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160章

1640四海扬帆-第160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个都是什么人?”杨文骢随手指了几个名字出来。

    “景德镇的工匠。”

    “陶瓷匠人不行。”杨文骢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守序有些无奈,都这光景了,明朝还把景德镇的陶瓷工艺视为核心机密,看来得另想办法。

    “黄复初,吉坦然又是谁?”

    “南京修钟表的匠人。”

    杨文骢点点头,“可以。”

    守序舒了一口气。中国自古不缺能工巧匠,西洋自鸣钟传入中国后,南京和上海的工匠最先投入了仿制工作。几十年下来,葡萄牙人说如果给出同样的成本,中国工匠能造出比欧洲更小的自鸣钟。南京4户,上海3户,守序打算全部带走。钟表意味着齿轮,意味着燧发机。光有理论毛用没有,这时代都是人工操作,得靠工匠打出来。

    “茶农100户,丝织工100户,棉纺100户,可以。”杨文骢一行行过。

    “芜湖铁匠我不能保证,现在那里是黄蜚的防区。”

    黄蜚的登辽水师南调后,被派往采石,守卫南京西面的长江防线。目前是仅次于江北四镇的强大武力,杨文骢表示要回去商量。

    ……

    一阵乌云飘过,江上忽下起了小雨。

    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谈判,半天的时间,终于敲定了最后的价码。南京财政拿不出现银,因此守序选择了要人和货物。杨文骢的官位虽然不高,守序大部分目标也不在镇常二府,但以他在黔党中的地位,搞定大多数并不是什么问题。弘光朝廷还是有运作能力的中央政府,对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力与崇祯朝区别不大。

    “羹卿”,杨文骢把儿子叫过来,“这是我的三子,我打算让他也守在金山。”

    “兵宪不再考虑一下?金山可能会是最前沿。”

    杨文骢哼了一声,“为国尽忠是我辈的本分。杨某的儿子更应做的比别人好。”

    守序颔首,明朝的大臣有很多投降的败类,但像杨文骢一样的也并不少。他的大儿子杨鼎卿升官速度很快,现在已是都督衔的勇卫营团练总兵之一,二子杨元卿是户部郎中,三子官小点,现在才是指挥使。官升太快并不是好事,虽然控制南明的几位贵州大臣个个都往前线跑,确是勇于任事之辈,品德气节也都无大亏,但亲族子弟升职太快,还是惹来江浙士绅的一片骂声。

    杨文骢属下的兵力并不多,郑鸿逵有上百里长江要看着,郑彩也要防御浦口,金山堡是他一力主持修建,但能用来防御的兵力却不足。他能直接控制的就是500家乡子弟兵,这次留了200人并金士英所部给杨羹卿,但这数量不够。作为交换,守序派出菲尔霍夫的全部陆军,共310人,携带2门6磅野战炮,4门轻臼炮进驻金山堡。名义上的指挥官是杨羹卿。

    安排完了战事,杨文骢心头稍微松懈下来,他本是个纵情山水秦淮的豁达之人。交游很广阔,唐王朱聿键如今正在镇江避居,没花多长时间杨文骢和唐王关系处的挺好。

    杨文骢虽是马士英一党,也曾是复社一员,和候方域等人有莫逆之交。候方域因为《留都防乱公揭》而得罪阮大铖,是杨文骢出面救了他的命。阮大铖想报复回来只能借别的事,他又打着田仰的旗号要给候方域心头之爱,南曲名妓李香梳拢。杨文骢最看不得这种事,出面劝田仰放弃了。

    曲曲一部《桃花扇》,候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孔尚任的稿子被康熙改了三遍,最后整个故事全篇充斥着对田仰和杨龙友等人的污蔑之词。把孔尚任的稿子改完康熙还不满意,一脚这位本来受宠的词臣踢回了老家。因为与马士英田仰等人不同,杨龙友真是黑无可黑。康熙亲自操刀也没办法黑太过。

    杨文骢最好山水地理,守序便说海时的见闻。这位兵宪暂时忘却了前线战事,两人相谈甚久。

    临别时,杨文骢忽然又有了提笔的兴致。

    作画太费功夫,“我送你一副字吧。”

    “好好,多谢兵宪。”

    杨文骢走到桌前,提笔写下《闻北警》。

    “群盗潢池尚美兵,

    又闻虏骑陷坚城。

    鼓声半死悲霜塞,

    烽火连宵照野营。

    功罪两端谁定论,

    机权五饵亦虚名。

    帝京镇定如无事,

    坐看纵横总不惊。”

    草书一挥而就。守序轻轻鼓掌,“坐看纵横总不惊”。战局恶劣,杨龙友却没有丧失信心。

    待到墨干,守序珍而重之的收起这幅字。

    你可以不在乎,但这次,我不会让你的功罪由敌人来定论的。

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

    “高英吾幕府多才。英吾跋扈飞扬之气,一变而为忠烈,固是千古奇男子。渡河两疏,令人读之恸哭,何异诸葛出师二表耶。”

    松江夏完淳

    江南引以为柱石的兴平伯高杰死在河南总兵许定国的鸿门宴上,弘光天子震惊缀朝。

    与高杰一起领兵进图中原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刚奔回南京,带来确切消息。杨文骢得知后急忙赴京看望从前线回来的岳父。临行前,他把心腹幕僚孙临留在金山,安排两军合作事宜。

    高杰之死是影响未来南中国局势变化的大事,守序请孙临搜集了高杰和史可法北伐的相关材料,由冷应做成简报。

    南明初立,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阀为了抢地盘频繁械斗,纵是史可法亲将之军也不可避免。高杰刚到淮北时,淮抚路振飞派副总兵金声桓守在徐川不让高杰南渡。金声桓也是明末响当当的人物,自然不是好相与的。

    高杰长途转战人困马乏无力硬打,是马士英拉了他一把,派出援兵带着补给接应高部到淮南。刚来时,高杰还是老脾气,好勇斗狠大掠扬州。史可法亲赴高杰军安抚,推食食之,解衣衣之。高杰此后大变,他杀掉掳掠扬州的副总兵杨成整肃军纪,禁止军兵掳掠,不许取民间丝毫钱粮布帛,活脱成了南明岳武穆。

    不止约束军纪,高杰在恢复元气后,接连上奏折要求北伐,填补淮西至河南这块明军防线的大空白,人人为之侧目。好好的烟花扬州不待,去北方和建虏流寇拼命。

    为了腾出北伐兵力,高杰写信求到仇人黄得功那里,请求黄得功和刘良佐二镇出兵保障北伐的左翼。随后又求到刘泽清那里,请刘镇向西延伸战线,接替部分徐州附近的防区。

    三镇把高杰当成了傻子,抢占高镇让出来的淮南地盘可以,出兵淮北那不可能。高杰只好自己行动,身先士卒在徐州修筑防御工事。再派战斗力最强的李成栋部渡黄河,击退当面建虏。消除北面的压力后,他留属下李成栋独守徐州,自率两万精锐北伐恢复中原。

    看着南京越其杰府通报杨文骢的北伐详情,冷应和孙临都是唏嘘不已。

    冷应想不通,“高杰战力冠于官军,帐下猛将如云,李本深、李成栋、胡茂祯、王之纲诸营,山陕劲兵四万,与闯逆交战都不处下风,怎么就被许定国那个匹夫杀了?”

    冷应现在虽然是金城的官员,但对故国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孙临强忍悲伤,“天不佑大明啊。越公曾苦劝兴平伯不要入睢州城,可他太想拉拢许定国了,也不信许定国那个竖子敢动手。”

    守序拿起高杰的《冒雪防河疏》,“臣以一旅之饥军,忍冻挨饿,惟力是视,誓欲收入人心,再整王宇。”

    守序微叹,南京确实没有钱粮。北伐之前史可法请饷,马士英让户部百般应之,银库都搜刮干净了凑出开拔费。可随着战线深入河南,南京没有能力维持一条沿陆路从扬州到归德的补给线。

    守序放下奏疏抄本,询问孙临,“高杰的妻子现在哪里?”

    “杰妻邢氏和嫡子高元爵等家属都在扬州。“孙临道,“黄得功确定兴平伯死了,立即点兵包围扬州。黄与与二刘三镇联奏,欲把高镇军兵家属赶出扬州,军兵汛地由三镇瓜分。”

    冷应语气恨恨,“三个混蛋只会欺负孤儿寡母。”

    守序问道:“皇帝同意了吗?”

    孙临朝北拱手,“忠良之后,天子怎能容许兴平伯的军兵被瓜分?朝廷已派御马监高起潜赴扬州城安抚高镇军属,司礼监卢九德赴黄得功军前劝黄镇撤兵。”

    “天子这事处理的好,黄得功是卢九德一手提拔的。”冷应对守序道:“高杰妻邢氏原是被李自成掳入军中的良家女,高杰与其两情相悦,为一妇人率50骑反出李闯,兴平伯也是我辈性情中人。”

    守序点点头,朝冷应道:“你备一些礼物,代我送一封信去扬州。”

    高杰所部是唯一听史可法指挥的大部队,也是南明唯一有战斗力的陆师。江南士绅和南京朝廷现在都不知道,高杰之死不仅标志着史可法北伐进图中原的计划破产。江淮防线门户也随之洞开,开封归德淮西这条自古以来北方南下最主要的进攻轴线明军已无力守御了。

    孙临见守序有事要交待,退了出去。

    高杰为妻子邢氏反出李自成,以高杰自己的说法,邢女士有将略,高杰得以自助,不是因为邢女士的美色。当然,按传言,邢女士很漂亮。高杰南渡后的变化,邢女士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孙临提供的材料显示,高杰北伐后,给邢女士留下两千余军兵守卫家属。除了李成栋、李本深这几个现在已有了独立倾向的大将,扬州这两千人应是高杰嫡系。

    冷应准备好笔墨。

    守序口述,“建虏南下,屠杀百万,江淮生灵涂炭。”

    冷应手一抖,一大块墨斑滴在纸上。

    守序摆手示意冷应不用告罪,继续道:“……诸将之心难测。君若愿意,可引兵至海门,吾当以舟师济之。”

    海门县就在崇明岛北岸,远远避开了建州沿运河南下的主要进军道路。只要到了海门,崇明的驻军就能用船把她们救出来。当然,前提是邢夫人不选择投降。

    冷应把守序口述的内容全部翻译成文言文,守序看了两遍觉得没问题后,用红腊封缄,盖上逆戟鲸指环印。

    “你在扬州,设法传播个消息。建虏这次南下要屠城,百姓能躲的尽量躲远一些。“

    “切记,不要让明朝官方注意到消息散播的源头是你。“

    守序语气冰冷,如冬日寒风吹拂吹进了屋内。

    “是,大人。“冷应脸色煞白,不敢抬头看。

    高杰之死,意味着弘光政权的寿命进入倒计时阶段,守序的计划要加快了。

    江淮之间乱纷纷的战局导致很多流民南下,在江北和常镇二府沿街乞讨,甚是悲惨。杨文骢开府库散了几百石粮食勉强没饿死太多人,但流民的长期生计问题就不是他一个兵备道能解决的了。这事甚至连首辅马士英都没办法。

    茶农、桑农、丝户等流民里就有的工种很快齐备。丝绸、棉布织造和印染工人问题也不大,向日本和南洋的棉布生丝出口这几年断崖式下滑。

    明末的城市里已经有很多专业的织户,经济萧条,这些无地的工人阶级是最惨的,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衣食无着。只是因为江浙不比闽粤,没有成熟的移民条件,这些人才会在城里挨饿,卖儿卖女。

    南洋和台湾不是唐僧取经的西天。闽粤之人下南洋,去台湾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