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11082811 >

第36章

2011082811-第36章

小说: 201108281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树:比喻品貌俊美。

【赏析】:

这首词抒写眷顾故国之思。词人用节奏上的回环往复,把思乡之情、断肠之情表现得生动而又自然。词情深韵美,语畅意长,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注释】

1。雪似梅花: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2。梅花似雪: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3。阿谁:谁,何人。

4。去年:往年。

【评解】

这首词通过咏梅抒写离情别恨。这首词看似不淡,而其蕴含颇厚。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韵味无穷。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戋刂'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注解】:

1。蹴:踢,踩。这里指荡秋千的动作。

2。纤纤手:细嫩柔美的手。

3。轻衣:指薄罗裳。

4。袜'戋刂'(chan3):即[戋刂]袜,只着袜而行。

【赏析】: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含羞的少女形象,当是前期的作品。上片写荡秋千直到汗透罗裳的欢快。下片写猝然来生人,少女含羞走的神态。这首词刻画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文笔轻灵,形象鲜明。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南渡前,家庭生活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善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艺术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属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后期写了一些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敌国的思念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她的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解】:

1。藕花:荷花。

2。争渡:指天色已晚,乘船夺路回家。

3。鸥鹭:两种水鸟。水鸥和白鹭。

【赏析】:

这首词是表现李清照热情歌颂大自然的名篇。对年轻生活片断的回忆,充满生活情趣。描写了一个活泼的少女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游玩,不认归路,桨声、笑语以及受惊飞起的鸥鹭拍翅声构成的画面,表现了词人开朗乐观,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

1。疏:粗,大。

2。残酒:此指残醉。

3。绿肥红瘦:指肥硕的绿叶和凋残的红花。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当是李清照前期作品。词中所写,乃日常生活中一个极难引人注意的细节,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全词借主仆问答组织成篇,“知否?知否?”二叠语,既有对海棠的深意,也有抱怨声,自然引出“绿肥红瘦”。清黄苏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限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蓼园词选》)人物的对话写得新颖活泼,写法上纯用白描,体现出李清照婉约清新的词风。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书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解】:

1。红藕:指荷花。荷花也称藕花。

2。玉簟(dian4):竹席的美称。

3。“轻解”句:轻轻地提起罗裙。

4。西楼:常指闺阁。此指词人居处。

【赏析】:

这首词写赵明诚分别后的离愁与相思之情。上片写期待,清秋时节,她独上小舟,花谢秋凉,与她凄苦的心情是一致的。她希望鸿雁传书,直等到“月满西楼”。下片写感叹与愁思。花落流水,由己想彼,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此词用语浅近,感情深挚,字字玑珠,愁而不悲,深切动人。陈廷焯评曰:“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结更凄绝。”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注解】:

1。瑞脑:香料。

2。消:燃烧。

3。金兽:兽形铜香炉。

4。玉枕:光洁如玉的瓷枕。

5。东篱:指有菊花的地方。

6。消魂:指不胜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正负笈远游,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焚香独坐,柔肠寸断,创造了以词人为主体的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莫道”三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在渲染愁情上,出神入化,极尽能事。“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陈廷焯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解】:

1。戚戚:忧伤的样子。

2。时暖时寒:时暖时寒。乍,忽然。

3。将息:调养休息。

4。谁:什么。

5。怎生得黑:怎能挨到天黑。怎生,怎样。生,语助词。

6。“这次第”两句:面对这种情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我凄苦的心情!次第,光景、情景。

【赏析】: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杰出诗篇。词人以精炼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那哀伤凄苦的心境。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丰富的叠词,可分为三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分别写失落感、寂寞感、悲愁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有极强的感染力。接下来与愁苦有关的事逐一展出,气候乍暖还寒,乃一愁,淡酒不敌疾风,乃二愁等有六愁。层层进逼,最后两句遂如长江大河,一发不可收拾。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注解】:

1。尘香:花落尘埃,香气浸染,故曰尘香。

2。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市南,是东港、南港两条河水汇合处。

3。舴(ze2)艋(meng3)舟:小船。

【赏析】:

此词作于绍兴五年词人避乱金华时。词中反映她辗转流离的愁苦和家国之痛,上片以“物是人非”高度概括了自己国破家亡的双重悲痛;正是万事皆休,悲不自胜,欲语泪先流。下片“载不动、许多愁”形象而深刻地写出愁思之重。全词语言凝炼,很有感染力,惟情调有些低沉。

*贺圣朝*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莫匆匆归。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

再相逢何处?

【注解】:

1。绿醑:美酒。

2。都来几许: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赏析】: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词写别情,曲折细致,情谊深厚。推开离愁,欲扬先抑,未分别就想到何时重逢,使难舍难分的情意更浓。满斟美酒,劝友人尽情欢乐。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叶清臣

字道卿,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仁宗天圣初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有诗文集。《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

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注解】:

1。孤负:辜负。

2。黄花:菊花。

【赏析】:

词的上片写秋景,下片写离人内心的活动。词明写游子的离愁,暗写闺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索的秋景衬托下,更显得深挚动人。

黄机

字几仲,一作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尝为州郡属吏,游踪多在吴楚间,常与岳珂以长词唱酬,纪昀称其词〃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竹斋诗余》。

*念奴娇*

王澜

凭高远望,

见家乡、只在白去深处。

镇日思归未得,

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

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

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

鸟啼花谢,

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

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

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

要当一洗残虏。

【注解】:

1。镇日:整天。

2。新亭:西晋未,中原战乱,过江南下的士大夫多在新亭(今江苏江宁县南)饮宴。他们看到国家危急,相对流泪。

3。底事:何事。

4。血流漂杵:血流成河,可以漂得起木棒。形容杀人极多。

【赏析】:

1221年2月,金兵围攻词人的家乡蕲州城,城破,金兵大肆屠杀,洗劫一空。词人当时避难于南京,登上长江边上的新亭,写下这首思乡忧国的词作。词人把思乡与忧国结合一起,表达了对故乡沦陷的惨痛,对敌人暴行的愤慨,以及杀敌复国的豪情。

王澜

蕲州乡贡进士。南宋人,今存词《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一首。

*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

空怅望,过维扬。

【注解】:

1。少年有意伏中行:谓年轻时就有降伏中行的壮志。

2。馘(guo2):古代战时割取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功。这里是杀戮的意思。

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