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191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191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浪费士卒们的生命?须知道我大唐要不是因为现在人口稀少,没有足够的士卒去占领打下来的地盘,只怕现在早已经将天竺和大食尽数纳入我大唐的版图之中了!所以我认为我家二郎的做法非但没有错,反倒应该予以嘉奖!”

    先前那名开口说话的老将,那也是当年的开国元勋,与房玄龄那也是几十年的交情了,说出那番话来也不过是随口之言,并没有任何的其它含意在其中。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下意识的感慨之言,居然会引来房玄龄如此之大的反应,有心反驳上几句,但是想到天子就在身边,自己这么说未免有挑拨之意,于是便不再开口说话。

    李世民见状马上便明白了双方的意思,也不就此发表任何的看法,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恪,笑着问道:“为德,这房遗爱是你麾下的战将,只有你才对他最为了解,不如你说说看他这么做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李世民这番话的含义非常的明白,房遗爱如今是营州大都督辽王李恪麾下的将领,而李恪拥有开府仪同三司的资格,最重要的是李恪的这个开府仪同三司可不是虚衔,而是实打实的可以开府建牙,可以设置三品以下官员的实差,也算是李世民对于他不能接任自己位置的一种补偿。李世民当政期间,正二品以上全部都是虚衔,也就是说宰相(唐朝没有宰相一职,尚书左右仆射便是宰相)也不过是从二品官职,正三品已经是六部尚书以及大都督级别的高官。李恪在分封自己麾下的将领时,只需向朝廷报备一声便可以。当然,李恪所封的官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能在他的治下有效,这些人都只能算是他的家将,要想再回到朝廷任职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要降职使用

    房遗爱如今已经成为了李恪的家将,一旦他离开李恪就意味着背叛,除非李恪被确认为有叛国行为,被朝廷收回了他的一切权力,否则的话朝廷一般来说是不会再予以重用房遗爱的。所以,房遗爱能否获得重用并不在于朝廷,而是在于李恪是否会重用他。

    李世民的这番话一出口,所有的人边都竖起了耳朵,想听一听李恪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李恪自然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于是笑了笑说道:“父皇有所不知,房遗爱这个家伙作战之时勇则勇矣,只是有一条不好,那就是太过于疏懒了。”说到这里见到房玄龄的脸色一变,也假装没有看到,继续说道:“如果儿臣没有判断错误的话,他此番作为就是因为懒得派兵登岛清剿岛上的倭人,这才采取炮击的方式将整个岛炸平的。”

    “哦?这样啊……”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的一皱。

    “父皇有所不知,这炮弹看似可以长期的保存,实际上也是有着使用的期限的。如果长期封存在库中不用的话,时间长了也会降低使用时的威力的。以我们目前的存放条件来看,最多存放五年的时间,这些个炮弹的效果就会下降两成左右,如果存放的时间更长的话,还有可能造成炮弹提前爆炸或者不能引爆的缺点。这几年来,儿臣那边生产的炮弹数量太多,偏偏这几年周边又是非常的太平,致使这些炮弹眼看着就要到期。房遗爱此举虽说有些浪费之嫌,不过将这些将要报废的炮弹投放在这些不重要的岛屿之上,倒也不为过。”

    说道对于弹药方面的理解,李恪被称之为当世第一人也不为过。既然他如此说,别的人也就都认为就当如此。听完他的解释后,神情最为紧张房玄龄不禁暗自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方俊这个臭小子没有胡来,不然我这张老脸就要被他丢尽了。

    听完李恪的解释,李世民却不禁皱了皱眉道:“如此说来,朝廷已经有近五年没有对外作战,库存的但要岂不是有很多已经到了期限?如果贸然使用的话岂不是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旁边一名工部的官员听后赶紧过来说道:“回禀陛下,四年前朝廷曾经给正在西域地区作战的辽王一部运送过一次弹药,当时便已经将库存的弹药消耗过半。其后由于周边没有战事发生,所以工部每年生产的但要并不多,加之炮兵经常需要实弹演练,所以每年都会有一定量的消耗,而这些消耗都是以陈旧的炮弹为主,所以工部所储存的炮弹基本上都是当年或者上一年度生产的。此番出战更是工部制造局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

    李恪也在一旁说道:“父皇只管放心,儿臣此番出征携带了四百艘船的弹药给养,足以支撑此番出征的用度。再说一旦大军登陆以后,便会有很多的船只空下来,大不了儿臣将这些船派回去再往这里运送便是,这一点您无需担心便是。”

    大唐军在岛上休整了五天以后,再度登船出海直奔九州岛而去。根据房遗爱之前侦查到的情报,大唐军决定兵分三路,分别于肥前国、萨摩国、日向国登陆,然后一路向东推进,最后于丰前国境内汇合。其中房遗爱为左路军统领营州下辖的五万兵马从九州岛西北侧的肥前国境内登陆,负责攻取肥前国、筑前国、筑后国三国;李绩作为右路军率领十万大唐军以程咬金为先锋,从九州岛东南侧的日向国登陆,负责攻取日向、丰前、丰后三国;最后一路则是李恪所率领的中军,以秦琼为先锋统领剩余十万大唐军在萨摩国登陆,负责攻取萨摩、大隅、肥后三国。

    李世民等随同他一同出征的老将们,则全部都集中在了李恪的中军。李恪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李世民说是此番出征的主将由李恪来担当,但是有他在李恪哪敢擅自做主。再有就是此番随同李世民出征的的文武官员共有近百位,但是真正可以派上用场的却并不多,数来数去也就是李绩、程咬金、秦琼三人的岁数稍显年轻,那也是五十出头了,其他人等向李靖、尉迟敬德这等武将都年事已高,根本就没有精力再领兵打仗,所以李恪只能将这些人都留在中军,然后紧紧看护好,唯恐会发生什么意外。而打这个名义上的中军主将,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这些人在后面观阵,所有的征战都交由秦琼来负责。

    大唐主力大军到来之前,房遗爱不但已经将九州岛周边的岛屿清剿了一遍,还将九州岛各国的海上力量给尽数摧毁,从而给大军的登陆作战创造出了良好的条件。以至于大唐的战船在抵达九州近海的时候,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骚扰。

    大唐的禺京级战船过于庞大,以至于无法靠近海滩。不过这也并不要紧,大唐战船上的神威大炮的射程可以达到十五里,战船完全可以在距离海岸十里外的地点,对倭国分布于海岸边的防御阵地进行覆盖式的炮击,等到将防御阵地彻底的摧毁以后,再向岸上派出登陆部队进行收尾工作。

    李恪所在的中军在抵达大隅近海的时候,已经接近了黄昏时分,经过和李世民以及朝中的众多老臣商议过后决定,由于时间临近黄昏,登陆部队没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起营寨,为了避免倭人在夜间发动偷袭,所以暂不进行登陆作战。不过也不能就此便宜了对方,先行对海岸进行一轮炮轰,震撼一下对方以打击他们的士气。

第六十章 出征倭国 四

    第六十章出征倭国四

    早在大唐灭百济的时候,倭国的军队便已经领教过了大唐神威大炮的威力。那一战过后,倭国的国王一边向大唐派来使团,又是赔罪又是进献大量的财宝以换取大唐的原谅,一边在国内修建防御工事,以应对大唐可能做出的征剿行动。说起来倭国人要比新罗人聪明的多,他们并没有全部精力都放在构筑城墙一类的防御工事上面,因为他们明白不管多么厚的城墙,都不可能阻挡住大唐的神威大炮,所以在表面上看来,他们确实是在沿海地区构筑了一条防御性的城墙,实际上构筑这道城墙的真正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迷惑可能会到来的大唐军队。

    实际上他们还另外构筑了一道防线,只不过这一道防线并非是在地面之上,而是建筑在地下。而且这道防御体系还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纯地下的工事,这种地下工事类似于地道,不过只有一人多深,然后在地道的上面用两层原木覆盖住,然后又用浮土掩埋其上。不过这些原木之上留有许多的洞眼,如果有人从上面经过的时候,就用长矛从这些洞眼中向上刺出。

    这样的地道一共建有三道,其中第一道防线就建在了城墙后面约三十丈的地方,比较阴险的是,第一道防线的前面还挖了一条深约五尺,宽约五尺的壕沟,而壕沟后侧的墙壁就是第一道地下防线的外墙,中间只有一道厚约一尺的泥土以及单根原木并行排列所组成墙壁。墙壁上布满了专供长矛伸出的孔洞,届时大唐的军队只要想从这里经过,不论是从壕沟上面跳跃而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先下到沟底,然后再爬上去,都无可避免的要遭受到长矛的突然袭击。

    这三道防线的每道之间相距约十五丈左右的距离,中间有连接两条地道的通道,以方便人员迅速的在地道内转移。除此之外,在这种全地下的地道后方,还有着一种半地下的掩体,这种半地下的掩体与后世的地堡非常相似,从正面看就像是一道矮墙,其中地下部分深约四尺,地面部分高约五尺,面向大海的一面留有射击孔,只不过这些个射击孔是为了方便弓箭手射出弓箭用的。这些个半地下的掩体全部设置在每条地道的后面,掩体的上方也是用原木做顶,只不过覆盖在上面的土要远远的厚于地道的表层。为了掩盖这些个射击用的孔洞,他们还特意在掩体的外面种上野草作为掩护,使得不知道的人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大唐的军队发动攻势的时候,首先由半地下掩体中的弓箭兵阻挡对方的进攻步伐,然后再由地道内的己方士卒杀伤挤作一团的对方士卒。最为阴险的是,这两道防御工事,居然是建在了防御城墙的后面。

    大唐军队的中路在抵达大隅附近海域的当天,由于时间已经接近黄昏,所以并没有进行登陆作战,只是对着岸边的防御城墙进行了长达半个时辰的狂轰乱炸,直到将城墙炸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这才罢手,然后在靖海舰的团团围护下进行休整。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大唐的舰队便再一次的对着倭国那道千疮百孔的城墙发动了进攻,为了确保登陆部队的安全,这一次不但对拿到城墙发动的炮击,同时还对其后约一里的范围内进行延伸炮击,直到确认已经这里彻彻底底的用炮火梳理了一遍以后,这才放下靖海舰作为登陆艇,护送着大唐的士卒向岸边划去。

    倭国人当初在建立防御城墙的时候,由于要考虑到海水涨潮的因素,所以这道城墙建在了距离海边约有两里多地的地势较高的地方。大唐的炮火在早上响起的时候,城墙之上还零零散散的有着几股负责巡逻的倭国士卒。等到炮火过后,这些个倭国士卒要么早已经逃之夭夭,要就已经变成了肉糜,总之城墙之上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登陆部队很快便在海岸边设立了数处登陆点,并且派出大量的士卒负责警戒,以确保后面登陆的士卒的安全。当登陆的士卒数量超过五千后,这些士卒开始向城墙进发。通过城墙处一些破损的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