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初唐第一猛将 >

第77章

初唐第一猛将-第77章

小说: 初唐第一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在各道设置高于刺史的一级的固定官职。就像是此次的洪灾,如果有一个高于各州刺史的官员存在,便可以根据各州的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调配,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另外,还有一项规定令李恪非常的反感。那就是各州各县明明建有粮仓,但是当地官员并没有权利开仓放粮,必须要经过朝廷的批准以后才可以,否则的话则要冒丢官甚至坐牢的为危险。此次江南之行,他是深有体会,其中的几个县、州就是因为当地的官员不敢擅自开仓放赈,这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不过令李恪感到欣慰的是,很多的地方官员都能够在危机的关头,以灾民的生死为重,冒着违反朝廷旨意的危险,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主动打开粮仓放赈。

    原本,李恪对于苏州以及杭州刺史在此次抗洪救灾的的过程中,空守着粮仓却墨守成规的等待朝廷救援深感不满,但是看在他们也在职责范围之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并且没有丝毫的疏忽大意的地方,所以也只能在暗地里说他们是平庸无能之辈,表面上还要夸奖他们在工作中的尽职尽责。

    江南道的赈灾任务终于可以告一段落,李恪也就准备起身赶往岭南道。岭南道今夏也曾经遭受暴雨的侵袭,不过万幸的是并没有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李世民之所以会委派李恪前往岭南,其中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岭南地区距离中原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当地又多为少数民族,此次朝廷派出巡察使,而且还是亲王殿下,显示朝廷重视当地疾苦、安抚民心才是此行的最主要的目的。其二是自打李恪向李世民讲述了南海外有大唐急需的金、铁矿藏以后,李世民大为心动,有让李恪到岭南实际考察一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将来造船出海的基地的目的在其中。

    江南前往岭南,有两条路可供李恪选择。一是走旱路,出杭州一路南行经台州、括州进入岭南的建州,然后再转向东南前往唐初时岭南最为繁华的海港城市之一的泉州。当时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天竺、大食乃至欧洲的货物,都是通过这里然后再由陆路运往大唐内地的。另外一条则是走海路,从杭州乘船出海,然后一路向南直抵泉州。

    两条路各有优缺点,陆路赶往泉州,一路之上多为山路,即便是乘坐马车,也是非常之颠簸,而且路途非常遥远,一路行来非常劳累;走海路前往泉州,相对来讲就要轻松许多,可以免去一路之上的颠簸之苦,而且路程上也要短上很多。只不过,没有出过海的人,很难接受海上行驶的晕船滋味,头一次出海之人,在最初的几天里,通常都会头晕恶心,甚至大吐特吐。不过只要克服掉晕船所带来的不便以后,就会比走陆路轻松得多。

    对于到底是走陆路还是走海路前往泉州,李恪一时难以下定决心,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那个妹妹李明达是否经受得起晕船的折磨。如果按照他和李世民的意思,他这一次就要乘坐海船出海,提前感受一下大唐海军的航海能力,就应为李明达的存在,才使得他不得不考虑,是否有必要改走陆路前往泉州。

    唉,俺咋和那个林妹妹似的,动不动就生病嘞?刚想好好的爆发两天,该死的感冒就来给俺添乱。从睡醒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的用掉了一卷手纸。俺那可怜的鼻子啊,都已经被俺揉成酒糟鼻了……今天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写下去了,字数有点少,大家就将就着点吧。 漫步在这里向大家赔罪了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三十三章 出海

    第三十三章 出海

    思之再三,李恪最终决定让李治和李明达走陆路前往泉州,而自己则走海路前往泉州。在得知李恪的这一决定后,李治和李明达两个小家伙非常坚决的予以反对,并且片刻也不让李恪离开他们二人的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大有不改变主意就让他不得安宁的架势。

    李恪为此苦口婆心的劝说了两个人整整两天,谁知两个人算是铁了心,不管他如何的劝说,始终把脑袋摇得向拨浪鼓一般,就是不肯同意。无奈之余,李恪只好拿出兄长的架子,板着脸教训了两个人一番,谁知以往百试百灵的法子,这一次也失去了作用。

    就在他无可奈何的时候,神秘消失了半个多月的孙思邈,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并且告诉他可以确保李明达的安全。既然得到他的保证,李恪也就不再和两个小家伙较劲。

    杭州湾内,停留着专门为李恪前往泉州而准备的一大五小六艘海上战船。最大的一艘居然长达二十丈(四十五米左右)开外,宽也有近四丈,船帆加船桨的混合动力。这些还不能令李恪吃惊,最为令李恪想不到的是,船的两侧以及船的尾部,居然安装有推进器。这种推进器外形就如同水车,由设在船舱底部的工作间内的水手,通过人力蹬踏产生动能,再通过传输工具,把动能传送到船两侧以及船尾的推进器,使得战舰向前行驶,这可以说是最为古老的机械推进器。小一点的战船也有十丈以上,只不过这些小一点的战船并没有安装推进器,只是依靠船帆以及船桨作为动力。

    李治和李明达在此之前都没有见到过海船,来到船上以后都兴奋不已,追在船员的后面不停地问这问那。虽说两个人都是小孩子,可是王爷和公主的身份摆在那里,船员们哪敢怠慢,不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都不得不耐心的予以解答。

    后世的刘子光,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再加上所在的城市属于内陆城市,所以也没有真正的到过海边,就更不要说坐过海船了。一直到他来到唐朝之前,坐过的最大的船也不过是公园里的十几个人的游船。此刻登上这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大海船,心情也是十分的激动。只不过他已经是成年人,所以表现的要比李治他们俩沉稳得多。

    进入船舱,李恪发现这个时代的战船之上的设施,居然是如此的简陋,后世中耳熟能详的航海用具,在这里居然一件都没有看到。为此他不禁有些好奇,这个时代的船员在海中行驶的时候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对于李恪的疑问,船长、泉州水师统领宣威将军陈华的解释是:全凭个人经验进行判断,除此之外没有刚好的办法了。

    李恪听后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难怪这个时代航海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感情是这么回事!想想不久的将来,自己很有可能会亲帅一支船队,深入海洋征战四方。如果也是像现在这样,全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去统领一支船队,恐怕都不等发现澳洲,就会全军覆没。

    船队以后,李恪并没有产生任何的不适,这一点不但令所有的船员感到意外,就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战船可远远的比不上后世的轮船平稳,即便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依然会产生上下的浮动,按理说初次乘坐海船的人,都应该有个适应的过程才对,可是自己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呢?难道说自己命中注定就适合在海上征战?

    李恪的亲卫们以及李治此刻都已经头晕目眩,腿脚发软,而且更是趴在甲板之上吐得一塌糊涂,恨不得把三年前吃的东西都吐出来,胃里才能好受一些。倒是身体一向嬴弱的李明达,也和李恪一样没有任何的不适,此刻正拿着李恪在离开京城前,才送给李治的单筒望远镜四处张望。

    李恪看到后不由得心中一动。望远镜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是一大一小两个透镜对好焦距便可以使用。只不过这个时代,一切都是全凭手工打造,青铜打造的镜筒制作起来非常的容易,但是上面的两片透镜镜片,却需要一个熟练的工匠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打磨,才能达到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望远镜在一段时间内,这能成为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当初李恪奉旨回京的时候,一共也不过带回去五套望远镜。其中的三套作为贡品给了李世民,一套作为礼物送给了李治,剩下的一套则留给了自己。这五套望远镜,都是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过的,镜筒上有着精美的图案,完全可以当做工艺品加以保存。

    作为军用物资,陆地之上暂时还没有多大的用场,不过用在海船之上,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李恪从李明达那里要过望远镜,来到陈华的身边,把望远镜交到他的手中之后,又教给他该如何的使用。陈华在得知手中的这个东西,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的时候,先是有些怀疑,等到拿起望远镜向远处望去的时候,虽说四周一片汪洋,并没有什么参照物,但是却可以轻松的看清楚远处的海面。像是要证实什么似的,把正在瞭望台上瞭望的士卒叫了下来,然后他自己爬了上去。时间过了不久,瞭望台上传来他惊奇的呼喊声。很快的陈华又回到了李恪的身边,语无伦次的向他叙述自己清晰地可以看到几十里以外一条跃出水面的大鱼。那神态和举止就如同一个小孩子,刚刚发现了一个好玩儿的东西,然后再和别人炫耀一般,完全不记得这个望远镜的主人就是他正在炫耀的对象。

    李恪也不气恼,只是笑着问他这个望远镜对于海上行船是否有帮助。陈华立即把头点的就像一只磕头虫一般,并且还说出了望远镜对于海上行船的诸多好处来。说完之后,用充满渴望的目光注视着李恪。李恪又怎么会不知道他的那点小心思,不过却没有答应把眼前的这个望远镜送给他。看到他满是失望的神色,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这个望远镜是他送给李治的礼物,哪能从小孩子的手中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呢。不过又劝他不要着急,等到船在泉州靠岸以后,他便会给营州方面去信,让他们尽快的送过来一批望远镜,争取做到每艘战船上都能够配置一套望远镜。同时又告诉他,等到了泉州之后,还会有更好的东西会送给他,包管他做梦都会笑醒。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三十四章 冤情

    第三十四章 冤情

    看到陈华有些不相信,李恪开始向他讲述可以辨别方向的指南针,可以确定精准坐标的六分仪,可以投掷出去在落地时爆炸开来,造成大面积伤亡的炮弹以及不用人力蹬踏,就可以让战船跑得比陆地上的战马还要快的蒸汽机。说完这些的时候,李恪发现陈华前襟已经完全被他自己的口水给打湿,于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刚走出去没有两部,陈华又追了上来,不停地追问,他所说的都是不是真的,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这些不但没有见过,就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正趴在甲板上痛快淋漓的大吐特吐的郝童,见到陈华居然敢怀疑瞭望所说的话,不由得心中极为不快,强忍住一吐千里的**,站起身傲然的告诉陈华,这个世界上只要是辽王殿下说过的,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听完郝童的话,李恪心中无比的畅快。能被手下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崇拜,实在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回过身告诉了陈华一个秘密:朝廷正策划着未来几年之内大力发展海战的实力,目前工部正在加紧研制一批很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