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105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105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过后,爱尔兰的局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流血冲突持续了整整八个月之久。

    此时侍者上前问道:“袁先生,你的甜品是要布丁还是冰淇淋?”

    不过袁燕倏此时的注意力全在自己的搜索结果之上,所以他自言自语地道:“哦,今天是‘bloody sunday’啊。”

    侍者闻言一愣道:“对不起,袁先生。我们没有bloody sunday,只有bloody mary和覆盆子圣代。”

    实际上,圣代的英文就是sunday,巧合的是这玩意确实起源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利坚的宗教气氛还是很浓厚的,所以某些州认为星期日为安息日,不允许出售冰淇淋。于是冰淇淋商便将果浆、水果等覆盖在冰淇淋上,以英文星期日的字音取名为圣代。

    “哦,我说错了。那就给我来一份……嗯,双份覆盆子圣代吧。”

    “好的,袁先生。”

    对了,既然今天是血腥星期天,那我应该为被大不列颠这个邪恶的殖民帝国血腥镇压的爱尔兰人民哀悼一下啊。

    “慢着,waiter。我的餐后酒就来一杯‘血腥玛丽’吧。”

    “好的,袁先生。”

    晚餐吃完,这五位就移步到了装饰极为奢华的吸烟室之中。要知道饭后一支烟并不单单只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啊。

    路易斯…贝克拿出一支自带的雪茄道:“尼奥,古巴雪茄要不要?”

    哎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在少女大腿上卷制而成的极品古巴雪茄啊!

    我们的袁大师欣然答道:“当然!”

    对啊,camel实在太掉价了,我这样的大师老是抽卷烟怎么成?老子有钱了就得抽这个……

    等等,老子不是有钱了吗?

    “袁先生,你的奖品。”

    这个时候,大发明家让人送来了支票本,唰唰地写了一张三万美金的支票交给了终于有钱了的袁大师。

    看看,开工厂能挣几个钱,老子随口一忽悠那就……

    “爱迪生先生,你搞错了吧?多了三千美金。”

    “为人悭吝”的电灯泡之神满不在乎地道:“袁先生,没搞错。这多出来的几千美金就当是你的出诊费了。”

    听这话音,看这样子,这家伙分明就是狗仗钱势,瞧不起我啊。

    那老子就……

    “哈哈哈,那我就笑纳了。”

    如果有人以为现在区区几千美金就能侮辱我们的袁大师的人格,那这些人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袁燕倏真的不在乎这三千美金,还有这三万美金。小钱钱多了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而已,难道少了这点钱,他就买不起极品古巴雪茄了吗?

    对于一位掌握历史大势的穿越者来说,小钱钱随手可得,机会却稍纵即逝!

    他站起身来走到乔治…贝克的身前,恭敬地把这张支票递了过去道:“贝克先生。我不知道nypr总值多少。不过这三万美金就算是我购买控股权的定金好了。”

    华尔街奇迹十分赞赏地看了这个中国人一眼,心中暗自称道,我确实是没有看走眼,此子恐怖如斯……嗯,果然视金钱如粪土却善于把握机会的年轻人啊。

    “呵呵。”老贝克先生轻笑一声,接过支票随手放在了茶几之上,开口说道,“尼奥,你这么爱打赌,不如我来和你打个赌吧。”

    ………………

    病友们,听说了吗?

    和谐大潮又要来了!

    这几天慕容会乖乖的,大家也乖一点啊。

    另外,十分感谢大家的打赏和订阅,一定会有加更,大家放心。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句话

    本章副标题:一句话决定一代人

    “不如我来和你打个赌吧。”

    我们的袁大师闻言一愣,老脸一红道:“贝克先生,你这是批评我太过好赌了吧?”

    乔治…贝克却板起脸严肃地道:“不,我不是批评。我们这种人好赌有什么问题呢?我是认真的。”

    在座三人听了这话,两位年轻人倒是还好,大发明家却是吃了一惊。他明白说这句话的老贝克先生居然把这个有点讨厌的中国人视为了“我们这种人”,这分明是说他们两人都是一票里货色……嗯,也就是成功的大金融家。

    这下他也收起了那点不忿,开始认真听这一老一少的对话了。

    “尼奥,你告诉我你想要这家nypr的缘由。如果我满意,那么我就买下这家广播公司送给……”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道:“可惜你是个中国人。”

    袁燕倏自然明白这位老先生说的是《排华法案》,他手上一用力把指甲刺进了掌心之中。而这句话也更加坚定了他获得nypr的决心。

    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绝对简单粗暴。里面规定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居美华人没有适当证件一律驱逐出境,今后各地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

    而在此之后又通过了15个排华法令,这其中更规定了中国人不能拥有地产,不能经商,也不能成为公司法人和拥有者。

    到了1904年,美国国会居然通过决议:《排华法案》永远有效。

    “你不能拥有公司……”老贝克先生沉吟了一下道:“不过我可以买下来送给路易,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想他应该明白的。是不是,路易?”

    “祖父,我明白的。”

    幸亏我们的袁大师还有+3的表演技能加成,所以心里很不舒服的他还能笑吟吟地问道:“那么要是贝克先生你不满意呢?”

    “哦,我要是不满意的话……那你毕业之后就来我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上班。”

    “而且最少要呆三年。”华尔街奇迹伸出三根手指道,“当然,工资什么的那都好说。尼奥,我想你也不会计较这点钱的吧。”

    好吧,在座众人包括袁大师都明白,虽然这个赌约听上去很不公平,输赢不过就是老贝克先生的一句话而已。不过不管输赢他都是在提携这个中国人。

    要知道摩根财团的另一个称呼就是第一花旗银行财团(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这个美国顶级财团的核心就是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花旗银行这两家商业银行。在1955年,它们合并为了纽约第一花旗银行。

    这两家银行并不单单只做金融业务,还分别控制着数十家大型关键企业,这些企业又控制着成百上千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创造的工农业总产值比当时的中华民国的gdp都高,旗下的员工那更是不计其数,根本就是一个金钱帝国。

    袁燕倏要是进了纽约第一国民银行那还会呆在柜台后面当三年接待员?

    看华尔街奇迹对他的亲切态度,三年之后我们的袁大师说不定就成为这家财团的初级合伙人了。

    以这个身份回到国内,袁燕倏那就是民国天字第一号的买办了。而以这位穿越者的“眼光”和“才华”,花个几年功夫绝对能为摩根财团挣到茫茫多的小钱钱。这些小钱钱足以让这个中国人能成为掌握整个摩根财团东北亚和东南亚业务的高级合伙人,

    通过摩根财团在美国国内的深厚影响力,只要他使用的手段足够巧妙,提供的利益也足够丰厚,完全可以随他心意来决定今后十几年的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东亚地区政策的走向。

    好吧,不同于那个实现几率非常之小的usas和赤色蓝星的艰辛道路,这条路线才是最发挥穿越者的优势,也是最具有可操作性,更是最不花力气改变中国、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真…通天捷径!

    然而,我们的袁大师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可爱叫声……

    “皮……”

    “别皮了也别卡了,我知道肯定没戏!”

    袁燕倏露出一个十分灿烂的笑容道:“贝克先生,既然要赌何不干脆赌得大一点呢?”

    乔治…贝克狐疑地道:“大一点?”

    “是的,大一点。”我们的袁大师竖起了自己的食指扬声道,“一句话!”

    老者更加不明白了:“尼奥,什么一句话?”

    袁燕倏耸了耸肩膀道:“贝克先生,我的意思是如果我用一句话说服你,那么请你帮助我把nypr变成一家全国性的广播公司,而如果我说服不了你,那么我这辈子就为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工作好了……”

    他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道:“当然,我相信你也不会计较给我一个高薪的吧。”

    华尔街奇迹稍稍沉吟便仰天大笑道:“哈哈哈,我就欣赏你这个样子!就照你说的赌!”

    “尼奥,现在你可以说这句话了。”

    “稍等一下,贝克先生。”

    袁燕倏不紧不慢地拿起酒精喷灯均匀地加热了一下雪茄,再用雪茄剪切掉了烟嘴上的包封,这才点燃了这支也不知道是少女还是老妪亦或是某个臭男人卷制而成的极品雪茄……

    讲真,如果要抄文装逼推倒美女,穿什么时代不是穿啊,去那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小时代好咯,跑到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凑什么热闹呢?

    那么我们的袁大师带着大师球破系统除了在美国装逼推妹之外,他又能干些什么呢?

    注意啦注意啦注意啦,他还有整整二十年去影响整整一代美国人。

    没错了没错了没错了,就是那一代将要走上二战战场的美国年轻人。搞得好的话,他还能影响这一波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他的同胞那已经不需要他的影响了,因为历史会教育他们的。

    看到没看到没看到没,这就是这位穿越者的真正使命。而要完成这个使命,nypr纽约公众广播电台就是第一块基石……

    ………………

    那个和谐大潮好像是真的啊,吓得我赶快想了两个新的大纲。

    万一过几天病友们起床发现这本破书被404了,那也不用怕。去逼乎关注“慕容鹉(鹦鹉的wu)”或者现在把群号记下来。

    放心,这本书我会继续写下去给诸君一个交代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无线电 (四千字大章!)

    本章副标题:真的只用了一句话,却写了四千字

    商业无线电广播就诞生在1920年11月的美国,不过第一家播音的商业电台并非纽约的nypr,而是匹兹堡的kdka。

    对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来说,无线电广播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娱乐方式,真的堪比后世的互联网。其实电视不过是有了图像的升级版广播而已。

    不过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无线电广播真正让全民疯狂那要到1922年,因此被称之为“1922年狂热症”。人们对这种“从空中拉回声音”的新现象十分惊奇。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广播要比四十年代末的首次常规电视广播更奇特,更神奇。无线电广播被顶礼膜拜,视为科学的凯歌。

    有意思的是,当时也有些美国人指责无线电波伤害鸟类,引发洪涝干旱,搞得床垫弹簧震荡不已,让地板开裂,导致孩子呕吐,还会召来鬼魂……这就像一百年后东方某大国有些人认为手机信号塔会致癌一样。

    到1930年,美国城市中平均两个家庭拥有一台收音机,而在农村平均五个家庭一台。是的,就像当年东方某大国全村人聚集到有电视的人家看电视一样,美国人民也会蜂拥到拥有收音机的邻居家里享用这项“现代科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