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玩明 >

第285章

玩明-第285章

小说: 玩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跟老哥商议,这件事事关国运。”见周天寿暂时沉默无语,万磊又道。

第371章 陈纲立纪(六)

    六月中,久旱的北方终于迎来了入夏以来第一场雨,旱情得到了缓解,西安城不再灰尘漫天飞,空气也清新不少。六月十五日之前,山西与陕西的军政要员陆续抵达西安,召开一次特别会议。

    与会的还有山西陕西上百个县的特派专员,万磊之所以召这些基层的官员过来,主要是因为他要在陕西与山西两省干一件大事,这一件大事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程与命运。

    随着众多官员的到来,西安城变得热闹起来,几百年来,这一座城市终于又一次成了政治中心,哪怕是临时的,这也让西安地区的乡绅父老激动不已,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与传说中的北平王面对面地坐到一起,近距离地听政议政。

    会场的地点被定在了原秦王府内,数百名代表分成几部份围住在一个大殿之外的广场上,广场的台阶上坐着山西与陕西军政府的要员,台阶中央放着一个大理石讲台,上面还刻着“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八个大字。

    下午时分,主持人站在讲台前,高声道:“感谢各位不辞辛劳,前来光临特别国务会议,现在请北平军军委委员长,北平省临时议会议长,北平省临时政府常务委员长万磊先生发表演讲,大家鼓掌欢迎。”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下面的军政要员都带头站起来,热烈的掌声响起,他们都是北平军与北平行省的旧部,这种会议早就参加过多次了,自然习以为常,反倒是那些新加入的士绅父老们倍感意外。

    不过不能怪他们少见多怪,如果是换做以前,像万磊这种王者,一般人想见都见不到,就算是有幸见到了,都得下跪磕头,连头都不能抬,根本不能看清对方的容貌。现在万磊居然大大方方地站到人群之前,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这让他们深感意外的同时,还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各位请就坐。”中气十足,又十分平缓的声音在会场中响起,提醒了众士绅,他们并不是在做梦,抬头只见一人站在讲台前,虽然身上没有穿着龙袍,不过脸上还洋溢着自信的王霸之气。

    “万某此次召各位前来召开特别会议,主要是有要事需与各位相商,此事事关重大,涉及到陕西山西两省数百民百姓的利益,所以不敢草率行事。”万磊扫了下面一圈,道:“本人打算将陕西山西大部分高原与山区地区封锁起来,划为保护区,严禁百姓进入。”

    “封山?”下面的士绅们都惊讶地看向讲台上的万磊,更有人壮着胆子问道:“那,那区域内的百姓将。。。”

    “不是封山,而是封省,本人已经划出了两个封锁区,一个封锁区就是黄土高原,另一个封锁区就是太行山区,其中黄土高原面积最大,几乎占陕西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而太行山山区也占山西大部,所以说用封省这一词更合适。这也就是说,凡是封锁区内,大部分百姓撤离,府州县或撤销或改组。”

    “封省?把山西与陕西两省都封掉?”众官员士绅更是傻眼,他们虽然也听说过朝廷划出上林宛,以作为宫廷狩猎专用的猎场,但是这只是小范围的区域封锁,而万磊一开口就说要封掉陕西与山西大部分地区,这让他们顿觉匪夷所思。

    “为何?请问万先生,为何要封闭这么大的区域。”一个老成的官员问道。

    “封山种树退耕还林。”万磊顿了顿,又道:“一个国家为何富强?不能仅凭人多地多来衡量,关键还要看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何为国民生产总值?直白的来说,就是全国人民所生产的产品。”

    “北平行省为何富强,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高,北平行省一年的出产,是各省的几倍。为什么人少地少的北平省能有这么高的生产总值,是因为生产的集约化与专业化,种地的专门种地,开矿的专门开矿,织布的专门织布。”

    “现在江北地区已经一统,不过各省的地域差异还是很大,中原地区适宜耕种,只要把华北平原耕作好,一年的粮食出产就足以养活几千万人口。而陕西山西的山地高原地区土地贫瘠,广种却只是薄收,没有耕种价值,还不如退耕还林,以发展林业为主。”

    “发展林业?种树能养活人吗?”下面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对,树不能吃,林业出产是养不活多少人。不过问题的关键是黄土高原与太行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这使得黄河洪旱失调,严重地危及到河南山东这两大粮食主产区的安全。”

    “黄土高原上本就是广种薄收,百姓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水土流失越发严重,黄河更加难以治理,下游平原的粮食主产区无法正常生产,如此下去,两头都是一团浆糊。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壮士断腕,把黄土高原与太行山封山还林,还黄河一个本正源清,为下游平原营造一个稳定的农耕条件。”

    “这,这。。。”下面的人开始交头接耳了,他们算是听明白了,万磊的意思是牺牲陕西山西两地,来保护黄河下游,这道理虽然他们也懂,不过却难以接受,毕竟受损的是他们和他们下边的小百姓。

    这不,一名老者站起来,问道:“把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封了,那里百姓怎么办?”

    “我们当然有妥善的办法来安置这些人,其中少部分人留下来种树,我们会给这些人发青苗和工钱。大部分人分流,采用就近安置的原则,一部分安置到河套地区,一部分安置到汉中,一部分安置到河南,总之,不会让他们流离失所。”

    万磊顿了顿,又道:“我们不同于明朝廷,不会把百姓限制在土地之上,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工业和商业,总之就业前景都不用担心。”

    “另外,我们还有了一份经济发展的草案,建国之后,会加大对陕西与山西的投资力度,五年之内建立一条北平直达西安的铁路,十年之内建立一个联通各省的交通网。有便利的交通,粮食与其他物资可以互通,各位不用担心饿肚子。”

    “同时,我们也鼓励各地的实业家来陕西与山西投资兴办实业,以促进各地经济均衡发展。只要务实肯干的人,就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不用世世代代地面朝黄土背朝天。”

第372章 陈纲立纪(七)

    万磊之所以要封省迁民,除了要保持黄土高原水土之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把人口向东迁移,把开发的重点放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区上,而东进策略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动因,那就是为向海洋进军做准备。

    轮船发明之后,大航海时代来临,华夏文明要想有美好未来,就不能固守黄土高原上那一亩三分破地,要勇于向海洋进军,去占领世界上最好的耕地,繁衍出更多的人口,创造更辉煌的全球文明体系,让世界各族都臣服于华夏文明的荣光之下。

    正是出于征服全世界的野望,万磊才极力说服山西陕西两省的官绅,让他们去给当地的百姓做大迁移的思想工作。而有一就有二,这一次人口大迁移如果成功,以后再想把人口迁到海外,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山西陕西两省有人口过六百万,这一次需要迁移的就有三百万之多,这一个大工程是不可能一朝功成的,万磊也知道急则无功,所以他先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泾河流域进行试点,将那一带四十余万百姓迁到关中平原地区。

    关中平原,也就是渭河平原,平原沿着渭河呈东西分布,长约三百公里,宽一百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面积约为三万平方公里,折算成市亩,则为四千五百万亩。这些地都是灌溉良好的沃土,只要开发得当,足够养活五百万人口。而关中平原地区本来就有两百来万人口,再往里填充一两百万人口也没关系。

    万磊事先已经说服了本地的官绅,在官绅的鼓动下,大迁移的先期宣传筹备工作进展得也算顺利,毕竟陕北土地贫瘠,百姓大多穷困,住的是土窑,睡得是土炕,家徒四壁也没什么难以舍弃的,所以他们一听说带头搬迁的给一石粮食,都纷纷响应,毕竟吃饭才是王道。

    不过再穷的地方也是有富户的,住着豪门大宅的大地主们的思想工作最难做,因为他们有房有地,现在要他们舍弃一切到别处去另谋生计,他们当然不乐意。不过,万磊也不强迫他们,因为他们迟早会明白什么叫膛臂当车不自量力。

    要知道,不是说你有几百上千亩地就能称之为地主的,关键是得有人租你的地来种,这样才能收到地租,才能过上不劳而获的日子。不然,凭地主一家子十几口人要种完几百上千亩地,全家迟早过劳死。

    而当当地的百姓都搬走之后,地主家有再多的地也是一文不值了,因为政府很快就会出台封山种树退耕还林的“国策”,这些地主家的地就等着被征收吧。如果万磊高兴,或许还能象征性地给他们几个征收费,如果万磊不高兴,直接把他们打成为富不仁的反面教材,直接让他们身败名裂,谁让他们不肯与政府合作呢,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当然,冥顽不灵的地主老财只是少数,大多数富豪乡绅还是很精明的,他们能有今日的富贵,多是靠多年的磨砺,更加知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的道理,所以搬迁令一下,就有十几个豪门大户积极地响应号召,甚至还有人专程到西安来拜见万磊,表明愿意出资捐助。

    这种识相的人,万磊是十分喜欢的,虽然明知道他们是在搞投机,不过也还是投桃报李,大笔一挥就给了这些家族一到两个进入北平大学行政学院就读的名额,那些家伙立马大喜过望,一时间纷纷出资捐学。

    这些入学的名额之所以能让那些富豪们动心,是因为北平大学是北平最好的学校,而行政学院更是培养后备官员的基地,只要是能从中学成毕业,大小都能有个官当。

    除了行政学院之外,北平大学还有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分院,万磊不但身兼荣誉校长一职,平时有空还会到各学院去讲课,就冲这一点,北平省各大豪门子弟以及各地最优秀的人才都抢着到那里就读。

    能进那里去读书,期间能结识很多明日之星,就算以后无缘从政,仅凭着积累下来的人脉,也足够让他们融入上层社会了,一个入学名额,可以说是一张跻身上层社会的通行证,怎能不让人趋之若骛。

    当然,北平大学的管理是严格的,要入学就要先参加入学考试。虽然这种特招生有政策优待,不过至少要得识字,而且还得读一到两年的预科,把基础知识补上了,才能正式入学。万磊事先与这些地主老财声明这一点,让他们别把家里的纨绔派去,省得lang费这宝贵的名额。

    万磊在西安大搞“学捐”,一个月来就坐收粮食四十万石和白银五万两,这点粮食和银两自然不够用于搞大搬迁,他还得让人从北平加运来四十万银元,作为搬迁专用资金。

    银元倒也好运,四十万银元只是几辆运钞车而已,粮食就难运了,因为交通不便,从北平运粮到西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