斗力如何?”

    “怎么说呢,如果没有惊慌失措,一个普通人类,凭借身上的贴身护甲,完全有机会完胜恐龙。”熊启明也觉得恐龙的威胁不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如果要想发展壮大,免不了会接纳大量的宇宙种族。既然它们没有什么危害性,那么就不必可以采取什么特殊措施。做一下公告,提醒下民众,注意不要伤害到它们就行。”吴辉最终决定对恐龙采取无视态度,放任它们继续生活在T9527星系内。

    首先这些恐龙只是幼年体,将来成年体肯定会找回来,其次双方很难交流,并且这种宇宙异兽对人类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它们既没有什么特殊能力能够帮助到人类,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也不会有什么看得到的增益性。对于人类来说,这种透明恐龙属于不容易交流,没啥用处,同样也没啥危害的存在。

    既然它们对物质的需求不大,那么暂时随它们去吧,这段时间任由这些幼年体继续生活在星系内,等它们的成年体回来之后,大家找机会再认真交流吧。

    ??????

    恐龙的发现不过是个小插曲,人类在T9527星系内的居住星球改造计划如常进行,五颗头一批改造的居住星球已经全面入住。

    近一千亿人类的入住,让T9527星系由一个荒凉的星系,突然变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星系,星系内大量的太空港、太空城同时开始兴建。在T9527星系内,到处是繁忙的运输舰和紧张施工的智能机器人。

    五个改造完成的居住星球周围,大量的太空建筑在它们的轨道上凭空而起。在建设过程中,空间压缩技术起到不小作用,很多材料运输都采用这种空间压缩技术。往往一艘小型运输艇就能运载大量的材料,这种方式极大加快的工程速度。

    空间压缩技术不止能够应用在运输和存储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作用。科学院根据空间压缩技术,开发出一种星系内快速移动的航行技术。

    科学院将这种新技术成为‘缩地成寸’,这个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名字,很好的解释了这种新技术的大概原理。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空间粒子压缩技术,让本来遥远的距离突然变得非常切近,如果反向应用的话,它可以让本来很短的距离变得如同天堑般遥远。

    这种技术开发之后,科学院很快认识到它的巨大价值。人类现在在远途航行的时候,有曲率航行技术可用,但是往往在靠近星系的时候,为了避免受引力干扰,必须提前对出曲率状态。

    而这最后半光年的距离,往往会让飞船耗费比跨越十光年还要更长的时间。现在星系内航行的时间,已经比星系间航行所花费的时间更多了。

    现在这个‘缩地成寸’技术,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科学院立刻将这个技术实用化,安装在各种飞船上,尤其是一些星系内运输船上。

    有了这种‘缩地成寸’技术,星系内运输船再也不用经历漫长的加速和减速过程了,只要飞出星球,启动这种技术,运输飞船马上可以进入亚光速甚至超光速状态。

    ‘缩地成寸’和曲率航行,是属于原理不同,但是外现有些相似的两种技术。曲率航行是利用一种宏观上空间弯曲的技术,而缩地成寸则是空间粒子级的微观空间控制技术。

    相对来说,缩地成寸技术更加的安全高效,抗干扰性要强上很多。这个技术可以安全的在星系内使用,这一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