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425章

大穿越时代-第425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被那些三妻四妾的明朝男人和穿越者带坏,也往家里带“小三”跟自己闹宅斗,所以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回去了。

    老太太李梅虽然对自己在这边辛苦经营起来的妇女合作社有点舍不得,但她在现代世界也有不少亲戚朋友,还开了一家小型超市和一个老年人俱乐部,同样也舍不得放弃……最后,政府方面的特委会(“特殊地区开发委员会”,简称特委会,其实就是异世界殖民部)在得知情况之后,派人找上门来,说是中央正在明末时空建设三亚新城作为医疗休养中心,配套的日用杂货小超市也在筹办之中。因为李梅老太太在本时空的商业经验丰富,不妨先到三亚去当一阵子的超市经理,这样不仅可以找到机会去现代世界看看,关于日后最终要走还是要留,也可以有一段过渡和思考的时间。于是,李梅老太太就从临高元老院这边辞了职,索要了属于她的那一份分红(元老院忍痛拿出了一笔黄金),然后打点行李去三亚新城给中央领导打工了。

    老爷子明秋倒是对这个世界最为依依不舍——在那边的世界,他不过是一个领退休工资混吃等死的离职老干部,一辈子都没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只能在电脑上打打海战游戏来过瘾。

    而在这里,他却可以率领一支“强大”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近代化舰队征讨四方,所向披靡,横行整个东方海域——虽然对付不了海参崴的俄国登陆舰,但绝对能打垮除此之外的任何对手。

    那种钢铁、火药与硝烟混合起来的气息,还有爆炸的轰鸣和胜利的呐喊,都让他沉迷无比。

    但是,对于一位老年人来说,十七世纪的生存条件毕竟是相对比较差的,万一染上个什么慢性病,只怕就得要熬日子和等死了,能不能活到七十岁都很难说。而且如果全家人都回到了现代世界,就留下他一个老头子孤零零地待在这边玩战争游戏,明秋提督也肯定会因此而感到孤单和寂寞的。

    不过,就在明秋提督内心深感无限犹豫和纠结的时候,“特殊地区开发委员会”同样也对他递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去三亚担任海军顾问——这个可不是什么临时工,而是国家正规编制。此外,正好那艘万吨级现代化智能帆船“中远星”号的船长王铁锤同志,眼下已是归心似箭,闹着要立刻回家去,不肯再到澳洲去把剩下的遇难者弄回来。所以明秋提督一过去就正好可以顶班当“中远星”号的船长……

    如此优惠的条件,终于让明秋有些动心了——同样是海军顾问,与其帮着临高这帮小年轻们瞎闹,还不如直接给中央领导打工。而且,上万吨的现代全金属帆船,怎么也比几百吨上千吨的木头蒸汽船开起来更爽,更别说可能会因此接触到解放军现有先进武器,甚至是二十二世纪的黑科技装备。

    而最让明秋老爷子为之激动的是,如果他去三亚就任海军顾问的话,国家不仅会给他恢复海军现役,还会正式授予正团级上校军衔——那可是世界超级大国的正规军衔,相当于导弹驱逐舰舰长或大型补给舰(万吨以上)舰长的等级,含金量比穿越者这边自封的将军元帅什么的都要高得多了。

    对于明秋老爷子这个老党员模范,老人民海军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所以,明家四口子就这样脱离了临高穿越集团,决定跳槽到三亚“跟着党和国家走”了。至于这一家老小最后到底要不要返回现代世界……嗯,还是等到了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再说吧!

    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虽然像这样随随便便就给明秋同志颁发一个上校军衔,肯定是严重违反了通常的组织程序。但严格来说,除了特事特办之外,倒也没有“滥授名器”之嫌——毕竟明秋老爷子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就算最终返回现代世界,也肯定只能直接退役。实际上不过是让明秋享受退役上校待遇,社保部门需要为此多发一笔退休工资而已,完全没有抢谁的位子,更没有碍着任何人的官途……

    ——除了明秋之外,还有其他不少穿越者也这样被国家挖角跳槽,弄得各大穿越集团领导们郁闷不已。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在公寓楼的下面,已经停着一辆十人座的敞篷电动观光车——这辆电动观光车同样也是最近中央拨发的“援助物资”之一,被临高元老院如获至宝地用在了市内交通上:虽然跟汽车相比,这东西的速度既慢,载重量也小,但好歹比原来的牛车强得多,而且市内交通也不需要多快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燃油储备相比,临高这边的电力供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足的。

    ——在临高县内,就有好几座发电厂,但距离临高最近的油田,也远在南海对面的婆罗洲。

    看着半大萝莉金玲雪提着沉重的行李蹦蹦跳跳地奔出楼梯,明家小夫妻赶紧抢过她的行李往车上放,同时塞给她一只装着早餐的纸袋,里面是杂粮面煎饼果子,涂着口味浓厚的辣酱和甜面酱——虽然因为这个时空的鸡蛋少而且贵,所以饼里没有加鸡蛋,味道大不如现代时空的原版,但还是既顶饿又解馋,无论穿越者、归化民还是外地土著都对这东西很欢迎……当然,要是再配上一碗豆花或者豆浆的话就更美味了。

    坐在这辆造型十分轻巧的敞篷电动观光车上,金玲雪一边咀嚼着还在冒热气的煎饼果子,一边看着幕敏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电动车,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龟速慢慢离开坐落于高地上的百仞城,随即在眼前就出现了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出于防御方面的考虑,穿越者聚居的百仞城四面临水,环绕着规模颇大的人工湖和一条护城河,人工湖除了隔离外界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水库的作用,用来雨季蓄水,旱季供水,修筑了配套的渠道和闸门。湖边种植着各种树木,布置了花坛,还摆设了若干长椅,要不是湖对岸有警备营设立的铁丝网和岗楼,还有荷枪实弹的哨兵,看上去倒是很有些城市公园的感觉。

    在人工湖的旁边,修筑着一个用红砖砌成的高大建筑物,旁边矗立着一个非常煞风景的烟囱――这其实是水塔,来自百仞滩自来水厂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这里,然后由一台蒸汽机源源不断的提水送到塔顶上的水箱里,这样才能保证高地上的公寓楼,可以获得最起码的供水压力。这台蒸汽机和配套的锅炉被安装在距离住宅区最远的一个角落里,以保证这玩意儿出故障爆炸的时候不会殃及他人……

    虽然都只是看上去很粗陋很落后的设施,外表也毫无美观或气势可言,但金玲雪还是用智能手机把它们逐一拍了下来,作为留念……然后,她才注意到,电动观光车的前进方向似乎有点不对劲。

    “……诶?明叔叔,慕阿姨,我们不是应该去火车新站的吗?怎么把车往这个方向开啊?”

    “……这是元老院派下来的最后一个任务,希望我们顺便把刘大霖那家伙接到火车站。”

    明郎一边用棍子赶开一个凑到车旁乱摸的调皮小孩,一边对金玲雪解释说,“……自从这家伙的腿好了之后,就一直嚷嚷着要去找‘澳洲太上皇’叩谢圣恩,所以这次让他跟咱们一起乘火车去三亚……”

    “……哦,这样啊!”金玲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最好能快一点,别错过了火车……”

    ——刘大霖,明朝土著,乃是临高县的第一个进士,以及茉莉轩书院的山长,所以尽管他下身瘫痪、行动不便,为官无望,但在重文轻武的明末,还是有着非常强大的地方影响力。

    在穿越者登陆之初,刘大霖一度力主抵抗“髡贼”,被穿越者打得大败后,这位进士老爷一度羞于见人、从此闭门不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穿越者给这座荒僻县城不断带来的各种好的变化,作为“开明士绅”的刘大霖,终于还是渐渐认可了他们的治理成果,态度由“反髡”变成“亲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带动了民间的舆论倾向,让穿越者元老院进一步稳固了对临高的统治。

    等到解放军飞艇群降临海南岛,中央政府的“老干部疗养中心”在明末时空的临高县开办之后,某位“澳宋御医”因为偶尔闲暇无事,就在临高穿越集团的建议下,拿【自动医疗箱】给刘大霖治疗了一下,居然让瘫痪多年的刘大霖重新站了起来——这下子,可真是让刘进士感恩涕零,从此彻底成了“澳宋”的死忠,不仅在家里设牌位焚香感谢“澳宋朝廷”的再造之恩,还成天缠着认识的临高穿越者元老,说是要去找“澳洲太上皇”叩谢圣恩,希望各位“首长”能够引见一下,感觉似乎还有自荐投靠的意思……

    于是,临高穿越集团就无可无不可地把这事报了上去,正好中央方面也觉得有必要进入了解民间各个阶层的反映情况,所以就让准备去三亚报到的明家四口子,顺便把刘大霖这个“民间代表”也给带过来。

    除此之外,在这趟开往三亚的客车上,还将出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身影。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明末第一驴客”徐霞客和他的族兄徐仲昭,还有几位儒冠直裰的明朝士子,此刻就正坐在火车新站的候车大厅里,带着或好奇、或不屑的表情,打量着里面的各种新鲜玩意儿。

    与此同时,另外若干名受雇于不同东家的明朝探子,也在候车大厅等着乘车去三亚“刺探敌情”。

    甚至还有一位来自日本的使者,正跟着名震天下的黄石将军,即将登车去三亚“觐见”……

370。第370章 、南海铁道纪行(一)

    第六十一章、南海铁道纪行(一)

    临高火车新站

    头裹纱布的徐霞客坐在候车大厅里,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陈设和装饰,一边伸手摸着自己变得光秃秃的脑袋,感觉很不适应——尽管穿越者元老院执委会已经竭力在维持治安,但因为足足几万外来人口的涌入,临高县内的各种暴力冲突还是不断频发。上个月,倒霉的徐霞客就在逛街的时候,偶然卷入一场数百名水手参与的大规模群殴,不知被谁拿酒瓶子在头顶砸得开了瓢,当即血流满面,痛得晕了过去。

    族兄徐仲昭见状,吓得魂不附体,赶紧找人帮忙把他抬进医馆求救,结果为了包扎头上的伤口、防止感染,那个“髡贼医生”居然将徐霞客的头发尽数剃掉……于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投髡”打算的徐霞客,就这样无限郁闷地成了一名“假髡”——至少在头发重新长出来之前,这顶帽子是绝对摘不掉了。

    而四周那几个士子儒生充满了鄙夷和不屑的眼神,更是让被迫剃了发的徐霞客深感内心受创。

    “……啧啧!真是斯文扫地、无耻至极啊!瞧着他这身衣衫打扮,貌似还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呢!怎么就这样被化外蛮夷給迷了心窍,弄成了这么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唉,《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等士林败类,为了求得澳宋贵人的看重,竟然数典忘祖,连头发都不要了,简直不知羞耻!实在是让人耻于同他为伍!”

    “……呵呵,只怕他有心投贼,那澳洲髡贼还不愿意收呢!你看,他不是还穿着读书人的直裰,没换上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