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282章

明末求生记-第282章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道。

    “我知道他们是张家口的。”罗汝才随口应道,“张家口!”罗汝才惊叫了一声,随即像着了魔怔似的,不停念叨着这三个字。

    “怎么了,老曹?”张献忠站起身,来到罗汝才面前,“没喝多吧?”心下犹豫着,是不是要扇罗汝才几个大耳刮子,让他清醒清醒。

第493章 出奇制胜的绝招

    就在张献忠抬起右手,准备往下扇嘴巴子的时候,罗汝才抬起头,眼里是以往他想出坏点子后的那种得意,“有了,我想出来了,老黄,走,咱俩一起找老邹去。”

    “没事儿吧?”张献忠的大手落了下来,“想出什么来了?”

    “出奇制胜的绝招啊,此计若成,咱们献才佣兵团,铁铁地能进十大佣兵团。”罗汝才道。

    “那干嘛要去找老邹?”

    “这事儿没了他可不行,走走走,先去找到他再说,到了老邹那儿一并说给你们。”罗汝才竟是来不及和张献忠细说,当先出帐去了。

    “什么事儿,还要找老邹。”张献忠咕哝着,也跟着去了。

    当天,原本计划开拔回张家口的邹群没有走成,反而与张献忠罗汝才两人谈到深夜,第二天,邹群出面拜访所有仍在达林台的,以边兵为主的佣兵团。

    张献忠和罗汝才两人同样没闲着,也拜访了一些他们相熟的,战力还不错的佣兵团。

    第三天,邹群、张献忠和罗汝才,还有所有他们拜访过的佣兵团,草草收拾了一番之后,一起开拔,浩浩荡荡地向着关内而去,达林台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怎么回事儿,大柱?”少了许多吵闹,志文竟然也不太习惯,将孙可旺找来询问,“这些人为什么急匆匆地离开达林台,不会是都想回关内找媳妇儿吧?”

    最近几天佣兵们忙着找女人成亲,志文是知道的,他也乐见其成,不管这些人的初衷是什么,有了女人,多少能收收性子,即便家眷是临时起意找来的,好歹对他们来说,算个掣肘。

    孙可旺挠挠后脑勺,“这我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我找人问问?”

    在达林台,除了明面上的战队维持秩序,暗地里也有人手探听消息,毕竟这些佣兵团的来源复杂,多少得防着点,为找到涿鹿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黄四和十一就在其中,他们是跟着孙可旺一道来的。

    在达林台成为涿鹿山粮食和羊毛的中转站之后,吸引了不少闲人前来,汉蒙皆有,都想在此讨口饭吃,这也是达林台治安混乱的一个原因。

    而很多佣兵团在赚取了第一份钱粮之后,为了每次出去能多拉些羊毛,就地招募这些闲人帮忙,黄四十一等人借机就混了进去。

    志文点点头,“找人问一下,看他们搞什么幺蛾子。”

    这些在后期才被招进去的人,自然不是佣兵团的中坚,只能算是临时给佣兵团出力干活的,地位不高,决定了他们眼下还探听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能知道多少算多少,总比两眼一抹黑强。

    结果自然不太理想,这些闲人顶多算是帮工,眼下没有任务可做,佣兵团自然不会雇佣他们,而少数几个算是真正混进佣兵团的人,则已经跟着一道离开了。

    因为走得突然,事先佣兵头子们口风又很紧,暗探们没有谁能留下任何有用的消息。

    孙可旺还有些自责,志文倒是看得开,“算了,真有什么事情,他们会将消息传回来的。”

    志文说的没错,在佣兵团大规模离开达林台后的第三天,一只飞奴带回了密信,密信颇经周折,是某个暗探探得佣兵们的底细后,想办法传到张家口,由张家口的蒲解商会再传过来的。

    看完密信,志文显然有些震惊,摇头道,“没想到这些家伙还挺果断,要做我一直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儿。”

    “啥事儿啊,志文?”孙可旺问道。

    志文将密信递给他,待其看完后才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

    孙可旺点头应下,“志文,实在是十大佣兵团的这个诱惑太大了,大得让他们甘愿为之铤而走险,只是他们此次出动的可有二十多个佣兵团,也不知事成后他们怎么分十大名额。”

    “哪些进十大佣兵团哪些不进,进了十大的,定然会给没进的适当补偿,这些人内里肯定都协商好了的,咱们就不用操心了,不过他们如果表现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增加些名额。”志文道。

    “那咱们怎么做,就这么旁观?”孙可旺问。

    “若想成事,旁观肯定不行,”志文道,“毕竟此事与咱们大有关系,还需遣几人去协调一下才行,况且那里面还有咱们自己人,都是好不容易才拉拢过来的,可不能让这些家伙给一锅端了。”

    见孙可旺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志文笑道,“也罢,知道你静极思动,这一趟就你去罢,佣兵们都认识你,还服你管,倒也合适。”

    志文本想自己跑一趟张家口的,但看着孙可旺那可怜巴巴的眼神,还是心软了,也罢,就让这小子单独出去历练一番,自己还是坐镇达林台罢,等此事完结,再东去辽东。

    想到此趟辽东之行又是在冰天雪地中上路,志文就有些撮牙,这滋味可真不好受,可又不得不走,必须在开春剪羊毛前,在辽东打开一定的局面才行。

    既然一时走不了,要不然让李定国那小子也赶来达林台?涿鹿山上的骑兵应该已经训得差不多了,正好拉出来练练,这小子练兵驭兵的能力是一等一的,辽东之行让他见识见识金人兵马,也能长些经验。

    这里志文思绪飞得好远,那边孙可旺已经十分兴奋地应下了,“好嘞”,终于能出去走动走动了,“志文,你放心,我定然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别忙着高兴,”志文晃晃脑袋,把注意力又回到了眼前的这件事儿上,“事关重大,临走前要做些什么事,想好了没有?”

    志文此言可不是虚言恫吓,此事一旦成功,整个晋北宣大一带的格局都要重新书写,甚至还会影响到大明朝堂,也是周承允不在此地,否则会不会让佣兵们行如此胆大之事,还真是难说。

    而志文虽然心理年龄不小,但在这些事情上还真是初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还在,也没觉得此事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494章 晋北风云起(1)

    既然是绊脚石,早晚都要将它搬开,与其留着这个祸害不住膈应涿鹿商社,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此毒瘤割去。

    插汉部的变动如若掩盖得好,要到明年春天剪完羊毛之后,金人估计才能确切得知,到得那时,中部的达林台部、苏尼特部以及右翼的插汉部,估计与建州女真的决裂在所难免。

    若是不能尽快将蒙人左翼诸部纳入涿鹿山的阵营,他们也会在后金的刀兵逼迫下反戈一击。

    既然早晚都要面对金人一方的压力,那此时正是剪除金人羽翼的最佳时机,在冬天毁了他们这只臂膀,他们最快也要开春后才能得知讯息,那时插汉部的事情多半也会传到金人耳中,债多了不愁,也就无所谓了。

    况且,也不能打击佣兵们的热情,是以志文没想过要阻止,而周承允不在,想要等他的回复,耗时颇长,林远一则与此事干系不大,二则正忙于与林丹汗打交道,倒给了志文一次独断专行的机会。

    “不就是约束这些佣兵,让他们行事不可过于孟浪,别杀了咱们的自己人呗?”孙可旺答道。

    “还不够。”志文摇头,“这些人在草原上历练这么久,杀人放火,勒索绑架都是好手,更细的东西就不行了,哪次事情闹大了不是咱们来善后,这次同样如此。”

    孙可旺想想此事一旦成功的后果,脸色微变,“那我和宋先生先联系一下,看他会如何处理?”

    宋献策现如今已经成了涿鹿山的智囊,众人一有难题,都会下意识地先想到他,这说明宋献策能力不低,但其余人等对他过于依赖,却也不行。

    “你把此事的前因后果都写下来,再自己拟个行动计划,前期怎么着手,中期怎么施行,后期如何善后,都好好地谋划一番,一并用飞奴传回涿鹿山,让宋献策把把关,然后你带几个人即刻上路,务必要在张家口之前追上佣兵们。”志文吩咐道。

    既然是让孙可旺历练,志文干脆什么主意都不出,看看他能将事情办成什么样子,当然,必要的指点还是要有的,那就是宋献策了。

    “那宋先生那里有甚建议咋办?”

    “你傻啊?不会在信中让他将回信传到张家口?”志文提醒道。

    “对对对,那我这就去准备了?”

    “去吧。”志文送走孙可旺,在蒙古包门口看着天地一色的景观,这一趟张家口的变动,不知要死多少人,又会让多少人得利呢?

    。。。。。。

    涿鹿山同样下了一场雪,不过与塞外一比,就小多了,仅在地上薄薄地铺了一层。

    宋献策正在房中忙碌。

    秋粮已收,涿鹿山山里山外,连同整个保安州,没有任何意外地获得了大丰收。

    保安州民众一开始被州府强制推行种植红薯土豆之时,有些人还不情不愿,收获之时,却是个个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租地种的人家最是高兴,交完两季的种子费(欠着的和下季预交的)、田租和朝廷官府的各种田赋之后,还能剩下不少,足够一家老小安然度过这个冬天,明年的春荒也不复存在。

    紧接着开春再种一茬,夏末一收,这日子,有盼头了啊。

    大小地主们也很高兴,他们的田租大多是按收成比例来收取的,亩产高了,田租自然也水涨船高。

    一些大户倒是稍稍有些遗憾,本想借机涨些田租的,可惜还未施行,就被知州大人早早请去,好好敲打了一番,没什么背景的,被官府这一番恫吓之后,自然偃旗息鼓。

    有点背景的人家,初时还不以为然,谁料贺知州在随后的几件事情中展现出了他的手段,颇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大户们都有些心虚了。

    再加上收粮前,新上任的宣大总督又专门来了保安州一趟,据说这位知州乃是总督大人的门生,大户们顿时偃旗息鼓,熄了挑事的心思。

    最高兴的,莫过于保安知州贺文瑞了,仅仅几个月的光景,保安州就已无缺粮之虞。

    境内的难民、闲人,全被涿鹿商社的几个举措,弄得上工的上工,出塞的出塞,完全不用担忧这些人会闹事,整个保安州民心安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人都夸他是青天大老爷。

    恩师也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宣大总督的位子,收粮前还专门来了保安一趟,既是给他站台,警告州内某些不安分的人,也是为了看看红薯土豆的收获。

    耿如杞同样对这两种高产农作物感兴趣,保安州走在前面,也算是探了路,一旦大获成功,耿总督就要在整个宣大境内大肆推广。

    至于涿鹿山的一众人等,对此则是已经有些麻木了,丰收带来的,有喜悦,也有头痛,全州以种子费名义收回来的粮食,已经突破了两千万斤,山里肯定堆不下了,除了让人继续源源不断地向塞外运粮外,还在山外盖了不少粮库,以便存粮。

    好在宋献策早有安排,才没有乱了阵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