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史上最强猎头 >

第163章

史上最强猎头-第163章

小说: 史上最强猎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从这以后,回纥人虽然跟咱们依然是铁杆盟友的关系,但心中对大唐的敬畏却是没了,以前是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后来变成了哥哥和弟弟的关系,再后来,大唐动不动就管回纥借兵,动不动就借兵,给回纥都借烦了,又除了仆固怀恩那个破事,兄弟二字自然也就颠倒了。

    嗯,总的来说,回纥还是个相当合格的小弟的,如果说西域之地一定要丢,那么丢在回纥手里总比丢在吐蕃手里强一万倍,而以西域为代价,派郭子仪去的话应该还能从他那再借几万铁骑,到时候随便包个红包当军饷也就是了,毕竟这时候的大唐长安没有丢,威信还是在的。

    如此,松赞干布可以让回纥跟他们死磕,论战斗力的话,这时候的回纥铁骑还是远在吐蕃之上的,虽说失去对西域的掌控让人浑身上下充满着不爽,但这种事等大唐强大了以后有的是方法可以解决。

    分析了一下利弊,李豫和秦浩很快就同意了李泌的这个方案,李豫不是崇祯,他是从小就被当做皇储培养的正牌皇太孙,大唐也不是大明,没那么多知识分子不动脑子的臭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死硬死硬的,什么时候却该适当的妥协等待时机。

    “总有一天,西域朕要拿回来。”

    秦浩安慰道:“这一仗我们只要能胜,并借此机会重建关陇雄师,回纥也不过铁勒旧事罢了。”

    李豫点头,如今看来也只有如此了。

    回纥本来就跟铁勒同出一源,而如今铁勒早已经内附大唐,成为了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切衣冠习惯与汉人无异,郭子仪的河朔军二把手仆固怀恩就是铁勒人,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相信也就三五十年以后,回纥就跟铁勒无二了,确实可惜了。

    接着,李泌指着河…南的方向道:“现在真正的麻烦,只剩下这契丹人了,十万契丹铁骑非同小可,远不是尹子奇的乌合之众可以比的,他们合兵一处,这张巡就真的危险了。另外,契丹人如果真的和安禄山同流合污,颜真卿那边。。。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了呀。”

第二百七十章 不要怂就是干

    李扶摇一口气给秦浩他们搞来了三个强劲的对手,在李泌的冷静分析之下甩开两个,不管是放弃辽东还是将西域扔给回纥,都让李豫隐隐的肝疼,但另一个强大的敌人,契丹,却依然是天大的麻烦。

    李豫沉思半响,咬牙道:“以阿尔泰山和额尔古纳河等地为代价,分封给契丹人,以换来和解,改为支持我朝,如何?”

    天可汗的脸面已经顾不上了,反正打不赢这一仗天可汗也做不下去了,索性选择和契丹妥协,说这话的时候李豫只觉得有刀子在挖肉一样。

    李泌还在沉思,秦浩却叹了口气,“没戏,除了打,咱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这。。。这是为何?”

    秦浩苦笑:“因为他是耶律阿保机啊。”

    耶律阿保机有多厉害?李豫等人当然不清楚,但秦浩却再清楚不过了,似他这样的人物,开天辟地以来一共就只出现过两个,一个是他,另一个就是皇太极。

    这样的人物,费了大劲的从五代十国期间跟着李扶摇穿越到唐中期,难道是来给安禄山或者李唐王朝当小弟的么?当然不是了,他是奔着中原的画画江山来的啊,人家的野心大着呢,要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额尔古纳河,而是整个天下啊!

    五代期间,雄才大略的耶律阿保机想要染指天下,可惜运气不太好,被开了挂的李存勖给打了回去,最终只能跟中原王朝二分天下,建立了辉煌而宏大的大辽,开启了草原民族建立完整国家政权的先河,从这以后,汉家儿郎们的北方敌人脱胎换骨,再也不是匈奴突厥那样的野蛮人,拉开了千余年对抗的大幕。

    很明显,耶律阿保机不那么甘心,索性来到了唐中火中取栗。

    因此,大唐与契丹之间必有一战,这耶律阿保机分明是打算灭了民心依附的李唐,和安禄山公分天下,至于他们俩最后是不是要大战一场,这已经跟李豫等人没有关系了。

    “张巡那怎么办,虽然他是天下难得的战神,但耶律阿保机打仗丝毫不弱于他,兵力又处于绝对优势,要不干脆,弃守扬州吧,如此让了河…南地给契丹人做缓冲,也可以继续收缩兵力,江南地区多山陵,契丹铁骑也施展不开,至于水上有郑成功在,倒是可保万无一失。”

    说话的是秦浩,因为实在是太清楚耶律阿保机的可怕,一张口就提议撤了再说,如此至少还能在战略上保持个基本平衡。

    李泌却摇头,“万万不可,如此我李唐人心尽失。”

    李豫道:“那先生有何高见么?”

    “走一步看一步吧,尽量给张巡调援兵,允许他就地招募勇士作为私军,攻势暂停放弃一切不必要的城池,全线收缩转为防守,拖得一天是一天,只要拖得住,只要我们任何一处战场先出现转机,立刻就去救援于他。”

    李泌说的转机大家都懂,无非是正在围攻邺城的郭子仪李光弼,和坚守潼关的韩信,如果先一步攻破邺城,尹子奇和耶律阿保机必然要灰溜溜地回去,而如果韩信放弃保守的战法改为积极进攻,未必就不能先一步打下来洛…阳,同时关中十几万雄兵也可以选择支援其他战场。

    只是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却不是那么容易,涉及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先说韩信,原本历史上哥舒翰是怎么败的?不就是因为李隆基着急催他出关决战么?结果长安都丢给人家了,李唐威望荡然无存,各地叛变者一时间数不胜数。

    让韩信出战甚至攻打洛…阳,就有丢潼关的风险,丢潼关等于丢长安,而这样的形势之下如果真丢了长安,则天下大势基本上也就定了,战,还是不战?李豫一时之间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而邺城战场也不容乐观,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就算李光弼契丹人的身份,用,还是不用?万一这李光弼有什么不好的想法,郭子仪压得住他么?再说,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那个史,历史上曾经大败六十万唐军的魔王,真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么?

    如今郭李二人能将史思明压制的如此惨兮兮,少说也有五成的功劳是人家颜真卿的,如今契丹人卷了进来,颜真卿还立得住了么?没有了颜真卿,猴年马月能拿下史思明?

    李泌最后咬咬牙:“让郑成功从海上把颜真卿接回来吧,总不能白白牺牲,让他和韩信合兵一处,全力破了洛…阳,郭李二人改攻为守,不要再让史思明的大军出来支援安禄山就好。”

    李豫嘴里发苦,明明是大好的局面,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变成了现在这样?这局面,恐怕比两个月之前还不如了。

    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牙齿掉了也只能混着血往肚子里咽了,点头之前,却幽怨地看了秦浩一眼。

    这一眼的意思其实挺明显的,‘你丫信誓旦旦地跟朕签了所谓的买断合同,打了两个月就弄这么一结果出来?对面的神仙随便出一招你就软了?当初吹的那天花乱坠的牛逼呢?’

    好吧,其实这仗打到现在,秦浩除了挖过来一个韩信以外,确实是还没怎么发力呢,但这两个月他可不白忙活,在他没有真正发力之前,起码初步的将大唐这个庞然大物的力量整合了起来,而这本身就是一记强而有力的重拳。

    现在,他的另一记重拳该出手了。

    一咬牙,秦浩对着李豫道:“下旨,打!老子不特娘的赚这个钱了,非得杀杀李扶摇这口锐气不可,不就是打电话叫人么,来吧,谁特娘的怕谁啊,他能叫,难道我就不能叫了?就是一分钱利润不赚,这一仗我也一定帮你打赢他,不要怂,就是干!”

    李豫:“。。。。”

    李泌:“。。。。”

    秦浩:“颜真卿继续留在河…北,但麻烦陛下下一道旨意,河北诸事交由赵匡胤来处置吧,至于张巡,韩信,甚至郭李二人之处,皆有我来处理,李先生,你来一下。”

    李泌明显一愣,但不过片刻的功夫,他就果断的跟秦浩背开李豫去咬耳朵去了,他明白,刚刚他们三个人在场,自然只能站在李豫的角度去不断分析现状,而如今现状被分析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该是帮着真正的老板去谋求最大效率和利益最大化了。

    说白了,就是怎么能花最少的金币把事儿半的最漂亮。

第二百七十一章 颜真卿

    根据李泌的分析,暂且不用去管渊盖苏文和松赞干布的话,那他们的对手无非也就是多了契丹而已么,虽然现在咱兵力确实是不太够,但老子手里有金币啊!

    习惯了抠抠缩缩的明末,秦浩不知不觉的就养成了精打细算的毛病,能用谋略解决的事情就尽量用谋略,能用现有力量解决的就尽量不去找外来户,几乎都快忘了,自己如今也是个小暴发户了。

    李豫给他的金币,他几乎一个子儿都没花呢。

    活动活动脖子,轻轻拍了拍脸,在跟李泌嘀嘀咕咕小一个时辰之后,终于定下了这趟挖人的攻略。

    。。。。。。。。。

    常山,四十六岁的颜真卿面前铺开了一张足有数米见方的大宣纸,手中握着一杆大笔,面容沉重地写起了盈盈洒洒的小楷。

    这是一封写给李豫的信,或者说是陈情表,大好的局面顷刻间瓦解,此时的颜真卿心头重若千钧,但他的那颗心依然是滚烫而火热的,从他起兵开始,就做好了一切的艰苦准备,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

    要知道,他本来可是准备要以卵击石的,是打算拼死咬下史思明一块肉的,莫名其妙来了个带着精兵的赵匡胤,仗打的这么顺才是惊诧的,如今强敌来袭,他反而淡定了下来,他要将他的一腔热血统统写在这张纸上。

    信很长,几千个字里没有一句是提困难的,他知道朝廷也不容易,没那么多精力和能力来支援他,因此他一不要粮二不要兵,只是反复陈情了他死战的决心,他的书法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通篇其实就一个意思:请让我死在这。

    咚咚咚,这是敲门声。

    “请进。”

    推门而入的是个剑眉星目的纠纠大汉,黑脸,但身上颇有儒雅之气,正是神仙召唤而来的天兵天将的首领:赵匡胤。

    只见赵匡胤气定神闲,面上毫无忧愁之色,眉宇间似乎还有着淡淡的兴奋,一股自信沉稳的气度让人佩服不已,似乎对大军压境的死局丝毫也不在意。

    两个月的合作生涯已经让颜真卿和赵匡胤熟悉非常了,相处起来就像是老朋友一样,见来的人是他,颜真卿笑呵呵的开口道“赵兄,来,看看我这奏折写的怎么样?”

    赵匡胤接过来大略一扫,压根没仔细看,张口就来道:“好字啊!好字!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真是前无古人,以字观人,颜兄真是磊落君子也。”

    颜真卿苦笑不得:“我让你看的是内容,谁让你看字了?再说赵兄,你以后恭维我字的时候能不能稍微真诚一点?你还没仔细看呢。”

    赵匡胤呵呵笑着摸了摸头,他一个正儿八经的丘八出身,哪里懂什么字啊,虽说位高权重之后读了许多书,但没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