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79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79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营将士们远来辛苦了,伺候天使也是要紧差事,你们怎么不赶紧招呼人家?”

    卢象升见此,用严厉的眼神看了一眼自己的中军,中军会意,连忙将一群京营兵招呼下来,叫人替他们涮洗战马,并且喂料,同时给每个京营将士发了一锭银子,并且叫人赶紧预备酒饭,叫这些营兵下去吃。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2)

    这一下,这些京营兵都是眉开眼笑,十分满意的下去了。

    “下次莫要再叫我提醒了!”

    在太监们准备开读的时候,卢象升对自己的中军吩咐道:“我很可能在京城脚下与奴决战,到时候这些京营兵哪怕摇旗呐喊,也好过与我们生嫌隙要好的多,你明白了没有?”

    “是,末将知错了。”

    “一切以大局为重,下去吧。”

    此时卢象升也是十分小心,他奉命总督天下勤王兵马,自是要对各支兵马都一视同仁,不能叫人生出怨望来。

    眼前这些京营兵虽没有要紧人物,但回京之后的述说很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欲行大事,小节也不能疏忽。

    卢象升行事,向来就是率直中有精细的一面,不然的话,也到不得如今的身份地位。

    京营兵号称二十万,实际有五六万人可以做战,当然,是指守城,出城野战的话,一千人也没有。

    但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也是要算在自己可操控的棋子之中。

    为大将者,必须如此。

    “臣,永服辞训,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天使开读诏旨之后,卢象升神情十分激动,整个宣大镇的将士们也是兴高采烈,十分高兴。

    这一次崇祯皇帝仍然在诏书中命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而且再一次赐给了卢象升以尚方宝剑。

    这是卢象升第三次获赐尚方宝剑,在营伍阵前,临战时赐给宝剑,无疑是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倚重,特别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卢象升的威望,震慑那些骄纵跋扈的大小军头们,能得到这种荣誉,无疑代表卢象升在皇帝心中有极高的地位,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

    “皇上赐我宣大兵马银三万两,赐银牌,铁鞭,马匹若干,诸将士,谢恩!”

    “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万将士一起挥动手中兵器,呼喊之时,犹如山崩海啸。

    “好,甚好。”

    传旨中使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对着卢象升道:“宣大兵马十分忠勇,咱家回去后,会上奏给皇爷知道的。”

    卢象升明知道这厮只是宫禁中的小角色,勉强算是三流货色,再过十年也未必能到崇祯的身边伺候,更不必提奏事了。

    不过太监向来就是靠着内外隔绝谋取好处,他也不必对此事太过认真了。

    当下转过身去,吩咐自己的心腹家人取出五十两银子,对着中使笑道:“公公远来辛苦了,理应有所厚奉,然学生向来清俭自奉,所以只能小小致意,尚乞公公莫要怪罪为是。”

    “哦,哦。”

    出京对这些中层的太监是一件两难的选择,他们不能做监军太监和镇守太监,只能是临时的传旨,监督,清军,或是当矿监税监。

    在大明地方势力极其强硬雄厚的前提下,没身份的太监很容易被搞死,就算是传旨这样的简单事,来回奔波,吃沙子咽泥土,一身风尘,着实不易。

    这次送几万银子和铁鞭银牌还有大红表里绸缎等各种物品,可惜遇上卢象升这种不会拿公使银做人情的瘟生呆官,这一趟是白跑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3)

    五十两银子,京营兵那边不说,卢象升自有开销,但传旨太监一个正使,两个伴当,三个人分这么一点钱,怎么分法合适?

    当下怒上心头,已经打定主意回京找机会狠狠参这个姓卢的一本……皇上的跟前他倒不了,几个大太监跟前,却是能说上话的!

    脸上却是面无表情,还谢了一句,最后才又道:“卢大人,咱家还带了皇上的一句密诏,你可要听清楚了。”

    “嗯?”

    卢象升十分狐疑,问道:“这不合规矩吧?哪怕是中旨,也是要有旨意才行。”

    “大人听或不听,悉听尊便。”

    原本崇祯是要叫这个太监详细解释自己这个密语口诏的良苦用心,还有其它的后续安排,不过因为拿到的银子太少,这太监也不解释了,横眼看着卢象升,这太监缓缓道:“皇上说,卢卿主持天下兵马,实乃国之干诚,安危存亡,不可不慎。是以,兵马不可滥用,也不可与奴浪战!卢大人,听清楚没有,不准与奴浪战!”

    “浪战?”

    这一瞬间,卢象升觉得自己的头都快炸开了。

    他沉着声音问道:“请公公开释,什么叫浪战?”

    这话,几乎是他咬着牙齿说的,出口之时,宛如金石之交。

    一边的杨国柱等总兵看出不对,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忍不住向这边看过来。

    这个中使先有点胆怯,不过来自皇宫内院的身份使得他仍然有十足的傲气,尽管在历史上,他连卢象升的屁也不如,但此时此刻,卢象升这样的大臣却因为他而无可奈何,就算是怒发冲冠又如何?他代表的可是皇帝的意志!

    “没有什么,就是不准浪战,其中关节分寸,难道卢大人自己不懂得把握吗?”

    太监讪笑着,脸上满是讥嘲的表情。

    “如何?大人怎么回话,还请快告诉咱家,咱家等着回去覆命。”

    沿途过来,地方官供奉极其丰厚,都是酒池肉林般的感觉,卢象升这里十分寒俭,这太监可是不愿再呆下去了。

    “请天使上复皇上,臣愚昧,只知杀奴,不知其它。”

    既然不是正式的诏旨,卢象升这种传统的士大夫也不会把这种不正经的口诏当一回事,更加不会对它俯首称臣,或是顶礼听命。

    此令,乱命也!

    皇帝应该是担心着这一点家底,唯恐宣大和关宁铁骑在与奴贼决战时损失干净,东虏不管怎么杀伤百姓,最后肯定还是要退出关外的。只要山海关和宁远在,东虏不可能通过蒙古草原源源不断的补给,等于是没有后方,又不能强攻下北京等大型城池,建立不下根基,所以现在崇祯和朝中一些大臣已经不把清军放在心上。

    在他们心中,生死大敌是农民军,清军只是小患。

    至于百姓损失,民间的死难,这又何尝被崇祯和那些大人物们看在眼中过?

    他神色俨然,几乎是把崇祯的密诏原封拒还,根本一点面子也没有给。

    “好,很好!”

    传诏太监又惊又怒,连声冷笑,终于拂袖而去。

    中使一走,京营兵们也是跟上,数十骑风卷残云一般,迅速消失在地平线上。

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风骨(1)

    第二百三十五章真正的风骨

    “大人,这是怎么了?”

    杨国柱在武官中地位最高,见情形不对,便是上前动问。

    “无妨,不必说出来乱我军心了。”

    卢象升神色严肃,他知道这么一拒,皇帝对他的印象一定大打折扣,以后想获得君王的支持几无可能。

    而经过这个所谓不准浪战的密诏之后,皇帝的心意也是十分明白。

    现在总督天下兵马,负责提调的文官是他,按大明的传统,还要有一个太监当总监军,负责指挥一部份兵马和粮草供应,是对文官权力的一种掣肘。

    武将如果在文官这里受了委屈,也可以到太监那一方去叫屈,不至于连个叫两升的地方也没有。

    现在总监军就是太监高起潜,这个人卢象升也十分清楚,是一个无能无用的无胆匪类,仗着身体还算健壮,听说还能马上骑射,皇帝就以为这是个能带兵打仗的太监,用来监视诸军,镇守关隘,十分信重。

    要说太监,国朝太监这么多,有好有坏,绝不是文人所说的那样全部坏的变态,就拿魏忠贤来说,对天启皇帝的忠心其实是没话说,敛财也有一手,供应军需绝对不出毛病。

    天启一朝,打仗用兵不少,没有如崇祯朝这样加赋,农民也不曾大规模起义,虽不能说是魏忠贤擅治政理财,但好歹是比崇祯朝要高明的多。

    崇祯用人,是专挑废物,他的太监都是一个比一个无能,镇守关隘的太监,监军太监,都是一无是处,只会坏事,不能成事。

    高起潜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和杨嗣昌走的很近,现在卢象升听说过杨嗣昌在主持和议,京师之中风声已经很明显了,赞同此事的少,反对者极多,但大家都知道,是皇帝在杨嗣昌身后支持,所以就算反对的,也不敢公然攻击,只是最近京城之中,爱听说岳全传的人多了起来,祭祀岳飞的活动,也是十分之多。

    很多人忧心时事,想起南北两宋的遭遇,不免是忧心如焚,已经有几个朋友从京城给卢象升寄信,要请他务必坚持,不要与高起潜等人同流合污。

    “我当然不会,我会有我的操守!汉贼不两立,我入京之后,一定面圣,极力反对议和之事。前宋之鉴不远,皇上应当不会糊涂至此。一定是杨文弱怂恿,此人可恶,简直该杀!”

    在吩咐虎大威和杨国柱等人拔营起寨,往昌平继续出发之后,卢象升骑在自己心爱的五明骥之上,在颠簸之中,仍然是高高抬起自己的头颅!

    这就是大明人杰的代表人物,哪怕是面对强权,面对的是皇权,面对的是自己的性命安危,但仍然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之气!

    ……

    ……

    与此同时,在与卢象升相隔千里之外的一座城池之中,有一位须发如银的老者,也是在自己家中的庭院厅堂之中,平静从容的听着儿孙们说话,他的脸上,皱纹深如刀刻,须发已经白透了,其实头顶长发,也是落了不少,束发用的木簪子都快插不住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风骨(2)

    就算如此,这位老者的眼神之中,仍是充满了睿智的光芒,令人根本就不敢逼视。

    在听着儿孙们说话的时候,他手中的碧绿色的玉锤在不停的击打着自己的腰跨,年岁大了,这样的久坐已经令得老人感觉不舒适了。

    这就是天启朝的帝师,赫赫有名的辽东督师孙承宗!

    在天启朝,无数文官被魏忠贤扫落下马,天下人屏住呼吸,不敢得罪这个权阉,等魏忠贤称九千岁时,他已经把最强大的文官集团东林党打翻在地,并且踩上了无数只脚。

    在那种时候,不论是勋臣还是戚畹,或是文官武臣,都是仰其鼻息,再痛恨魏忠贤的人,也是绝不敢公然顶撞他。

    也唯有孙承宗一人,以帝师之尊还有天启皇帝对他的尊重,勉强能保持住自己的独立性与文人的风骨。

    不曾阿谀也不需阿谀,以一身当东虏一国,在他手中,修筑了几百个军堡,推进收复了千里失地,修筑了无数城池,铸成了不知道多少门的火炮。

    他组建的车炮营是当时全天下最厉害的火器部队,一千多支火铳,八十多门火炮,配过百辆大车,这个配给不能不说是超级豪华。

    可惜,明朝工匠待遇猪狗不如,监督不力,做出来的武器差强人意,加上毫无训练,放火炮全靠炮手的个人经验,连当时西方的标尺测距的最原始的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