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极品国师 >

第502章

大宋极品国师-第502章

小说: 大宋极品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防,同时加快了对经过京西路的蚕食速度。

    自此几乎三面用兵的西夏已经完全投入到战争中,国内的经济民生与日剧下。

    介于西夏与宋朝各自自顾不暇,完颜雍和完颜亮这两国金国的旷世奇才同时作出决定,加快金国境内的帝位争夺,都希望能够在宋与西夏解决自身忧患之前,平定国内战乱,这导致了双方战争的升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兵部尚书王贵统率六万骑步兵马驰援成都府和利川西路,准备对抗吐蕃,大军行至达州时,成都府忽然传来捷报。

    虞允文,这个曾经在采石矶闪耀出耀眼光芒,以弱敌强大败完颜亮的宋朝文官,以轻骑诱敌深入,引来吐蕃主力,三万兵马在彭山设伏,大败吐蕃,斩首万余,俘获打五万之众。

    彭山大捷后,虞允文趁势追击,接连收复被吐蕃占领的州县,杀敌数千,将吐蕃残兵彻底赶出成都府路。自此虞允文之大名,及其领军才能,彻底进入了各国眼中!

    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一役,虞允文俘虏吐蕃将士近乎七万余人,皆是青壮之辈,该当如何处置,却成为了困扰临安朝堂的一个问题。

    三两个月才上朝一次的秦天德,这一次一反常态,当彭山大捷的消息传回临安,举国振奋的时候,他再次开始上朝,只是这些日子来,随着大宋国势日隆,兵锋日盛,收复了大片被金国所占的领土,赵昚在其中通过委任官员的任命,提拔了大批只忠心于自己的官员,并且在以蒋芾为首的这些官员的配合下,尽显帝王之术,朝中百官无不敢不敬服,皇帝集权的大宋已经初现端倪,只是多了一个秦天德而已。

    大庆典上,大朝会。

    “官家,微臣认为,此次吐蕃悍然攻我大宋,如今南路兵败被俘,北路也陷入郑大人与王大人的合围中,其国内援军又被虞允文大人大败,此乃官家洪福齐天,知人善用所致,这才有我大宋兵精将猛,以少胜多连克吐蕃。

    如今吐蕃失败在即,我大宋俘获吐蕃将士数万之众,臣以为决不可轻易放其归还。”

    开口的是御史中丞张麒,一番话中除了对赵昚的吹捧,还将本应属于秦天德的功劳,全部都算到了赵昚的头上,尤其是,此刻秦天德正站在大庆殿中。

    赵昚得意的瞥了眼了下方面无表情的秦天德,又转向张麒:“张卿家,那你认为该当如何呢?”

    张麒偷望了眼秦天德,坚定的说道:“臣以为,吐蕃乃为蛮夷,今趁我大宋北伐之际,妄图偷袭我大宋,事后还想对我大宋进行羞辱,幸官家有上天庇佑,官家任用贤臣,这才有彭山大捷,更是连败吐蕃,让天下再不敢小觑我宋军兵锋。

    如今吐蕃和谈使节已在前往临安的路上,虽其有意与我大宋签订百年和睦条约,但我大宋若是就如此轻易的将数万吐蕃青壮放归,未免让人以为我大宋怕了他吐蕃!

    所以臣愿毛遂自荐,与吐蕃使节商谈合约,令其赔款纳贡,誓死令官家、令我大宋百姓满意!”

    无耻!

    张麒好名,这是公开的秘密,朝中百官皆知。如今宋军大破吐蕃,更是俘虏吐蕃数万吐蕃青壮,吐蕃不得不服软求和。此次宋与吐蕃所签和约,必定是宋强吐蕃弱,自宋建国以来,这是第一回能够签订一份扬眉吐气的和约,主持之人必定能够名留青史。

    张麒打得这个主意,谁会看不出来?

    何况虞允文、郑刚中包括王贵,真的是赵昚启用的么?整个西南的布防,以及针对吐蕃可能的入侵,恐怕早在秦天德的预料之内,这跟赵昚,根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当然这种心思,百官最多也就只敢在心中想想,却绝不敢说出口的。

    赵鼎胡铨张浚史浩等人是最能确定这一点的。早在宋军北上之时,他们就曾好奇,为何当日被秦天德秘密从成都调往采石矶,一战成名的虞允文会被留在成都府。

    他们曾经询问过秦天德,但秦天德总是笑而不语,直至吐蕃入侵,彭山大捷,他们终于能够肯定,虞允文此人,根本就是秦天德留下来防范吐蕃的!

    可如今。。。

    想到这里,大部分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最前方的秦天德身上,以秦天德的性格,绝不会这么忍气吞声,坐视自己被人无视,尤其是无视之人还是他一手提拔之人。

    如同他们所料,当张麒话音落下后,秦天德爆发了。

    “大胆张麒,竟敢口出狂言!我大宋如今只是北上,助金国平定内乱,何时有过北伐之说!官家明鉴,宋金和平已久,虽其中有过波澜,但绝不影响宋金两国之间的友谊。何况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正义之师,怎可趁着金国内乱行那卑鄙之事?

    御史中丞张麒,本国师今日暂不追究你的口误,若是再有下次,挑拨我大宋与金国之间的关系,本国师定不轻饶!”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哪怕双方在私底下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但面上的一层薄的一口气就能吹破的薄膜,是否被挑破,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即便宋朝官员都已经看出了此次对金用兵的意图,而金人知道宋军就是在趁乱收复领土,只要大宋朝廷不挑破,那么双方还可以保持暂时的平静。

    对于张麒的“背叛”,秦天德其实早有准备,事实上,张麒若不主动这么做,他也会想办法令张麒这么做的。

    说得不好听一点,树倒猢狲散。他把赵昚得罪的那么狠,他将来一走,那些曾经替他办事的人该如何收场?尤其是这些人都是国之栋梁!

    他要为这些人谋划将来的出路,从周必大、陆游等人接连出知地方,就已经真正开始了。

    秦天德的训斥,令得张麒不敢开口顶撞,而赵昚也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看着秦天德,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第六一四章 胡字第二家——吐蕃

    其实对于张麒的提议,让吐蕃用银两来赎回俘虏,并且赔款纳贡这些,秦天德心底还是较为满意的,尤其是满朝文武没有像以往那般用什么礼仪之邦、以德服天下之类的废话来阻挠,更让他心中宽慰。

    这么多年来,朝廷终于放下了那在国与国之间一钱不值的面子,这不能不算是一大进步。

    只不过张麒不了解他的计划,注定了他想要通过此事名留青史的念头难以实现。

    “回禀官家,官家不需要再为吐蕃使节抵达临安一事费神了,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到达临安,臣已派人在中途截杀了!”

    什么!

    秦天德的这一句话,不仅令得百官震惊,就是一直笑容不改的赵昚都脸色大变。

    派人截杀他国使节,而且事前不奏明皇帝,这是何等的胆大妄为,何等的目无君上?

    何苦呢,你这是何苦呢?难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争这一口气,在朝中树立你国师摄政辅国的形象?

    赵鼎胡铨等人心中暗叹之余,不由得大骂秦天德不识好歹,在这种情形下,居然还要挑衅赵昚帝威,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片刻惊愕后,赵昚的表情恢复了正常:“秦天德,你很好!”

    赵昚话语中的冰冷,令得百官噤声,但秦天德却像是听不出来的似的,一抱拳:“谢官家称赞。臣还有一事启奏官家,臣认为杀胡令的范围应当扩大,除了契丹人外,还应包括吐蕃人!

    吐蕃犯我边疆,杀我百姓辱我妇女,涂炭生灵,不杀不足以。。。”

    “等一下!”赵昚突然开口打断了秦天德的话头,“国师的意思是说,那俘虏的数万吐蕃将士,全部都应当被杀么?”

    侵宋的两路吐蕃大军,以及随后被虞允文击败的吐蕃援军,除了丢下四五万具尸体外,共计有将近十万的俘虏,按照秦天德的意思,这十万俘虏都要被杀,这怎能让深受儒家理念教导多年的宋人接受?

    面对议论纷纷的群臣,赵昚直视着秦天德,等待他的回答。

    秦天德也不犹豫,径自开口道:“官家英明,臣的确是这个意思。”

    “秦大人还请三思!”赵鼎再也忍不下去了,“秦大人可知白人屠否?大人此举恐有伤天和,不可如此鲁莽啊!”

    “是啊。秦大人,吐蕃侵我大宋,的确有错在先,但若我大宋因此而屠杀其十万降兵,实在恐为万民所指。”胡铨也开口劝说道。

    秦天德知道这二人是真心替自己着想,可问题是他的主意不会因此而改变。

    “两位大人,你可知那十万降兵乃是何人?可是因为真心悔改才投降大宋?他们手上,可曾沾染过我大宋百姓的鲜血?

    吐蕃蛮夷,与游牧民族一般,分部落而居,此次诸多部落青壮集结成军,侵我大宋。吐蕃谋我大宋西陲久已,自唐以来,数次犯边。今次犯边,被斩者近五万人,俘者却有十万之众。

    这十万人一旦放回,不啻于放虎归山,假以时日,区区四五万的损失随意即可补充,将来或许不用三年,吐蕃会再次犯边,而今次放回的十万人,亦在其中!

    到时候我大宋百姓再次面临战火,遭受其屠杀,敢问诸位大人,你们心中又会作何感想?有什么理由让百姓一次又一次的用他们的性命,来为我大宋的一个虚名埋单!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对于秦国以外六国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可若没有当日白起背负人屠骂名,几十年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又岂会那么容易!

    今日我意已决,不论官家同意与否,本国师都甘愿背上这个骂名!降卒,屠!吐蕃,屠!杀胡令,自今日起,涵盖契丹吐蕃两族,本国师要让吐蕃蛮夷,见到我大宋旗帜,就两股发颤望风远逃,要让天下诸夷见识我汉家血性!”

    一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说得朝中百官在无人敢于质疑,就连赵昚都没有因为秦天德狂妄不敬而有所不满,只是有些发愣的看着秦天德。

    “官家若是无异议,臣还有一事启奏。待将吐蕃彻底赶出利州西路后,臣恳请官家奏准,命王贵元帅领本部兵马攻入吐蕃境内,不论男女老幼,但凡非我汉人,一律斩杀,我大宋扩土开疆就在今朝!”

    “不可!”这一下,几乎大半的官员都出言反对了。

    杀胡令中包括吐蕃已经成了既定事实,他们也没话可说,因为秦天德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常年受到蛮夷的侵扰,他们很清楚这十万人放回去后,来日必定又会再度寇边,还会有边境百姓死于对方手中。

    不过秦天德提出的令王贵继续率军,西征吐蕃,这让他们无法赞同,因为他们担心,大宋一旦卷入与吐蕃的战争中,便会无礼北伐,收复中原的最好时机就会这么白白丢失。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今吐蕃青壮损失严重,国内后继乏力,而我大宋挟余威趁势攻入,开疆扩土就在今朝,而且还要让吐蕃损失惨重,百年之内不敢觊觎我大宋西陲!”

    整件事随着秦天德再次在朝堂中展现出来的强硬姿态,以及赵昚的沉默中,通过了。等到散朝后,赵鼎胡铨等人匆匆赶至端诚殿的时候,却发现端诚殿内,已有两人先到了。

    一人正是赵昚身边,虽暂无官职但却以为心腹的鄂王四子岳震,另一人则是工部尚书陈规。

    “元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