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156章

1640四海扬帆-第156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道经对长江描述的第一句话就是,“扬子江者,实海运之患也。”即便是明朝当地的水师与海商,通过这一段江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得等待合适的汛期才能开洋,在江口附近,必须仔细戳水,遇到中等风就得降帆进港稍泊。如当江抵捱,指望风息,风势却变大,那就得看船上的人命硬不硬了。一阵狂风巨浪吹断锚缆,就等着被拍上岸吧。

    为了这次进长江的航行,船队备足了铁锚。就连金士英的沙船也没带石碇木,全带的是四爪铁锚,至少在船锚方面,他把老本都掏空了。

    长江两边的港也不是好相于的,春夏季节在港汊内停泊,只下锚那是作死,山水废洪冲突,在港内都能把船拍到岸上,必须用壮绳,深打桩橛。

    守序放下望远镜,指着舵工身边的中国导航水手,对哈里斯道:“你不要看眼前一片碧波浩荡,可是就连在这里跑了一辈子船的老舵手都不知道哪里会有暗沙。他只知道暗沙连到崇明岛。”

    实际上,长江的水下三角洲面积高达数千平方公里,这个时代只有神仙才能弄清究竟哪里有暗沙。

    哈里斯想了想道:“阁下,你的意思是眼前这四座沙洲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

    守序的脸色很凝重,“差不多,甚至沙洲也随时在动,虽然幅度很小。”

    风浪暂处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但为了避免在江口大浪中搁浅,必须等潮。

    潮汐情况还是比较易于观察的,中国自三国时便已有了潮汐的专著,唐朝时对海潮的观测已有成熟体系。

    长江口潮汐属半日周潮,影响范围甚远。汛期,潮流可至江阴,江阴以下为潮流河段。枯季,潮流可达镇江附近。江阴以上为感潮河段,汛期影响到大通,枯季可达安庆。河口潮差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南京多年平均潮差0。66米,江阴为1。63米,吴淞口达3。0米以上。

    中午时,导航员向守序示意可以了。

    守序下令,信号官立即在桅顶升上跟随旗舰转向信号旗。今天各船都派出了唯一的高级舵工亲自掌舵,船身缓缓打直,水手们列成纵队扛起转桁索在甲板上跑过,带动帆桁,在右舷吃风。战舰向左舷倾斜。依海道经,靠西(南)岸行驶,长江这时还是南航道水更深。

    从长江驶出的操作就要与进入的相反了,因为江口的大浪,得在江中等待退潮时分顺流开洋。潮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退潮的时间要合适,至少也得在白天,风浪还不能大,算下来了一个月也没几天适合出江放洋。一年中还得避开台风寒潮,保险的时间窗口真不多。

    船队航行至外高桥附近,波高迅速变小,只有0。3米了。这是因为长江口收窄,江水顶住了海浪。

    守序送了一口气,第一个难关算安全通过了。从外高桥开始,就进入了加列船优势的航行区域。天色渐暗,外高桥再往前,便是明军都督同知,吴淞水师总兵吴志葵的防区。

    守序问情报参谋刘进卿,“这位吴都督的情况,你们了解吗?”

    对金城来说,情报搜集重点肯定是各大海上势力,对长江内河里的情况,守序不清楚他们究竟掌握多少。

    “大人,我们掌握的并不多“。刘进卿回答很流利,“吴志葵是松江华亭本地人,在南直隶与流寇的作战中积累下赫赫战功。原本他驻扎在镇江,刚胜任吴淞总兵不久。现在他的军兵超过5000,选锋百名四川长刀兵,部下亲将夏虎臣、王明称都号称万人敌。”

    “万人敌,很戏剧化的形容。”守序一笑,“不管是戏剧的还是真实的绰号,我们都不去惹麻烦,命令舰队靠向崇明岛。”

    虽然吴志葵应该不是金城舰队的对手,可守序不想与明军发生误会。

    崇明诸沙之间,游荡着一些鬼鬼祟祟的船只,明显不是商船,也不是渔船。守序冷笑,这种风格,一看就是同行。舰队先头战舰加列船黄埔号打响船头炮,警告射击。梅尔维尔号没有推出火炮,桅顶飘扬的战旗清楚地显示着舰队的身份。中国海面上,除了郑芝龙,这几年来还没有敢在金城三面战旗前不退让的海盗。

    小船们迅速消失在了崇明诸沙那弯曲的航道之中。

    驱散海盗,梅尔维尔号却遇到了另外一个麻烦,潮水退去了。

    尽管导航员前方百计寻找合适的航道,梅尔维尔号还是把第一次搁浅献给了长江。在长江里搁浅太正常了,别说梅尔维尔号这样的盖伦船,就是小渔船都随时可能搁浅。

    “查长江入海要口以鹅鼻嘴为第一门户,山势陡险,突起江中,江水直趋,傍山而下,江面深洪甚窄。自江口以至京口,绵延数百里,望之虽汪洋无际,其实水浇滩高,沙线缕结,或南或北,曲折纡回,虽生长江滨之沙渔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

    梅尔维尔号吊下长艇,用铅垂测量水深,探查水底全是细沙。在这里搁浅与在珊瑚礁搁浅相比,对船身几乎没有伤害,只是会刮擦掉船底的保护层。不过淡水能杀死船蛆,暂时可以不管这个问题。

    以目前的潮高是没办法了,风力可以接受,水手便爬上桅杆操作,踩着踏脚索收起船帆。船首尾丢下6只铁锚,固定住船身。梅尔维尔号便停在了江面上。

    崇明岛已不远,这里原本是崇明海盗顾忠的地盘。海盗的情报,台北搜集的要全面一些。顾忠绰号网仓顾三,江湖人称顾三麻子。顾忠从白茆港给崇明私盐瓢把子黄尚忠打工起家,黄被官军剿杀后,部众星散。顾忠带着兄弟潜伏在崇明诸沙,与海盗扒平王陆大、廖二合作,在长江口一带打劫商船,积累下不小的身家。陆大在实力增长后,脑子一热要打崇明县城。结果战利品分配不均,被部众宰了。

    守序听刘进卿说到这里,真是心有戚戚。当年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他整天最怕的也是这个,无论在东西方,海盗分配战利品总是很困难的事,一着不慎,兄弟们就杀船长啊。所以他当时就只订规矩,不管具体战利品分配的事,把锅都扔给了船需长和船员大会,也就是如今元老院的前身。

    “陆大死后,这群崇明海盗后来怎么了?”

    刘进卿继续顾忠的简报,“扒平王死后,剩下的海盗推举顾忠和廖二为首,但两人票选结果不分高低,便干脆分开,立为两营。顾连寇苏州、常州,又北上庙湾深入淮河,在那里被时任漕运总督的史可法击败,便受了招安,出任官军水师把总。弘光天子登基后,顾忠被调到京口,防御长江了。

    “也就是说,现在崇明岛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力量?”

    “是,大人。”

    守序想了想,下令,“请菲尔霍夫营长,金指挥和陈千户登舰。”

    ……

    梅尔维尔号点亮船尾两盏油灯,艉楼司令仓内,守序让客人们随意选择烈酒和玉米酒。

    四人都抬着酒杯,站在地图周围。

    守序指着崇明岛的东南区域,“各位,我决定在崇明岛建一个营地。”

    菲尔霍夫没有意见,他不了解中国,对守序的决定言听计从。

    金士英和陈之俊对视一眼,不太明白,守序以海上起家,却不管到哪里都想着修个营地炮台什么的。

    见他们脸上浮现出疑惑的表情,守序解释道:“留条退路,请两位重视这个问题。”

    金士英心头又是一寒。

    陈之俊觉得在江口修筑个营地也没什么,便问道:“国主打算留多少兵?”

    “刚才你们都看见了,崇明诸沙间有些海盗,兵留少了不行,至少得要300人。”

    能容纳300人的营地不算小了,金士英叹气道,“那我明天派人去江北伐木。”

    守序点头赞同。

    吴志葵驻扎在江南,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去江北砍木头。

    第二天,两艘加列船放下船桨,用缆绳系住梅尔维尔号。趁着涨潮,近百名桨手一起划动粗壮的船桨,将搁浅的战舰拖了出来。

    崇明岛上,寨墙主体采用中国的传统工艺夯土,靠人力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同等面积下棱堡的土方量太大,就采用中国传统的方形城堡。在四角各建一座圆形角楼,寨墙无须太厚。守序给城堡留下4门火炮,每座角楼各一门。

    为便于火炮移动,菲尔霍夫留下半个野战炮兵连,把4门四磅炮都放在崇明寨,步兵留下1个整连。除了陆军,守序把孤山的卫队排也留在崇明。

    金士英看看陈之俊,把原同属登州水师梁鹤翔的部属加强给他,两部共110人,留在崇明寨。金士英把所有的虎蹲炮也都留在崇明寨。

    两军加在一起刚好300人出头。战船方面,守序给崇明寨留下2艘喇唬船,金士英留下3艘较小的沙船。桨帆船可以灵活巡哨,沙船则可以充当运输船,极端情况下,这几艘船也能带着全部士兵撤退。

    金城方面,孤山的军衔与陆军步兵连长相同,均为上尉。两人比较资历,孤山在女妖号从詹姆斯顿启航时就在船上。守序任命更资深的孤山为崇明寨守备队司令,考虑到他对中国基本一无所知,守序让情报参谋刘进卿留下辅佐。

    守序告诫孤山,“你享有作战指挥权,但要尊重中国友军,不能忽视参谋的任何建议。”

    “明白了,长官。”

第9章 马士英、史可法

    “目今大势,守江北以保江南,人人言之。然从曹、单渡,则黄河无险;自颍、归入,则凤、泗可虞:犹或曰有长江天堑在耳。若何而据上游?若何而防海道?岂止瓜、仪、浦、采为江南门户已乎!伏乞和盘打算,定断速行;中兴大业,庶有可观。”兴平伯高杰

    南京,龙湾(下关),郑和星槎船队曾经的母港。

    一队贵州兵列队而进,清理掉码头闲散人等,向外立定,隔开百姓。

    全套宰辅仪仗鸣锣开道,抵达江边。两名头戴七梁进贤冠的一品文臣走出大轿,并肩而立,云鹤织锦大绶在江风中轻轻摆动。

    江水浩荡东去,奔流到海。

    马士英有股作诗的冲动,词句在嘴边萦绕了数圈,终究未能出口。

    史可法脸上带着一丝忧虑,“马阁老,南京一定不能乱。”

    大悲案、假太子案、童妃案,一桩接着一桩,幕后波谲云诡。

    马士英露出一丝微笑,“史阁老放心,本官都已安排好,很快就调李国辅去云雾伐木,谅韩赞周、卢九德两个阉竖也翻不起花样。东林也无须忧虑,越其杰已安抚了钱谦益。”

    司礼监秉笔李国辅是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的门下,南京诸臣视他为张永。卢九德出身福藩。这两个大太监联手,把马士英和史可法拥立桂王的计划给搞砸了。

    马士英和史可法是崇祯末年公认的两个有边才的文官,崇祯天子驾崩后,两位南方权力最大的重臣结盟,拥立远在广西的桂王,派去接桂王的人马都已经出发了。但统带勇卫营、黄得功两部禁卫军和刘良佐部的大太监卢九德迅速撤离与农民军作战的前线,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打了马士英和史可法一个措手不及。

    潞王其实没什么竞争力,那只是少部分东林党的一厢情愿。竞争始终在福王与桂王之间展开,掌握兵权的文官和太监分别支持不同的人选,两位神宗后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