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20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20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辽东有一种铁体铜胎的模铸法,十分先进,应该是走在泰西洋鬼子前头了。

    要说大明不缺能人志士,更不缺能工巧匠。

    这些年来,耶苏会当然是支援了不少铸炮的工具和技师,但明朝的火炮,更多的还是依据万历年间在海里捞出来的大炮仿造而成。

    仿造多了,经验丰富了,虽然没有理论指导,不过这年头的大炮理论也不见得有多高深……反正现在辽东的这种铸法,省铜不说,在技术上更有难得的优势。

    铜炮是纯用青铜所铸,稳定性差,因为铜的熔点低,火炮速射几轮后,炮管就会因热而膨胀变形,影响发射精度,而且再连续发射,就会炸膛。

    而且青铜太贵了,明朝的铜产量原本就低,这些年又是连年铸炮,民间的铜钱早就不够使了,铜器也消耗了不少,再这么铸下去,不要说国库如洗了,民间连洗脸的铜盆可都要用不上了……这年头也没有铝盆瓷盆,也比不上铜盆好使不是。

第一百六十三章 灵机一动(2)

    辽东的这种铸法已经极为先进,辽东都司铸过,皇太极也铸过,都是千斤以上的大炮,论起铸造工艺,特别是铁水除碳这一块还很落后,在总体来说,已经是领先世界了。

    以这种法子,配上娴熟的工艺和优质铁水,加上西洋技师的流程,一则可以稳定炮的质量,二来可以减轻炮的重量,明朝现在的大炮,体积太大太重,拖拉上战场实在是太困难了一些,小炮火药推力不足,杀伤力弱,也是派不上大用场。

    清军南下,一路拖着红夷大炮奔走,经常是围城数月,火炮才沿路赶来,然后几炮轰开城门,战事宣告结束。

    这样的打法,张守仁肯定不乐意,他要的是火力凶猛,炮身轻而稳定,质量上等的野战炮,这种炮就非得用高炉练出优质铁水来,而前提更是要有大量的优质铁矿石和生铁!

    不仅是火炮,军中要用的,哪一样不是要用铁?

    浮山那边钱是不缺了,铁的价格也不是太贵,但生铁购买实在是太困难了,而铸炮和打造火铳,废品率又实在太高。

    明朝在耶苏会手里买炮,英国人造的四磅小炮都是开价一千两,明廷还照样乐呵呵的接受了这个价格,其实这种小炮,到远东的价格是每门二百两,而在英国本土造出来,不过六十两银子就能成功。

    之所以明朝接受这种天价,并不是明朝傻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因为铸炮的成本在大明是太高了。

    当时有记录是这样的:“大铳铸十铳能得二、三可用者,可称高手。”

    也就是说,废品率高达七成到八成,火炮的成本单门来看是不高,但算上这么高的损耗率来说,那就是高的吓人了。

    这样的损耗,要的铁实在是太多太多,花钱也是买不到。

    现在天下到处战乱,铠甲兵器火铳都是利器,流贼官兵东虏北虏都一窝蜂的需要,而大明官矿又是全处于瘫痪废革状态,想买铁,也得有地方买去。

    原本再缺铁,浮山上下也只是在想法子去多买一些,林文远和浮山每天都有快马传递消息,听说张守仁已经重托了几家商行,花大价钱多多购买。

    林文远以为缺铁之事就这般能解决,等今晚看到眼前情形时,才知道张大人也是有出错的时候,买铁这事,有点儿想当然了。

    晋商是多大的资本,多么宽广的人脉,用铁量一增,经果也是抓瞎。

    当然,他是不知道范永斗是把生铁贩卖到草原和辽东,卖给女真人和蒙古人,这样需求量当然有点儿过大,正常情形下,生铁也不至于到如此紧张的地步。

    不过长了这么一点见识之后,林文远就是先醒悟过来。

    生铁这玩意,不比盐方便产出,数量有限,指望买是肯定不成的。

    大人雄心勃勃,一心打造一支强兵出来,这在浮山是人尽皆之的事实。兵备道……哦,现在的登莱巡抚刘大人也是支持勉励,不过这铠甲兵器,却是肯定指望不上的。

第一百六十三章 灵机一动(3)

    为今之计,只能变买为产出,自己投资,自己来搞。

    相比张守仁,本时空的土著林文远对大明矿业的了解还算有一点,现在南方到处都是私矿,而且全部都是不交课税的野矿,不管是炉房数字,还是炉工人数,都是没有一点约束,大明朝廷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北方这边,矿监要多一些,官矿做为远古留存也还保有不少,不过都是虚应故事,朝廷用钱早就用买的了,官矿如何,可想而知。

    不过有矿监在,私矿数字就比南方少的多,主要是北方的大士绅少,不象南方,一个县里找几十个退职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很稀松的事,找退职的尚书大学士也不是不可能,这么多大士绅扎堆在一起,然后一起凑股本搞个矿,谁去管,谁敢管?

    北地不同南方,这等事还是要慎重的。

    不过再慎重也只是件小事,薛国观没兴趣多想,只略一沉吟,就是道:“此是小事,你家大人刚授给游击将军差遣,想来是要生铁打造兵器吧?”

    “阁老说的是。”

    “哦,果然。”明朝对铠甲兵器的控制,说严就是严,管你位极人臣,家里抄出铠甲来就是谋反,超过五具就是死罪没商量。

    说松也是松,营兵主将要制甲打兵器,就是挑明的事,根本不需要忌讳。

    蹙额又想了一会,薛国观便道:“朝廷现在是左右支拙,也实在是难以为计,你家大人听说是长袖善舞,勇于任事的。也罢,就允他办个官照,自己开矿支炉吧。”

    “谢阁老!”

    林文远喜动颜色,施了一礼,表示谢意。

    “罢了,这谢什么。”薛国观微微一笑,端起茶碗道:“你家大人是能干把细的人,给他个名义,就能做不少事情出来,且看吧,莱芜那边的矿监着人撤回来,反正也是名存实亡,你们的人领了官照,就赶紧把炉支起来,等将来老夫这里缺铁,少不得要和你们打擂台的!”

    薛国观一边说也是一边笑,但这话可不能当笑话听。

    官场的事就是这样,有因有果,有前有后,薛国观给浮山这边方便,浮山可不能把方便当随便。

    大人物的人情不是随便乱欠的,要还的。

    这件事,显然不是用银子来解决,是拿一个承诺来解决。

    薛国观同意此事,还帮着解决麻烦,就是埋一个伏笔,留一个资源点,简直就是一个策略游戏的高手,大人物之不凡,就是在此。

    “下官敢不从命?”

    这事也不大,林文远敢擅自作主要个矿,也就敢当家把这件事给接下来。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张守仁的心腹部下,而且,更为要紧的还是张守仁的大舅哥。这么一件小事,想来不会弄到打军棍吧?

    “送客!”

    悠长的送客声中,林文远躬身退出,大步而行。

    等出了黑漆漆悠长深远的相府,这个年轻人也是松了一口气……京师这段时间,他娘的真比在浮山累一百倍啊!

第一百六十四章 响马(1)

    第一百六十四章响马

    林文远辞别之后,在北京的事也早就办妥了,第二天一早,便是收拾行李出京。

    会馆这边,浮山派来的人手还不多,雇佣了几个洒扫的本地人,再又留下五六个浮山那边派来的,林文远就是打道回府。

    离家这么久,老婆孩子是肯定惦记着的,他的行李中,上好的胭脂水粉和精巧的小孩玩具,就很不少。

    京师可是万方辐辏的首善之地,想要什么都能买到,而且有乡下地方花钱也买不着的上等货色,来此一遭,不带东西就太傻了。

    林文远货郎天性发作,除了老婆孩子的,还有父母,妹子,包括给张守仁等同僚好友的礼物,都是带了不少。

    往北京时是带着急迫的任务,所以带着两个卫士,三人三匹马,一路急行赶到北京。

    现在完成任务,又没有新任务交下来,所以就在京师雇了一辆大车,把货物放在车上,然后三人骑马,加一辆车,一路逶迤而行,直到通州。

    到通州就是上船,夏季涨水,水深流急,一路行的飞快,几天功夫就到德州。

    从德州上岸起旱而行,林文远归乡心切,一路急赶,十天不到功夫,就是从济南府穿越青州,进入了莱州地界。

    “千户大人,咱们已经进了莱州地界啦。”

    “这里是高密,刚刚瞧着界牌了。”

    两个随员都是林文远在甲队的卫兵,队官按编制身边有贴身卫士,还有通信、传令等佐杂兵。

    不过那些是队编制下,不属于林文远私人。

    这一次入京办事,人多无用,林文远身边这两人还算得力,一进莱州地界,三人脸上都是露出喜色。

    这几个人,哪怕是林文远,以前都是很少出浮山地界,一直在家乡附近打转,这一次远离千里之遥,又在京师打混了这么久,想家的心思,倒是都一模一样。

    高密原属青州,洪武年间改隶莱州,是胶东半岛往外的一个必经之途,官道情形还算不坏,路上行人更是十分稠密,从济南和济宁一带过来的南货,还有从德州、临清下来的北商,反正往登莱去,除了海路,多半都是从高密过来,所以行人如织,探亲访友的,做生意的,络绎不绝,这些人都有车马,不过在这阳关大道上,也是几十人凑作一团,甚至是过百人一起行路。

    三三两两,或是单独行走的多半是本地人,无车无马,最多肩膀上搭一个蓝布小包,里头有没有一两银子,也十分值得存疑。

    道路两边,农舍稀疏,树林密布,一眼看过去,人家不见几个,农人没有两三,倒是只能见树木摆动生姿,令人胆寒生疑。

    象林文远这样,三人三马,加一辆大车的小集团,在这路上就是少见的很了。

    “看来高密的响马,闹的更厉害了。”

    骑在马上,心情很好的林文远也是感慨道。

    高密是要道,在太平岁月,没有哪股响马会在这种地方劫道,随便哪个卫所派点兵马都剿了他们。

第一百六十四章 响马(2)

    山东自古闹响马,但多半是在偏远地方,象高密这种地方,虽不如泰安到济宁、济南、德州一线是南北通途要道,但也算是山东西部诸府联络胶东半岛的要道,这种地方都闹起了响马,北边的平度州到莱山一带十分荒凉,闹响马不足为奇,梁山更是山东响马的集散地,可这高密地界,向来太平无事,现在居然也是行人要结大伴而行,还是在通衢大道上,国朝末世光景,就是显而易见了。

    “凭闹的咋厉害,闹不到咱浮山!”

    “就是,两千多海盗都剿了,还怕响马?”

    两个随员倒是豪气干云,不过也怪不得他们这么牛逼哄哄的样子,浮山那边斩首千级的事已经传遍了山东,各地被响马所苦久矣,沿途的更是苦于海盗久矣。

    这一下子,骚扰山东多年的海盗几乎团灭,虽然在张守仁看来这只是打副本时涮的小怪,经验值低金币也没掉几个,但在别的地方,听闻这样的消息,那可就为之震惊,甚至是不敢置信了。

    现在官兵无力,兵不如贼才是常态,一百响马敢撵着一千官兵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