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帝后心术 >

第230章

帝后心术-第230章

小说: 帝后心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那轩王自回京之后,便一直在府上寻欢做乐,整日醉得不省人事。

    罢了,他正值年轻有为之时,废了双腿。

    皋帝能够体会他心中的苦闷。

    张公公说到这里,皋帝也不再追问。轩王--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过了会儿,皋帝又问,“俊楠接触政务比其他皇子都晚,他最近一直在翰林院苦读,也不知进展如何了。。。。。。”

    张公公回道:“蓉王殿下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年龄到了,却比其他皇子要略显不谙世事了些,所以学得慢些……”

    皋帝听完之后点点头。

    将手按在一搭奏章上面。

    沉思半饷,最后道:“你一会儿将这些奏章给俊楠送过去,让他细细读过去之后,先初步做一个筛选,捡重要的放在最上面,再交回养心殿来。”

    张公公这才明白了半分,逐道:“现在不是祁王殿下监国吗?如何。。。。。。”

    皋帝蹙眉,气色极为不好。

    他不是没有想到祁王。

    相反,祁王二字一直在他脑子中转动。

    还有剑枫二字,齐府二字,余孽二字。

    想多了,转多了,难免勾出当年不堪回首的记忆,还有祁王的,当年那个瘦弱的身影,跪在长殿面前为炀氏叫屈。

    “就按我说的去办,祁王。。。。。。他现在不合适帮朕助理政务。”半饷后,皋帝道。

    张公公点点头,逐将厚厚的一叠奏章送去了蓉王那里。

    蓉王接得莫名其妙。

    说不是有俊昇哥哥管理么,怎么现在要他来筛选。

    张公公但笑不语,只将皋帝对他的要求转达了一遍。

    ……

    自古王朝难测,风云几卷,无休无止。

    截至,齐清儿和祁王遇上了复仇翻案路上的第一道大坎儿。

    ……

    且说齐清儿这里。

    皋璟雯哭闹不休的进了皇宫之后,她也离开了纯净公主。

    回到府上之后,便匆匆让竹婉给她换了行装,打扮成一个平常人家的姑娘。

    穿了一身淡青色简易碎花长衫,外罩半新不旧的袄褂。

    头上顺其自然地梳了半圆式发髻,不带任何修饰。

    身边竹婉也是同样的装扮。

    两人站在一起,像是一家的姐妹,只是一个古板刚硬,面容清冷,一个较弱一些,面色轻柔带些高华。

    齐清儿自然是柔弱的那个,更像姐妹中的妹妹。

    如此这般的打扮了之后,便出了门,往城东去了。

    此时天际余晖未尽,正是晚市初上的时候。

    空气中带着一丝半点冰寒,更多的还是深秋里的凉意,吹得人分外精神。

    街面的人并不是很多。

    还有到晚市繁忙的时候。

    齐清儿呆着竹婉徒步往城东走,一面走一面不经意的看街市两边,像是在看两边出售的商品,有些在漫无目的的寻人。

    竹婉忍不住问道:“郡主很少出来逛街市,怎么今天突然想出来了,还打扮成这样。”

    她看着齐清儿,觉得和平时的她差别很大。

    穿衣打扮真有从外在改变一个人的魔力。

    齐清儿环绕过竹婉的肩膀,贴近她浅笑,道:“我和你不一样,你时常因为要置办物件出门,这晚市对你来说也没什么稀奇的,但对我来说就一样了。。。。。。”

    说白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她突然好奇了。

    可竹婉不信她说的这话,此趟出来一定是有目的的。

    逐扬一扬脸,做出不相信的表情。

    齐清儿安抚试地搂她的肩,道:“不信便罢了。”

    竹婉一时没反应过来她会这么说,更加不清楚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好在她知道如何控制好好奇心,便也搂着齐清儿,道:“不说也罢。”

    你一言,我一语的。

    两人看上去像极了寻常人家的姐妹。

    一个没有大家子气势,一个没有下人懦性。

    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没有一个人在她们身上多看一眼。

    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竹婉逐渐明白齐清儿的异常言行了。

    这是在故意掩饰身份。

    不仅要注意穿衣打扮上面,言行举止上面也要留意。

    走了大概半个时辰的路,齐清儿指着路边一家小食店道:“那儿有卖馄饨的,咱们去吃一碗吧!”

    竹婉顺着齐清儿指着方向看去。

    是一家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外面是露天的,里面一半简易的搭了个棚子,一角放着灶台。看样子小店是临时的。不过打扫得很干净,店主是夫妻两个,均是三十几岁的年纪,身边还有个半人高的小丫头,前前后后的招呼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三章,人生在勤

    样子普通,却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不大不小配她巴掌大的脸上正好。

    招呼客人,上菜撤菜的同时不忘看一看街边。

    看有没有什么潜在顾客。

    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做生意的头脑。

    见齐清儿和竹婉在街边张望,忙走上前,叠出笑脸,脆声道:“两位姐姐,吃碗馄饨吗?我们家的馄饨不仅样子包得好看,里面的馅儿更精。今儿的馅儿是韭菜猪肉的,拌了又脆又香的碎白菜。汤是大骨头汤,母亲前一天就熬好的,里头加了小虾米,面上撒葱花和麻油!两位姐姐吃一碗吧,包您们满意的。。。。。。”

    她这样说,有人还能说不吃吗?

    饱的都能被她说饿了。

    齐清儿忙也笑道:“那好呀!来两碗,大碗的!”

    竹婉却不怎么乐意。

    一来,此趟出来她不知齐清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心中好奇。二来,这店面几乎就在街面上,来来往往的人不说,那喧闹声就影响食欲。

    因道:“两大碗,吃不掉的。”

    齐清儿刚欲说话。

    那小丫头就先开了口,一副你不吃我不休的可爱神情,道:“来这里像我这般大的小孩都吃大碗的呢,原汤化原食,都不够吃呢!且说这深秋冬初的天气,吃碗热馄饨再合适不过了。”

    意思是不得不吃了。

    明摆着有些强迫消费的意思,却让人一点也讨厌不起来。

    齐清儿拉过竹婉的肩膀。

    随着小丫头往前都了几步,附身在她耳边道:“你说得很对。来两碗,大碗的!”逐又笑指着贴近街角的一张桌子道:“我们就坐这儿,离街面近些。”

    小丫头满声应了,小鸟儿一样传菜去了。

    坐下后的竹婉环视一圈。

    觉得齐清儿选贴近街面的桌子坐,一定是有道理的,逐道:“此趟目的难道是和街上来往的人有关?”

    齐清儿笑笑,道:“看看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有何不好,人生百态,均是婀娜多姿的。。。。。。”

    竹婉觉得她答非所问。

    也不再问了。

    少时上了馄饨,那香味确实迷人。

    小丫头虽然没有形容馄饨的香味,但却已经在齐清儿脑子过了一遍,现在闻到的就是她想到的一模一样。

    竹婉捧着碗喝了口汤,清脆的汤汁入喉,她也逐渐放松下来。

    齐清儿夹了馄饨细细品尝。

    耳边各种各样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你追我赶声,姑娘们的嫣笑声,不绝入耳。

    再配山街边橘黄色的灯火,和天际半点残红。

    此情此景,吃碗馄饨,正如那小丫头说的,再合适不过了。

    齐清儿暗道:生活若能如此简单该有多好。

    寻常打扮,无妆无饰的二人,完完整整的融入了大街的热闹当中,像是万花丛中的两朵满天星,一点不夺目,远看几乎辨不出来。

    大半碗馄饨下肚。

    竹婉居然有了满足的表情。

    面颊两边红红的,多了几分女人味。

    小丫头很会识颜色,恰到好处的跑到齐清儿和竹婉跟前道:“怎么样,两位姐姐,馄饨吃得可还满意?”

    脸上的笑容傲傲的,好像已经知道了齐清儿肯定的回答。

    齐清儿拍着她的肩,道:“很满意。”

    她开心一笑,又看向竹婉。

    竹婉刚放了一个馄饨在嘴里,只顾着点头。

    这时,街边突然围了一群人,还有几个书生样的,对着墙角指指点点。

    从齐清儿这边看过去,刚好能看见那墙角。

    相隔不过几米的距离。

    那里坐着一个人,十**岁的样子,模样清秀,简单的梳着发髻,上面缠了一根淡蓝色的锦带。因他垂着头看书,锦带顺着他的后脑勺贴在他长长的脖子上。

    少年穿得并不多。

    冬日的天气清冷,尤其是太阳落山之后。

    他却只着一件洗了发白的棕色长褂,手腕以上的半截手臂都露在外面。可他似乎不觉冷,目不转睛地看着手里的书。

    好像他就是来大街上读书学习的。

    齐清儿和竹婉看了一会儿,纷纷露出好奇的神色。

    旁边小丫头一副大人做派,解释道:“此人每天都来,都是太阳下了山之后来,常常坐很久,我们都打烊了,他还坐那儿。”

    齐清儿转过身,一面对小丫头说话,一面看着街边的少年,道:“看他像是个书生,怎么沦落到大街上坐着。”

    小丫头歪头想了想,道:“这我就不清楚了。”

    其实她是不知道书生该坐在哪里,也未觉得坐在大街上有何不妥。故说她并不清楚。

    但想了一会儿又道:“此人半年前就坐在那儿了。一开始穿得还很体面,三两天还会更换衣衫,手里拿的书也多。可逐渐的,他好像没衣服换了似的,每次都穿同一件,样子也有些破旧。”小丫头边说边冲那少年瞅了一眼,“说来也怪,他每晚都坐在那儿乞讨,却不像其他乞丐伸手要银子。他每次来都往那儿一坐,目不转睛的看书,也不管讨没讨着银子。不过,倒有几个人时常过来给他丢银子,然后又和他之乎者也的理论些什么,常常一讲就是半天的话。按理说,他也不是没有收入的,可偏偏这两天他突然落魄极了,瞧他脚上连双鞋子都没有。。。。。。”

    小丫头拿那少年的处境和她自己的比。

    觉得自己幸福多了。

    齐清儿听完之后,同情的看了看街边的少年。

    而竹婉则一直盯着那少年看。眉眼间似曾相识,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小丫头杵那儿看了一会儿,见齐清儿她们不接话,便走开了。

    对她来说,生意才是最重要的不是。

    竹婉低声问齐清儿,道:“此人便是今晚的目的吧?!”

    齐清儿轻轻斜视她一眼,道:“你说话小心,今晚何曾有什么目的。”

    竹婉警惕地环视一下四周,然后端起碗,将剩下的热汤喝了。

    墙角的少年正襟危坐,不管面前围观的人再多,他都不宠不惊,恍如置身事外。

    那围观的人大部分都是鲜少来城东的。

    第一次见这样的乞丐,都很好奇。

    穿得破旧,却干净。模样穷酸,气度却不凡。

    完全突破了乞丐的另一个高度。

    有尊严的乞讨。

    愿意施舍的接受,不愿施舍的也不强求。

    有人便指着他面前的一张白布道:“你写的这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说的是乞讨呢,还是读书呢?若是乞讨,你光出来索了,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