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563章

大穿越时代-第563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找来几个仆妇伺候她的饮食起居。如此一番雪中送炭,当即就让余姑娘芳心大动,不多时两人就已再次破镜重圆,如胶似漆,整日诗词相和、伤春悲秋,一起回忆往昔的风流旖旎、富贵喧嚣,叹息如今的繁华散尽、冷清破落……

    正当方以智向张溥提起此事的时候,从后院又传来了余潇雨的抚琴声,张溥只听得琴声哀婉凄切,满是衰亡哀伤之意,不由得叹了口气。而性情较为刚烈的徐孚远,则是听得攥紧了拳头,愤然怒道:

    “……如今北虏南蛮交攻,江南四乡涂炭,我等有何面目再以君子自居?那建州鞑虏在江南跑马圈地,屠戮苏州,杀掠江南百姓,固然是倍极惨酷。可这窃据杭州的海外髡贼,又何尝不是在荼毒万民?此次南下杭州,沿途所遇同年旧友,语及髡贼残害缙绅,败坏风气,诱拐良民出海为奴之事,皆潸然泪下。而我等身负皇命,非但不能驱逐贼人,还要向此辈卑躬屈膝,摇尾乞怜……这可真是……奇耻大辱啊!”

    “……闇公兄,髡贼火器犀利,势大难制,我等只可徐徐图之,不可鲁莽行事!”听得徐孚远似乎要反对此次议和通商,张溥生怕他驴脾气上来,真的把事情给搅黄了,只得赶紧跳起来安抚道,“……这髡贼惑乱民心,不惜民力,以奇巧淫技,欲据我祖宗之地。然而其不尊孔孟,不开科举,必然不得大明士人之拥护。只要我大明众正盈朝,君民一心。髡贼不过蝼蚁欲撼大树,纵然一时猖獗,日后必定灰飞烟灭……”

    张溥一边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一边却忍不住回想着这些日子里各种令他恐惧的所见所闻。

    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盘踞杭州的这股髡贼,虽然据说只是一路不太受重视的偏师,但也是组织严密,管理得也非常有条理,无论治政还是抚民都很有一套,而且贼兵虽然在战时杀掠极惨,但平日里却从不强掠民财,简直比眼下的各路大明兵马更像官军,真不知是如何练成的。

    比较不妙的是,根据张溥私下里收集到的一些文告和打听到的传闻,这些髡贼的各种施政办法,看起来诸子百家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儒门圣教的影子!这说明什么?说明髡贼根本就不太想用他们这些儒生,至少不打算让他们在髡贼的朝廷中占据高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辈读书人天生就是要做大官的!你们这些贼人怎么可以不给我们高官厚禄?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荒诞的事情!

    更有甚者,这些澳洲髡贼日常所用文字皆为俗体,文章布告也是全用白话,当真是粗鄙得令人发指!无论那些大儒们声讨了多少次,这些厚颜无耻的髡贼依然屡教不改。所用的书吏也既无文采更无尊卑,纵然有几个投髡的读书人,也像着了魔一样,把圣人的教诲全丢到脑后了!这简直就是在以夷变夏啊!

    这几年来,看着大明天下风起云涌、分崩离析,张溥已经对大明的未来命运,隐隐约约有些不妙的预感,甚至还在笔记里写下过这样一首绝句:“……山河万古秀,周鼎常易人。朱明失其鹿,试看谁得之?”

    可是,如果让建奴鞑子得了天下,大家不过是一起留辫子为奴而已,在教化了那些倾慕圣学的蛮酋,让他们开科举兴文教之后,天下的读书人说不定还有翻身的机会。但要是被这些完全不尊重读书人的髡贼得了天下,怕是这华夏传承、圣人道统都要陆沉了!亏得这些髡贼鼠目寸光,格局甚小,实力也不济,得了杭州便心满意足,止步不前。否则面对着南北二贼的夹击,整个江南士林只怕都要玉石俱焚了……

    哎,要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位礼贤下士、厚待缙绅,不收税也不征兵,还要武功赫赫的盖世明主,就像当初的宋太祖赵匡胤一样,一手扫平这污浊乱世里的髡贼鞑虏、奸民武夫,让天下文士得以扬眉吐气啊?!

    正当张溥如此浮想联翩的时候,却有几名随行的幕僚清客匆匆赶来,对他附耳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张溥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方以智见状便开口问道,“……天如兄,这是出什么事了?”

    下一刻,张溥便给了他一个石破天惊的回答:“……就在方才,有一支大明官军从凤山门入城了!”

    “……什么?莫非我朝已经击破贼人,收复杭州了?”徐孚远立刻面露喜色,但随即就想到这根本不可能——上海那个小朝廷的军力,他们几个比谁都清楚,如果真有本事收复杭州,哪里还会要他们出使?

    于是,众人的脸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而张溥接下来给出的解释,则让他们的思维愈发混乱,“……入城的确实是大明官军没错,但却是崇祯废帝那边的官军!他们也不是打进来的,而是跟我等一样打着使者的旗号。听说那崇祯废帝病死池州之后,废后周氏、逆臣温体仁携废太子朱慈烺迁往徽州,另立伪朝,眼下又派人出使杭州……遭了,莫非是那徽州伪朝居然不顾体面,要联合髡贼,图谋我朝不成?”

    听得张溥的这番揣测,室内诸位江南名士也都霎时间脸色煞白……但其实不过是在自己吓自己。

    ——事实上,这只是一位飘零日久、心神俱疲的穿越者,在重返组织,叶落归根罢了……

第484章 、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一)

    骑在这阵子瘦了许多的战马上,看着杭州的凤山门城楼上,那面熟悉而又陌生的五星红旗,大明浙西总兵,现代穿越者王斗一时间恍然如梦,不由得热泪盈眶。

    ——穿越到明末整整七年时光,从最初降临的长城边塞横跨中原,一路征战到江南水乡,他的人生在中华大地上转了一个巨大的圈,最后却又似乎回到了起始的原点。不过,这就已经很足够了——想起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的舜乡堡,还有那些死于战争的熟悉面孔,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就已经很幸运了。

    想到这里,王斗忍不住叹了口气,闭上眼睛,过去几个月里发生的往事,旋即仿佛历历在目。

    ——去年的深秋时节,当崇祯皇帝和主帅卢象升率领数万大军水陆并进,沿着长江直扑南京,企图一战奠定帝王基业的时候,王斗也奉命带着四千偏师,翻山越岭地深入皖南,去攻打位于黄山脚下的徽州。

    跟北面那场一波三折、激动人心的南京大战相比,南边这场徽州之战的过程显得乏善可陈,除了没完没了的跋山涉水之外,王斗遇见的敌兵基本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而降。很快,他就顺利地攻占了徽州府城,生擒徽州知府,收编降兵约两千人,周边各县也纷纷宣布易帜。

    紧接着,因功被封为浙西总兵的王斗,又根据崇祯皇帝发来的指示,继续跨越省境,向东进入浙江,轻易夺取了兵备空虚的淳安县,随即进抵邻近杭州的桐庐县,并且在这里与“澳洲髡贼”的前沿势力有了接触。作为一名穿越者,王斗很快就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和来历,一时间不由得大为震撼。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王斗的童养媳老婆谢秀娘,却突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跑到了他的军营里。而身处浙西山区,消息闭塞的王斗,才愕然得知了中原流寇大举南下,杀入崇祯皇帝的湖广后方,武昌、襄阳等名城大邑相继陷落的噩耗。更糟糕的是,之前跟着王斗一路辗转来到江南,本来以为能过上富贵日子的老母亲钟氏,也在从武昌逃亡的途中,因为坐船倾覆,不幸落水身亡了!

    还没等王斗伤心多久,南京大战的败报也随即传来。再接下来,又传来了崇祯皇帝驾崩于池州的消息。这一连串的惊天巨变,一时间几乎把王斗给砸得懵了过去。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周太后、温首辅和小皇帝朱慈烺已经带着崇祯皇帝的棺材,一路辗转地进驻徽州,宣布在这里重建朝廷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发展,王斗倒是没什么意见,反正皇位父死子继也是常理。但问题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大败之后,崇祯帝朝廷的兵马地盘几乎丢失殆尽。而手里掌握着六千兵马的王斗,俨然已经成了朝中最大的军阀,比皇帝身边的禁军还要多几倍,对小皇帝身边的文官朝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于是,这个小朝廷刚刚在徽州开张起来,内阁首辅温体仁就立刻开始着手削减王斗的兵权,先是将王斗任命的地方官吏或是设法笼络,或是贬谪罢黜,然后安插上自己的人选。接下来又以“护驾”为名,调走了王斗身边的几支旁系兵马。最后祭出明升暗降的绝招,勒令王秋交出军队,回朝廷担任空头虚职。

    面对着这样一连串环环相扣的组合拳,猝不及防的王斗根本无法招架——他在宣府舜乡堡建立的心腹嫡系舜乡军,经过这一年多从塞北到江南的流离转战,已经所剩无几。此时王斗手下掌握的部队,并非他的私军,而是根据“大小相制”原则拉起来的明朝官军,除了王斗手下的一百多号家丁之外,其他人全都不可能也不愿意为他这个上司,跟朝廷和皇帝对抗到底。

    所以,发现自个儿居然已经成为朝廷重点提防对象的王斗,至此彻底心灰意冷,虽然没打算扯旗造反,但也不准备回朝廷去受那班清流文官和皇亲国戚的夹板气,而是在营帐里留下了官印和一封辞职信,就弃军出走,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家丁,径直前往杭州去“投奔髡贼”了。

    对于这位突然冒出的同胞,以王秋特派员为首的凤凰山庄司令部众人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惊讶,但在询问过他的来历之后,也就只进行了一般性的常规处置:其中,王斗本人获准带着他的老婆回现代世界生活,而他的一百多号家丁队伍,则被安置到了辽东的新占领区,黄石在那边兴建的集体农庄里安家立业。王斗的家丁们基本都对上述安排表示认可——他们本来就是种地的军户出身,能够返回北方也算不错。

    安顿好了王斗这帮投奔者之后,王秋在地图上标注了一番江南各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不由得嘿然发笑:“……徽州一个皇帝,南京一个皇帝,上海又一个皇帝,这大明朝的皇帝怎么样就越来越多了呢?”

    ——他此时还没有想到的是,以崇祯皇帝的驾崩为起始信号,在本时空的中华大地上,“皇帝”这种特殊生物的数量,还会像夏日雨后的蘑菇一样,迅速增殖得越来越多……

    ※※※※※※※※※※※※※※※※※※※※※※※※

    虽然张溥、张岱、方以智等上海朝廷的使者,对杭州髡贼跟徽州崇祯帝余党之间可能的勾结,而一度很是忧心忡忡,但事实上完全是有惊无险。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溥很轻松地就跟“髡贼头目”谈妥了粮食和军械采购合同的细节。当他们启程返回的时候,沈廷扬的沙船帮已经把第一批十万石粮米运到上海了。

    至此,这个从建立伊始,就陷入一片风雨飘摇的上海永和帝朝廷,总算是暂时摆脱了粮荒的危机。

    而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对峙、僵持、使者往来和勾心斗角之后,为了争夺皇太极驾崩后遗留下来的皇位,满清八旗集团的全面内战也终于在三月下旬正式爆发。

    ——首先失去耐心,主动挑起清廷内战的,乃是皇太极的长子,正蓝旗的旗主豪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