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177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177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一边摆弄着对方递过来的锦盒,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我这不是出不了宫吗。要是三哥今儿能够带我出去玩一圈儿,我以后就不管三哥要东西了。”

    “拉倒吧!你现在是太子殿下了,多少人的眼睛都盯着你呢。我要是敢偷偷地将你带出宫,明儿一早弹劾我的奏折,摞起来能有一人高你信不信?对了,父皇找我有什么事吗?”

    “不知道。你去了不就知道了吗。”李治一边往甘露宫走一边心不在焉的说道。李恪此番送给他的锦盒,看上去就像一个密封起来的的盒子,李治翻来覆去的找了半天,连一条缝都没有找到,就更不要说将锦盒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了。

    眼看着就要到甘露宫门口了,李治还是没有打开锦盒,不由得有些泄气,有些无奈的说道:“三哥,你给的这是什么盒子啊?我怎么打不开啊?总不会是要把这盒子打破了才能打开吧?!”

    李恪扫了一眼李治,老神在在的说道:“这个锦盒是不能用寻常的办法将它打开的,只有找到了机关以后才能将它打开。三哥这不是看你终日无所事事,所以才找了这个机巧的玩意儿让你打发消磨时间。里面绝对有好东西,想要知道里面有什么,就慢慢的想办法吧!”

    说话间来到了甘露殿的门口,李恪也不再理会李治,径直迈步走了进去。李世民正端坐在龙案的后面处理奏折,见到李恪走了进来,示意他先等一下,等到他将这个奏折看完,并且朱批之后,才不误责怪的说道:“为德,收粮这种小事你又何必要亲自前往,而且还是一走就是这么久!为父要找你商量点事,都找不到你的人。”

    “父皇,您知道我这个人最是受不了每日早朝的,所以才借着这个机会跑出去的。说是外出收粮实际上是借着这个机会去游山玩水……父皇,您找儿臣有什么事吗?”

    “自打上次在你的酒楼聊过之后,为父就一直在盘算着该如何处置倭国。正好今年粮食大获丰收,为父就一直在盘算着是不是该出兵剿灭了倭国,只不过一直苦于没有借口,所以才想找你来商议。”

    “父皇,儿臣以为倭国区区一个弹丸之地,根本就不足为虑,以我大唐现在的实力,彻底的覆灭他们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但是儿臣以为,此事应当稍稍靠后再做,因为现在有比剿灭倭国更为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嗯?如今我大唐四周安宁,正是最好的出兵时机,难道还有什么比消除隐患更加的重要吗?”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间想起,刚才明明看到李治也一块进来了,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他这个现任的太子也应该参与进来,哪怕是只是在一旁认真的旁听,也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可是怎么一转眼的功夫,人就没影了呢。

    目光在殿内扫了一圈,直到回转过身子,才看到他正站在自己的侧后方,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一个锦盒,不由得有些气恼,于是重重的“哼”了一声。

    正在认真的、全神贯注的摆弄着手中锦盒的李治,被李世民的这一声给吓了一跳,抬起头发现父兄都正在看着自己,不由得有些慌张,赶紧把手中的锦盒藏于身后。

    李世民摇着头轻声叹了口气,并没有责备于他,而是温柔的说道:“为善,我和你三哥正在讨论很重要的事情,你也要认真的听。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发问。当然,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我们参考。”

    “是,父皇。”李治双手放于身前,毕恭毕敬的说道。

    见到李世民再次把目光集中到自己这里,李恪说道:“父皇,这几年我大唐的民间贸易已经全面复苏,比起前朝鼎盛时期已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来,对于铜钱的需求量便逐年增加。而我大唐本身铜矿并不多,如果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下去的话,只怕连二十年都用不了,即便是朝廷全力的制造铜钱,也很难满足需要。所以,儿臣以为未雨绸缪先行推进钱币的替代品才是重中之重。”

    李治这时在一旁插嘴道:“现在不是在实行铜币和绢等值使用吗?难道这还不足以解决铜钱的不足吗?”

    李世民和李恪想不到李治会突然间发问而且正中要点,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投到他的身上,并且饱含赞许之色。虽说两个人并没有开口表扬李治,但是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些忽视了他这个新进太子的存在,所以当他被两个人充满赞许的目光所注视时,神情显得有些的不自然。有些懦弱的问道:“难道……我说错了吗?”

    “没有。就目前来看,你所说的并没有错。只不过这只是暂时之策,并不能长此下去。百姓家中的富裕钱多了以后,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随着百姓们越来越富足,存下的钱也就会越来越多,但是我大唐的铜矿只有那么几座,根本就不够用的。绢则不适合长期存放,容易被虫蛀而且非常的占地方,用它来代替铜钱来流通并不适合。就比如你去集市购买珠宝等贵重物品,总不会让手下人拉着一大车的绢或者铜钱去购买吧。你是太子,这些事情可以不用去操心,但是普通的百姓呢?他们可不见得人人家里都能有车。所以在铜钱之上设置更高一级的流通钱币势在必行。”

    “三哥所说的我都明白了,但是我大唐的银矿也并不多吧?”

    李恪笑了笑说道:“这正是我所要说的问题所在。广州东南有一大岛名为爪哇,距离广州只有十余日的路程,岛上出产铁矿和金矿等矿石,正是我大唐所急需的矿产。而岛上除了一些原住民以外,就只有自先秦到前朝期间,逃到那里躲避战乱的我朝百姓。那里地广人稀,并没有正式的官府去统治。我大唐只要派出一支舰队,并且出动五万大军便可以轻松地将那里,并入到我大唐的版图之内。”

    “三哥,你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啊?”

    “上次江南之行,我们为什么要乘坐海船?就是为了向那些常年生活在海上的大唐水师,了解周边的情况。不然你以为乘坐海船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第四十章 扩张计划 下

    第四十章扩张计划下

    李恪的话说得李治有些脸红,不过幸好李恪只是随口一说,并非是在讽刺于他。他继续说道:“爪哇的东南数千里以外,有一个巨大的岛屿,面积几可达我大唐面积的一半,那里出产优质的铁矿石,出铁率超过两成半,远非我大唐的铁矿可以比拟的。另外那里还盛产白银,据说那里的白银储藏量,如果制造成银砖,足以建造一个皇城。这两个地方都是我大唐的水师,现在便可以到达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烟,从而避免了艰苦作战后才能占领的弊病。只要将这两个地方能够占领下来,我大唐将会有足够的黄金和白银用来做货币。”

    李治有些好奇,为什么自己的这个三哥,会对海外的情况如此的了解,但是害怕他会再说些令自己难看的话来,所以这才把到了嘴边的问题又咽了回去,转而继续听他介绍。

    “为德,据说这海上航行数千里可比不得路上行走,这万一要是发生什么变故,那可就是损失惨重啊。”

    “父皇多虑了。那些从极西方运送黑奴到我大唐来出售的海船,路途比这里还要远出许多,还不是照样的几个月便会往返一次,难不成我大唐的水师还不如那些贩奴船。”

    看到李世民还是有些犹豫,李恪继续说道:“儿臣有个打算,就是先派出一支船队,先行赶往这两个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等到带回来确切的消息以后,再出动大规模的船队前往开发。实不相瞒父皇,即便是开采矿石的劳力,儿臣也早就做好了打算。”

    “哦?说来听听。”

    “反正迟早也要与新罗和倭国开战,而寻找矿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到时候只要将他们这两个战败国国内的成年劳力,尽数押解到那些地方负责开采矿石便是。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掉我大唐劳力紧缺这一问题,又可以避免我大唐军队离开以后,他们在私底下图谋不轨的心思,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为德啊,这件事你一定是算计了很久了吧?不知道前往探路的人员,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给朕?”

    “泉州水师统领宣威将军陈华,其祖上几代都是水师将领,他本人也是一名航海经验极其丰富的将领,由他出任此番出海探险的任务,应该可以达成目的。”

    说到这里,李恪停顿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还想向你推荐一人,此人原名昆山奉,现在叫李忠。原本是回纥的一名将领,是儿臣在与回纥作战之时收下的。此人十分擅长草原作战,这两年多一直在跟随在李靖的身边,学习如何统兵作战,现在应该已经学有所成。所以儿臣以为,应该将之交给朝廷,用于征战西北战场。我大唐目前虽然在西域地区拥有都护府,但是力量还是有些偏弱,如今的西突厥已经大不如前,正是一举将之彻底的铲除的时候了。如果能够将西突厥的控制区域,并入到我大唐的版图之内,我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势必将大大的获得提升。西域一日不能彻底的平定,我大唐势必要被分散很大的精力去处理。与其没完没了的被动防御,不如一劳永逸的将这个问题根除掉。”

    李世民面露难色,说道:“西域地区用兵必须慎之又慎啊!那里距离中原路途遥远,一场战争所消耗的粮草,还不及运送途中消耗的一半。想要对西突厥发动大范围的作战,只怕是光是粮草的调拨,就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即便是今夏粮食丰收,恐怕都不足以支持到战争的最后。还有就是除了南方各道的府兵外,其他各道的府兵都刚刚经历了几场大规模的战争,正需要休养生息,故而想要对西突厥作战,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夏收过后才有可能。”

    “父皇只管放心,此番出征不需要朝廷出动一兵一卒,就连粮草也不用朝廷负责,只要朝廷出具一纸行文便可。有了朝廷的公文,儿臣便可以调动至少七万大军,前往天山内外去平定西突厥。”

    “七万人马?那你的营州兵岂不是只剩下一万余人了?!这要是有什么变故,东北地区岂不是变得不稳,此事万万不可。”

    “父皇只管放心,儿臣出动的七万人马,这其中有回纥兵三万、靺鞨兵三万以及一万契丹兵,却不包含营州兵一兵一卒。这些民族民风彪悍,如果长时间不让他们去作战的话,没准就能闹出点什么事情来。如今将他们远远地发配到西北去作战,既能除去西域的隐患,又方便儿臣趁机整合东北各族,从而使他们彻底的融入进我大唐中来,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所以恳请父皇应允。”

    李世民叹了口气:这个老三居然把数十万的各族人都迁入到东北地区,以至于当地的外族人口数量已经远超过大唐的人口,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相互之间居然能够非常和睦的相处,从未听说过那里出过什么乱子,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现在看来情况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安稳,暗地里也是暗潮汹涌啊!不然他也不会想出这么个办法来整合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不过具体要怎么做,需要朝廷怎样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