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史上最强猎头 >

第139章

史上最强猎头-第139章

小说: 史上最强猎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也跟着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对赌国运这种事儿,经常发生在满清,还是第一次发生在大明,难道高傲的大明终于承认自己的国力弱于满清了么?毕竟只有弱国才会主动赌国运啊。

    反正众人算是看出来了,现在这一战很有可能就是满清与大明的最后一战,如果这一战是满清赢了,那么明朝灭亡基本就可以进入倒计时了,相反如果明朝赢了,则恐怕一切又要回到萨尔浒之前,甚至比那时候还要糟糕,不由的纷纷提起了精神。

    “吴襄这一手,倒也算高明,唉!小瞧他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独眼龙李克用,这李克用本事不凡沙陀人战力强横,皇太极也十分重视他的意见,便开口问道:“不知李将军有何高见,这吴襄高明在何处?”

    “若说高出多少恐怕未必,但难得的却是他的这份忠心。大汗您想一下,此处离山海关虽然不远,但如果是步卒行军恐怕也要一天的时间,咱们大军如果朝着他们冲锋的话就凭他那三万人,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不错,辽东军虽然悍勇,但出城野战,想要灭他们也并不算难。”

    “吴襄此举,是在逼迫大汗做出选择啊,是继续集中兵力进攻燕京城,还是掉头先解决在咱们背后的吴襄?如果先进攻燕京城,这吴襄在咱们背后不管是袭扰也好,破坏也好,都会让我军头疼不已,如此一来他进不进城又有何分别?

    如果大汉您集中兵力先对付吴襄,想来燕京城必不敢增派援兵助他,正如大汉所说,吴襄未必就来得及退回山海关,但却能给明廷争取到他们最却的时间啊!他如今依山建寨,以他的本事守上十天八天想来不难,可十天八天之后这各地的勤王援军也差不多该到了,大汉您可别忘了,公孙瓒还在沈…阳呢,吴襄这是把自己的命,交出来了啊!”

    这道理并不复杂,在场诸人自然都懂,只是一时半刻没想的这么透彻罢了,还有个没说的第三点,一旦公孙瓒那边先一步成功了,那么皇太极再想回家只能还是从西北方向原路返回绕一圈,恐怕到时候别说辽东,就连赫图阿拉都将被烧成一片火海了吧。

    众人都没有说话,这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吴襄在用自己全军三万人做赌注,逼皇太极去选,对赌国运,却先把自己的命放上了牌桌,就看皇太极吃还是不吃了。

    “听说吴襄的儿子前些日子刚刚擢升为大同总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这吴襄,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倒是舍得。”

    众人闻言一阵苦笑,他们跟吴襄也是老对手了,这位从来都是中规中矩,没出过什么错但也没出过什么彩,刚刚还纳闷这么出格的事儿为啥会是他做出来,现在皇太极这么一说才知道其中原委。

    大明武将最大的官儿就是总兵,再往上的都是荣誉而不是官职了,一门双总兵,还都是最前线最精锐的部队,再加上曾经的大明第一悍将祖大寿跟他们爷俩的亲戚关系,这恐怕是有点儿过了,就算崇祯不疑他们父子的忠心,哪怕是出于平衡的立场也肯定要做一些措施的。

    可吴襄这么一搞,事情可就不一样了,如果皇太极没吃他这块肉,此战之后必然以武将最高荣誉退休,从此他儿子走上康庄大道,如果皇太极把他吃了其实也不错,他的恩宠必会加持在他儿子身上,加上这吴三桂的年纪,恐怕以后混个将军印也不一定啊。(明朝的将军二字非常珍贵,整个明末的武人只有左良玉最后有一块将军印)

    这种政治账就连满清这帮蛮子都能算明白,更何况是明朝这边儿的老狐狸了,吴襄安营扎寨之后不到一个时辰,不管是战略意图还是政治意图,包括崇祯在内所有人都心如明镜一般,崇祯自然也大喜过望,找来秦浩十分兴奋地道:“吴爱卿忠勇,朕心十分宽慰啊,上仙您看,他那个儿子。。。。”

    秦浩也皱眉沉思了起来,吴襄这一手,也大大出乎了秦浩的预料,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吴三桂可以如此年轻就当上总兵,这除了他本人作战勇猛以外,吴襄的提前退休恐怕也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个一心为儿子好的好父亲。

    这时候如果还不放了吴三桂,确实有点儿说不过去了,本来么,软禁吴三桂就是毫无理由,人家在西北的时候作战挺猛的,说是有功之臣也不为过,如今人家老爹连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你还关着人家无过有功的儿子不放,良心难道不会痛么?

    趁着吴襄还不知道自己儿子被软禁,这时候赶紧放出来才是正事,否则别说吴襄心里怎么想,恐怕这燕京城里面的将士就要先心寒。

    放。。。。还是不放?

    洪承畴的投降,就好像一根狠狠扎在他心里的一根刺,这李扶摇很有可能拥有类似于摄心诀一样的技能,让原本历史上有命格的人按照历史上那样做事,哪怕这件事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合理。

    “不放!如果吴襄有什么想法我来跟他解释,此战过后该他们父子俩的荣誉一样都不会少,有我在亏不着他们,但这一战,无论如何不能让吴三桂上。”

    “这。。。我知道你这个决定跟洪承畴有关,但你能告诉朕这是为什么么?”

    “别问了,我跟你解释不清,什么时候放吴三桂我来考虑,怎么也得等我见了洪承畴再说吧,对了,皇太极攻城也好几天了,除了第一天以外,还有人在战场上见过洪承畴么?”

    “额。。。。好像没有。嘶~你这么一说朕才反应过来,要说谁对京师最熟,肯定是他洪承畴啊!可是为什么几天来从没见他在战场上出现过?难道这其中。。。有文章?”

第二百二十九章 突如雷霆的一剑

    面对吴襄给出的选择题,皇太极尝试着打了一下吴襄,发现这辽东军经过公孙瓒的调教之后果然变得比以前更加悍勇,果断调转了枪口继续攻打燕京城,一口气日夜不停打了又是七天。

    京师百姓损失惨重,火炮因为降温不当已经毁了而是几门,滚木巨石也已经消耗干净,除了大粪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外,其他守城的东西都已经有些短缺了,为了做出表率崇祯已经开始下令拆他的皇家园林了,价值巨万从川蜀大山之中运过来的大柱子,一股脑的扔下去砸人,毕竟只要架上了云梯,靠大粪就有些不够看了。

    别说还挺好使,杀伤力方面跟普通的木头并没有差多少,但这人心方面涨的可就厉害了,以至于后来拆房子的时候谁也不敢说一句废话,死了好几万百姓,城墙上依然是人头攒动。

    而七天之后就在京城百姓因为死伤惨重而悲戚的时候,各路援军终于到了。

    第八天,山东兵马两万人到达,第九天,湖光兵马三万到达,安…徽一万六千人马到达,第十天,卢象升回来了!

    跟着卢象升回来的,除了一开始出去的五万京营还有一路上整编汇集的近十万杂牌军,听说秦良玉和赵匡胤也已经到了附近,共十万兵马转眼就到!换言之他皇太极打算快速攻破燕京的计划已经完全破产了,崇祯他们终于坚持到了最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皇太极也感觉到了压力,沈…阳那边打成什么样他并不清楚,虽然派了李存孝回去,但那公孙瓒和赵云也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想来多尔衮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好,如今这大明四方援军已到,恐怕自己终究还是只能重蹈崇祯二年的覆辙了,一旦沈…阳有失,恐怕连家都回不去了。

    按说,这四方援军加一块三四十万大军汇聚京师,他皇太极想攻破京师一进难如登天,此时他应该赶紧狗一样的滚回老家去看看沈…阳还在不在才对啊,可谁知皇太极这儿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皇太极的脸上还不见多少焦虑之色,闲暇之余还动不动的练练毛笔字什么的。

    “大汗,咱们。。。还不退么?”

    “退?明军现在人数虽多但真正的能战之兵也就吴襄的拿点儿辽东兵,听说卢象升有点儿本事,可京营的士兵满打满算顶破天也就八万,本汗佣兵二十万,还有天下无敌的八旗铁骑,为何要退?”

    “这。。。大汗,明军在咱们面前确实是土鸡瓦狗无异,但有了这些援军,这燕京城可就攻破无望了啊!与其在这儿徒耗钱粮,不如赶紧回家啊,那公孙瓒。。。。”

    “呵呵,攻燕京最好的时机确实是错过了,但要说这城就打不下来,恐怕也未必,你看明军人数虽多,但骑兵却甚少,两年前咱们来的时候尚有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如今他大明没了骑兵,就算是来五十万人,敢跟本汗野战么?你别忘了,大同是怎么被咱们打下来的?”

    “啊!大汗您是说大炮!大炮快运回来了?”

    “不错,这大炮行走实在是缓慢,加上西北各地游击袭扰,那速度实在是犹如龟爬,本汗昨日已经派了豪格和洪承畴一起去取了,论对西北的熟悉,天下无有过洪承畴者,最迟明日正午,三百门大炮一定会到(一百多门是大同缴获),只要用大炮轰开了城门,你觉得就凭这三十万明军能挡得住咱们?”

    “哈哈哈,原来如此,大汗您英明神武!”

    “呵呵,都说卢象升厉害,本汗还真想看看他厉害在哪,来啊,随我先杀向卢象升部,称称他的斤两!”

    “大汗,恐怕您来不及称量他了”

    “嗯?”

    “听说卢象升来了,李将军已经率着沙陀人亲自冲上去了。”

    “哦?哈哈哈,我倒是忘了,李克用九个儿子都被这卢象升给弄死了,也好,那咱们就看戏,命令八旗军随时准备支援。”

    “是。”

    战场上,李克用和卢象升打的是不可开交,卢象升占了个兵多,五万京营加上十万杂牌军足足十五万人,打起来遮天蔽日的好不壮观,而李克用的沙陀人则占了个勇,虽然人数远少于卢象升,但一个人打十个不费劲,很快两伙人就胶着在一起,给这场燕京之战平添了几分惨烈。

    这一仗打到现在,虽然时间并不算长,但烈度之高,死伤之巨,恐怕整个人类战争史上也并不多见了,不管是皇太极也好,崇祯也罢,都是在凭着一口气在硬撑着,数十万巨尸体因为来不及掩埋许多都已经发臭发烂,所有人都知道,战争结束的日子不远了。

    而此时,就在战场的西北处,一支三万多人的部队正艰难的行军着,他们的速度不快,在这节奏如此紧张的燕京战场上就像一个另类,因为他们正式前去接应火炮的洪承畴和他的汉八旗。

    正如皇太极所说,天下人论对西北的熟悉程度无人能超过洪承畴,自从洪承畴来了之后,这火炮的行进速度越来越快,到现在已经离燕京不足五百里了,只要再加一把劲,这些火炮就可以出现在燕京城下,成为皇太极最有力的武器。

    为了阻止这些实际上由明朝自己造出来的大炮,明军必须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主动放弃坚固的城墙去和皇太极野战,他洪承畴自己就是这么败的,在八旗铁骑的强横之下,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除非有一支军队,这时候突然出现在这里挡住甚至抢走这些大炮,否则明朝坚守半个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赢来的战略优势都将化为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