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179章

1640四海扬帆-第179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鹏翼:“正当如此!”

    守序微微一笑,崇明岛上的明军都已经见识到守序在海上的实力,这让很多人情绪稳定了下来,与守序合作,到最后实在不行时,多了一条退路。而退路有时就是希望。

    恩佐的浈江号这次北上侦察,不仅带回来云台山的消息,他也找到了刘泽清。堂堂的东平伯刘泽清现在只剩下不到两千人,蜷缩在庙湾附近的一个海滩湿地中。当恩佐派人上岸表示可以带刘泽清走时,这位明朝高级将领拒绝了。恩佐没有勉强,他带了坚决不投降的一些人回来。刘泽清也没有拦。这些人有四五十个,地位最高的是前朝鲜水师统帅林庆业。林庆业在朝鲜民间的地位,堪比岳飞,守序要让所有人知道,抵抗鞑虏,不是绝望的自杀行为。

    得知云台山的消息后,守序就着手准备这次北上。张鹏翼是守序寻找的助力之一,要吞并高进忠的人马,光有战舰不行,必须登陆。而守序的兵要么分散在船上押运粮食和女人,要么要守卫各个营地,他无法登陆去解决七千多明军。

    守序召集了一个盟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鹏翼沈廷扬,大黄龙岛的高杰余部。崇明官军黄五常,这位是崇明土著,沈廷扬找来的朋友。此外还有杨羹卿,金士英和小袁营的袁安节。

    出兵前,条件就得谈好。守序只要钱和平民,岛上的官兵由几家瓜分。高进忠部有很多人是北方的老兵,对各部明军来说,会打仗的老兵这个时候是很宝贵的资源,和钱一样重要。

    商议的结果,张鹏翼、邢夫人、沈廷扬各得五分之一,其他人按出兵比例分剩下的战利品。

    因为要留人守家,各部都不可能倾巢出动。除了水手,张鹏翼出战兵一千。邢夫人没有水手,出一千六。黄五常出五百,金士英出三百,杨羹卿出一百五,袁安节出一百。守序只动用了一百多人的卫队,全军凑到三千八,并水手五千余。

    守序留下菲尔霍夫在崇明堡护卫难民营,梅尔维尔号留大瞿山岛,暴风号留崇明岛,两舰用于压台,加列战舰新安号、喇唬船和江船在江上巡航。

    守序北上船队包括罗浮号、西礁号、鉴江号、浈江号和三艘加列船,以及明军大小战船70艘。

挂一个书评区的典型煞笔,ID:Lauhonro,很有代表性

    在南京陷落前,反清是效忠明朝,在剃发令后,反清是效忠中国。

    by作者。不全面可批判。

    为防止有朋友嫌太长不看,我先写精华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海英博士,请注意,这是一位女士。

    ”瑞昌王(可以考科举的远支宗室)、朱议、卢象观(卢象升弟)、黄道周、张肯堂等大批抗清志士,他们坚韧不拔,前赴后继,不惜牺牲,顽强奋斗,正是他们及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抵抗和斗争,铸就了南明史的灵魂和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财富。与宋、元易代相似,明清递嬗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持续时间也更长,矛盾尖锐、复杂超过前者。不管在当时以及后代,南明历史无形中成为人们寄托故国之思的载体,甚至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在中叶持盈保泰成为急切需求后,也开始提倡南明史上矢志不移的仁人志士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东方的铮铮铁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失去意义或可避开不谈。“

    正式开骂之前,作者首先说一句,地主士绅是腐朽的封建王朝的骨干,但这个腐朽是相对于工业革命后的新兴势力而言,工厂主和工人。在嘲笑士绅腐朽落后以前,你首先得有蒸汽机。而显然,17世纪的中国并没有。

    相反,在封建社会,士绅是个精英阶层,而且具有上下的流动性。穷小子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士绅,而士绅如果家中三代没有功名,妥妥要中落。无意探讨八股文的优劣,但出于鼓励读书,给于有功名的人以一定的免税措施,这毫无疑问不是个坏事。反对这个,你就是在反对读书。真正值得批判的,不是士绅,而是宗室和勋贵,这些人才是吸血阶层。明末勋贵的表现不如**,宗室有表现好的,但显然对不起中国人民供养他们付出的血汗。

    在没有蒸汽机之前,封建王朝只能依靠士绅地主来统治,因为历史证明比起军阀、宗室、勋贵、八旗子弟,士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这不是什么思维或思想来意淫就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生产力决定的。

    我说以上这些不是说明朝的士绅或者税制有多好,实际上明朝税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不展开细讲了。

    王朝争霸,菜是原罪。打输了怎么骂都是应该的,东南士绅领导的抗清斗争,多数很快就失败了。历史把重任交给了两个出身草莽的民族英雄,李定国与郑成功。骂士绅菜可以,我也骂的。

    声明完了,接下来,参观脑残时间:

    “他们不是爱国者,不是敌人,不过可以让国家快速灭亡,毕竟是一个享受最多权益而从不纳税的庞大吸血阶层。大明要是也收税,士绅即使反清也不会复明,谁对士绅收税他们就反谁,和皇帝是汉人还是满人无关”

    士绅从不纳税。这煞笔真会编历史。

    “单就赈灾这一点来说,士绅不纳税的晚明早财政崩溃,无力救灾,实际上不光草原民风彪悍,汉人快饿死的时候民风也彪悍得很,只收税出赈灾他们也是要反的”

    草原民风彪悍,汉人快饿死的时候民风彪悍。被《狼图腾》这本破书洗脑的煞笔,放在明末又是个跪舔的家伙。

    “明朝军队军纪败坏算是士绅自食其果,南明的士绅不交税,税收财政支持不了军队,所以军队只能自己解决后勤问题,其实就是没有后勤,只是之前南方没有军事需求,没有大军就食。满清的军事实力其实不强,多尔衮入关前就被吴三桂打败过,鼎盛时期都攻不下沙俄几百火枪手驻守的堡垒,南明只要能供养一只稍微正常的军队就不会灭亡。南明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士绅自己不纳税酿成的恶果。”

    煞笔又来编历史。弘光一年,江北四镇一年军饷360万两,不算四镇在江北地盘上自行收取的商税,这军饷不是收上来的,难道他妈的你给的?已经告诉你,士绅占地十分之九的苏州一府以天下百分之一的税扛起十分之一漕粮,这煞笔还在这里叽歪士绅不纳税。弘光还有酒税和劝捐呢。隆武更牛逼,预借三五年税款,而且只借大户,不借小户。鲁监国则是大小户一起借。

    “你不必冷嘲热讽,南明士绅希望维持的就是不对士绅纳税的明朝朝政权,不是南方士绅想不想投降的问题,南明的税收制度就供养不了一只能战的军队,他们不投降满清也会被满清屠杀”

    这家伙的逻辑不如幼儿园。对于士绅来说,满清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开头的暴行统治后,能维系农业生产秩序,让地主士绅收到田租。而且缴税给满清,大体上有章可循,不像南明那么乱。

    ”李自成是完全没有税收制度,这种制度下战略优势时后勤补给靠抢劫,制度不明,分配合理性有问题,只是不算太大,战略被动时就是大锅饭,分配更不合理。至于明朝,税收聊胜于无,军队后勤也是靠抢劫,打赢之后奖励发不下来,也不能劫掠最富有的士绅,打胜仗毫无收益,分配毫无合理性。而满清,不但有税收,对抢劫的分配最合理,抢劫分配最接近“按劳分配”,绿营兵也有收益,比当明军时更愿意作战,还知道温水煮青蛙,慢慢抢劫,抢劫制度最完善。“

    呵,李自成不能劫掠最富有的士绅。哈,北京那些明朝权贵一定不同意你这话。士绅算什么东西?中小地主,跟北京的公侯能比吗?洪承筹在明清两代都是顶级大官了吧?看看他死的时候有什么,

    ”我认为南明南京政府在中国财富中心江南却征不上来税是因,让军队自己去武装征税是果。你认为的因果关系却正好相反,这是资料能解决的问题吗?钱谦益也是,如果他在南京政府被攻破前散尽家财,我也会认同他是南明为数不多的愿意为国出力的爱国者,不会质疑他散尽家财的原因“

    他所有的话都是”我认为“

    如果南明只有为数不多的爱国者,满清的征服之战不会打到1662年,(先不算明郑了)。包括后来的三藩,吴三桂的主力依然是李定国的大西军余部,显然,也不能忽视其中驱逐鞑虏这个因素的影响。

    他显然认为,江南就是个予取予求的无底洞,随便收多少钱。因为是”财富中心“吗。作者不是江南人,但作者得说一句,苏南成为财富中心,不是救世主恩赐的,那是广大劳动人民一点点干出来的。凭什么你会认为在江南抽重税是理所因当?而且事实上,江南本身税负已经相当沉重。

    本来我一直客客气气在书评区和这个人说着话。是看到这里我决定以煞笔来称呼这个人,而且把他挂起来。千言万语,真的,我这会打字很困难,看到这种煞笔我手指都气的发抖。

    满清代明,在没有剃发令以前,江南是接受的,并没有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因为明朝对江南的沉重压迫,对这个行将灭亡的王朝,并没有太多人认为应该去效忠。问题出在哪呢?

    剃发令。顾炎武一句,亡国和亡天下,实已道尽。

    如果这个有汉奸潜质的煞笔理解不了,也没必要再和他多说的必要了。

    这煞笔的脑子在哪出了问题呢?被满遗的地摊洗脑了。这两年,把明末的民族战争,解释成江南士绅在明朝可以不纳税,在满清却要被抽重税,所以开始跪舔满清,后期发现伺候不了满洲主子才反清。这是在干嘛?这他妈的是在搅浑水,明里暗里的,给满清搞个均贫富,收地主税的外衣。

    这种谎言,在网上似乎接受的人还不少。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江南爆发大规模反清是在六月,剃发令下后几天内蔓延。并且官绅纳粮是雍正时期的事,和清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搞出官绅纳粮也不是为了均贫富,而是为了供养真正的吸血阶层,百万不事生产的旗人。没有任何一篇历史著作会告诉这家伙反清是因为收税,只有网络地摊骗骗像他和id(生存)这种没脑子的人。无可否认,在满清残酷镇压后,大部分人还是接受了满清的统治。毕竟英雄是少数人。

    请原谅我发泄一下,马上去写更新。

第30章 身既许国,瓦窑堡的勇者!

    荆州。

    兴国候,统御营前部左军,挂龙虎将军印,忠贞营总兵李过面对坚固的荆州城墙叹息不已。

    这是一只明军。

    李过现在手中掌握的,是此时汉族最精锐的军队。军中飘扬的官军战旗勾起他很多回忆,过往的历史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杀官造反,揭竿而起是因为穷人活不下去了。朱明宗室和世袭勋贵在人民身上吸血,无处不在的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李过曾发誓,要给穷人杀出一个朗朗乾坤,再造天下。

    征战十几年,李过是最坚定的起义军,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从未考虑过像八大王一样接受招安。胜利女神的裙裾曾经离李过那么近,但建虏毁了这一切。大部分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