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267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67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句真格的,袁燕倏还挺喜欢这位美帝大统领的。

    不就是公然带着小三住进白宫吗?小三那也是你情我愿的,克林顿搞的还是女实习生呢,性质比他恶劣多了。

    不就是纵容自己的内阁成员和党内大佬搞钱吗?对美利坚这样的大国,这些钱算个屁钱。小布什身边那些军工集团和能源大亨为了赚钱,他们可是发动了两场战争,弄死上百万人,搞乱了半个世界。“俄亥俄帮”那帮人算得了啥?

    不就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和驴粪蛋子表面光吗?那么除了会说笑话之外一无是处的奥巴马比哈丁更坏了,他为了自己和一党之私大大地加深了美国国内种族和阶级矛盾,可以说把好不容易融合到一起的美利坚民族重新撕裂成碎片。

    比起这三位,哈丁虽然不能说纯洁如天使,但是也没有糟糕到哪里去,反而还赞他是一位讲义气、真性情的好汉子。不加入洪门还真是有点可惜了的。

    再者说,哈丁这位总统不管是死是活对历史都造成不了太大影响。

    天魔传人曾经曰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先锋队内部都山头林立,何况资本主义竞选机器?

    而且“俄亥俄帮”只不过是共和党内势力比较大的诸侯之一,他们推出的沃伦…哈丁这位总统候选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才暂时当了党内各派的共主。

    此时的党内候选人推举不是后世那种初选制度(priamry),候选人们根本不会站到台子上来场辩论,最后让全体党员投票。而是用政党会议(partyconvention)的方式,也就是一帮大佬关起门来开小会,不过他们最后还是会用投票的方式来选出总统候选人,毕竟投票总比打群架好看那么一点。

    像1920年那一次,共和党大佬们一共投了10轮的票才决定选择哈丁。

    所以,当“俄亥俄帮”和沃伦…哈丁成了党派的负资产,共和党必定想尽一切办法将其切割掉……比如暗杀!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的话,我们的袁大师这么一个赛里斯人贸贸然地搀和这么大的政治阴谋,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嘛?

    为了身家性命的安全起见,那么他当然是有多远就滚多远咯。

    可是袁燕倏又不能对哈丁说,您老还是早死早超生,死得越早名声越好,所以文神医那还是不见了为好。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只好先敷衍了一下哈丁,转过头来马上把文锦绣打发到欧罗巴去。这样一来,他就说文神医此时正在云游天下,去欧罗巴找合适的炉鼎了。

    这也不算说谎啊,文采华这老家伙去欧罗巴肯定要继续研究黄赤之术的啊。

    那么不管沃伦…哈丁最后是不是真的死于中风,就和我们赛里斯人没关系了啊。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算算日子,fdr再过不到四个月就要患上脊髓灰质炎了。让这个老小子吃点苦头再把他治好,岂不是更容易让他有感恩之情。

    到时候,既能刷一波中医的声望,又收获了罗斯福的好感,岂不是美滋滋?

    对不起了,可爱的总统先生,不是老子不愿意改变历史,让如此因吹斯听的你多活几年。其实你早点上天堂,说不定对你也是一件好事情。

    想到此处,我们的袁大师抬头一看,就见到了春夜里的漫天星辰。

    他不由得诗兴大发,曼声吟道:“似此星辰非昨夜,老子要去吃夜宵。**一刻值千金,明朝起床喝豆花……”

    哎,蛮夷之邦还是比不上我大天朝啊,别说咸豆花就是甜豆花也喝不到。

    不管了,夜宵和摩曼小姐都在等着他呢。

    “嗖!”

    他来了一个“弹指神通”,把手中烟头扔进了饭店旁的小河旁,压抑着自己激动的心情,背着手施施然地走进了玫瑰木的大堂……

    袁大师一进去没有见到摩曼小姐,而是看到了……

    他不由得结结巴巴地问道:“你、你、你怎么找到我的?!”

    “腻嗷,我可是让人找遍了华盛顿的各家宾馆才找到你的啊。”

    “克克(coco)……那个布鲁克斯女士……”

    “你这人,当初看雨景的时候叫人家克克,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就叫人家布鲁克斯女士……”

    等一下,这娘们说的台词为什么这么耳熟?

    不对头,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

    不行啊,这样下去那就改变历史了啊。麦克阿瑟要是娶不到这只尤物,因此没被潘兴踢到菲律宾去怎么办?

    真是的,老子又不是他们美利坚英杰,有娶小寡妇这个习俗。其实布鲁克斯女士这种带着拖油瓶的二婚头也能算作是寡妇了。

    没错啦,美国建国之初三个最伟大的总统——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第三任总统、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和第四任总统、被誉为宪法之父麦迪逊,娶的都是寡妇。

    他们三位娶的寡妇可都是真正的白富美啊,

    而二战“帝国三长官”之中,麦克阿瑟明年娶了布鲁克斯,马歇尔在几年后也娶了一位富有的寡妇。

    说起来,这能算是美利坚精英的传统吗?

    实际上,这不但是美利坚人的传统,还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再往上能追溯到日耳曼人的传统

    日耳曼人的一个重要婚姻传统是特别在意嫁妆,常常以嫁妆为婚姻考量的第一因素。

    实际上古日耳曼人的嫁妆是女性获得父母财产的分配方式。儿子可以直接继承父母财产,而嫁妆是给女儿一种预先分配,或者说是一种提前的财产继承。

    这个传统被盎撒民族给保留了下来,《大宪章》中专门有两条保护寡妇权益的条款:第7条保护寡妇的嫁资、应得遗产和与其丈夫逝世前的共同财产,不得被国王所侵占;第8条强调不得强迫寡妇改嫁。

    袁燕倏急忙找了一个借口道:“布鲁克斯女士,我晚上还要工作,你看要不改天……”

    “不用改天了,你工作我陪你好了。”克克嫣然一笑,走上前来亲热地挽住了他的臂膀,就把他拖进了电梯之中……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共学社

    本章副标题:民国文化圈里面的人儿、事儿、人事儿、事人儿太特么多了!

    ……………………………………

    “叮!”

    “哗啦啦……”这是电梯员打开铰链门时发出的声音。

    “先生,屋顶餐厅到了。”

    “谢谢。”

    就在我们袁大师被他的coco拖进电梯的同一时刻。地球另一面的一座电梯之中走出了一位留着三七开发型,气度文质彬彬的长衫客。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开埠之后最早的两家西式旅馆,一家就是汇中饭店的前身中央饭店,还有一家叫做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

    中央饭店后来被汇中洋行收购因此改名为汇中饭店,1906年又从原本的三层英式小楼改建成了一百年后仍然保存完整的6层“大厦”。

    这个“大厦”真的不是讽刺,因为汇中饭店是当时上海最高也是唯一拥有电梯的建筑物。日后它是大名鼎鼎的和平饭店的南楼。而北楼要到1929年才开始动工兴建。

    长衫客所处之地正是汇中饭店楼顶的餐厅。(笔者注:前些天慕容还特意去了一次,现在改成了露天酒吧。没错,我准备抽空把袁大师要去的地方都走一遭。)

    他一出电梯,便有侍者迎了上来,问明情由之后就领着他进入了餐厅。

    原本坐着的一位带着眼睛的中年男子站起来,讶然道:“雪帆兄,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了?”

    这位“雪帆”名叫陈望道,他生于1891年,籍贯乃是浙江的“小商品市场”。

    虽说他在后世名声不显,不过他可是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也是共青团最早的筹建者,《**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正是出自此君之手。不过他今年没有参加一大反而退出了**,日后却成了民盟副主席。

    而此时他正是《新青年》上海分部的总编辑。陈仲甫在1921年年底就去了广州,把杂志交给了他。

    陈望道苦笑了一下道:“东荪兄,可不就是我一个人吗?”

    张东荪以字行,原名万田,浙江杭州人。此君名气很大,也不用多介绍了,反正日后就是民盟的秘书长。

    他们两位不但都是浙江人,而且还都留学日本,只不过张东荪是帝国大学,而陈望道是早稻田大学。更关键的是,他们都参与了陈仲甫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张东荪嗤地一笑道:“看来永锡和汉俊还是那么死心眼啊。”

    嗯,永锡和汉俊都姓李,前者单名为达,湖南零陵人。后者也以字行,湖北潜江人。他们两位不但是就职于“新青年书社”,也是那个小组的成员,更是……

    反正,我们的袁大师一见到这两位肯定扭头就走,连手都不挥一下。

    只听老张摇着头语气轻蔑地道:“不过就是意见不同罢了,张某人本想找他们当面聊聊。既然不肯来,那就算了。雪帆兄,请坐吧……”

    要说狂生,张东荪确实能算得上是一号。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意见不同呢?这牵涉到当时赛里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那就是罗素……对了,“福禄泰尔”访华。

    1919年梁启超访欧归国之后和张君劢(徐志摩的大舅子)、张元济(商务印书馆老板)、张东荪、蒋百里等人创立了新学会,宗旨是想从学术思想上谋根本之改造,以为将来新中国的基础。

    新学社刊行的杂志叫做《解放与改造》,后来精简为《改造》。而后世把以梁启超为中心的这些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叫做“《改造》派”……真是一个有预见性的好名字呢。

    1920年,他们又成立了一个讲学社,则是要广邀世界知名学者来华传播最新知识,罗素就是他们请来的。

    巧的是,胡适,陶行知和蒋梦麟的恩师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此时也在中国。讲学社负担了一部分杜威访华的费用。

    罗素在1920年5月份去了苏俄,感觉和他想象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点区别。所以7月份就回到了英国,刚到伦敦就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邀请。他立即出发,10月份抵达了上海。

    在上海做了几场演讲之后,10月26—27日,罗素应邀到了长沙名人学术讲演会上作了《布尔札维克与世界政治》的讲演,主要介绍当时世界流行的布尔什维克主义。

    因吹斯听的是,天魔传人就在台下当听众。

    此时的罗素因为苏俄的经历对于社会主义抱有一些怀疑也有一些反思,而他由上海到长沙的这段旅途让他见识到了赛里斯的落后。所以他演讲中的观点是中国应该先搞实业,再搞社会主义为好。

    不得不说,天魔传人毕竟是天魔传人,他对此的评价是“理论上说得通,现实里做不到”。可惜此时的他说话还没啥分量,只不过湘江一书生罢了。

    而随罗素访问长沙的张东荪如奉纶音,立马写了一篇《由内地旅行又得之一教训》。文中认为“中国的惟一病症就是贫乏,中国真穷到极点了”,要改变中国的状况,惟有“开发实业”,“一言以蔽之,就是增加富力”,并批评社会主义的宣传是“空谈主义”。

    此文一发,二李,陈望道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