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158章

1640四海扬帆-第158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这些来自于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富有航运经验的船户,被人们称为“惯熟艄工”或“火长”。火长们有报酬地给初次在长江上航行或不熟悉航道的商船指引航向,官府的漕运船也用高价请他们引航。

    海道经加引航员,还是避免不了事故。这种时候,加列船富余的动力就起了很大作用,往往需要两艘加列船一起牵引,才能将陷在滩上的船拖下来。

    在梅尔维尔号第三次搁浅时,守序的脸有些挂不住了,“哈里斯,长江的航行日记你们详细记录了没有?”

    “全部记录了,阁下。我向你保证,我们四个航海参谋轮流倒班,没有错过任何细节。”

    吴淞口以上的长江航道中,浅滩暗沙变化没有江口处剧烈,这次积累的长江水文资料将会是十分宝贵的档案。

    航行中,最频繁出现的麻烦还不是浅沙暗礁。吴淞口以上,长江有些地段水面突然收窄,有些区域江水的急流,即使不受潮水的影响,水流的速度也能达到3节至4节。这种情况在海上航行偶尔也会出现。逆流航行,如果风力不够,前进的船速顶不住水速,那就只能停船下锚,等待风力更足的时候再行航船。

    长江里这种事情更多,帆船队的动力主要来自风帆,风力风向都是被动而不可控的,在长江这种狭窄航道里,危险性尤其大。只有划桨才能提供一点点额外的主动航行能力。但加列船虽然有桨,那也只能用于短途航行,不能指望桨手们能一路顶着长江水流划到南京。划桨更多还是用于及时调整航向,和应付突发状况。

    只有在白天,风力和风向都合适时,船队才能抓紧时间前进一段,很多时候都要进港等待。幸亏了金士英货真价实的明军身份,才让这一路停靠长江诸港比较顺利。只要避开那些有军队驻扎的要害渡口,其他港口并无能力和意愿给船队惹麻烦。相反,因为金城的船队在采购物资时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交易非常公平,名声传开后,有港口很欢迎守序船队进驻。每次锚泊在这种港口,都有很多沿岸居民划着小船,向船队售卖鸡蛋、水果和蔬菜。

    除了不停锚泊候风,让整个船队的上溯速度很慢这个缺点以外,总体还算比较顺利。

    二月底,船队接近镇江府,遇到了第一个非自然的障碍。镇江府下游约十五海里地方有一座山,明军修筑了两三座小炮台,上边安置几门大炮。

    炮声响起,哈里斯匆匆走进司令仓,“阁下,岸上的中**队向我们射击,先导舰黄埔号打来旗语,向我们询问是否还击?”

    守序拿起望远镜,边走边问:“我军受到损失没?”

    “明军炮台打出了三发炮弹,没有命中。”

    虽然没有损失,但显然这里的明军拒绝了船队继续前进。

    守序登上艉楼,拉开望远镜。

    山是一座圆顶山,最高峰标高一百多米,一峰插入江边。长江在山下的航道急剧收窄。山最高峰上,伫立着一座七层高塔。这是进入长江后的第一座塔。

    哈里斯此前从没见过中国塔,举着望远镜看个不停,一直在赞叹着。

    “阁下,这座塔给守军赋予了良好的视野,虽然塔上没有军旗,但我想那上面肯定有明军的望员。”

    “报恩塔……”守序想起了这座塔的名字,他曾经来过这里。报恩塔现在应该修好没几年。守序没太关注塔,他把望远镜对准了守军的炮台。

    从船队的方位看过去,山是一座险峻的高山。山的一边临江,一边从平原升起,约100多米高,从山的中部斜坡下去有一个山谷。在山脚下和山坳里各有一座炮台。

    明军的炮台很简陋,沙包和木头堆成的临时工事,没有加农炮,只有几门佛朗机。两艘加列船贴上去就能轻松击溃守军炮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明军旗号,“郑。”

    郑芝龙的手伸的可真够长啊,长江都成了他的地盘,守序有些感叹。

    这也不难理解,江浙是郑芝龙主要的货物来源地之一,他肯定不能允许江浙被打乱掉,派出舰队也是应有之意。

    “打旗语,命令黄埔号先后撤,船队重组阵型。”守序下令,“让金士英派出军使,与守军接洽。”

    船队所处的位置江面近3公里宽,山脚下最窄的航道只有约1公里。水流明显更急,守序不打算冒险强行通过。在距离山不到3公里的长江南岸,战舰收帆下锚,等待使者的回复。

第11章 金山寺,郑鸿逵

    “侍教生郑鸿逵,顿首拜。茶候台祉,素启壹通……”

    守序饶有兴趣地把郑鸿逵的专帖照会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觉得照会内容直接的有些不像明朝风格。船队派出的接洽军使是金士英的人,想不到明朝官方的回复没来,郑家的信就来了。

    “高仪兄约我同守大江?”守序问送来照会的郑芝莞。

    郑鸿逵的族弟拱手道,“是,先前有谣传贵国舰队进入长江,我等还不信。帐下士卒不识国主战旗,多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

    守序微笑摇头,示意无妨。

    “国主亲临我等深感意外。家兄在金山寺督造城池,军务繁忙,一时脱不开身。让我转告国主,只要贵国的舰队与我军同守大江,丝绸布匹都好商量。”

    “你说的是贵国官方的决定,还是高仪兄的意思?”守序放下照会,“抑或是飞黄将军之意?”

    “福建路途遥远,自然还不知此事。朝廷那边,家兄已紧急拜会镇、常兵备道杨文骢,告知此事,想来南京不久就会有消息来。”

    守序点点头,在谈公事时,明朝大部分官员,尤其是文官,与守序好像都不在一个语言体系里。郑家就不同了,和同在一个三观体系下的人打交道就是更方便,他进长江肯定不是来旅游的,有大东沟一战的前例在,郑鸿逵很快就意识到,不管守序的目的是什么,出钱总是没错的。在这一点上,郑家反应比明朝官方快多了。作为目前中国海上的两大势力,在守序的小心控制下,金城与郑家并没有产生直接冲突,虽无合作,但交流还是不少的。如要在对方优势海域中活动,彼此都会提前知会一声,以免发生误会。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在江南可能也就是郑家的人对金城的了解最深入了。

    守序没有直接回复,“高仪兄打算把我们安置在哪里?我现在停船的地方条件可不是很好。”

    “贵军驻扎地点,家兄无权决定,要看南京的意思。不过总不会亏待了国主帐下的士卒,家兄说,请国主的船队尽快上溯,他在金山寺等你。”

    守序的桌上就是长江航行图,他找到金山寺的位置,有些犯难,“你知道我的夹板大舰逆流而上难度很大,贵军能否帮我个忙?”

    “当然可以。我出来时,家兄已经说了,可以出动战船帮忙拖带贵军的战舰。”

    守序一笑,“那我就在这里等待芝莞将军的船队了。”

    从江阴至南京,舰队向上游航行,越走陆上山岭越多,风景亦愈优美。伴随着山川风光的,是四道险关要隘,江阴鹅鼻嘴,镇江山、焦山门、金山寺,镇江独占其三。

    鹅鼻嘴是等了4天,在合适的风向风力下四艘加列船一起拖带梅尔维尔号才得以通过。镇江的三个狭窄航道,虽然也可以如此照办,但毕竟很费事,如果郑家愿意帮忙,桨手们也能省些力气。

    第二天风势甚微,而且风向不定,以致舰队完全无法。这一段急流如果没有稳定的风向是不能通过的,江面有许多强大的漩涡,这是因为河床极不正常,其下可能有大块礁石。

    加列船黄埔号和新安号组成侦察舰队先行出发侦察山下的航道,探测水深。

    2天后,天气晴朗,东北和风。郑芝莞率领10艘快蟹船,用最粗的椰缆系紧梅尔维尔号,拖带梅尔维尔号上行。守序船队的加列船和沙唬船则拖带金士英的沙船,用了半天的时间通过山。

    梅尔维尔号经过一段自主航行再次搁浅,不得不用半天的时间才把船拖出来。随后抵达了焦山门。

    焦山在明代还是长江中的一座岩石岛屿,位于大运河南端入口处之下的江心,宽度约等于江面的一半。此地非常险要,航道最窄。郑鸿逵在焦山设立了一座坚固的营寨,小小的岛屿中驻扎了一千多士兵。

    焦山阻挡了宣泄的江流,水流最急。船舰逆流而行要克服急流和漩涡的阻力。桨帆船拖带梅尔维尔号,只靠划桨动力和水手的行船技术不行,必须要依靠更强的顺风才能通过。

    黄埔号和新安号尝试前进,但漩涡和急流让桨手们的努力完全失败。守序非常吃惊,加列船的爆发航速能到9节,长江水流不可能有这样的速度,肯定是漩涡造成的影响。

    第二天,哈里斯亲自带队。加列船的吃水浅,不用局限在中央航道。这次他们挨着北岸行驶,避开江心的急流和漩涡。三人才能操作的粗壮船桨奋力划动江水。

    北岸有很多明军和百姓站在岸上看热闹,当战舰终于通过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哈里斯向他们脱帽致敬。成功逆流而上后,两艘先头舰调转船头,再次顺流而下,侦察江心的航道,投下航道标。这次有郑家船队在侧,倒是没人过来取走浮标了,郑家军队的纪律比较差,在江南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如此反复三次,才把航道的情况摸清楚。倒是满足了围观群众们猎奇的**。

    船队候风期间,第一次来江南的水手们都聚集在甲板上看风景。

    焦山本岛上遍布树林,四周点缀着庭园和凉亭,风景优美。寺庙屋顶露出树梢,太阳照耀下,黄色的琉璃瓦反射着金光,辨识度很高。

    长江右岸的景色已经从下游三角洲的平原转为起伏的田野,岸边点缀着许多表面光滑的小山,周围环境着许多平原和宽广的山谷。春暖花开,眼前一片碧绿,用望远镜能看到一些牧牛的男孩。

    长江左岸是瓜洲渡,大运河的入口。大运河在江边也是个比较复杂的水系,两岸很多河汊支流都连通了大运河,要完全封锁渡口,战线就不能只局限在焦山。

    瓜洲这座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无数战事的著名渡口,如今由带提督衔的总兵张天禄驻守,与南岸的郑鸿逵一起拱卫大江。

    终于等到了合适的风向风力,船队启航。抵达江心时,梅尔维尔号走不出漩涡,在漩涡里旋转,如同玩具船一般无力。根据侦察出来的航道,船差一点就要触礁,幸亏船上的舵工和水手操船熟练,及时砍断椰缆调头,顺流撤回了出发地。如是尝试了2次全部失败,梅尔维尔号依然没有通过焦山门。守序只能等待下午的涨潮时段,采用黄埔号新安号的方式,尽量靠北,避开江中的漩涡。这次主队的2艘加列船也参与进来,12艘桨帆船一起拖带,梅尔维尔号才得以通过焦山门。

    守序擦了擦汗,这还是舰队中最轻型的巡航舰。比梅尔维尔号更大的那些船,就不要妄想通过焦山门了。除非和一鸦时入侵南京的英国人一样,舰队里有11艘蒸汽船。英国舰队进入长江,从长江口开始,可以说就是轮船拖带三级战列舰们上去的。一路搁浅触礁,全靠蒸汽船拉。

    金城不会装备太多桨帆船,在没有蒸汽战舰之前,只有戎克船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