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205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05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哈哈一笑,干了一杯。

    孟宪承吁了一口气,摇着头道:“鸿渐,你可不要怪我小看你啊。可是我真的没想到你能在纽约闹出那么大明堂来。而且你还居然会写小说……”

    他钦佩地说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鸿渐!”

    袁燕倏微微一笑,立马接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伯洪老弟何见事之晚乎!”

    这两位的对答其实出自《资治通鉴》里面鲁肃和吕蒙的著名对话,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成语的来历。

    所以说,如果我们的袁大师如果不是继承他大曾伯祖父的国学底子,在这年头都不知道该怎么和赛里斯知识分子交流。

    “伯洪,坐吧。”袁大师招呼了一声,两人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他掏出一根雪茄,一边点烟一边随口问道:“最近你家里面还好吧?”

    孟宪承接口道:“我家里面倒是还好,世面也算是平静……”

    说句真格的,在淞沪会站之前,江浙沪大包邮帝国虽称不上世外桃源,不过真的还算是安稳之地。当然啦,1924会有一场江浙战争,1927年还有北伐和四一二。

    不过在这两年,江浙沪地区既不会有天灾也不会有**。至于《多收了三五斗》这种戏码……这帮穷棒子还能吃上饭那就不错了。

    “哦,潜庐先生写信给我问起你的消息,信里面还自承他当年算是走了眼,居然会说你不会有什么出息。对了,他写给的信你收到了吧?”

    “这个……”

    袁燕倏对这位潜庐先生的感觉那是相当滴复杂。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也是无锡人。此君也是民国期间的著名教育家和国学家。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也就是说,这位钱老先生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之一。

    而当年钱老先生就觉得袁燕倏缺少了那么一股子精气神,还恨铁不成钢地断言自己这位学生人虽然聪明,不过将来必定成不了大器。所以……

    色佛撒,怪不得《围城》的男主角叫方鸿渐呢呢呢!!!

    没错啦没错啦没错啦,钱基博在1910年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名字就叫……钱钟书呐呐呐!!!

    我们的袁大师现在明白事情是这个样子的:钱基博有个学生叫袁燕倏字鸿渐,而他的儿子钱钟书肯定从他老子的口中知道有这么一位有点小聪明却没有大毅力的学生。等到今年钱小朋友还会知道袁燕倏从美国带回来一个欧洲克莱顿大学的phd。

    于是钱钟书小朋友就把《围城》的主人公命名为方鸿渐!

    原来这就是历史真相,自己的大曾伯祖父袁鸿渐真的就是方鸿渐的原型啊啊啊!!!

    这真叫人情以何堪、情以何堪、情以何堪?!

    哎呀,自己以后可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大师,如此一来的话这条时间线上岂不是就没有《围城》了吗?!

    这可……太好了!

    对了,现在这位钱小朋友过的也挺惨的。

    钱钟书出生之后过继给他伯父,著名书法家钱基成。而钱基成因为老年无子所以对这个嗣子未免宠爱了一些,对他采取放羊式教育,每天下午授课,上午则带着他上茶馆听说书。所以钱小朋友逐渐染上了晚起晚睡、贪吃贪玩的坏习惯,成了个小公子哥儿。

    可是1920年钱基成过世,钱基博开始直接管教自己的儿子,为了让他赶上新式教育的进度,给钱小朋友恶补数学。可儿子就是不开窍,气得他老子只好进行**的教育了。

    老天开眼呐。谁叫你拿我们老袁家的人开涮的?等老子回国之后……哼哼!

    “这个……你不说我都忘了,我确实收到他老人家的慰问信了。可是当时太忙都没有回信。罪过罪过。”

    袁燕倏一拍大腿,有些激动地道:“我等会就给他写信,顺便……问问他公子的近况。”

    “他的公子?”孟宪承纳闷地道,“潜庐老师的公子好像才十岁,你认识他?”

    我们的袁大师狠狠地点了一下头道:“认识啊,那是一个goodboy。将来肯定有出息!”

第四十四章 麻圣经

    本章副标题:东南西北风起华盛顿

    ………………

    “对了,鸿渐。我还没有恭贺你订婚之喜呢。你这位西方博士这下可就成了南洋豪门的东床快婿,如果将来又当上北洋政府高官,那就凑成大四喜!到时候可要提携小弟一把啊。”

    他们两个之间交情算是深厚,孟宪承性子也挺诙谐,于是就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东南西北,哈哈哈……”我们的袁大师也被逗乐了,“那等我回到‘中’国,成了‘红’人,‘发’了大财,一定建个大三元大学请你当校长!”

    “哈哈哈……”两个老朋友相视大笑。

    袁燕倏收住笑声问道:“伯洪,既然你说到麻将了,那我正想问问你这位144号麻将俱乐部华盛顿分部主席,你们现在进展的如何,招收了多少会员了啊?”

    我们的袁大师既然要推广赛里斯传统文化,自然不可能局限在纽约一地。可惜他在其他地方认识的人不多,只好委托骆普祥会长了。不过他在华盛顿可有着一位教育家朋友啊。

    听到这个问题,孟宪承有些兴奋地道:“我们这里已经有五十多位固定会员了,有兴趣的人都过百了。我正想写信给你问你多要几副麻将牌呢。”

    这个成绩比起纽约总部现在超过四位数的会员数字自然不算什么,不过考虑到华盛顿没有唐人街只能靠几位留学生当麻将教员。

    孟宪承又没有袁燕倏那么交游广阔,还算是差强人意吧。

    “鸿渐,我还按照你的吩咐,编了一套麻将教材。”说着这位教育家就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

    袁大师精神一振,急忙伸出手道:“快拿来给我看看……”

    “《144张牌的艺术(theartofthe144cards)》,又名《麻将之道(thewayofmahjong)》,是全世界第一本面向非中文母语爱好者的麻将教科书。”

    “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和西方麻将运动的发展,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就被翻译成几十门语言,行销全世界。据说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本小册子的销售量比圣经还要大。因此,也被称为《麻将圣经》。”

    “而除了麻将教科书之外,这也是一本寓教于乐的中文教科书。这本书的共同署名作者之一,袁燕倏先生在第一版的序言中宣称,只要学会麻将牌就能学会中文日常用语,只要掌握这本小册子就能不带中文翻译地跑遍全中国。”

    “当然,他的话有些夸大之处。不过这本教科书确实对西方中文学习者的帮助很大,让很多原本认为中文十分艰深且枯燥的西方学习者在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学习中文的乐趣。”

    “而且由于麻将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成了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公论,所以很多西方人从小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麻将,期间也学会了各种中文麻将术语。从而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今天能见到这么多操着流利中文的西方人,这本书居功至伟。”

    “就像袁燕倏先生本人说的那样,这其中的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于这本书的真正作者,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孟宪承先生。当然,他之所以会编撰《144张牌的艺术》是收到了袁燕倏先生的委托。”

    “他们两位和第一任144号俱乐部主席,骆普祥先生一起,被誉为‘麻坛三杰’。”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就对这本小册子和用麻将学习中文的方式赞誉有加。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语言奇才。1919年8月,他被任命为首任驻华语言军官,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1920年8月,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京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学习汉语。”

    “等到1921年底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144张牌的艺术》的时候,不由得惊叹道,如果一开始就用这样的方式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他掌握这门语言的速度会快上一倍。”

    “史迪威大力地在当时驻华美军部队当中推行麻将运动。而这些军官士兵回到美国之后又在军中掀起了麻将狂潮。以至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队后勤部门不得不印刷和扑克牌一样多的纸质麻将牌供应前线作战部队。”

    “直到二十一世纪,美军都会举办年度麻将竞赛。为了纪念第一位在美军中推动麻将运动的人,这项奖杯称为‘约瑟夫…史迪威奖’。这也是目前麻将四大公开赛以外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

    “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兼哲学大师,也是袁燕倏先生的好友,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更是把麻将称之为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他的《逻辑哲学论》再版题赠就是:献给neo…玉an和他的144位小精灵。”

    “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在那个时候他收到了袁燕倏先生的礼物,一副麻将牌和一本《144张牌的艺术》,从此他就成了麻将的忠实拥趸。”

    “1947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三一学院辞职,以专心在欧洲各国推广麻将运动,并且成为欧洲麻将联合俱乐部的名誉主席。”

    “罗素曾经说过,维根斯坦和袁燕倏两位正是天才人物最完美的范例,他们都对人生充满着热忱、深刻的思考,所以他们才会对麻将运动有着狂热的喜爱。这是因为麻将就是人生(majhongislife。)。”

    “在袁先生的影响下,本来就有着赌徒之称的山本五十六也成了麻将爱好者,并且把这项爱好带进了日本海军。后来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航空母舰的外号就是‘大和麻将馆’,因为大和号上面的航空队都以麻将牌为呼号。”(笔者注:有我们的袁大师,怎么还会有大和战列舰这种样子货呢?)

    “除了他们之外,当时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是麻将爱好者,比如说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连续四任美国总统。据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还有一帮纳粹高官也颇为喜爱这项运动,还在一起打过牌。”

    “大概因为痛恨袁燕倏先生的关系,也有可能种族主义思想作祟,温斯顿…丘吉尔是全世界第一号麻将反对者,称其为腐蚀西方文明的东方把戏,在他担任首相期间还想要在英国禁绝麻将运动,但是当时就连英国王室都痴迷于麻将,这项禁令最后就不了了之。”

    ——节选自《144张牌的艺术》中文版序言

    “verygood!”袁燕倏翻了一下小册子,由衷地赞道,“伯洪,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啊!”

    果然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人家身为教育家,写出来的教科书就比自己要浅显易懂,也更加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规律。

    孟宪承呵呵笑道:“鸿渐,你都说这是为了弘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那小弟不敢不尽心啊。”

    袁燕倏用手拍了拍这本小册子道:“没错,有了这本书再加上麻将牌的魅力,何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得不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呢?”

    我们的袁大师心中又开始吐槽了,现在高举“打倒孔家店”旗帜的那帮人如果看到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