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汉封疆 >

第267章

大汉封疆-第267章

小说: 大汉封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霍光离开长安的时候,右扶风还有上官桀带回的七八万大军,当霍光的八万骑兵返回居延泽的时候,王元便将蜀郡三万精锐布置在了北方防线,至于梁国与淄川国的军队自然是返回了自己的国家。后来刘进实行休养生息之策,又将右扶风的军队再次解散了三万,剩余的全部调往了北方扬武侯麾下。这支近八万人的军队,也成了大汉目前唯一的一支常备大军,而且在经过几番大战和王元的训练之下,这还是一支真正的精锐,其步战之强更是古今未有。

    “北方云中朔方等郡只余下了两万精锐,全部是王元的心腹在统领,这些人就是最早他做右辅都尉时手下的校尉。另外六万大军全部屯于安定,扬武侯依然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而朔方云中一带的外长城以北,如今已经成了儿单于所部的牧场,这是一条被皇帝称为‘胡人驻边’的策略,估计你的乌雅女王很快也会有消息送来了!”

    “皇帝接受了乌师庐称臣?混账。。。。。。让胡人驻边?这是谁提出来的?”一开始听到扬武侯几万大军布防安定郡,霍光都还没怎么在意,倒是最后一句‘胡人驻边’让他怒不可竭的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案几上。

    “廷尉丙吉。。。。。”霍棠淡淡的说道,她无法认识到胡人驻边的深远影响,相比于这个并不怎么被世人关注的变化,她更在意安定那六万大军。

    “胡人驻边。。。。。真是大汉功臣。。。。。皇帝家的大恩人啊。。。。。”霍光喟然长叹,他从未想到自己一再强调的事,竟然最后毁在了丙吉这个刘氏恩人手中。

    “算了。。。。。。匈奴左部已经迁徙,事情已成无法更改,传令乌雅吧,让她带大军来敦煌。恐怕以后将会出现南北匈奴两部了!”霍光叹了口气说道,他知道皇帝一旦接受乌师庐称臣,乌雅便无法直接进攻匈奴左部了。

    而这一切也正如霍光所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确实形成了南北两部,北匈奴相对独立,是一个*****的国家,历任教皇便是北匈奴女王。而南匈奴紧邻大汉北部,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外属国,依然由单于统治,并且在逐渐接受汉人文化的同时,渐渐演变成了半牧半耕的文明。南北匈奴长期对峙征战不休,史称匈奴南北之争。

    “那二哥看看这份诏书吧,可是与二哥有关哦?小妹先恭喜二哥!”霍棠一脸古怪的看着霍光,将案几上的锦缎诏书向前一推,这次她不打算直接告诉霍光了,而是要霍光自己去看上面的内容。

    “何喜之有?”霍光也是有些好奇的拿起诏书,嘴里嘀咕了一句便展开诏书看了起来。

    霍棠没有继续回答,只是一脸笑意的看着霍光,而霍光看着诏书,脸上变化也极其精彩。

    “胡闹。。。。。。他们就如此不放心孤?”霍光放下诏书,神情有些难看,不过更多的则是失望。这份正是刘进赐婚将江都长公主下嫁安阳王的诏书。

    “以小妹看来,这恐怕正是你那得意弟子刘细君的杰作,二哥倒是艳福不浅啊。。。。。”霍棠语气怪怪的说道,她倒是一下就猜出了这就是刘细君想出来的。当年霍光还是西域大都督的时候,刘细君时常去侯府打听霍光的消息,也经常向霍棠请教一些问题,对于刘细君的了解,霍棠甚至还超过了霍光。霍棠早就发现,刘细君虽然掩饰的很好,但是对霍光的关注却有些太过了。

    “没想到啊。。。。。。她终究逃不掉和亲的命运。”霍光有些感慨的说道,刘细君因为他的关系,改变了原本和亲乌孙的命运,不过到头来宿命依然让她走上了和亲之路,只不过和亲的对象变成了霍光。

    “这可不一样,这可是她自己选择的,而且她贵为长公主,普天之下也只有二哥有资格娶她了,或许那小丫头心中还高兴也说不定呢?”霍棠似乎完全能够明白刘细君的心思,神情之中还多少有些羡慕的味道。

    “既然长公主已经在路上了,便去准备迎娶公主的礼仪吧。”霍光放下诏书,看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只是淡淡的吩咐了一句,他也算承认了迎娶刘细君这件事。作为大汉臣子很多事情,他也依然需要顾及皇帝的面子,诏书下达事情便已经成为事实。

    长安西门外,浩大的仪仗缓缓向西而行,这正是江都长公主出嫁的队伍。华丽的车驾之中,刘细君一身盛装,她怀中抱着一把自己制作的阮,目光透过车帘看向遥远的西方,似乎眼神之中真有些许期待。

    长公主的仪仗行进的非常缓慢,当她浩大的仪仗渡过河水踏上河西之地的时候,北匈奴女王已经带着五万精骑先一步来到了敦煌。

    在没有任何欢迎和仪仗开道的情况下,北匈奴女王乌雅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走进了安阳王宫,没人阻拦也没人迎接,就仿佛普通人回家一般。而安阳王霍光,直接在王宫的花园,月牙泉边接见了北匈奴女王。

    “念君,还不拜见安阳王殿下?”乌雅拉着身后小女孩的手,示意她拜见霍光。

    “臣女念君拜见大王。”小女孩有些胆怯,但在乌雅的提醒下,还是壮着胆子对着霍光一拜,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用的也是标准的汉人礼仪和标准的汉语。

    “念君?她是谁?”听到小姑娘的名字,霍光心中咯噔一下。他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女孩,万幸这个小女孩一副标准的匈奴人样貌,并无半点汉人的特征,这让霍光又微微安心不少。

    “呵呵,殿下好像有些害怕?放心吧。。。。。她是个匈奴孩子,她的父母因战乱而死,是我将她养大的,现在她是拜月教的圣女,也会是继我之后的北匈奴女王。”乌雅看到霍光的表情变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不过玩笑之后,她又很郑重的介绍起了这个名叫念君的小女孩。

    “原来如此。。。。。看来你已经想好了未来北匈奴要走的道路了!”霍光心中长舒了一口气,不过对乌雅给这个小姑娘取这样一个名字,他也只能心中苦笑。

    霍也一直没有想到如何解决北匈奴统治传承的问题,现在乌雅带这个叫念君的小女孩来见自己,看来她已经想到了北匈奴未来的道路。

    “殿下看看这个吧。”乌雅莞尔一笑,从怀着取出一本书册递给霍光。

    接过书册,霍光微微一愣,这正是两年前他亲手所书,在落下闳推算出月蚀后写给乌雅的,那本以教立国的计划书。

    书还是那本书,甚至里面的主要内容还是霍光所写,只不过很多地方出现了更多小字注解,而在书册后半部,全部是乌雅字记写下的一行行文字。

    霍光看着那些多出来的字迹,原本的内容他不需要看,只需要知道乌雅的想法就行了。就在霍光翻阅的同时,乌雅的声音也在霍光身旁响起。

    “我修改了教义,在我这个教皇之下,还有一位圣女。这个圣女是每位教皇继位之初便要选出来了,她自成为圣女开始,便需要来安阳国侍奉帕茵斯提,待上任教皇即将去世时,圣女便会被迎回匈奴成为新一任教皇,同时自动成为匈奴女王。”

    “帕茵斯提?这是何意?”霍光合上书册,他发现除了那些比较浅显的教义,其它的东西他看了也不甚明白,还不如直接听乌雅说来的简单。

    “自然就是殿下你了,众神之王!”乌雅走到了霍光身前,两人相距不过三尺,乌雅对着霍光微微躬身低头,挽起的发髻几乎要触碰到霍光的胸膛。

    霍光大概明白了乌雅修改了什么教义,无外乎就是在教义中增加了另一个被称作帕茵斯提的存在。不管这个所谓的众神之王存在不存在,反正在狂热的宗教中一旦认定了,那么不存在的也就存在了,甚至这些狂热教徒都不会去怀疑,教中圣女生活在什么地方,更加不会因为圣女不在匈奴而生出什么异心,这就是宗教政权的与众不同!

    乌雅已经不再年轻,她的年纪甚至与霍光不相上下,一个年近四十的女人,早已过了风华正盛,甚至风韵犹存都已经不适合形容乌雅了,不过她身上女王所独有的高贵气质却是这个时代其她女人所不具备的。

    “你是说要让念君生活在王宫之中?真是另类的联姻方式啊。。。。。就让她以后跟着太子吧。”霍光伸手扶起了乌雅,又看了一眼叫念君的匈奴小姑娘。

    霍光看得出来,乌雅让匈奴圣女自幼生活在安阳王宫,就是一种另类的联姻方式。这并不是乌雅真的在向他或者向安阳国效忠,而是在乌雅的计划中,这样发展下去某一代安阳王甚至有可能会是匈奴圣女的后代。而匈奴女王的继承并非靠血缘,如此一来匈奴依然是匈奴,而安阳王极有可能在某一代成为匈奴女王的儿子。

    这是一个并不算隐蔽的布局,但是霍光即便知道,也要接受这样的方式,因为同样安阳国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代代的掌握北匈奴大权。无论是将匈奴圣女当女儿养,还是当女人养,都可以在未来圣女继位后继续掌控北匈奴。

    这一代霍光可以让乌雅效忠,但是等乌雅死去,霍光也不在的时候,安阳国便彻底断绝了与北匈奴的联系,到时候能互为友邦就算不错了,根本无法像现在这样,一道安阳王的旨意就可调动数万北匈奴骑兵。

    霍光已经不需要培养与这个叫念君的小女孩之间的感情了,他便直接让念君与霍安一同生活。因为这两个孩子之间年纪相仿,将来无论发展出兄妹之情,还是夫妻之情,对安阳国继续掌控北匈奴都是好事。

    至于未来是北匈奴继续为附庸,还是安阳国成为北匈奴附庸,霍光反倒并不怎么在意了,他相信只要自己的子孙贤明自然能保证家国昌盛,而如果子孙后代昏聩,即便没有北匈奴,这个国家和家族也无法存续,那些事就不是霍光能管的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算计,又有些以后人为赌注的豪赌。

    “听说殿下即将迎娶大汉的长公主了,妾身此番岂不是还能留下来喝上殿下的喜酒?”乌雅见霍光已经同意下来,脸上却是突然露出古怪的神色,提到了几日后的婚事,霍光发现乌雅的神情与霍棠有几分相似。

    “另一场政治联姻罢了。。。。。。这里你想住多久都行!”霍光轻轻的笑了笑,有些无所谓的说道。

第三三二章 家事难过天下事

    江都长公主的仪仗来到了河水西岸,便有安阳国的官吏和军队前来迎接。因为是长公主仪仗,规格算是非常高了,这次虽然霍光没有亲自迎接,但也派了理藩院君杜延年亲自在河水西岸恭候。

    刘细君离开河西也有快两年了,不过短短的两年,他发现这里的变化也非常的巨大了。一条从武威直通敦煌的直道不知何时已经修建完成,队伍行进的速度比先前竟然快了近一半。而刘细君也发现,整个河西大地大量的军队和物资不断地向着敦煌汇聚。整个河西似乎都在高速的运转着。

    虽然大汉这一年多来也在生机勃勃的发展,但是依然比不上河西之地这种高速紧张的节奏。这种感觉就好像尽力而为与全力以赴之间的差距,而河西之地便是后者。

    敦煌城这座几年前还是一座仅供往来商旅驻留补给的小城,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河西乃至西域的第一大城,城池的规模与人口即便放在大汉也是一等一的大城,虽然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