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寨主嫁到 >

第240章

寨主嫁到-第240章

小说: 寨主嫁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根一愣:“啥校尉?我是暗地里的人,寨主没给京城的兄弟封官儿。”

    金大人默。

    葛根又道:“挖的还行吧,正经挖过坟的兄弟没来,不然挖的更快更好。也不是最近才挖,寨主说兔子三窟,原本那边就挖了别的,等来了信,咱才动手往这边挖。快得很。”

    果然是摸金校尉的手艺啊,金大人暗想,估计所有他们的地盘,下头都有那么一两条密道。

    “成,兄弟们定的位置没差。老太爷老太太,剩下就是加固扩展的活计了,这个您两位得跟人嘱咐嘱咐,别进这屋了,尤其这床底下,可别让人瞧了,等咱兄弟都收拾好再跟您说。”

    “这床要不要搬了?”

    “等上头地砖咱给恢复原样了,那时候咱装成木匠进来给弄个暗格,方便您进来。”

    说完,几人抖抖身子,又挨个爬了进去,肚皮贴着地板,脑袋偏着,跟壁虎似的。

    等人走了,没了声响,金夫人忽然对金大人道:“床低了些,早知道当年就该把床脚做高些。”

    金大人嘴角一抽,这床是你的嫁妆,那时候的你看我一眼都脸红,能想到有朝一日你的小女儿会让她的手下挖地道直挖到你床底下?

    金夫人几下把床铺弄好,放下床幔,躺在里头拍着胸脯:“突然感觉很安心。”

    金大人差点儿咳出来,呵呵,床底一个大洞你反而安心了。

    “睡吧,地道好,地道好,真要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能送出去了。”

    别说,还真的挺安心。

    金夫人却来了兴致:“说到孩子,我跟你说,好几家夫人都来我这儿探口风,想给咱诚儿说续弦呢。”

    金大人想,一时半会不用睡了。

    “咱家情况未明,不好连累人家女儿。”

    “我知道,”金夫人眼睛闪闪亮:“但来了好几家呢,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们诚儿教的好,续娶也是香饽饽呢。”

    “是是,都是夫人教的好。”

    “当然是我教的好。你看诚儿,人家抢着要吧?竞天更是让那两个死心塌地,还有”金夫人热烈的语气一顿,翻了个身:“睡吧。”

    金大人无声一叹,从后头抱住她:“睡吧。”

第三百八十四章 和谐翡翠城(二更)

    竞天与卫同先来的是翡翠城,这里前后迁来已有万余人,等后头若是再来淦州的百姓,便要在附近另选址。翡翠城面朝碧绿大海,一派欣欣向荣。

    黎铁华并不在这里,这里都是土生土长的淦州人,坚定的竞天拥护者。当初竞天和众人商议的那些规则拿到这里来,只是让认字的先生给大家念了一遍,讲了一遍,人们就点点头,各自忙活去了。

    反正寨主又不会害大家,还与先生道:“一听就是为大家好的,咱们是粗人,记不住那许多,劳烦先生帮留意着,哪里做的不是寨主的意思咱立即改。”

    平淡的如同今天中午要加个菜一般。

    看得先生佩服之极,对竞天。

    这先生是随着规矩一起来的,是张大人的儿子。海岛要开展教育工作,张大人就把自己一个儿子弄了来,当先生。

    张先生才二十许,初听闻海岛的事,吃惊之余并不看好,但老父之命,不得不来,况且,他也是真心感激竞天。来到翡翠城,大吃一惊,所谓人心凝聚,其力断金,那么一座极具风情自有特色的小城竟然建成了,没有高大华美,但不输生熟城市的繁荣和谐。

    张先生就留下了,翡翠城中心建起宽敞的学堂,明亮的屋宇,好学的学子,张先生带着几个书生开始了教学生涯。所有孩子必须来上学,这是严令,按年龄资质底子分成好几个班,还有成人班,自愿来的,每天,张先生带着人脚打后脑勺。

    见到竞天,张先生不好意思笑,他还是头一次见真人。郑重谢过竞天的救命之恩,立即诉苦:“人不够用啊,寨主再派些读书人来。”

    竞天当即答应,再穷不能穷教育。

    “屋也不够用,大家伙儿帮着又扩建了,可孩子太多,咱照看不来,有不少孩子只得留在家里。”

    那可不行。

    “既然地方够用,让所有孩子都来,先生不够,招几个保育员。耳濡目染养成良好习惯更重要。”竞天嘱咐张先生:“这个张先生可以自己来吧?保育员,保护培育的意思,招整齐干净体力好的,懂规矩素质高,言传身教给孩子们做榜样。”

    张先生有些为难:“可男人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怕是没人愿意来看孩子。”

    “找女人啊。”竞天诧异道:“男人心多粗啊,又不会哄人,找有孩子的妇人来。”

    张先生呆了呆:“女先生?”

    竞天挑眉:“如果她们有学识,便是先生。若是不识字,就做保育员。薪资你看着定。以后学校正规了,定是男女先生都有,张先生这是要男女避嫌?”

    张先生愣了愣:“没,只是一时没想到。”

    竞天的“规矩”里没明说,但也表示的很明显,男人女人都一样,男娃女娃更是都一样。只要是个人,就有权利通过劳动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属于自己的地位属于自己的权利,哪个剥夺别人的物品甚至生命,都有严厉的处罚前头等着。

    不过,翡翠城这里还未曾有人犯过。

    这是要改天换地呀,张先生默默想。

    两人又往别处去,走到哪里人们都亲切的招呼,妇人们端出美味的食物给两人尝,大多是岛上的特色。

    卫同端着个木盘子,里头放的是炸过的薄片,仔细尝:“这个味道不错。方才吃的是蒸过的吧?跟地瓜有点儿相像。是什么?”

    “正是你惦记的面包果呀。喏,前面就是。”竞天指着一户人家屋后的大树。

    卫同看去,只见那树足有三丈多高,甚是粗壮,顶着浓绿的大叶片,枝桠间垂着圆圆的绿色球体。

    “就是那个?直接吃?”

    “嗯,这种树能不停结果子,刨开吃里头的瓤,蒸烤炸,完全可以当主食,不过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很习惯。”

    卫同又捏起一片:“我看大家适应的挺好。”

    “嗯。这树挺有用,果子能吃,树干能盖房也能做小船还好种。以后人多了,可以适当的多种些。不过,岛上还有更多能吃的,大家种的粮食长的也挺好。”

    说话间,到了开辟的农田处,挨着弯曲的河流,一块块农田紧紧排列,拜这全年无差的天气所赐,有种小麦的也有种水稻的,还有豆子花生蔬菜的,还有几块是棉花。

    来问好的老农笑眯眯解释:“啥样咱都种上点儿,看哪一种适合长,下次再集中种。”

    竞天点头:“都有收成吧?”

    “有,有,”老农笑得一脸褶子:“多少都有,足够吃足够吃。”笑着笑着想起什么来:“寨主,咱这交粮赋是怎么个章程?”

    竞天愣了愣,笑:“这又不是朝廷的地方,都自己收着。”

    老农摇头:“当然不是给朝廷,是给寨主您啊。这么一大摊子都是寨主张罗起来的,不交粮,岂不是吃白食儿呢?况且,咱的水兵营咱不自己养着谁养着?我听着,不是还得跟西炎人打仗?”

    啊?

    又有人听见动静跑过来,纷纷附和:“是啊寨主,咱离着远也要出份力,留着够自家吃的,别的都运回去给兄弟们。”

    竞天眨眨眼没拒绝:“行,那大家伙儿多种些好了,攒着,攒多了就运回去。”

    “哎,好。”又呼啦散开伺候庄稼去了。

    竞天不放心的嘱咐没跟着离去的老农:“老伯,您记着嘱咐大家伙儿,种地就种地,可别到处乱开荒。种不来的千万别乱种。”

    “知道知道,不就是寨主说的那啥平衡啥环境的,大家都记着呢,每次开地,都是大家伙儿看好了,大片大片在一起的,没到处刨。不影响长庄稼的树的草啊,咱也原样留着呢。”

    “那就好。”要是把这美丽的地方给祸祸成沙漠,她不得内疚一辈子。

    “嘿嘿,这么好看的景儿,咱可舍不得弄坏,还有那袋鼠啊鸟啊啥的,也没人捉,记着少寨主喜欢呢。诶,对了,寨主啊,少寨主啥时候来啊?顶漂亮的贝壳都给攒了好几箩筐了。”

    “快了,肯定来这边过冬。”

    翡翠城一切都好,两人便坐了船去另一处,仿照翡翠城的名字,叫明珠城。那里也是靠着海边,没有翡翠城人多,只有几千人,主要是当初从各地买来的人。

    这里便没有翡翠城那般和谐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就凭这个(三更)

    这次带来的一万难民,便是安置到明珠城去的。竞天和卫同赶到明珠城,只晚了三天。一到地方,就有一出戏在等着她看。

    一片空地上,摆了一张长条桌子,坐在后头的人正是张先生黎铁华和俏脸如霜的杜仪娘。

    这几人全在这里,看来是翡翠城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全来镇压明珠城了。

    前头有个跪坐在地上的妇人,揽着几个孩子,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旁边立着个男人,吊儿郎当的抱着胳膊。

    看几人的穿戴,是这次才来的难民。

    走近几步,看见了黎小泽,这小子又黑了,呲着两排牙瞪着中间那男人。

    “让开,让开,寨主来了。”

    人群惊讶回头,这里的人除了自己人都没见过竞天,此时扭头去看,只见一男一女相携而来,男的俊美英武,女的貌美自带一股英气,走动之间平视前方脸色淡然,天生一股威仪与威信。

    杜仪娘惊喜,忙迎上去:“还以为你要过几日才来。”明知道却还不甘心的往她身后望,没有,不悦道:“怎么的不带朝儿来?”

    竞天笑笑:“来的急,而且,乌婆婆拘着她学东西不放人。”

    杜仪娘眼风一扫就落到黎小泽身上去了,狠狠一刮,黎小泽顿时缩脖子。

    竞天暗笑,这小子定是又不好好读书了。

    “嫂子,这是怎么了?”

    杜仪娘拉着她的手走到桌子后头,黎铁华和张先生已经站起来迎她,竞天点点头坐在中间那把椅子上。

    卫同见左右两边椅子,三人都站在一边,自己也跟着站住了。

    “还不是这家人的破事。”杜仪娘愤愤。

    这家人是从锦州过来的,家里是种桑树养蚕的,大水一来冲了蚕房泡了桑树,一家人就逃荒去了淦州,后听从水匪安排,做了第一批移民海岛的难民。

    海岛上规矩,不论大人小孩必须做活才有的吃,除非动不了的老人和婴儿。这家没老人,只一男一女和四个孩子,孩子大的十一二了,小的也有四五岁。男人分了砍树建房子的活计,女人分了做饭洗衣搬土的任务,几个小的背树枝晒柴火采果子也都做的来,并没有闲人。

    有专门的人记工,按完成的数量质量折成工分,再按着工分发粮食。活计累,工分多,做的多,自然也多。

    这一家并无拖累,人人有活做,人人有粮分,按说,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偏就出了问题。

    男人个头大,饭量大,自己分的粮食吃不饱,就抢了媳妇的,不够,又抢孩子的。来了三天,四个孩子已经饿了两天了,今儿最小的那个女娃摘果子时一晃悠,饿晕了。

    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