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393章

隋末阴雄-第1393章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双眼圆睁,用力地点了点头:“二郎所言极是,我也是一开始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可是听你这么一分析,就完全明白主公的意图了,此事万万不可啊,一旦走了这一步,那我们就跟刘武周没有区别了!”

    李世民叹道:“其实父帅这次起兵,也算是给我半逼半骗的,从他的内心深处,这回并不是很情愿要起兵,所以到了现在这种时候,他又开始犹豫了,没有那种破釜沉舟的狠劲,今天当着帐内众将的面,我不好直接跟他说,挑战他的权威,可是现在,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作为部下,我都不可以再沉默了!”

    柴绍眉头深锁:“不沉默又能如何?主公已经下令,只怕难以收回成命了。”

    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明天,我要直接向父帅进谏,必须要他收回成命!”(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二李相通

    天还未亮,李渊刚刚起床,正在洗脸漱口之时,却听到帐外响起了李世民的声音:“父帅,孩儿有要事求见。”

    李渊的眉头微微一皱,他这个时候最不想见到的就是自己的这个二儿子,因为他怕自己好不容易竖立的引突厥兵入中原的决心,会为之动摇,但李渊还是擦了擦脸,说道:“是二郎啊,进来吧。”

    李世民全副盔甲,解下佩剑交给在门口值守的卫兵,走进了李渊的寝帐之中,对着李渊拱手行礼道:“父帅,孩儿昨天晚上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事情不太妥当,退兵回太原,或者是联结突厥,都是重大的失误,请您三思而行。”

    李渊勾了勾嘴角,说道:“此事也是为父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二郎啊,你要知道,现在宋老生和屈突通连兵,随时可以互相援救,前面的道路不是我们的力量能打通的,而突厥人贪财忘义,始毕可汗随时可能反悔跟我们现在的这种盟友关系,派兵攻打我们,刘武周更是我们的死敌,就算是为了当突厥人的头号傀儡,也是和我们势不两立,义兵的家属都在太原,万一我们这里战事不利,而刘武周趁机袭占太原,那我们可就完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正色道:“宋老生是轻躁之人,有勇无谋,并不难对付,霍邑一带的田地里尽是庄稼,我们可以因粮于敌,并不用太担心粮草的问题,刘武周和突厥虽然现在是合作的关系,但刘武周也并不想完全依附于突厥,他们之间,是互相猜忌的,尤其是刘武周和阿史那思摩的关系非常好,可是始毕可汗对这个曾经自立为大汗的突厥名将一直有戒心,所以刘武周同样会担心始毕可汗会袭击他,并不敢全力进攻太原。”

    “父帅,我们建义,是为了兴兵除暴,夺取天下,现在只是碰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就想要退缩,只怕到时候就算回了太原,我们的义兵也会散去大半,再也没有争夺天下的本钱,请您三思啊!”

    李渊的嘴角勾了勾,说道:“二郎,你的这些观点,昨天就说过了,我作出那样的决定,尤其是让刘文静答应始毕可汗的条件,让突厥兵一路随我们攻打长安,就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今天的天气还是没有放晴,雨虽然小了,但是粮草仍然没有一点能及时运到的样子,我已经决定,大军暂且班师回太原,等突厥的兵马到了,再联兵进击霍邑!”

    李世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这,父帅,你下令班师了?”

    李渊冷冷地说道:“二郎,你要弄明白一件事,现在我才是全军的主帅,你的话,我会判断,至于是不是接纳,那是我作为主帅的选择,不要再劝谏了,退下吧!”

    李世民咬了咬牙,脸色变得坚毅起来,正要再说,李渊突然大叫起来:“我说了不要再劝了,不把我的话当军令吗?”

    李世民的心中一凛,他知道李渊的脾气,这样吼起来了,一定不会再接受自己的建议了,只好拱手行礼,慢慢地退下。

    李渊看着李世民远去的背景,叹了口气,后面的帐幕一动,裴寂掀帐而入,叹道:“二郎实在是越来越放肆了,连主公的命令也不听了啊,这可如何是好。”

    李渊冷冷地说道:“这次也应该给他个教训,不然以后没大没小,他连我都不放在眼里,怎么会尊敬兄长呢。”

    裴寂摇了摇头:“这倒不至于,我看他们兄弟二人虽然在此事上针锋相对,但是关系还是很和睦的,大郎的左军已经先行退兵了,主公,让二郎的右军也跟着退吧,早点回太原,才能早点回来。”

    李渊叹了口气:“这一退回太原,恐怕真的会跟二郎说的那样,义士们会散去大半了,以后就得完全依靠突厥人,这样真的好吗?”

    裴寂微微一笑:“这是我和主公早就商量好的事情,您现在又不乐意了吗?如果您想要改变主意,那现在收回成命还来得及。”

    李渊咬了咬牙,说道:“不管了,朝令夕改,会损及主帅的威严,玄真,帮我拟军令,让二郎断后,大郎的左军先行,先回太原再说,至于和突厥联兵的事情,我再想想吧。”

    裴寂点了点头,正色道:“好的,我去安排,对了,主公,今天李密又来信了,如何答复呢?”

    李渊的眉头一皱:“哦,上次我给李密写信,约他起兵相应,共入关中,他是怎么回复的?”

    裴寂从怀里摸出一张**的绢帛,递给了李渊,李渊展开一看,跟着念了起来:“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

    李渊念完这几行字,冷笑道:“李密好大的口气,居然直接就想当盟主,他真以为在中原就可以居天下了吗?”

    裴寂微微一笑:“现在李密还在和王世充在洛水相持,他分不出兵力跟主公入关中,但是想抢先把这个盟主的名份拿到手,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主公,如何回应李密呢?”

    李渊沉吟了一下,说道:“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进关中,取大兴,如果直接拒绝李密的盟主,只怕会和李密翻脸成仇,他若是撤回瓦岗,那王世充就很可能阻止我进关中,到时候事情就会非常麻烦,这个盟主不过是个虚名,给他就是,他顶了这个盟主的身份,也就得在中原成为各路隋军主力的头号目标,帮我拖住王世充,我的机会才会更大。等到我取了关中之后,再作计较!”

    裴寂微微一笑,在一边的帅案上顺手写起字来:“吾虽庸劣,幸承馀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李渊看着裴寂写完最后一个字,笑道:“很好,就这样回复李密!”(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李世民哭谏

    雨渐渐地停了,近二十天来,太阳第一次从乌云中露出了半个脸,尽管已是黄昏,但这难得的阳光,仍然驱散了渊军上下心中的阴云,贾胡堡大营中还留守着的士兵们,纷纷从已经湿透的营帐和窝棚里钻出,在泥泞的地上欢快地叫着,唱着,整个大营里,一片喜气洋洋。

    李渊的心情也很好,给李密回了信之后,他整个人也好了许多,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已经随着大雨的停止,而烟消云散,外面的军士们在欢声雷动,这让李渊更是志得意满,甚至有些开始后悔白天作出的撤军决定了。

    突然,营帐外传来一阵痛哭之声,如丧考妣,李渊的眉头一皱,沉声道:“是何人在外面啼哭?成何体统?”

    门外的军士回报道:“回大帅,是敦煌公(李世民)在哭呢!”

    李渊的脸色一变,勾了勾嘴角,说道:“宣敦煌宫入帐!”

    须臾,李世民走进了帐中,脸上仍然挂着几道新鲜的泪痕,对着李渊拱手道:“孩儿见过父帅。”

    李渊沉声道:“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你一向刚强,什么时候也学妇人一样哭哭啼啼了?”

    李世民的眼中又是泪光闪闪,说道:“对不起,父帅,孩儿刚才看到将士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看到这天晴后那种由衷的高兴,还有那战斗的渴望之情,溢于言表,但一想到我们马上要让这些可爱的将士们失望,一想到明天一早就要告诉他们,要返回太原,不再进军关中,这些人该得是有多失望啊。”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他们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罪,泡在雨水里十几天,不少人泡得身上都长疮发烂了,但仍然无怨无悔,没有人退缩,就是眼里只有着关中,只有着长安城,要是他们知道不打长安了,那肯定会变得沮丧而愤怒,然后抛弃我们,自行离去的!”

    “父帅白日里有过严令,不得让孩儿再进谏,孩儿亦不敢违令,只是想到大军即将星散,而强敌一定会跟踪追杀,我们能不能活着回到太原都成问题,一想到死亡无日,去日无多,孩儿这心里就难受得紧,不自觉地就哭出来了,打扰了父帅,是孩儿之罪啊!”

    李渊眉头深锁,长叹一声:“也难为你了,能用这种办法来变相进谏,罢了,为父白天也一直在思考你的话,确实有道理,但为父担心的主要是粮草不济,继续坚持下去太过冒险了啊。”

    李世民正色道:“只要我们能拿下霍邑,那就没什么冒险的,现在阴世师和骨仪这两个狗贼挖了我们李家的祖坟,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断了我们家的龙脉,王气,虽然这不过是无稽之谈,但是大丈夫要恩怨分明,有仇必报,这种给扒了祖坟的血海深仇,不攻入关中,尽诛这些仇人,天下人如何看我们?”

    李渊须发皆张,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不把这两个狗贼碎尸万段,誓不为人!”不过他的神色很快又缓和了下来,“可是,就算现在雨停了,二郎你就有足够的把握,在宋老生和屈突通联合之前消灭他们吗?”

    李世民微微一笑:“兵贵神速,现在雨停了,我们正好可以扔掉粮草辎重,轻装前进,路过霍邑的时候,我们可以扬言直取关中,宋老生是霍邑守将,更有阻止我们南下,渡河入关中的责任,如果他坐视我们进关中,那就形同失地,按隋法当斩,所以最后他还是不得不开城出战的!”

    李渊追问道:“若是宋老生不出战,而是则屈突通出兵拒我军渡河,宋老生再袭击我军侧后,如何是好?”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屈突通老成持重,绝不敢贸然出战,他的任务是联合宋老生,阻挡我军进入关中,所以他一定会死守河东郡的蒲州城,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我军进关中了,但是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不走蒲州渡口,而是从龙门渡河!”

    李渊的双眼一亮:“龙门渡?那里水流比蒲州要急许多,没有浮桥,除非靠渡船才行,但龙门渡品对面的冯翊,可是大盗孙华的地盘啊,上次我们曾经在消灭母端儿叛匪的时候,打到过龙门,那里的地形为父也观察过,可不是渡河的好地方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