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270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70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使劲地眨了眨了眼睛,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在酒店大堂里面读了一整夜的……

    大魔导师拿起了封面看了看,上面的标题是,《灰骑士的科幻小说集1》。

    而这个古怪的标题下面还有一个古怪的箴言:

    我是帝皇赐予人类的最后一件礼物。

    我是对抗虚空邪神的最后一柄武器。

    我是守卫人类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是灰骑士,来自土卫六,代号666。

    好吧,居然把代表敌基督的666当作代号,这位“灰骑士”……嗯,应该就是他等了一夜的神秘东方人还真是有点惊世骇俗呢。

    不过在爱因斯坦看来,这位袁先生的才华和脑洞……嗯,想象力真的有点惊世骇俗呢。

    这本故事集里面有三篇半小说,每一篇都让大魔导师读得不能自已,读得无心睡眠,读得如饥似渴,读得身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和智慧的关系。

    这本小说证明了作者进行过思考,还不是一般性的思考,而是对于人类本身存在的哲学和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深邃思考。

    半篇《金羊毛》里面描写的人体冬眠、太空旅行、人工智能、殖民外星这些bs(超科学)的脑洞让他也大开脑洞,顿时就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和尼古拉…特斯拉一样,如果灰骑士此时出现在大魔导师的面前,法职者肯定对战职者这么说,你小子快把这本书写完,否则就让你尝尝大火球的滋味!

    《辐射》的真空管朋克背景和黑色幽默风格全都有点超前,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读者应该是get不到爽点和笑点的。

    不过爱因斯坦是什么人,他可是被后世人认为是疑似穿越者当中最可能的一位。

    在他提出相对论之后,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猛然间被拔高了一大截,以至于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光怪陆离到无法用常识和语言只能用数学工具描述的宇宙,而人类的科技更是突飞猛进得像是科幻小说一样。

    其后一百年的科学技术的大发现、大突破、大跳跃,超过了之前上万年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而这一切可以说就是从爱因斯坦开始的。

    所以他只是读了开头,就明白《辐射》写的是什么:二十一世纪中叶,地球上再次发生了一场世界性大战,某种具有巨大威力的超科技武器把人类炸回了文明和蒙昧共存的废土世界。

    他也很快地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于人类技术跳跃式的发展忧心忡忡,人类恐怕不能掌握新的科技,反而会让新的科技毁灭人类自身。

    只不过这位作者不同意一般性的反科学人士,他对于科学有着极为深刻和极具前瞻性的理解,再搭配一种有点古怪的幽默感。

    所以《辐射》这篇小说把痛苦与欢笑、把残忍与柔情、把科学和不科学、把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并列在一起,不但不是那种沉重的悲剧反而是很是因吹斯听的喜剧。

    而“黑色幽默小说”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一直要到六十年代才出现在美利坚。代表作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等等。

    于是我们的袁大师也凭借着《辐射》成为了“黑色幽默小说”的世界第一人。当然,他也顺便开创了“真空管朋克”这一小众流派。

    要知道爱因斯坦也是一位极具幽默感的人物儿,其实幽默感是高智商的一种体现。甚至可以说有幽默感的人不一定有高智商,但是高智商的人一定会有幽默感,除非像是“凡人的智慧”楚轩大校这种神经病。因为幽默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反应。

    所以他立马就喜欢上了非常因吹斯听《辐射》……不过大魔导师最喜欢的还是《乡村教师》,喜欢得实在不行,竟然一口气连读了三遍。

    爱因斯坦此时还没有去过中国,一直要到1922年11月去日本讲学的时候才途经上海。这位大魔导师受到了赛里斯人的热烈欢迎。据说,当爱因斯坦走进上海南京路时,上海青年学生高兴得用双手把他抬起来。

    因此,他在日本完成讲学之后的1923年1月1日下午3时,在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讲演相对论。

    当时还有一件不尴不尬的事情,徐志摩的大舅子……前大舅子张君劢也参加了这次演讲会。

    他是一个虔诚的心灵学者,在爱因斯坦报告后他提问心灵学问题。爱因斯坦答曰“这是不足道的事”。

    随后报纸上有人撰文说,这个提问反映了当时中国哲学思想的悲哀。因吹斯听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就是张君劢的前妹夫徐志摩。

    不过爱因斯坦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有些负面,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

    他对于日本人的印象倒是不错,“在日本这块土地上,有如此美丽、亲切、和蔼的人,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小日本么,大概是全世界表面和内心反差最大的民族了。

    当然啦,现在大魔导师遇到了灰骑士,那么他对于“心灵学”和赛里斯的印象肯定大为不同了。

    而且他此时对于赛里斯并无成见,读了《乡村教师》之后反而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因为此时的中欧各国也在搞“支教”活动。这年头的欧洲那也是有穷乡僻壤缺乏教师的乡村小学。于是一批年轻知识分子纷纷去那里当了老师。其中就包括了前面提到过的那位路德维希…维根斯坦。

    就在这时,爱因斯坦就听到旅馆门外起了一阵喧哗之声……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师会

    本章副标题:爱因斯坦先生,你怎么……

    ………………………………………………

    我们的袁大师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就在玫瑰木酒店的门前见到了几位老熟人。

    “艾玛,你怎么来了?”

    脖子上挂着一只大大只上古相机的普利策小姐也是微微一愣道:“尼奥,你怎么也来了?哦……”

    “我明白了。”她一拍手道,“你也是来见爱因斯坦先生的吧?”

    袁燕倏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道:“爱因斯坦先生?他也住在玫瑰木?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他转过头向着另一位熟人致意道:“桑德斯先生,你也来了啊?”

    “是啊,袁先生。这么巧你也住在这里?”《纽约时报》的大记者有些狐疑地道。

    袁大师十分坦然地道:“我住这里很久了,你问普利策小姐就知道了。我上个月来华盛顿就住在这里。你也是来采访爱因斯坦先生的吗?”

    “是的,袁先生……”桑德斯先生点头道,不过他的话头马上就被其他记者给打断了。

    “袁先生,你还记得我吗?我是《纽约先驱报》的……”

    “袁先生,我是《华盛顿邮报》的……”

    “袁先生……”

    “我是……”

    就这样,一帮子记者簇拥着袁燕倏进了旋转门,走入了大堂之中。

    “袁先生!”大堂经理殷勤地小跑着过来。他一边高声招呼,一边着袁燕倏眨了眨眼睛道,“袁先生,你的交给我的missionaomplished!”

    “welldone!”

    我们的袁大师心领神会地赞了一声,顺手就掏出了皮夹子……

    弗兰克交给大魔导师那个信封自然没有搞错,而是他故意送到爱因斯坦手上的。

    那张卡片其实就是“卡牌:巴顿夫人的友善”。(见第二卷一百一十九章)

    “卡牌:巴顿夫人的友善”可以提供一个零级神术:造水术。

    有了这张卡牌,他就能造出2加仑的如纯洁雨水一般可饮用的净水。实乃家居旅行、装个**、扮演神棍的无上利器。

    其实大师球系统提供的卡牌就是一个施法道具,除了直接使用以外,也可以用来做魔法陷阱。只要袁燕倏设定的条件被满足,处于激发状态的魔法就被施展了出来。

    而他这次设定的条件就是那张羊皮纸卡片,只要有人turnover一次再lookup一次,那么就会兜头被浇上一团凉水。

    顺便说一下,爱因斯坦非常“幸运”。因为袁大师的10点感知仅仅能够激发神术,而且他还是一个还没有就职的“平民”,所以在计算施法效果要做一个大大的减法。

    于是这个造水术是缩水版的,没有2加仑只有2升,大概就一个热水瓶的纯水。

    区区一个造水术放在dnd各个世界之中自然算不了什么,区区一个热水瓶的水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这个无魔世界中凭空出现一热水瓶水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偏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概是目前蓝星上面最明白这种无中生有是有多么的不科学。

    就光凭他被淋到的一热水瓶水,就可以推翻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物理学理论……不对,这根本就不是物理学可以解释的了,只能用“非物理学”的方式来理解。

    所以大魔导师一听到灰骑士的名字的时候就从沙发上蹦了起来,大声喊道:“尼奥…袁先生!”

    我们的尼奥…袁先生就见一个十分眼熟的历史名人用一种十分怪异的姿势向自己冲了过了。

    心中一喜的他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迎了上去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你怎么……”

    “啪!”

    这自然是镁光灯闪燃发出的声响。

    艾玛…普利策小姐现在也能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记者,而且“女祭司阁下”一见到“愚者大人”心中就产生了一种预感……

    当然最主要刚才袁大师看到另外一位大师的时候,在她耳边轻声说了一句:areyouready?

    这一次早有准备的她果然又赶上了,拍下了一张历史意义非凡的照片!

    “索思比拍卖行‘艾玛…普利策照片中的袁燕倏’专项拍卖会的251号拍品,也是最后一件拍品就是这张著名的《当大师遇见大师》原版相片。”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张照片上面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生和袁燕倏先生第一次相见的画面。时间是公元1921年4月16日,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地点是华盛顿玫瑰木酒店大堂。”

    “而我们都知道,在他们见面之前,爱因斯坦先生已经是袁先生的忠实粉丝了。”

    “大家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先生穿着的是一件睡衣,这是因为他在玫瑰木大堂等候了袁先生整整一夜,连回房睡觉都不愿意”。

    “请看,他当时看到自己偶像的时候是多么激动,都弯腰向袁先生鞠躬了。而袁燕倏先生十分具有绅士风度地扶住了爱因斯坦先生。”

    “底价,25000美元。”

    好吧,其实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还没激动到向袁燕倏鞠躬的地步,只不过他在沙发上躺了一晚,下肢的血脉难免有点不通畅。因此他跑起来一瘸一拐,最后差点摔倒在地。

    幸好我们的袁大师拉了他一把。

    所以灰骑士见到大魔导师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怎么……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