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炒栗子 >

第102章

唐炒栗子-第102章

小说: 唐炒栗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笛儿一惊。从对方的话里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但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这堂堂一代帝王,居然这样从皇宫跑出来,找了个人来顶替,但文武百官居然都没有发现?但转念一想,又忍不住心寒……这个人,明明是应该一呼万应,但却被冷淡怠慢到这个境地,怪不得整个人要变冰柜。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被迫害,就怕被遗忘。你一个帝王混成了小透明。还有比这个更悲催的吗?

    而自己,如今就在这个冰柜小透明手底下,要是他最后棋差一招,没斗过老太监,自己是不是也要跟着吃瓜落?

    李忱冷眼看着那人脸上变幻的神色,时而同情时而自哀,简直比唱戏还精彩。

    “小笛子,你有什么看法?”陶笛儿听到那个违和的名字,先是僵了一下。

    李忱曾说为了今后出入方便,让她继续扮为男装,和远路一样扮为公公。陶笛儿也曾抗议过,问为什么不能和远啸一般扮作侍卫,但当时李忱一句话就把她压了回来。“当侍卫是要随时保护主子的,若是让你挨刀子,你可愿意?”陶笛儿当然不会愿意,只得选了这个继续伺候人的活儿。

    “请问主子说的是什么看法?”陶笛儿故意摆出一副懵懂的表情,心中腹诽,你才刚刚说了两句话,这不是存心刁难人吗?

    “……继续。”陶笛儿被对方冷冷的那一眼看得倒噎一口气,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鄙视自己吗?虽然是自己故意装傻,但这表情实在是太伤人了,陶笛儿脸上的笑容微微僵硬,完全落入了李忱冷澈的眸中。

    远啸飞快看了眼陶笛儿,恭声答是,接着又道:“如主子所料,远忠传来的消息也说那老贼如今应该还未发现纰漏,但这两日,似乎对娘娘那边……”

    “母后如何了?”陶笛儿难得听见李忱的声音带了些起伏,不由有些好奇。但李忱似乎不是皇后所生,而是一位地位不算很高的妃子所出,只是母以子贵,才封为太后。但皇帝儿子都沦落到这个地步,母亲又能好到哪里?

    想到一个老****一直韬光养晦,熬到了皇上皇后归了西,又熬到了自己的侄孙皇帝没了命,带着装体弱痴傻的孩子总算到达荣誉最高点,却被一个太监给算计了!的确……很不容易啊。陶笛儿想着就有些义愤。听远啸的意思,似乎那个马太监又给这老太后上眼药了。只是……这太后远在深宫,他是以什么名义去找茬的呢?好在陶笛儿这会儿不用猜太久,因为远啸马上就解惑了。

    “立后之事,那老贼已经催得紧了。皇上……”陶笛儿有些意外远啸为什么突然改了称呼,听得她都有一些不适应,但发现李忱听到那句话身子一震,便知道这估计是两人间的某种默契了。

    果然,李忱沉吟片刻,声音冷然:“既然这样,计划只能提前了。”

唐门卷 第一百四十四章 布局谋划

    第一百四十四章 布局谋划

    陶笛儿听到计划两个字的时候。说不好奇是假的。难道自己就要见证一个皇帝从势微到君临天下的现场版吗?

    “下去吧。”陶笛儿晕乎乎的正等着对方说是什么计划,但是却听李忱冷声吩咐了一句。这句话当然是不可能对远啸说了,陶笛儿耳朵耷拉下来。然而听到对方下一句,又忍不住眸子一亮——

    “沏一壶新茶来,顺便让远路看好了门口。”陶笛儿应了一声,抱着茶壶打开门,果然发现远路正在门外守候,想必也是怕有人偷听吧。远路见陶笛儿出来,一时被唬了一跳。等陶笛儿倒了茶回来,远啸似乎正低声向李忱说着什么,表情凝重。而李忱脸上淡然的表情褪去,表现出一种从未见过的忍辱坚毅的神情,那双冰澈的眼中像是燃起墨色的火焰,让陶笛儿一瞬间有些失神。

    “回来了。”远啸见她回来,声音顿了一下,接着道:“主子,您看……”

    “传书远忠,”李忱刚刚说了半句,远啸就极有默契的从包裹里找出了笔纸砚台,陶笛儿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些人一路上带的东西倒是齐全。“研磨……”陶笛儿听李忱冰冷声音。才发觉这是自己的工作,不由心神一敛,去磨墨。

    好在这种事情她不是没干过,只是这皇家之物果然与众不同,墨色细滑不涩,浓淡相宜。陶笛儿见李忱提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微微瞟去,竟然是圣旨,陶笛儿不由咋舌。古代帝王原来还有悲催到要自己写圣旨的地步啊……

    远啸本来恭敬的低头等待,看到陶笛儿看向主子一脸同情的表情,不由无奈发笑。

    “这道旨意是晋升四品道台同补杨之珏为二品御史台,这一道旨意是贬谪剑南节度使崔宁,命其剑南关督练兵马,暂为五同兵马使,掌管剑门军,将功补过。此外……赐婚文谦阁学士之女田秀于泸州兵马使杨子琳……”陶笛儿发现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李忱歉意的看了一眼远啸,但远啸表情却有些僵硬。

    “是。”沉默片刻,远啸还是恭声答道。

    “远啸,朕知道田秀是你妹妹,但……”

    “回主子,”陶笛儿听得出远啸声音中不可察觉的低哑,“臣已经与田家脱离关系,田家嫡长女与在下也并无关系。”李忱看着对面那倔强的男子,心中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是朕欠你和远路的。”

    “臣不敢。”远啸闻言颜色一变。立刻抱拳跪下,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陶笛儿虽然不知道这些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看着远啸梗着脖颈,却一脸“士为知己者死”的坚定,不知为何感到一阵难过。况且刚刚李忱所说的话里,似乎提到了崔宁,这也极大牵扯了陶笛儿的精力。

    陶笛儿眼睁睁的看到李忱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接着将里面一方金印取出,正正方方在那道旨意上用了印。而远啸则是目不转睛的看着李忱的动作,但呼吸轻浅的似乎已经消失了。

    等到远啸拿着那退下,李忱才看了陶笛儿一眼,“你有什么要说的?”

    “什么都可以说?”陶笛儿有些意外,她还真没想到李忱会这么开诚布公的和自己说话。难道这个人能给自己长篇大论的讲述?陶笛儿对此深表怀疑,但对对方伸过来的橄榄枝,不接白不接。想着陶笛儿深吸了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刚刚的那位崔宁大人,不知道是犯了什么罪,要降罪与他?”

    李忱看了陶笛儿一眼,但表情却不意外,反而是一种意料之中的表情,“果然。崔家与唐家虽然关系已远,但毕竟也算姻亲……”陶笛儿看着那人眸中冰冷的算计之色,心中一个哆嗦。暗自后悔……自己怎么就这么明显把自己在乎的东西表现出来?!

    “崔宁妻子新丧而与**楼女子不清不白,lun理沦丧,难道不应该有所处置,以儆效尤?”李忱的话不咸不淡,就算是知道事实真相的陶笛儿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

    妻子新丧,这是真的,虽然崔宁的妻子并不喜欢崔宁,而是另有所爱。

    **楼女子,也是真的,何浣浣如今还艳名远播。

    至于不清不白,虽然是贬义,但……

    李忱见陶笛儿没有出言反驳,淡淡继续道:“不过朕让他去剑门关练兵,却不是因为此事。”

    “那是因为……”陶笛儿话问出一半,自己就已经明白了!剑门是什么地方?是蜀中的咽喉,是中原之地和入蜀的必经之路!况且剑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掌控此地,那进可攻,退可守,身后又有蜀地这样的后方支援……其实陶笛儿还不知道的是,李忱给崔宁的那个“五同兵马使”也是有说道的,在本朝即使是节度使调兵也是需要虎符调遣,和兵马使协商,但五同兵马使镇守重要关卡,完全可以根据战况先斩后奏,调兵遣将。

    陶笛儿眼睛一亮,原来这人打的是这个算盘。那么崔宁的确也不算是被贬。只是如此一来,一旦京城有了重变,那么崔宁必然在风口浪尖之上!陶笛儿不经意的一皱眉,双拳也不由握紧。

    “崔家自太祖太宗皇帝始,位列公卿,现已百五十年矣。如今仗义死节,乃是忠臣风骨。”李忱淡淡道,只是这一句话蓦地点醒了陶笛儿。

    对啊!崔宁是什么人?他本来就是朝堂之人,家中根基也扎根宗庙,对于这种政局变化早就不能独善其身。而且看李忱如此信任他的样子,恐怕早就已经被盖上了“保皇”戳,自己瞎担心个什么劲儿?就算是何浣浣,人家堂堂军校毕业的正规军人,除了感情上不大清楚,其他时候也不是小百花。只是此刻,陶笛儿还没想到这位同穿而来的姐妹,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如何光耀一世,被后世之人誉为锦城第一女夫人。

    想明白这一点,陶笛儿脑子也活了一些,“那刚刚那位杨之珏,似乎……”陶笛儿皱眉,感觉极其耳熟。

    “他是泸州兵马使杨子琳的胞弟。”

    陶笛儿一拍手,豁然开朗。发现李忱虽然不大说话。但出奇准确的可以把她引导到正确的思考路线上,这样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的确要比他人告诉自己的要通透的多。

    “原来如此。主子升他为二品御史台,可是为了剥夺他的兵权?”陶笛儿想得出神,觉得站的有些累了,便坐了下来。

    李忱见她没有吩咐却坐下,只是微一沉默,但并没有说什么,心中盘算一番,道:“他原是四品道台,也是不掌兵权的。”陶笛儿听了这么一句,微微有些泄气。却听李忱又说了一句:“道台职责乃是协同御史台,巡查各州,在各州地方见官大一级。”陶笛儿心中隐隐明白,看着李忱的视线也有几分惊讶,这个人的心理怎么这么弯弯绕绕的?

    明着是在提人家职位,但却是把人固定在长安城中,不让人家出门。不过这个杨之珏为人长袖善舞,作为马太监的眼线,一边在巡视各州时一方面替老太监收贿赂,一方面汇报各州情况。笼络众人的同时,不忘替老太监打压李忱一脉的人……果然是颗好用的棋子。只是此人因为兄长是手握军权,如今为人越来越跋扈,加上从小体弱,经常居于京中不出。李忱这样倒是投其所好了。陶笛儿将自己的分析说给李忱听,见那人点了点头,但神色似乎还不是很满意。”

    “只是这些?”李忱语气冷淡,陶笛儿看着对方那一张写着“你就这么点本事”的脸,心中气急,但脸上却堆起谄媚的笑容。

    “小的愚笨,请主子赐教!”李忱沉默一刻,只是直直盯着陶笛儿看,看得陶笛儿心中有一点毛。

    “你可知如今的御史台大夫是何人?”陶笛儿一愣,摇了摇头。

    李忱眼中微微闪过一丝疑惑,暗想这个女人是装傻还是真傻?唐家虽然是武林中人,但其上层却也免不了和朝堂接触,远没有那么超然世外。只是看陶笛儿表情,又不像是骗人……

    陶笛儿心中也是憋火,这种事情自己应该了解吗?

    “如今的御史台也许你还不大熟悉,只是,若是先御史台大人,你却应该有所耳闻。晏苑文,你可知道?”陶笛儿听到那个姓氏就是一愣,心中道了句不会这么巧吧。

    李忱见她神色,知道她已经猜到,便点了点头。“晏家算是墙头草,为了拉拢晏家,马世昌将御史台之位许给了晏家二子。”陶笛儿算了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