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远征欧洲 >

第374章

远征欧洲-第374章

小说: 远征欧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是千叶太郎所说的,“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所有军工人员心血的结晶,现在被兰芳人改的七零八落,伊藤智二确实感觉是明珠暗投。

    一直以来,小日本个子虽小,但一直在追求各种“大”,海军战舰的吨位要大,主炮的口径要大,鱼雷发射装置的口径也要大,日本人对于“大”的追求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

    就在“海参崴”号设计之初,日本人在“海参崴”号战列舰两舷分别布置了8具鱼雷发射管。其中4具水上的布置在2号烟囱左右,4具水下布置在1号,4号炮塔后方。

    这么多的鱼雷发射管,肯定也要携带相应的鱼雷,不仅增加了“海参崴”的自重,同时也要增加相应的人手,却没有丝毫的战斗力,于是当“海参崴”号抵达金兰湾造船厂之后,金兰湾造船厂进行的第一个改进就是拆除所有的鱼雷发射装备。

    至于增加防空武器,这一点很好理解,也不仅仅是兰芳海军在这么做,几乎全世界的海军都在金兰湾战役和宁北港战役之后进行大规模改装,改装的主要方向就是战舰的防空系统。

    金兰湾战役和宁北港战役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鱼雷机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传统方式,英美等国不仅对现有战舰的防空系统进行改装,同时也在全力研究改进鱼雷机和飞机母舰,力争赶超兰芳,成为全世界第一空军大国。

    这算是金兰湾战役和宁北港战役的副作用之一,不过从人类总体进程上看,这确实是件好事,因为现在全世界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虽然战列舰仍然被认为是决定海战的关键力量,但和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相比,飞机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物。

    “在未来战争中,鱼雷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战列舰和飞机母舰将成为战场上的主宰,想想看吧,不管是吧鱼雷安装到战列舰上还是安装到驱逐舰上,他们还没有进入射程范围,就已经被对方的舰炮和飞机摧毁,这么看起来,还要鱼雷做什么呢?”张友和解释的很详细。

    “怎么可能会没用呢?我们可以研究射程更长的鱼雷,鱼雷一样会成为军舰的噩梦!”千叶太郎脱口而出,成功赢得伊藤智二的怒视。

    对此张友和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日本现在不允许保留军舰,所以日本人就算是研究出更好的鱼雷,也没有用武之地。

    而同时,兰芳的科研部门也在研究鱼雷而且进展顺利,已经突破了好几个技术难点,假以时日,兰芳的鱼雷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些东西,张友和就没有必要向伊藤智二解释,新式鱼雷的资料属于保密范畴,伊藤智二他们永远也无法达到接触这些核心科技的级别。

    听完张友和的解释,伊藤智二也没了追问的心思。

    如果从传统科技层面,兰芳的技术底蕴或许确实不如日本人深厚,但如果从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对战术的理解上,日本人无疑要差出兰芳一大截,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兰芳和日本这场战争的结果就能看出来,日本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就被兰芳打得满头是包。

    “而且我们目前的建造方法是分段建造,更多的应用模块化设计,比如‘海参崴’号这样的战列舰,如果是我们兰芳来建造,那么最多一年,‘海参崴’号就能下水,根本不需要两三年时间。”张友和有意无意的显摆。

    分段制造法,这并不是秘密,美国人目前正在应用,否则在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也无法完成一艘战舰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一共14天的世界纪录。

    听到张友和这么说,伊藤智二更是只能沉默。

    日本人也了解过分段制造法,但日本人无法把分段制造法变成现实。

    日本人怎么说呢,他们的素质确实不错,执行力也足够,但在创造力这方面,日本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一件事,你告诉日本人应该怎么做,日本人能给你做的尽善尽美,但如果你告诉日本人你看着办,那好吧,结果只能是一团糟。

    就在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抵达金兰湾造船厂厂长黄银的办公室,看着站在办公室门正当壮年的黄银,再看看身后一脸死灰没有丝毫生气的千叶太郎他们,伊藤智二不得不承认,真的是老了!

535 你有意见?

    在岁月中慢慢老去的不仅是伊藤智二他们,还有那个曾经朝气蓬勃的大日本帝国。

    就在伊藤智二见到金兰湾造船厂厂长黄银的时候,一个马车组成的车队驶入兰芳驻日司令部。

    其实如果不要求建筑必须气势恢宏,要把驻日司令部搞好真的很简单。

    来自兰芳的建筑工人效率很高,他们把以前“靖国神社”中的建筑物推平之后,一栋栋功能齐全的小木屋就拔地而起。

    日本是个地震高发国家,每天大大小小的地震总是会有数百起,最近一两年就会有破坏力强大的关东大地震,秦致远虽然不记得关东大地震的具体时间,但也不得不有所防备,因此兰芳驻日司令部里的建筑物几乎全是木质建筑,这种建筑对于地震的抵抗能力最强,就算是坍塌,也不会造成严重伤亡。

    木质建筑最怕的是火,不过在兰芳驻日司令部,除了厨房之外,剩余的房子都不通煤气,这会最大程度减少火灾的发生。

    进驻日本已经半个多月,秦浩歌和杨锴仍然没有去拜访日本天皇,并不是秦浩歌和杨锴忙得不可开交,而是秦浩歌和杨锴故意晾着大正天皇。

    有些人就不能给他好脸色,比如日本人这样的,最擅长的就是蹬鼻子上脸。

    秦浩歌和杨锴能沉得住气,大正天皇却沉不住气,虽然兰芳和日本已经签订《椰城合约》,和兰芳后续的接洽也由代理首相内田康哉负责,但大正天皇还是要亲自见一见秦浩歌,心里才能有谱。

    “听说大正的个子还不到一米五,那不是就算我塌着腰也比大正高么。”站在秦浩歌办公室门口等待大正天皇的杨锴好奇。

    “等一会你不就知道了?你要是不信,可以去跟大正比比个头。”秦浩歌不怀好意。

    杨锴就算没有一米八,一米七五总是有的,怎么算都比大正高得多,如果杨锴和大正两人站一起,那就跟大人带孩子差不多,如果把那个场面拍下来发到报纸上,想必对于处处都强调“高大上”的日本人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么说起来,似乎秦浩歌亲自上效果更好,毕竟秦浩歌有超过一米八的升高,再加上军靴和军帽的加成,看上去已经超过一米八五,这个反差好像是更大。

    “小钟,一会给我拍下来啊,拍得好看点,以后等我儿子长大了让他好好看看。”杨锴今年还不到30岁,已经开始为将来在下一代面前吹嘘积累资本。

    “放心吧副司令,保证把您拍得气宇轩昂。”宣传科长钟建勋已经做好了准备。

    兰芳的各支部队中,都已经配备了宣传科,摄像器材和摄影器材都已经配备齐全,这一方面是为了积累各种图像资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采集素材,好对兰芳军队进行宣传。

    来自21世纪的秦致远深知文化口的重要性,在这个互联网影都没有的年代,真的是国家宣传机器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宣传工作真的不要太好做。

    还互联网,电视还没有呢,收音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甚至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的……

    不管是黑白的,还是无声的,只要有条件,所有的资料都要记录,这些影像资料已经就是历史文物了,很难得的。

    “来了嘿,天皇也太小气了吧,再怎么说也是天皇,就算是不弄辆绝影,起码也要弄辆追风吧。”杨锴还看不上大正的马车。

    “追风”和“绝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两匹大名鼎鼎的名马,在这个时空,是兰芳国产的民用汽车品牌。

    兰芳的汽车厂从十个月前开始建设,到现在已经建成了四条生产线。

    不对,用生产线来形容不太合适,应该是装配流水线,兰芳还不能生产诸如发动机、变速箱之类的汽车零部件,只能生产一些比较简单的,那些核心零部件还要从欧洲进口。

    不过这不是问题,兰芳的发动机工厂也即将建成,估计年后就会投产,到时候兰芳就能自产发动机和变速箱,彻底实现完全的国产化。

    “追风”是位于金州的汽车厂生产的民用吉普车品牌,这个时代的道路交通条件并不怎么好,吉普车其实有比轿车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秦致远精心设计了两款吉普车外形,其中的一款牧马人风格的被确定为“追风”系列的基本型。

    也仅仅是外形相似,实际配置还是有区别的,不过这个时代又有几个人在追求配置呢,能有的用就不错了。

    和已经被确定为越野车的“追风”不同,“绝影”是一款有着软顶棚设计的轿车,也就是说,“绝影”随时都能变成一辆敞篷车,可以充分满足追求速度的个人需求。

    “追风”和“绝影”只是两个基础款,以后还会有“幻影”、“赤兔”、“乌骓”等系列,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切,别说大正,就连咱们现在用的还是‘斗牛犬’,大正想要还要排队。”秦浩歌没多少恭敬的意思。

    真的是要排队,“追风”和“绝影”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市场的追捧,现在一车难求,订单已经排到两年后。

    美国驻兰芳大使格林顿奥古斯丁通过陆徵祥的关系弄到了一辆“绝影”,格林顿奥古斯丁把这辆车给弄回了美国,“绝影”的出现,在美国立即引发了轰动,来自美国的订单蜂拥而至,这才有了“绝影”的火爆。

    目前全球汽车业的老大还是福特,福特推出的t型车占据着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福特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销售的火爆使得亨利福特已经丧失了警惕,福特公司只生产一种车型,甚至只有一个颜色黑色,这远远无法满足美国人民的需求,因此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绝影”一经退出,立即在美国引发轰动,哪怕是“绝影”的价格比福特t型车高出两倍,想要购买“绝影”的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对于这样的火爆局面,秦致远肯定要抓住机会,于是一个位于美国底特律市的一个汽车厂正在建设中,估计到明年中期就能够投产。

    就在秦浩歌和杨锴闲聊的功夫,车队来到秦浩歌的办公室门前,其中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车门打开,一个矮子拾级而下。

    真的是矮子,别说一米五,说一米五那已经是夸张的褒奖了,最多一米四,甚至一米四都不到的样子,比拉车的马都要矮一头。

    话说日本的马真的不错,自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开始改良马匹,特别是军马。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六十年,日本的“军马改良”已经初见成效,在目前的日本军中,使用的军马大多是蒙古马和西洋马的混血马,身材高大,身体强壮,冲刺力强,耐久力也不错,另一个时空中的文学作品提到日军骑兵总是用“东洋大马”来形容,从军马这方面说,那并不算夸张。

    秦浩歌和杨锴已经见过不少日本人,虽说个子普遍都不高,但还不至于矮的惨不忍睹,大正天皇很明显刷新了秦浩歌和杨锴的底线,矮到了一个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