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221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21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把决斗搞定之后,袁燕倏自然要在媒体面前披露一下这起决斗的来龙去脉,让全美利坚人民明了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战,而是为了正义、为了自己祖国。为了爱尔兰人民而战,这种刷声望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再加上还能顺便再狠狠地踩一脚不列颠。

    “艾玛,替我谢谢你的父亲。”接下来他又开口问道,“路易、约翰,你们那张一万美金的支票准备好了吗?”

    这两位也是呵呵笑道:“尼奥,你的中国朋友孟先生帮我们找了一位画家,现在正在赶制之中。”

    他们说的“支票”不是真的支票,而是后世中奖仪式上面拿出来的那种硬纸板做的大大的“支票”。这年头也没有激光打印,也只能靠人手绘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的袁大师就要以胜利者的名义向《饥荒孤女》这部电影的制作方捐献一万美金……好吧,其实就是右手到左手罢了。

    “祥子,纽约的盘口开了吗?”

    骆普祥立马点头道:“好了好了,我们昨天就做了准备,小陆和小杨现在办事还蛮靠谱的。”

    蚊子再小那也是块肉,不管是几千美金还是几万美金,小钱钱又不会咬手来着。

    袁燕倏微笑着环视众人,志得意满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道:“朋友们,cheers!”

    “cheers!”

    “1832年5月30日清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这个可怜的年轻人离开了人世,堪称数学史上最年轻、最富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后来的一些著名数学家们说,他的死使数学的发展被推迟了几十年,他就是埃瓦里斯特?伽罗华(?varistegalois),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岁。”

    “历史上很多像伽罗华一样的杰出人物死于愚蠢无比的决斗,不过有些决斗却为历史增添了不小的乐趣。”

    “1808年的法国上演了一次高空决斗。法国人格兰德普与皮克因为一位舞女发生争执,说白了其实又是一个脚踏两只船的故事。大概是当时热气球才流行起来,两人最终决定乘坐热气球在高空进行一场决斗。在5月3日,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位绅士分别乘坐着两只热气球升到了2000英尺的空中。双方在80码的范围内开始对射,运气不佳的皮克先生射出了第一颗子弹,结果错失了目标。格兰德普的还击则有效的命中了对方的气球,气球因此失控,吊篮倾翻,皮克及其助手从高空落下,摔死在了巴黎的一间房子上。”

    “1843年,还是在法国发生了一场“台球决斗”,法国的两名绅士乐凡特与梅尔凡特在玩台球时发生了口角,双方最终决定用在相聚12步的距离上、轮流互掷台球的方式进行决斗。梅尔凡特先生幸运的抽到了先手,他也放下了狠话:要一击干掉乐凡特。结果被他说中了,臂力惊人的梅尔凡特出手的第一只台球就直直的砸在了乐凡特的额头上,后者当场毙命。不过作为胜利者的梅尔凡特先生并没有高兴多久,他随即被赶到的警察逮捕,以谋杀罪的指控被告上了法庭,最终以误伤人命的罪行入狱。”

    “1892年8月在列支敦士敦首都瓦杜兹,波林…梅特涅(paulinemetternich)公主和凯尔曼西格伯爵夫人为即将举行的音乐会摆放花瓶的方式而发生争执,双方决定以决斗来解决问题。这次决斗是由在当时医学界享有盛誉(在那时妇女极少)的男爵夫人卢宾斯卡(露binska)负责安排、主持以及处理决斗造成的伤害。”

    “决斗开始前,男爵夫人认为,许多决斗造成的无关紧要的小伤之所以经常引起腐烂,是因为剑尖把衣服的布条带进了伤口。于是,她提出了个“时髦”的建议: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危险,决斗时双方腰部以上的所有衣服都应脱掉。据说这次决斗是历史上惟一的一次**露脯的决斗,也是首次不受男性约束的决斗,因为双方卷入的所有的人,包括两位事主和助手,都是女性。”

    “在决定命运的那天,在决斗场上,所有的礼节都遵守了,包括先尽力调解。调解无效后,两位女士开始了决斗,经过几招佯攻和对刺,公主的野蛮劈砍使伯爵夫人的鼻子流了一点血。看到对方流血,吓坏了的公主,以女性贯有的姿势,用两手捂住了双颊。就在这时,伯爵夫人突然向公主猛扑过去,一剑刺中她的右前臂。再次看到鲜血流下,双方的助手都吓晕倒过去了。被命令站在远处背对决斗现场的男仆和马车夫,听到叫喊声,急忙冲过来帮忙。然而,男爵夫人卢宾斯卡断定他们更多地是出于好色的动机,便用自己的伞痛打他们,并喊道:‘移开你们的视线,移开你们的视线——你们这些好色之徒!’……”

    “历史上最著名最有趣的一场决斗不是发生在欧洲而是在美洲。不过决斗的双方却都不是美国人,挑战者是英国陆军中校哈罗德…亚历山大,而接受挑战的是中国人,袁燕倏。他们是在沃伦…哈丁总统的就职舞会起了冲突,这才相约进行一场决斗来解决彼此的矛盾。”

    “这场决斗在华盛顿特区甚至整个美国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但当时各家报纸竞相报道称之为‘世纪之战’或者‘东西大战’或者‘中英战争’,而且华盛顿附近的居民特别是纽约人民纷纷开车或者坐火车赶往华盛顿。于是有人戏称这是‘决斗嘉年华’。”

    “1921年3月6日,这一天是三月份周日,天气也相当不错,堪称是风和日丽,乃是一个绝佳的出游日子。”

    “上午十一点,袁燕倏先生在他朋友们的簇拥之下,离开了下榻的玫瑰木酒店,坐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座车,向着决斗场…弗吉尼亚州迈尔堡马场开去。与此同时,哈罗德…亚历山大中校也在英国驻美使馆同事们和侨民们的陪同下踏上这条决斗之路”

    “而在他们之后是超过一百辆的各色车辆,大部分都是各大报纸的记者和一小部分好事者。但是随着车队的前进,越来越多的车辆加入了进来。最后这支车队长度居然超过了十英里。与此同时,还有几支车队从华盛顿开向了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决斗当天有超过两万名观众到场,其中甚至包括了哈丁总统夫妇和多位内阁要员。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名流要员。真可谓是万人空巷。”

    “下午两点半左右,袁燕倏和哈罗德…亚历山大中校先后抵达了目的地,这里原本是驻扎在迈尔堡骑兵第四营的训练场地。因为袁先生和时任第四营营长的巴顿少校关系不错,因此后者慷慨地把场地借给了他们作为决斗场。”

    “因为车辆堵塞导致有人迟到的原因,他们不得不在在那里等待了一会。三点钟的时候,本次决斗的主持人大日本帝国驻美一等武官…海军大佐野村吉三郎和此次决斗特邀律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终于也赶到了现场。”

    “双方在好几位律师,还有现场接近三万名观众的见证下签署了各种法律文件。然后野村吉三郎作为主持人开始宣读决斗规则。而这套规则是袁燕倏先生亲自发明的。”

    “由于日后有很多人借鉴了这套规则进行决斗,因此被称之为‘袁氏规则’……”

    ——节选自《决斗那些事儿》

    ……………………

    这本破书能写到现在,和病友们的支持分不开的……纯粹客气,大家别当真。其实主要还是我本人人品坚挺。

    不过慕容还是很感谢大家的捧场。尤其是我的拉盟主,和几位一直很关照小弟的大佬。谢谢大家,我继续努力的。

第六十七章 新规则

    本章副标题:tobehonest,这个创意来自另一位作家。

    ……………………、

    1921年3月6日,星期天。

    这一天的天气真的不错,阳光明媚却不刺眼,几片白云懒洋洋地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上。华盛顿特区和弗吉尼亚州交界之处可没有纽约那边漫天的烟尘,各种pm值肯定是低得多。

    如今又是初春,哪怕现在是一天气温最高的下午时分,室外的人们依然感到凉爽无比。即使那些保守的男士穿着全套正装,那些保守的女士勒着让人喘不过气的紧身胸衣,他们也不会感到燠热。

    这真的是一个出门踏青的好日子啊。

    迈尔堡这片马场乃是专业级别的赛马竞技场,地面平平整整,小草绿绿茵茵。别说搞决斗,就是来一场专业级别的足球赛都没有问题。

    作为牛仔的后代,美国人自然是对马这种动物和骑兵这个军种情有独钟。骑兵第四营确实是一支仪仗部队,虽说这种样子货战斗力不可能很高,不过看上去绝对似模似样。

    那些在周围骑着马维持秩序的骑兵们身着笔挺帅气的戎装,座下都是配着华丽马具的高头大马,引得那些夫人小姐们……还有若干先生们直吞口水。

    巴顿少校作为骑兵营营长,对这次决斗还真的花了大心思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和我们的袁大师一见如故才如此卖力的帮衬。

    巴顿少校本来真的以为就是一场私人决斗罢了,作为一个性子不那么安分的军官,他当然也想瞧个热闹,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等到第二天早上他读了报纸之后就知道事情大条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了,而来电的都是华盛顿的各路大神,他们问的都是这场决斗的事情。

    其实这倒是遂了巴顿少校的心思。别看他在二战的时候表现挺像耿直boy……嗯,dad,不过在真实历史上的他……至少这个阶段的他是一个功名心极重的人。

    他和他的夫人比阿特丽斯…班宁…艾尔(bentricebanningayer),都是有钱人,这对有钱的夫妇不住老家加州也不住纽约,专门在华盛顿特区置产。原因就是他认为,华盛顿比任何地方都靠近“上帝”,有抱负的人应该去那里定居。

    于是这场像是嘉年华的决斗就给巴顿少校一个讨好华盛顿大人物们的机会。

    谁说老外就不懂也不搞“面子工程”的,今天这片马场和这些骑兵就是巴顿少校精心安排的成果。他还把马场边的观礼台好好地掇拾了一遍。

    他的这番心血没有白费,如今正当中的观礼台上坐着的可是刚出炉的美利坚大统领沃伦…哈丁和他的内阁高官们。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总统不论走到哪里,那都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身边还跟着一大票著名的美国特勤局(unitedstatessecretservice,简称usss)特工。

    后世人们对于这个部门一直有一点阴谋论,因为特勤局最早是属于财政部用来打击伪钞的执法部门,所以有种谣传几位美国总统刺杀都是特勤局故意“百密一疏”的。

    其实在1901年威廉…麦金莱被一个无政府主义枪手刺杀之后,国会采非正式地要求特勤局承担保护总统的重责。

    到了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索性把这个部门归入了刚成立不久的boi下面,并且是核心部门。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特勤局就属于司法部管辖了。而只要了解一点美国政治常识的人就知道,司法部长一般来说都是总统的心腹人。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个总统有合适的人选,起码要是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