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327章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327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伸冤的话,去跟夏侯将军说吧,许某只是奉命行事,希望你识相一点,不要做无谓的挣扎。”

 

     许仪赖得跟他多言,手一挥,一千甲方便轰然而上。院中家丁们迅速的作出反应,十几人将司马懿环护于中央,眼看着一场厮杀便将展开。

 

     许仪冷哼一声:“司马懿,你若是真想负隅顽抗,那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夏侯将军可是有交待过的,但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此番前来的御林军有三五十人之多,而自己手下不过十人,真若开打多半不是对手,就算是勉强将对方打跑,但随后只会引来更多的御林军而已,邺城之兵尽听夏侯尚调动,自己又能抵抗得了多久呢。

 

     冷静的权衡之下,司马懿立刻做出了回应,他哈哈一笑:“我就与你走一趟便是,反正我司马懿问心无愧,有什么好怕的。“他说着从环护的人群中走了出来,许仪当即下令,将其绑了押解上早就备好的囚车,直奔天牢而去。

 

     当司马懿被送入天牢之时,他惊奇的发现,陈群等许多朝中文臣皆已被抓来,细细一数,这些大臣们尽旨乃大族名士。司马懿敏锐的意识到,这其中必有可疑之处。

 

     作为朝中文臣的代表,司马懿和陈群还是受到了一点特殊的照顾,他二人被关入了一间单独的牢房,不用跟其他人挤在一起。

 

     牢门关上,狱卒退去,司马懿急问遵:

 

     “长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群沉着脸道:“多半是我们密谋的那件事泄漏了。”

 

     “你不是说派出的信使顺利的出城了吗?

 

     而且你还说所用之人绝对可靠,即使被抓也绝不会出卖我们,那夏侯尚又焉能识破我们的密谋?”司马懿无论如何也不信。

 

     陈群茫然道:“这也正是我疑惑不解之处,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能让夏侯尚冒着得罪满朝文臣的风险,将我等皆抓捕起来呢。”

 

     陈群之词提醒了司马懿,他环顾四周,疑道:“就算密谋之事泄漏,最多也只牵扯到你我二人,夏侯尚却为何会抓了这么多人?不对,这其中必有蹊跷。”

 

     司马懿当然想不到,漏露秘密的竟然会是方绍,而且,就算他知道,想破头皮也不会想明白方绍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然,这世上除了方绍自己,谁也不可能知道他针对士家大族的原因。

 

     这二人正在疑惑不解之时,牢外晌起森然的甲叶撞击声,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起,一行军士走进了大牢,当先那人正是卫将军夏侯尚。

 

     一见夏侯尚亲来,大牢之内立刻沸腾了起来,众大臣们一个个挤在牢棚边,愤怒的斥问着夏侯尚逮捕他们的原因,叫嚷着令其立刻释放他们,否则就向陛下上表告他的状。

 

     “夏侯将军,此时正值外敌当前,你不抗敌人,却这般对待自家入,我等实不知夏侯将军你是何用心?”陈群用他高八度的大嗓门压过了所有的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夏侯尚扶剑走了过去,冷冷盯着牢棚那一侧的陈群,目光之中渐渐流露出鄙夷与愤恨。

 

     那冰冷的眼光,却仿佛含着滚滚的热浪,灼烧着陈群,使其不敢正视。

 

     片刻之后,夏侯尚缓缓的从怀中取出了那封密信,在陈群面前一扬,冷哼道:“陈群,事到如今,你还敢装腔作势,你的脸皮还真够厚的,这封信你不会不认识吧。

 

     看到那封信的一瞬间,陈群心头就像是被狠狠的戳了一刀,现在的他,就像是被剥光了衣服一样,一时间感到无地自容。

 

     身后的司马懿悄悄的用手指捅了一下陈群的菊花,这一捅让陈群从惭愧中清醒过来,顷刻间,他的脸上再度被自信与淡定所占据。

 

     “夏侯尚军,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到了这个地步,他还抵赖不承认,夏侯尚鄙意更浓,遂将那信取出用力一抖展开在他的面前,冷笑道:“你可别跟我说,你自己的字,自己都不认识吗?“陈群装模作样的将眼前之信看了一会,不以为然道:“原来如此呀。夏侯将军,你中了汉军的离间之计啦,这封信的笔迹,明显是别人模仿我写的。”

 

     “你休要再狡辩,这封信我已找人查验过,分明就是你的笔迹。”

 

     陈群呵呵一笑:“世上擅长临摹他人笔迹的高手多得是,此人的手法只是极高明而已,若非是我本人,寻常之辈又岂能看得出来。”

 

     文人毕竟是文人,只要舌头尚在,死得也能说成活的。陈群三言两语就给自己找了一段看似牵强,但却又不无可能的辩护词。

 

     夏侯尚的政治能力显然远逊于其军事才华,给陈群这么一忽悠,他立时便有点无言以应,脑子里一琢磨,似乎人家说得也有点道理。

 

     ’莫非我真的中了汉军的奸计,抓错了人不成?7夏侯尚在心中自问,脸上已经开始流露出犹豫的神色,旁边的许仪一见此状心里边就有点急了。

 

     要知道牢里的这些大臣,大多数都是他许仪亲手抓的,抓捕的过程中,自己更曾对他们多有无礼。如果是抓错了人,那自己岂非是得罪了满朝的大臣,将来在官场中哪里还会有立足之地。

 

     想到此节,许仪的心里就一阵的发毛,于是,他眼珠子一转,赶紧凑近夏侯尚,附耳低言道:“将军,这帮文臣向来善于舌辩,当此危急关头,稍有不慎就会酿威大错,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呀。”

 

     给许仪这般一“忽悠”,夏侯尚犹豫的心又有所回转,他眉色一凝,朗声道:“我手中毕竟有此铁证,岂能凭你三言两语就信了。如今外敌当前,就只有先委屈你们了,如果你们真的是无辜的,待击退敌人之后再向陛下申冤去吧。”

 

     说罢,夏侯尚拂袖而去。

 

     “将军,将军j”陈群趴在棚边大喊大叫,但却依然留不住夏侯尚。

 

     片刻之后,只在砰的一声,天牢的大铁门被紧紧关上,大牢之内一时又如死寂一般的沉默,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司马懿看了一眼无奈的陈群,冷冷道:

 

     “长文,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看来我们只有抢先动手了。”

 

     陈群神色一怔,很快,眼眸之中就流露出肃杀之气,沉默良久之后,他狠狠的点了点头。

 

     上庸,蜀王府。

 

     刘封手拿着言辞咄咄逼人,充满颐指气使味道的信,眉宇之中,既有恼火之色,但又有几分幸灾乐祸之意。

 

     几天之前,吴军突袭了荆州,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襄阳的水军战船,现下,关羽所率的七万大军已抵达樊城,却只能望江兴叹,眼巴巴的瞧着南岸的吴军围攻襄阳。

 

     渡江无果之下,关羽想到了刘封,令他率所辖之兵率南下解襄阳之围。

 

     合上那封信,刘封的嘴角斜扬,冷笑了一声:“关羽啊关羽,你也有求我刘封的时候Ⅱ吼嘿嘿一一”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刘封的恨

    刘封的幸灾乐祸也是情理之中。

 

     早年刘备要收他为养子时,关羽就曾明确表示反对,后来木已威舟,关羽也并未对他这个“侄儿”表现出多少关怀。再到后来,刘禅等人相继出生后,关羽对他冷眼相看。

 

     这些年来,自己坐镇汉中及东三郡,数度在关羽节制下奉命攻打魏国,但无论自己出多少力,打下多少土地,最后都被关羽收入囊中,收归自己节制。而他自己辛苦了这么多年,所辖之地却仍然只有汉中和东三郡那点地盘。

 

     而在此次的伐魏之战中,朝廷上令他与关羽同时出兵伐魏,关羽却因怕他分功,严令他将兵马驻扎于上庸一线作为预备队。

 

     关羽的种种作为,刘封自然是怀恨在心,不过却又也无可奈何。

 

     在刘封看来,此番的伐魏之战应当没有悬念,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东吴竟然会出兵,而且只数天的功夫,荆州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刘封幸灾乐祸之外,其实也有不少惊异,而且,他隐约的感觉到,似乎张松之前所说自勺“机会”,已经在眼前了。

 

     收敛了思绪,刘封抬头问道:“先生,关云长令我率军南援襄阳,你怎么看?”

 

     此刻的张松,眉宇之间竟有几分神采飞扬之色,似乎关羽所面临的困境,令他同样感到兴奋。

 

     “大王,松先前曾经说过,让大王耐心的等待机会,不知大王还记得否。”

 

     听此一言,刘封的神色愈加振奋,忙道:

 

     “怎么会不记得,本王无时无刻不在等着这个机会,先生,莫非现在时机已经到了吗?”

 

     张松抚着短须,微微点头:“皇天不负有心人,大王,你翻身作主,扬眉吐气的机会终于到了。“刘封大喜,急道:“若是如此,那依先生之见,本王该如何行事。”

 

     张松嘿嘿一笑:“松已为大王拟定上中下三策,听凭大王选择。”

 

     原来张松早就胸有成竹,刘封催道:“先生何不速速道来,就从这下策先说起。’

 

     “这下策嘛,既是听凭关云长的调遣,率军南下解襄阳之围,如此,一则有功于国,二则有恩于云长,有些两样好处,既可巩固大王的位置,又可增加大王在朝中的发言权,此为下策。”

 

     刘封早就受够了关羽的气,如今见其遭难,巴不得瞧热闹昵,又岂会甘心去施救,听罢这下策,刘封便摇了摇头:“那中策呢?”

 

     “如今襄阳水师被毁,关云长与荆州的联系就等于被切断,而陆口的徐元直兵马不过数千,万难抵挡吴军的进攻,到时必会退保江陵,以向蜀中求援。大王便可以援救江陵为名,名正言顺的率军南下蜀中,到时蜀中文武必无防备,大王可趁势将蜀中纳入自己手中。

 

     如此,则大王将据有整个巴蜀,北有秦之险,东有三峡之险,朝廷便将奈何不了大王,则大王退可割据一方,进可以待时变,争夺天下,进退自如,此乃中策也。”

 

     张松的中策令刘封眼前为之一亮,兴奋道:“先生这中策实在妙啊。”

 

     张松得意洋洋道:“大王莫高兴太早,我还有上策没有说完呢。”

 

     刘封以为这计策是一条比一条好,便是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如今三路大军皆与敌纠缠,这个时候,长安城必然空虚。大王不妨暗中率大军走子午谷北入关中,不出十日便可直抵长安城,一举将帝都拿下。到时太后、皇帝和文武百官皆在大王之手,嘿嘿一一”

 

     张松用诡秘得意的笑来代替他的下文,这一条上策却将刘封听得心惊肉跳,既是兴奋,又是惊惧。

 

     兴奋的是,如果采纳此策,大汉国的最高权力可谓是唾手可得,但惧的却是,若然此计失败,那自己就是有去无回,死无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