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47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47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一说,彼此会意,哈哈笑过一阵之后,两人就是一同起身,往后宅的东北角而去。

    几个下人过来,提起灯笼照亮,把石子铺设而成的小径照的十分漂亮。

    原本知州衙门是不会有人掏钱出来修的,当官几任,也不可能拿钱修衙门。第一,大兴土木会被说成好大喜功,浪费财物,第二,反正是公家的东西,谁修谁傻。

    现在张守仁钱多到烧手,拨了几千银子出来,把州衙后园修了一下,秦知州不用自己掏钱,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心中自是十分感念,这一次替张守仁出心出力,固然是因为自己失了面子而大为光火,也是因为张守仁平时潜移默化,已经成功的把这个老狐狸拉下水的原故。

    “潜光兄在否?”

    在小小精舍院落的外头,秦知州一身青布道袍,笑容可掬,居然就站着等候里头的回话。

    虽然是一州主官,但此时此刻,就如同探亲访友的普通士子,那是一点架子也看不到。

    “在,是伯雅兄枉顾,失迎失礼,是学生失礼了。”

    里头吱呀一声也是开了院门,然后同样是一身灰布道袍,穿着芒鞋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此人面白长须,束发道袍,脚上又是芒鞋,再持一根竹仗的话,那就是标准的画像中的神仙中人了。

    两个官员,明明都是起居讲究,穿着上却是拼了命的赛简朴。

    彼此问候过了,这才到屋中就座。

    秦知州是州衙主人,不过这小小院落是借给人家暂居,所以他还是坐在客座,客人反而是坐了主位。

    所谓的“潜光兄”姓陈,来自江南的世家大族,本身是东林兼复社的底子,这样的背景雄厚的秦知州根本连人家的一根脚毛也不如,官职上陈大人也是新任的登莱兵备,路过胶州在此暂居办一些事情,再过几天也就该到登州去上任了。

    几句寒暄过后,秦知州便是把自己的来意和盘托出,最后才道:“虽然说莱州地方的事情,本府府尊大人有权过问,不过此事学生还是觉得府尊逾权了,就算有滋扰地方情事,也该是登州兵备来管,魏某等人舍近求远,其心不可问,也是做的太过了些。”

    在秦知州说话的时候,新任的兵备大人一直是面无表情,只是屈着手指的指节,漫无目地的在放着茶碗的小几上敲击着……等秦知州说的口干舌燥后,陈兵备才端起茶碗,笑了笑道:“请茶,请。”

    在秦知州喝口茶润了润喉咙之后,陈兵备才又道:“此事十分诡异,学生初来任上,还不懂得其中深意,贸然插手,恐怕也不妥吧。”

    秦知州是有点想趁着对方不大了解内情把对方拖下水的意思,不过对方能在官场中混的如鱼得水,并且是东林党的中坚份子,这一点小小伎俩,又岂能分辩不清?

    大明文官内斗能力甲天下,东林内斗又是甲于大明官场,所以放眼天下诚属无敌,秦知州这一点小手段,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当下秦知州便是十分尴尬,想要解释什么,对方却已经把他的话打断,直接便道:“非是学生推托,不过此事要么张国华来向本官解释清楚,要么兵备衙门是不会主动发文揽事的……伯雅兄,还请恕罪。”

第一百九十六章 骑兵(1)

    第一百九十六章骑兵

    “父亲,你平素不是对那个张守仁十分看好,说将来必定是左良玉那般的人物,前途非比等闲,怎么今日却推托起来了?”

    秦知州败兴辞出之后,从内间也是传来一个十分清雅俏丽的声音,接着门帘一掀,一个穿着黄衫长裙的俏丽身影从内室闪出,这正是前一阵子在李老掌柜房中与张守仁见过一次面的陈三小姐。

    “你呀,从小就喜欢多管为父的闲事,有这功夫,自己做点针线活不好么,都多大的人了……”

    当着自家女儿,陈兵备的脸上也是一脸的慈爱,刚刚那种官场表情就象一张脸谱一样,迅速被收了起来。

    只是这般絮絮叨叨的,实在也是有损他东林干将的威严形象。

    “爹!”

    小姑娘拿腔弄调的一喊,当爹的只能举起白旗投降。

    用无奈的眼神瞥一眼女儿,陈兵备心中也是十分奇怪……自己这女儿,从小跟在自己身边,公事房里听公务听多了,似乎对这一类的事情格外的有兴趣,长大成长,女儿家的书没看几本,倒是把史记通鉴一类的书翻了个遍,又学习大诰律法什么的,倒是象一个政务和法务专家的样子。

    老实说,现在女儿的水平已经顶一个书启师爷了,只是陈兵备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女儿对军政事物的兴趣远超过女红针织,甚至是女孩子们都喜欢的那些小玩意呢?

    “为父不答应秦知州,这其中也是有道理的。”

    “他是想挖个坑叫父亲下去,父亲不理他是对的。不过,我的意思是,既然看好张守仁,为什么不借机透个底给他,叫他知道,父亲有办法帮他呢?到了胶州,父亲不就是说,这张守仁是一把好手,好好栽培,就是东林的另外一个左良玉?”

    女儿如此聪慧,陈兵备大感欣慰,想到刚中了秀才就狂悖无知的儿子,脸色也不觉有点阴沉,此时他的口吻就不象是和女儿说话,反而象是在和幕僚商议事情了。

    “我是想再看一看,莱州府这么悍然插手,背后应该是有人撑腰。”

    “父亲说的是,我想莱州府也不会这么轻易得罪一个州官,还要得罪张守仁这样实际带兵的人,如果没有结果的话,以后张守仁肯定不听他的招呼了……还有,最要紧的就是登州的刘巡抚,肯定是十分不悦。”

    “唔,所以,此事背后,魏家一定是活动过。”

    “哼,一个胶东土豪,他能有什么人脉?”

    “呵呵,和我们松江陈家当然是没得比,差的远了,不过这样的百年世家,朝中好歹有一些亲朋故旧,再用利益引诱,活动些人也非不可能。”

    “那又如何?比拼朝中人脉,谁是咱们东林的对手?比笔杆子,这些胶州土老冒不是更差的远了。”

    虽然觉得女儿的口吻有点过于狂妄,而且十分尖酸,有点不象大家闺秀的感觉,不过陈兵备还是十分欣慰,呵呵一笑,就表示对女儿的话有保留的赞同。

第一百九十六章 骑兵(2)

    确实如此,现在朝中的三品以上的官员,东林最少占有五成的优势,二品尚书到大学士,也是有一半是东林党的人。

    五六品的中枢骨干,七品的御史言官给事中,东林党人更是多如牛毛,最要紧的就是明朝的言官体系是以小制大,虽然御史和给事中的官职都是七品,但论起实际的权力和影响力来,四品知府在这些人面前都只是渣而已。

    有这么强悍的背景,眼前的这点事,对陈兵备来说,确实也只是等闲小事。

    “爹?”

    “咦,你对这张守仁似乎特别关注,怎么啦?”

    “在高密时,爹不也是赞赏有加?而况,我在利丰行买东西时见过他,人确实不错,年轻,但沉稳有礼,不张狂,是个能做大事有大发展的。”

    女儿如此夸赞,陈兵备都有一点嫉妒,不过他对自己宝贝女儿的判断也是十分信任的……为官多年,这个女儿一直带在身边,现在更是一个好帮手,她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

    “那好,为父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浮山营。”

    陈兵备一边叫女儿研墨铺纸,一边颇为自得的笑道:“这也算是危难之中给他一个梯子上来,当年侯商丘于左良玉,也不过就是如此了。既然这张守仁堪称干才,为父就拉他一把……嗯,只要他拜我的门,投于我门下就好……十数年后,可能也是一桩美谈呢?”

    “那女儿就提前恭喜父亲,得一个武将门生。”

    “瞎,不是现在这时世,为父是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居然要为一个游击操这等心……”

    “父亲还是莫存此想的好,方今天下大乱方生,将来用武之地甚多,三百年一治一乱,武夫地位,可能要超过文臣。”

    “又来混说,给我回内屋去。”

    提起这种话题,父女俩就意见不同,为父者诧异女儿敢想的同时,也是害怕多言生祸,于是将脸一板,便是将这看着斯文有礼,十足大家闺秀,私下却是古灵精怪,智计绝高,对时世也有自己看法的漂亮女儿,就这么给轰了出去。

    “哼,绝不能叫武的压过文的,绝不能助长他们的骄纵之心。现在时世,武将已经够跋扈了,这张守仁虽然看着好,不过秉性是有点太强,看他得罪这么多人,不乏地方名士,我也不能过于偏向他,嗯,信中先申斥他一通再说!”

    原本是要温言勉慰,然后再来拉拢,反正以张守仁与刘景曜的交往来看,这个青年武将不是不识抬举的人,不过临下笔前,被女儿刺激出来的读书人和出自名门的傲气使得陈兵备改了笔端,先是严词斥责一番,然后才点了几笔,表示自己愿意介入此事,为张守仁解决这个烂摊子。

    “本官只要出手,什么胶东世家,什么莱州府正堂,全玩儿蛋去!”

    封好书启,陈兵备也是毫无风度的在心里恶狠狠的骂了一句,然后才正襟危坐,用低沉而又有威严的声调吩咐着:“来人,把这封信,立刻投递出去!”

    ……

    ……

    “缓速,缓速,好,出枪!”

    已经是农历八月,不仅是早晚凉快,大白天也是很有秋高气爽的感觉了。

    在浮山营硕大的校场内,一个个小型的排方阵正在做着各种训练,按照各队的训练进度和计划,分别进行。

    但大校场外,也是有一个小型的校场,在这个校场训练的人,格外的辛苦,但也是格外的叫人眼红嫉妒。

    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苗子,是浮山营骑兵队的预备骑兵!

    从马匹押送到浮山后,就是立刻由张世福等人主持挑人。

    要机灵和身手敏捷的小伙子,身大力不亏的那种如果会骑马,懂得马术的就能加,否则便是不要了。

    骑兵的饷银在浮山营兵中最高,待遇最好,挑人的时候方圆百里都轰动了。

    连平度州一带都有不少会骑马的小伙子赶了来,就是为了能加入到骑兵之中。

    这年头,谁都知道骑兵是精锐,也是将领的心肝宝贝,待遇优,有什么好的都是先尽着骑兵,再加上风声传出去,不少人都是奔着浮山骑兵一年大几十两的俸禄银子来的。

    斩首立功什么的不算,授给军衔世职的好处也不说,光是安家银子和月饷,还有下发的布匹口粮等等,光是这些好处,就足以让胶莱一带最棒的小伙子们动心。

    敢来报名当骑兵的,多半在此前就接触过马匹,家里养的起马的,不是小地主也是殷实之家,若不是好处实在太大,怕是这些富户人家的子弟们也不会选择到浮山来从军。

    顺带着,他们也是把浮山营整体的文化素质又拉上去一块。

    营中的扫盲班是一直在办,不过师资力量实在稀缺,地方上识字的人不少,不过思想活泛,又肯教书的多半被各个学校优先挑走了,剩下的老古董更是很少愿意到军营来教书,无奈之下,只能是以老带新,各级武官学会了字,再分别教给自己的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