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230章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30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仲景摆手笑道:“治病救人,乃医者本份,方将军不必客气。倒是方将军和这位鲁都督相交甚好啊,竟会不远千里的为他寻医,真是难能可贵。”

 

     张仲景当然猜不透方绍心中所想,方绍也不说透,便是坦然受了张仲景的夸赞。

 

     这个时候,姜维又进入堂中,满脸狐疑的对方绍道:“先生,真被你说中了,四周自勺那些甲士都撤了。”

 

     方绍悠然一笑,却也不明言,心中却道:

 

     ’老子给他续了三年多的命,他能不撤吗。’

 

     方绍并未急着起程东去见孙权,在他看来,先做好鲁肃这里的工作,比直接见孙权更为重要。

 

     于是,他便在柴桑逗留了三天,这三天的时间里,张仲景又是给鲁肃开药,又是给他用钟灸,三天之后,鲁肃日益恶化的病情开始得到了控制,而在这一天,方绍才决定动身前往江东。

 

     起程前,鲁肃在都督府中设下便宴为他饯行,此时,鲁肃的咳嗽的次数与剧烈程度,显然要比几天前要弱了许多,看来,他的病情已经开始有起色。

 

     “中正,我不能饮酒,便以茶代酒,谢你对我的这般恩情了,你的这份恩,我鲁肃必会铭记于心。”鲁肃举杯慨然而言,神色言词之间,充满了对方绍的感激。

 

     “子敬客气了。”方绍一杯酒饮尽,忽然间又是一叹。

 

     鲁肃知方绍这番表情,必是有什么话说,便顺势问道:“不知中正因何而叹。”7方绍摇头一笑,“我其实是为子敬等江东诸豪杰慨叹呀。”

 

     鲁肃一怔,“此话怎讲?”

 

     “方今天下,曹贼之势已不复从前,如今其数十万大军,被我主牵制于荆州与关中一线,其势日益窘迫,内部人心湟湟,分崩离析只在朝夕之间。而江东带甲者十余万,豪杰俊才无数,当此天赐之良机,本当趁势北取青徐,开疆拓土,而今却只划江自守,眼看着良机离去而无动于衷,却不能建功立业,这难道不值得一叹吗?”

 

     方绍终于道出了他心中之话,不过,却并未提及请东吴出兵,显然,他这番话是想化被动为主动。

 

     鲁肃随即会意,却只笑而不语。

 

     方绍看他那副样子,估计已猜到自己此番出使江东的目的,便道:“实不瞒子敬,’我此番奉王命出使,正是要催促吴侯如约出兵两淮。其实,吴侯的心意,无非是想坐山观虎斗,到最后坐收渔人之利而已,不过,我倒以为,这个想法很幼稚。”

 

     方绍将此行目的挑明,鲁肃这下就不好再避而不言了,只得讪讪道:“这个嘛……中正这是说得哪里话呀,我东吴的大军,不是尚未集结完毕嘛。”

 

     方绍知其在敷衍,却是冷笑道:“子敬也不用敷衍,你我都是聪明白,有什么话大可打开天窗说亮话。子敬应该知道,东吴占据了合肥重镇,这一点是曹操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所以,东吴与曹操之间,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朋友。而这一场战争,若是我王胜了,曹军退回中原,则其随时可向两淮一线调兵。反之若曹军胜了,更加能腾出手来反攻合肥,吴侯想坐收渔利,根本就不可能。当然,东吴也可以选择进攻荆州,不过,有徐元直坐镇陆口,不知子敬与吴侯,你们又有几万必胜的把握呢?”

 

     方绍这一番撕破脸皮似的直白之词,非但没有让鲁肃感到恼火,反而是将利害关系剖开来摆在了鲁肃面前,让他能够更清楚的认清现实。

 

     其实,对于鲁肃而言,他本来就不主张对荆州开战,如今受了方绍的救命之恩,又听了他这一番分析,心里其实便已有了主张。

 

     于是,他赶紧给方绍倒了一杯酒,笑呵呵道:“中正莫要激动,你我两家乃是联盟,有着同样的敌人和利益,自当共同进退,什么我东吴要进攻荆州的,这话说得多伤人。“方绍的表情从肃然变得轻松起来,酒饮尽,跟着笑道:“其实我也只是随口说说罢了,有子敬这样的通揽大局的人在,我相信吴侯又焉能出那些昏招呢。”

 

     便宴的气氛,一下子从紧张又回归到了轻松,两人将正事扯远,又聊了些1日事之后,方绍便告辞上路。

 

     鲁肃亲自将方绍送到了江边,目送着他上船离去,远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船队,鲁肃脸上流露着变化不定的神色。

 

     当那些船队变为天水一线间的黑影时,鲁肃的紧皱的眉头陡然松开了,拂袖道:“来人啊,速备笔墨,我要给吴侯上书。”(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威胁

    建业。WwW、QunabEN、coM

 

     隆冬的江风翻过建业高耸的城墙,悄无声息的溜进了那一座深宅大院。

 

     在落满了枯叶的在一片庭院中,那一位磊落的少年,正自上纵下跃,舞弄着一柄方天画戟。

 

     一招一式,极具霸气。

 

     寒风扑面而来,少年浑然不觉,一柄长戟舞得更快,更猛了,窜动之间,可见他脸上的流露着激愤不平的表情,每每招式用到最霸道之处,还要咬牙切齿,口中喃喃的不知在自语些什么。

 

     在厅堂门口,不知何时,一位少妇悄无声患的在那里站了很久,她一袭青衣,端庄静穆,脸上虽少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但依然能想象得出她年轻时的那般芳华绝代。

 

     望着少年英武的身姿,她依稀回想起了过往的岁月,神色之间,不禁又浮现出几分伤感。

 

     恍惚了片刻,她的眉头不禁微微而皱,开口道:“阿绍,你又在胡闹什么?”

 

     那少年,正是江东小霸王孙策之子孙绍,而那少妇,即是孙策的遗孀大乔夫人。

 

     孙绍身子一震,一个潇洒的姿势收了长戟,回头一看,瞧见母亲正以一种不满的目光注视着她,便不悦道:“母亲,我哪里胡闹了,我是在练武。”

 

     大乔走下阶去,取出绢帕来替他拭去了额头上的汗,叹道:“你又不是军人,也不用上阵杀敌,练武有什么用。”

 

     孙绍急道:“怎么能没用呢,我可是小霸王之子,总有一天我会像父亲那样,纵横沙场,不然岂非有辱了父亲的声名。”

 

     孙绍这般口气,与他父亲当年是一模一样。

 

     儿子有此雄心壮志,她这当娘的本来应该高兴才是,但此时自勺大乔,听着儿子口中的豪言壮语,脸上的忧虑之色却越发的浓重。

 

     她叫仆人将孙绍手中的兵器收了,拉着儿子进入屋中,好言劝道:“阿绍啊,刀箭无限,若是稍有个闪失,却当如何是好。咱们江东有的是精兵良将,上阵杀敌这种事,就交给别人好了,你就安安生生的呆在家中陪着母亲就是了。”

 

     孙绍哼了一声,不满道:“儿在家孝尽母亲自是应该的,可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又岂能一辈子窝在家中。几个比我小的堂弟们都已经带兵了,只有我还只能窝在家里练武,我都快憋屈死了。”

 

     “阿绍啊,你跟他们可是不同的呀。”大乔心有苦衷,却又不好与儿子明讲。

 

     “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孙家子孙,自然都应该为孙家的基业出一份力。

 

     孙绍还是没有会意大乔自勺意思,这让她心里愈发的不安。

 

     正在这时,下人匆匆来报,言吴侯登门探视。

 

     大乔一震,忙带着孙绍前去迎接,临到门口时,又不忘吩咐道:“阿绍,你千万记得我的叮嘱,呆会见着你二叔,他若问起你近来在做什么,你千万不可说自己在练武,只说自己天天在家中读《孝经》就是了。

 

     孙绍抱怨道:“又是读《孝经》,我都已经读了多少年《孝经》了,我要跟二叔请缨……”

 

     满腹的怨言尚未出口,大乔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孙绍只得闷闷不乐道:“好吧,我听母亲的便是了。”

 

     听得儿子应诺下来,大乔这才心安了几分。

 

     心怀着忐忑到得府门前时,孙权已信步入内,大乔领着儿子快走几步,小心翼翼的上前见礼。

 

     孙权在嫂嫂面前也不敢摆谱,赶紧上前将他母子二人扶住,笑呵呵道:“嫂嫂见外了,我们一家人还用得着这么多礼数么。”

 

     大乔淡淡道:“君臣之礼,上下之别,妾万不敢因私废公。”

 

     大乔这几句话说得孙权心里舒坦,待看到孙绍时,却发现这才许久没见,他的这位大侄子又长得英健了许多,身形神态之间,隐约已有了他父亲的几分模子。

 

     孙权的眉头微皱了一下,随即抚着孙绍的肩,关怀的问道:“阿绍啊,二叔许久没来看你,你又长高了不少呀,最近都在做些什么昵?”

 

     大乔趁着孙权不注意,赶紧又向儿子使了个眼色,孙绍咽了口唾沫,只得照着母亲先前的叮嘱答道:“回二叔,侄儿最近一直在读《孝经》。”

 

     孙权一听,脸上顿露赞许之色,点着头赞道:“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