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351章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351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面很平静,海浪不过寸许之高,白云之下,偶尔可以见到几只海鸥掠海而过,留下一抹靓影。

 

     在西面天际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条细细的黑线,那是大陆的轮廓。而在东面,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沙礁,孤独的躺在大海的怀抱之中,陪伴着它们的,除了海里的鱼,就只有偶尔逗留一刻的海雀。

 

     不过,今天它们又碰上了一批从未见过的过客。

 

     那是一支多达百余艘船的渔民船队,排列着松散的阵形,借着海风,沿着大陆的边际徐徐南行。

 

     半个月前,这支船队的数量多达两百多艘,但经过一场风暴之后,半数的船只葬生于海底,幸存的船只并没有因为这样巨大的损失而畏惧,它们依然在冒险航行。

 

     “还有多久才能到?”甲板上,那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者默默问道。

 

     旁边的一名渔夫一会看看太阳的位置,一会又向大陆方向张望,一会又寻找着礁石的标记,许久之后才答道:“如果顺利的话,两天之后就应该到了。”

 

     老者不再多问,仍1日以一种沉重却又带着几分希望的眼神,盯着那起起伏伏的海浪。

 

     这一次的远征,总算要抵达尽头了,回想起过去半个多月的辛苦历程,实在是不堪回首。

 

     不过,两天之后,当领航的向导,指着前方那三角沙洲,兴奋的叫着“到了,到了”的时候,积郁在老者心头的阴霾顿时烟销云散,一切吃过的苦,在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

 

     “升帆,换上吴军旗号。”

 

     随着老者一声下令,五千多号壮士们来不及品味兴奋与激动,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过不多时,百余艘船上,尽皆升起了“吴”字大旗。

 

     船队转头西行,穿越三角沙洲,水道越来越狭窄,两岸的景色也越来越近。

 

     “前边是什么地方?”老者问道。

 

     领航的向导忙道:“前边就是武进了,是扼守江口唯一一座城,不过平时吴人很少在这时驻扎军队。”

 

     “嗯,传令全军,加快航速。”

 

     一百多艘战船阵形渐密,桨力与帆力均达到了最大,逆流而上,向着内陆飞速前进。

 

     果然如领航向导之所说,舰队顺利的通过了武进水域,几艘巡逻的吴舰,因为看到他们是打着自己旗号,也并没有要求登船盘查。

 

     此地距青州前线,已是有千里之遥。

 

     吴人通常情况下部会通过东南水网,向北方前线运送粮草,虽然偶尔也会走海路,但海浪天气变化多端,这个时代的船只在远洋航行中相当有风险,故而很少走海陆,当然,海运也并非不存在,只不过都是相距较近的近海航行而已。

 

     在沿海的航道上,吴人存在着几条近海运输的舰队,很显然,在水道上巡逻的吴舰,把这支舰队当作了其中之一。

 

     尽管如此,但这般深入吴国腹地,船上的人仍不免怀揣着忐忑不安,生怕哪个吃饱了撑着的吴军舰船,非要上船检查,如此一来,破绽一出,只怕他们就是羊入虎口,有来无回。

 

     不过,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吴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支不要命的敌国船队,经过千里的海路,遭到风浪的打击之后,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

 

     经过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之时,不远的南岸,一座巍峨的城市渐渐印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此时此刻,每个人心头的热血都燃烧了。

 

     目的地,终于到了。

 

     那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已经“病死”的黄忠。

 

     而这五千壮士,也不是普通的渔民,而是清一色的汉国水军战士,这一支水军正是几年前方绍吩咐魏延,征集东海一带渔民所组成。

 

     剡城之战的大败,黄忠的假死,青州的不增兵,都不过是为了营造出一副青州可破的假象,诱使孙权把他看家的兵马,全部调往青州前线。

 

     如此一来,吴国的后方将一片空虚,因为孙权所有的军队已经部署在前方。

 

     而黄忠和他的水军,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由海所人的那条水系,也并非普通的水系,它的名字叫做长江。

 

     黄忠此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一一奇袭吴都建业。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兵

    建业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乃天资帝王宅。

 

     石头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处天然屏障之内,城又分外子城与罗城,内外两重。

 

     当黄忠手抚宝刀,目露凶光,冷冷的注视着渐近的建业城时,心中竞隐隐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澎湃。

 

     当初方绍向他和盘托出计划时曾说过,此计虽奇,但大海之中浪涛汹涌,一万人马走海路能不能活着抵达长江口还要看天意,其中实是凶险不已。

 

     而黄忠则毫不犹豫,毅然应诺,现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尽管手中兵马损失过半,但最终他还是来到了目地的。

 

     直到此时,吴人仍没有察觉,不过,建业到底乃吴国帝都所在,其防范程度要远高于他地,在距离建业港尚有三四里地时,巡江的水军一艘斗舰疾驶而来,隔着江水喊话,要求登舰例行检查。

 

     “让他们上来吧。”黄忠冷笑道。

 

     对面的斗舰放下小船,四五名吴卒乘小船驶至黄忠的旗舰,一上船,看到的则是一个个衣衫褴褛,却又目露精光的军汉,几十号人正静静的围观着登船的陌生人。

 

     这静寂的气氛让登船的吴卒有点不自在,那为首的小校故作自然,朗声问道:“你们这里谁是头?”

 

     水手们自觉的让开了一条路,黄忠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用一种欣赏猎物的眼光,不动声色的盯着这几人:“老夫就是。”

 

     那小校扫了一眼眼前这老头,摆出一副官架子,问道:“你们是哪一军的运输队,这是要去哪里?”

 

     黄忠冷笑道:“我们从青州而来,要去建业办一件大事。”

 

     那小校一愣,脸上顿露狐疑:“你说你们从青州来?哼,开什么玩笑,说,你们到底是来建业干什么?”

 

     黄忠低声道:“此事事关机密,我怕漏露了,你过来点,我附耳说与你。

 

     那小校见这老头一脸神秘,倒也起了兴趣,犹豫了一个,便是怀着好奇凑了过去。

 

     黄忠将那小校肩膀一搭,俯身凑到耳边,神秘兮兮道:“我们要去建业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再此之前,要借你身上的一件东西用?”

 

     “什么东西?”直到此时,那小校还未明白。

 

     “就是一一这个。”

 

     说话之间,只见寒光一闪,手起刀落,那小校的人头已在黄忠的手中。

 

     骤变突生,其余的吴卒大惊,尚未及反应过来时,周围的汉兵便一拥而上,将他们剁成了肉泥。

 

     与此同时,早就派出的艨冲小舰,悄无声息的绕到了那艘吴舰背后,几十名汉兵登上敌舰,不费多少功夫就将猝不及防的一船吴卒杀了个精光。

 

     黄忠提着那血淋淋的人头,高高举起,叫道:“兄弟们,今日尔等随老夫共建奇功,正好拿这颗狗头来祭旗!”

 

     以血祭旗,正是激励土气的最好办法,随着众将士以饮和血,一杯血酒饮尽,百余艘战船已驶入建业港内。

 

     这里是吴人的地盘,黄忠的手下尽皆是北人,大队人马入港下船之后,非走漏了马脚不可。

 

     黄忠已经作好准备,戏演到这时,该是动真格的起候了。

 

     令旗暗暗摇动,士兵们兴奋得个个跃跃欲试,匆忙将早就准备好的白布拴在自己的左臂。为了这次奇袭,这五千兵马尽皆穿着吴人衣甲,这臂上的白布将是区别自己人和敌人的唯一标致。

 

     一艘艘的战船相继靠岸,先到的士兵们却并未下船,待得大部分战舰都靠岸之后,黄忠一声长啸,手提大刀身先士卒的杀下船去。

 

     五千士兵轰然而去,从船上一涌而下。

 

     吴国境内的兵马,大多已被调往北方前线,这建业城内,连禁卫军在内,兵马不超过两干人,而部署在港口一带的兵马仅只数百人,在这样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这点兵力如何能抵挡如如狼似虎的敌人。

 

     五千汉兵,如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顷刻之间将港口的吴兵杀了个精光。因是建业乃吴国境内最大的商业集散地,此时港口里不仅有兵船,还聚集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商赈,这些倒霉的家伙,很不幸的也威了杀红限的汉兵们的刀下之鬼。

 

     在夺占港口之后,黄忠留下五百兵马,据守港口,放火烧毁沿江一带栈桥等登岸设施,以阻断江北之敌的援救。同时,黄忠率其余四千余众,一刻不停的向着建业城杀奔而去。

 

     建业城依水而建,港口距城池不过里许之遥,汉军下船之后就未曾停歇,一路向建业东门杀去。守城的吴军不知港口发生了什么事,又因汉军伪装成自己人的穿着,根本无法分辨,待到他们惊悟之时却为时已晚,大批的汉军从南门如潮水般涌入,砍翻吊桥,烧毁城门,以迅雷之势夺下了南门。

 

     此刻城中尚有千余吴军,如果据子城死守的话,以汉军现有的兵力,一时片刻尚难以攻陷,为了一击得胜,黄忠亲率两百骑兵,沿着大道望皇宫方向飞奔而去。

 

     皇宫之中,一场宫宴正在进行之中。

 

     案前美酒佳肴,殿前舞袖翩翩,君臣和睦,其乐融融。

 

     龙座上的孙权心情甚好,他的好心情源自于前方一道道报捷之书,在他看来,有曹真这样的当世名将,再加上上天的眷顾,青州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青州一下,整个天下离他也不远了。

 

     所以,这一天在收到朱虚城攻破的消息之后,孙权大为欣喜,遂宣张昭、顾雍等在京的重臣入宫,大摆宴席以贺此捷报。

 

     “诸位爱卿,尽情的享受江南的美酒佳肴吧,说不过再过些时日,朕就要迁都洛阳,或者是邺城,卿等便将随朕北去,再想享受这等好东西,只怕就要很难了。”

 

     孙权酒喝得有点多,毫不掩饰的说着大话。

 

     殿前那张昭与顾雍对视一眼,均是没有响应孙权的一番“豪情”,作为政治上的敌人,他二人有着不同利益纠纷,但他们却有点同样谨慎的性格,绝不轻易的附合君王的所谓宏图大志。

 

     “陛下,朱虚城虽下,但我军损失也颇大,如今骠骑将军又派了信使回京催粮,各处粮仓早已空空如也,只怕难以供给呀。”

 

     张昭的顾忌有点扫孙权的兴,他将酒杯放案上~放,不以为然的说道:“子丹要多少粮就给他多少,粮仓里空了,就派人去各郡强征,每家每户都贡献一点,我就不信养不起前线几万将士。”

 

     顾雍咳了几咳:“陛下,今岁蝗灾泛滥,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