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极品国师 >

第369章

大宋极品国师-第369章

小说: 大宋极品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因为身份以及性格的问题,很容易产生矛盾,她不希望任何一方受到伤害。

    事实上,她不信秦天德会伤害赵昚,而是担心将来赵昚会对秦天德下手,因此才将秦天德的部分心意告诉了赵昚,希望赵昚能够明白。

    与二女心中惴惴不同,耳朵紧贴着门边的岳震脸上没有半点担忧之色,反而狠狠的小声骂道:“狗官,又叫小爷妖孽!姐,你们不同担心,狗官才不会伤害官家呢,也不用担心官家对付他,狗官的本事你们还不晓得么?官家一个人怎么会是狗官的对手?”

    两大一小嘀咕的片刻,房间内已经陷入了一片寂静,赵昚脸色不虞的瞪着秦天德,而秦天德则是优哉游哉的品着茶水,似乎根本不在乎赵昚的愤怒。

    半响后,赵昚脸色一变,突然说道:“姐夫,我知道你不会加害于我的,你说我该怎么办?”

    “噗!”秦天德一口茶水喷出,睁大了眼睛看着赵昚,“官家,究竟太上皇都跟你说了什么?”

    他不信赵昚现在想要对付自己,因为经过自己的辞官,赵昚绝对已经明白现在没有他的话,他这个皇帝举步维艰,所以他断定赵昚是在恫吓他。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赵昚居然又喊了他一句“姐夫”,而且还用恳求的口吻对自己说话,言语中没有用“朕”而是用了“我”。

    赵昚的性情他算是较为了解,能在三四个月内使得赵昚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只能是赵构。

    赵构究竟对赵昚说了些什么?

    赵昚略一犹豫,开口说道:“太上皇告诉朕,说你为了朕能够登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心血,而且你也不是那种想要效仿曹阿瞒‘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辈,是真心为朕的大宋着想,为朕着想。

    还说有你在朕身边,真很可能成为千古一帝。虽然你的种种手法让朕目前很难接受,不过等到朕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后,就一定能够明白你的苦心。

    太上皇最后还说,你辞官一事根本就是你一早设好的圈套,其实你从来都没想过真正离开,只要朕来请你,将你重新封为国师,你必定返回临安。”

    听着赵昚不停叙述着赵构那晚的话,秦天德不由得吞咽了一口唾液,然而赵昚的下一句话让他险些跳了起来。

    “姐夫,你到底还做了什么事情是朕不知道的,为何太上皇对朕提起你辅佐朕登基是的表情那么怪异?”

    “那个,没什么,我不就是当初辅佐官家和秦桧打对台,后来在兵变之日协助官家平息了秦桧的叛乱么?”

    秦天德表面上说的风轻云淡,可心中却是波澜起伏。赵构显然是无法对他派人行刺一事彻底释怀,这很正常,这种事情谁能够轻易忘怀?

    赵昚狐疑的扫量了秦天德一眼,心中依然怀疑,却没有再追问此事,而是问道:“姐夫,你还没有告诉朕,朕该如何才能够使得群臣慑服,就像他们对你那般。”

    秦天德断定,赵构除了对赵昚说了那些之外,绝对还有别的,不然赵昚的态度绝对不会转变的这么大。不过赵昚不说,他也没法去问赵构,只能装作不知,认下了自己这个身份特殊的小舅子。

    “官家,你与我不同。朝中官员最怕的是我的拳头跟道理,但我和他们在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官家你的臣子。我掌权,最多落得个擅权弄朝的骂名,我要想对付哪个官员,虽然拳头必不可少,但总归还是需要找个借口来讲讲道理的。

    但若是官家掌权,情形则大大不同。官家若是想让一个人死,可以不用任何借口,一言可决臣子生死,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道理。”

    你还知道是朕的臣子?还伴君如伴虎,朕怎么就从来没感觉过你怕朕呢?

    赵昚低头把玩了一番手中的茶杯,说道:“我姐说,你一直都想帮我使得皇权集中,可我为什么没有感觉到?”

    对于赵昚话语中“朕”“我”的不停变化,秦天德能够理解对方的心态,他伸手想要去摸一摸赵昚的脑袋,可是突然想到赵昚的身份,最终还是把手撤了回来。

    “官家,你是一个有抱负,有大志的皇帝,本应当让百官敬畏。可你明白什么叫敬畏么?你登基之后,可曾做过什么值得百官尊敬的事情?又做过什么让百官畏惧的事情?你总是在想尽办法针对我,但却总是失败,这让百官如何去敬畏你?”

    “那是因为你独揽大权,若你不倒,朕如何能够掌权?”

    “呵呵,这几个月我不在朝中,官家掌握了大权么?朝中一盘散沙,官家有否想过因何会造成这种局面?”

    赵昚默然。

    “官家,你提出户部尚书人选被官员劝谏后,为何不再坚持,为何不动用手中的权力,为何轻易就屈服?”

    这是赵昚的缺点,遇事太过犹豫,缺乏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历史上也是如此。

    “你的意思是说,要朕手起刀落处斩部分官员?你可知无缘无故处决官员,朕嗯暴君有何分别?”

    “什么叫无缘无故?朝中大臣相互攻讦,官家即便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可当年秦桧的党羽有不少投靠了范同,这些人即便罢黜处斩,百姓们也只会拍手称快,而朝中那些家伙,最多就会说‘官家三思’‘官家不能有违祖制’之类的废话,还能说什么?

    官家就是脸皮太薄了,别忘了你是皇帝,一言可决生死。杀的人多了,看谁还敢瞎逼逼?”

    赵昚想到了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了秦天德手上的大批官员,虽然秦天德落得个嗜杀成性残暴不仁的骂名,可那些人从根本上确实都有取死知道,而且也的确起到了想打巨大的震慑作用。

    不过他还是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什么叫瞎逼逼?”

    “呃,这个,大意上就是说没人敢乱嚼舌根的意思。”秦天德随意解释遮盖了自己的一时顺嘴,接着又说道,“官家,若是你直接将范同下狱,即便当时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用过夜,赵鼎那帮人必定能够呈上范同犯罪的证据,若是范同被罢黜或者处斩,你觉得朝中官员还有人敢轻易反对你的意见么?

    眼珠别乱转,我知道你现在想什么呢!杀伐只是一个手段,你杀范同这样的家伙,基本上没人会说你是暴君,若是你敢随意处决赵鼎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必然回落的暴君的骂名,而且朝中的秩序也会打乱!”

    “秦天德,既然你认为范同罪已至死,为何当初还要将其擢升为右相?”

    “官家,你还是太嫩了,平衡你懂么?若是朝中全是赵鼎这样的家伙,不是会对你的旨意提出质疑,可你偏生杀不得,罢贬不得,这该当如何是好?

    所以朝中需要有一个与赵鼎格格不入的人与赵鼎制衡,而且太上皇当年宠信微臣,不惜破格提拔,除了惜才之外,也是想让臣在朝中挟制秦桧之。

    作为皇帝,尤其是你,拥有成为明君的潜质,那就必须将朝臣掌握在股掌之中,如此才可能真正实现你心中的抱负。”

    秦天德已经决定改变对赵昚的培养方式了,逆境成长法显然已经难以实现,只能换种方法,因此他今日对赵昚说了许多,说的口干舌燥。

    然而赵昚听到这里,居然反问了一句:“姐夫,我将来能够将你掌握在股掌之中么?”

第四五一章 秦天德附体?

    临安,皇宫,大庆殿大朝会上。

    百官上朝,参拜皇帝,然后纷纷启奏,如今所议的话题主要只有两个,一是如何应对大军压境的金兵,一是如何平息因赈灾不利而造成的沸腾民怨。

    对于淮河北岸集结的金兵,不少官员已经发现了蹊跷之处。据细作回报,金兵集结超过十万,粮秣器械已经备齐,却迟迟不见动静,既不见金人发兵南侵,也不见金兵退去,只是每日派遣散兵游勇过河抢掠,似乎在等待什么。

    不少人心中都有所猜测,可没人敢将心中的猜测宣诸于口,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一旦说出口,很有可能给自身带去无妄之灾。

    赈灾一事进行的也极不顺利。大量的灾民流离失所,即便赵昚拨下了大批的赈灾银两,希望各地官吏能够可怜民生,尽心赈灾,但仍旧有许多灾民死于饥寒交迫之中,大批的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生存,就连临安城内也有了不少乞讨的灾民。

    “官家,如今赈灾一事刻不容缓,老臣斗胆,恳求官家准许已辞官的原户部尚书李瑜、翰林侍读学士王君晓官复原职,全权负责赈灾一事。”赵鼎率先上奏。

    李瑜和王君晓官复原职一事所代表的含义满朝文武都明白,范同顿时跨步而出,力阻道:“官家,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李瑜王君晓二人当日在秦天德辞去国师一职后,出言不逊,更是罔顾君恩,目无官家一同辞官。不知赵相为何要保荐此二人,难道赵相以为朝中百官还不及此二人么!”

    “范相此言差矣,本相何曾说过此话?只是本相希望能够仿效春初之时,国师赈灾之策,以赈济灾民,而李王二人对国师赈灾之策一清二楚,由他二人督办,自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什么国师!大宋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国师!”范同心中一惊,他知道赵鼎曾经去过钱塘求见秦天德,但赵鼎和秦天德之间究竟说过什么他却不清楚。

    如今朝会上,赵鼎居然开口替跟随秦天德一同返回钱塘的李瑜和王君晓求情,这不能不让他担心,怀疑秦天德和赵鼎之间是否达成了什么协议。

    他很清楚秦天德心中对自己一派和赵鼎一派的看法,秦天德为了官复原职和赵鼎达成协议,合力针对自己,这绝对是有可能的。而如今很可能就是赵鼎在向秦天德表达善意,为秦天德的复出铺平道路,替李瑜和王君晓求情官复原职。

    秦天德难道真的要回来了么?这是范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官家,秦天德当日贪赃枉法,侵吞户部官银,纵容亲族为非作歹横行乡里,更是为一己私名擅杀各地官吏。当日官家看不惯其擅权弄朝,朝中文武共同参劾,本应将其治罪。

    奈何此人心思狡诈,以退为进,装作愤而辞官,谋求官家谅解。而官家千古仁心,念在此人昔日的功绩,准许他回归故里,没有追究其罪责。

    但李瑜此人当时身为户部尚书,在秦天德贪墨户部官银一事中罪责难逃,官家没有将其治罪已是格外开恩,怎能令其官复原职?

    王君晓更是大逆不道,居然敢当着官家之面,称赞秦天德为‘肱骨之臣’,并且口出狂言,声称‘大宋中兴无望’,更是指责官家会毁去太上皇所建基业。此等逆臣,官家饶他一命就已经算是他的造化,怎能在令其官复原职?”

    范同的话顿时引起了朝中其党羽的出言附议,御史中丞勾龙如渊亦出言相附道:“官家明鉴,此二人辞官当日对官家之不敬百官有目共睹,若是让此二人官复原职,引得他人争相效仿,藐视官家,赵相付得起这个责任么!”

    赵鼎和秦天德之间的谈话,只有他们两个知道,连赵昚都不清楚,更不要说是张浚李光之流。赵鼎从钱塘返回当日,只是回禀赵昚,说是秦天德不肯回朝,其余的并没有多说。就连今日想要举荐李瑜王君晓二人官复原职赵昚都是刚刚知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