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玩明 >

第322章

玩明-第322章

小说: 玩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十银元一辆,真贵。”赵雪儿扁扁嘴,有些不满地对丈夫说道,她的话也引来旁边很多人的响应。要知道,八十银元确实是一笔大钱,够一家五口一年的吃穿用度,一般百姓还真买不起。

    “物以稀为贵,不足为奇。”万磊却是耸耸肩,不以为意地说道。其实,他何尝不希望脚踏车的产家扩大生产,并减低价格,让人手一架自行车,以后出行就不用骑马了,城里不用马匹代马,街道也会干净得多。

    不过,脚踏车作为一种新兴产品,生产工艺还不太成熟,很多部件都是用珍惜材料制成,比如说车架,那是精钢制成,车轮和轮胎,那更是用橡胶加工成的,成本高昂。在钢铁与橡胶的产量没有大规模提升之前,价格还真降不下来。

    “爸爸,你看,那不是电报机吗?”万胜小手一指不久处一个鲜有人光顾的展位,惊喜地叫道。

    “哦,还真是电报机,这么快就开始民用了。”万磊也是一些惊讶,见展台上居然没有什么人光顾,就走上前去,调侃道:“比顺风耳还厉害的法宝,居然没有高人发现?”

    “让总统先生见笑了,是我们营销不利,没法吸引来顾客。”展台的工作人员尴尬地笑道。

    “不是你们营销不利,而是你们先期准备得不够。电报只能在电报社之间收发,发报人到电报社来发报,不过收报人不可能呆在电报社里干等,你们怎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报文送到收报人的手上呢?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报文发出,百姓宁愿选择写信邮递也不会选电报。”万磊道。

    “哦,我们还真是疏忽了这一点,不知总统陛下有何良策?”

    “良策没有,只有一些小主意,电报业要想民用化,就得与报社合作,或者是建立自己的一个通讯社,把电报往来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收报人得知自己有电报来了,可以及早到报社领取。同时,你们也可以与邮局合作,提供送报上门的服务。只要服务到位了,顾客自然就多了。”

第429章 经济结构调整(上)

    每一次商品展销会,都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商人前来参观与采购,今年的夏季展销会也不例外,来自南洋、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国家都有商队前来,北平城内随处可见那些长相与服装各异的外国人,大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息了。

    这些远道而来的商旅,无一不佩服北平城的繁华与大华民国的富强,有些人还生出移民的想法,对此,万磊是欢迎的,不过也要按移民法来办,想移民可以,一个人一千银元,只收现银,概不赊欠。

    移民入境之后只是居民,被打散安插到各地,要参加公民教育,学习华语与法律之后才能入籍。因为大华民国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大华民国的公民,不管是来自哪里,都得汉化,不可再保留原有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更不能结“乡党”。

    另外,每年移民的数量都会有限制,不会超过一万人,这些移民被打散到各省,如泥牛入海,根本就没法形成族群势力,更加无法形成威胁到国家的反动势力,只能乖乖地当公民,最后彻底地融合到华夏文化中。

    一千银元“买”一个移民的名额,大部分外商还真出不起,毕竟银元是大华民国最坚挺的货币,用购买力来衡量,一银元约值三石米,而这还是在大华民国国内,在印度,用三百斤上好的棉花也不见得能换到一个银元。

    由此可见,要挣足一千银元有多难。而且这些海商又不是单身贵族,要移民也要全家一起来,几千上万银元,这更是鲜有能付得起,真正付得起的肯定是贵族阶层,这些人上人除非在本国混不下去了,不然也不会来大华民国当公民。

    所以,真正通过投资移民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想走人才移民这一条路,直白的说,就是当买办和带路党,对此,万磊也是欢迎的,不过管理依旧是十分严格,如果不是死心塌地地当走狗,想入籍,门也没有。

    展销会为期十天,会期结束后,负责外贸事宜的华远公司总经理刘文法就来到华园,汇报这一季度的进出口情况。作为国有控股公司,华远公司是大华民国财税主要来源之一,管理自然严格,总经理要直接对大总统负责。

    “今年春夏两季,出口量明显有些下滑,出口总值约四千万银元,利税约七百万银元;进口量有所增加,总值约为三千万银元,顺差额同比减少了约六百银元。”刘文法入掌华远公司多年,各种业务精熟,直接把数据报表递交给万磊。

    “出口量下滑是意料中事,不过一下子下滑这么多,确实有些意外。”万磊扫了这些报表一眼,眉头微皱。

    “是这样的,吕宋安南缅甸等南洋诸国好像是结成了某些同盟,一致抵制我国的商品,少了这几大市场,出口额自然减低,而且商品出现了小规模的滞销,价格也略微有些下降。”刘文法也皱眉。

    万磊当然知道这几个国家为什么联合抵制大华民国的商品,主要是因为大华民国占领了小琉球,让这些国家感到不安,他们无力与大华民国的海军抗衡,只能用闭关锁国的方式断绝与大华民国的商品贸易,以此钳制大华民国的发展。

    “现在出口量下滑,这也不算是太坏,我们可以借机调整一下经济结构,同时扩大内需,搞好国内的消费市场。”万磊叹了一口气,他本人也知道,资本主义是有经济周期的,前段时间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外洋各国都还有很多金银储备,大华民国搞了几年的商品倾销,那些国家手头上的金银就少了,购买力下降是必然的。

    既然海外市场需求下降,那就适时调整一下经济结构,减少出口额,积极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搞好民生。总而言之,就是提高国家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各种大小规模的经济危机。

    当然,万磊也知道,解决经济不景气这一问题的钥匙是科技,不断研究新科技,开发新产品,这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不断攀升。

    “陛下,经济结构改革事宜由工商部负责,也不能短时间内见效。现在华园公司内部已经出现了部分商品积压与滞销,如何解决眼前这一问题?”

    “往大小东洲多派几支船队,把这些滞销的商品运到那边去,多换些金银回来。同时,减少给各大厂商的定单,让各个商会自己协调,适当地减少些产量,或者是转而生产国内迫切需求的其他商品。”

    “那吕宋安南缅甸等国的市场呢?难道就不再争取?”刘文法还有些不甘心的问道,吕宋安南缅甸等国离大华民国很近,运输成本低,航运风险也低,他还真不想放弃这几个就在家门口的大市场。

    “安南国暂时不要理会,至于吕宋和缅甸等国,我会抽些时间见一见他们的来使,看看能不能议定一个和议来。”万磊淡然道,按照计划,明年就会对安南国用兵,这个所谓的市场不要也罢,反正安南国穷得很,远不如占城国富裕。

    “嗯,这事只能请陛下出面了。不过,我国得想个真正控制海上贸易的办法,不然那些国家一闭关,海贸就陷入困顿中,这严重危害我国的经济安全。”刘文法正色道,他口中所谓的办法,其实就是想出动海军进行震慑,强行打开那些国家的海关。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抵制我们的商品,我们就算派大军过去,也打不开市场。关键还是得有一些对方无法拒绝的商品,让他们必须求我们。”万磊道。

    “无法拒绝的商品?”刘文法有些不解。

    “人作为一种生物,贪生怕死是本能。那些贵族可以不穿华服,可以不用美器,也可以不吃美食,但是不能不要命。而生老病死又是自然现象,很多病症是无药可治的,如果我们手上有治病救命的良药,你说他们会不会来求我们?”

第430章 经济结构调整(中)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压缩纺织制陶等传统工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大力扶植医药行业的发展。这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因为行业的发展必然遵循由低级的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利用和低级的人工劳务输出,逐步向规模经济、科技密集型、金融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知识经济型;从输出自然资源,逐步转向输出工业产品、知识产权、高科技人才等。

    纺织业与制陶业可以说是输出工业产品,是一种相对比较低级的粗放型规模经济,市场不可能保持长久兴盛,利润也会逐渐降低。而医药行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利润高,行业前景看好,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能挣钱之外,医药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民生大计。要知道,大华民国的公民也是需要各种医疗保健服务的,医药可以治病救人,可以防治瘟疫,是保障国民生命安全的坚固长城。

    十数年来,万磊征伐不断,亲手杀死的人就有数十,血积如山血流成河的血腥场面都见怪不怪了,可以说是天不怕地不怕,不过天地间还有让他惧怕的东西,那就是瘟神。

    瘟疫,就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往往发生在灾区或者是卫生环境十分糟糕的地方,有史以来,大小瘟疫爆发了无数次,远的不说,几十年前,欧罗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黑死病,死亡人口数以千万计,整个欧罗巴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黑死病还传到了东方,连中原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死于这一场浩劫中。

    瘟疫爆发,不只会夺去无数生命,甚至还会严重动摇一个国家的根基,很多文明古国都因为大瘟疫而走向衰亡。作为一个国家的缔造者,万磊对瘟疫的防治更加重视。

    另外,作为大总统,万磊也深知,现在国民的平均寿命实在是太低,只有四十岁左右。要知道,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要培养出一个人才,最少也要十年,而这个人只能“使用”十几二十年,“性价比”实在是太低,对国家而言,实在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大lang费。

    如果人均寿命提高到六七十岁,成年国民就有四五十年的时间来回报社会,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发展医药业,提高国民的人均寿命,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着人尽其用的周扒皮精神,万磊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大力扶植医药研究,在崇道堂的生物研究院中,就下设有生物制药研究所,专门研究古方和新药,这几年来也有很多成果。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海上探险队从海外带回很多动植物标本,这让一些难治之症有了新的突破口。

    比如说前往东洲的探险队带回来了一种植物,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被证实对疟疾有治疗作用,肆虐人类历史数千年的疟疾有了真正的广普药,这种被命名为金鸡纳霜的成品药一旦量产推广,国内因疟疾而病死的人数将直线下降。

    除了外来引进的金鸡纳霜之外,生物制药研究所也在研究本土药材,研究人员检索过中医古籍发现,本土中药青蒿也具有治疟疗效,只是这种有效成分比较难提取,不如金鸡纳霜易于生产,所以短时间内还是以金鸡纳霜为治疟主药。

    金鸡纳霜的出现,不只是攻克了疟疾这一种顽疾,对医药史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