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200章

1640四海扬帆-第200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跑远程的商船在等待季风期间都会做个短途生意,运船苏门答腊火山灰来。每年进入港口的火山灰在5000吨以上,随着人口增长,火山灰交易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让面向南中国海的几个州府城建速度很快。

    国家扩张也导致了一个结果,元老院和公民们对目前这个国名和首都城市名极度不满意。当初定国名的时候,守序向所有成员征求过意见,提什么的都有。

    靠谱的建议不多,而且争议都很大,为了国名吵翻了天,还出了几次打架事件。守序当时无奈之下只能用一个最俗的名字临时顶上,黄金人人都爱吗。大家别扭了一阵后也就接受了。

    现在国家领土大了,各方面也都逐渐正规起来,草台班子变成了官僚衙门,原本的城邦名显然不合时宜,关于更改正式国名的建议也就被提上了元老院。

    也许是过去的几年实在吵累了,当林奇将元老院的方案拿到内阁会议上时,守序发现这次居然没争议了。

    “pacific federation,太平洋联邦。”守序听说过这个建议,以目前的国土承载这样大的国名似有不妥,他没想到居然得到90%的元老赞同。

    马尔蒙放下烟斗,“我们是个军人与商人、农夫的联盟。华人在南中国海,孟族在安达曼海为我们贸易,真腊人和暹罗人为我们耕作,我们还有其他诸多的小民族。元老们觉得联邦挺贴切的。”

    守序点点头,在国名提案上刷刷签上了名字。这种事,元老院定了也就定了,没必要纠结。

    接下来是首都名,“asterism,星芒城。”

    既然国旗是星鸟,南十字星座是国家的标志,首都叫星芒城很合适。

    守序再次签署通过。

    国名只是引子,伴随国名更改的是政体变更。

    元老院,也就是参议院,这是同一个词。元老院不搞普选,按照原先定下的章程,这是个贵族院。元老更换与改选由元老院本身决定。在某些部族,这甚至是世袭的职位,父子承袭或是兄终弟及。出于尊重他们的习俗,元老院一般不予以干涉。

    元老数量维持不变,国土扩张后,立法机构只有元老院显然不够了。

    权力制衡是一方面,联邦需要划分出更多的阶层来维持人们向上攀登的动力。于是,各州府均成立了市议会,在市议会与贵族院之间,成立了下议院。下议员就要靠选举产生了,不分民族不分宗教。

    目前的国情下,下议院成了维系国家统一的关键所在。贵族院定死了,除非有大的功绩,否则很难在其中出头。对新来的各族移民来说,下议院就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守序将下议院的设置与正在进行的陆海军改革联系到一起。联邦没有种族歧视,自由民的人格人人平等。但政治权力却有所不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从更改国名和下议院召开的那天起,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与普通自由民之间被区分开。

    只有公民拥有投票的权利,而公民也有保卫国家的义务。

    在联邦政体下,对大部分人来说,加入军队完成服役才能获得公民权。在目前的形势下,把选举权这一决定国家未来的权利交给那些什么都不懂,只懂跟风,又缺乏远见和足够经历的人是不恰当的,那就像把上膛的大炮交给心志未成熟的小孩,只有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并且素质较高的退役士兵和公民才有决定国家未来的权利。

    与海军比起来,参加陆军获取选举权更容易。守序既然决心在第二个任期将资源向海军倾斜,那陆军就必然要做一定的压缩。

    陆军的人数维持在3000人,这与以前变化不大。但其中拿和之前一样高军饷的人只保留1000,主要集中各级军官、士官、骑兵和炮长,同时首都保留一个500人,纯粹由职业军人组成的机动营。剩余的2000人由各民族参军的义务兵组成,义务兵需服役3年,到期退伍。完成义务兵役期,就拿到了选举权。而要拿到被选举权,则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军官和士官军衔升职不受野战部队规模限制,军官士官在机关、部队和院校之间轮替,参加培训或是讲课。

    元老院对守序的提案做了一点修改。除了服役,完成一定纳税额度的人也能获得选举权。钱与剑一样关键,守序看了看,在纳税额度上加了个0。

    选举办法草案还有些细分内容,地方议员与下议员在选举门槛上有所区别。对于工匠、学者、教师、医生等技术人员,也有他们获得政治权力的方式。不过那人数不会多,各级议会中将有一半以上是退役军人。

    草案在实际运行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在办公室中想不到的状况,以后会根据反馈进一步修改完善。元老院暂时保留了对选举草案的解释和修改权。

    政体基本是海尔莱茵在《星船伞兵》中的设想,略作修改。

第6章 铅与锌

    后江行政长官林同文回了本土,守序有事要与他商议。和林同文一起来的是金瓯海军基地,地面警戒部队司令胡。

    “胡少校,你申请调往大陆?”

    胡的语气很坚定,“是的,我不能眼看着鞑子入侵我的家乡。”

    林同文道:“少校向我申请了多次,我说这要等你决定。”

    “少校,”守序道,“联邦现在还不会与鞑靼人进行大规模的地面战争。”

    胡:“执政官,国内的朋友给我带了一封信。他捐献全部家产,招募了一只军队加入张家玉的麾下。他把家小都运到金瓯托付给了我。南洋的生活很安逸富足,可我不能看着朋友们去死。”

    守序见胡情绪外露,给他倒了一杯酒,平复一下心情。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陆海军现在给不了你太多的支援。”

    “我明白,我自己募人,有一百个兄弟愿意跟我走。”

    “这样吧,”守序拿出纸笔,刷刷写下命令,“台北分舰队提督阿勒芒很快就要返航,你跟他一起出发。台北今年可能会有几个行动,你到了那边机会比较多。”

    胡可能是在金瓯种田憋坏了,有些闻战则喜的意思,他高兴地道:“我一定打几个漂亮仗,绝不会搞砸。”

    守序点头道,“少校,你们的家小安顿好了吗?这会是一场长期战争,不要急于一时。”

    “执政官放心,我留下了小半老兄弟看家。”

    守序跟他碰了个满杯,“那就好。后江的领地经营好了,你才没有后顾之忧。”

    胡一饮而尽,他已经迫不及待,敬礼后拿着命令走了。胡要先去国防部报道,以护卫运输船队的名义与阿勒芒一起去台湾。

    守序放下酒杯,问起林同文,“你那边像胡类似的例子是不是有不少?”

    林同文露出一丝苦笑,“是,我们前几年接纳了很多两广和福建的军户移民,其中有些人现在想回国参战。”

    “心怀故国也是人之常情,”守序想了想,“堵不如疏。你把他们组织一下,下半年我可能会有用。”

    “好。”

    如何解决后江府移民军户在天下鼎革中变化的心态只是林同文来的目的之一,守序要与他商议援助台北的粮食问题。

    南风已经统治了东亚海面。

    阿勒芒率领的台湾分舰队和台湾的运输船即将出发,他们装载了15万石粮食,主要是林同文在后江府囤积的秋粮。去年紧急购买的这批粮食一半来自真腊一半来自暹罗,比正常市价1石2钱银多付了1钱。阿勒芒有200余艘运输船,几个月的整备下来,现在船况尚可,15万石粮食差不多刚好让他的船队满载。

    这只解决了台北小半的需求,今年夏粮上市后还要给梅登增援。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航线是东西向的,一年四季均有适合航行的天气。这意味着台湾不必像本土一样遵守每年大规模南下北上各一次的季风铁律。可以预见,台湾的移民增长速度会比本土更快,粮食问题始终存在。

    林同文有些倒苦水的意思,“你去年在信中让我采购60万石粮食,这个数字实在是难以完成。”

    守序笑了笑,“不难办梅登也不会求到你了,如果说联邦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我们的林大总督。”

    “你别再恭维我,剩下这45万石快把我压死了。不行,你得跟我一起来解决这个麻烦。”

    “好吧,好吧。”守序摆出衣服洗耳恭听的样子。

    “首先是钱,你们去年带回来的银子不够。”

    “不是有南洋银行的汇票吗?”

    “采购量太大,我们还需要现金。”

    守序点点头,这批采购量太大,台北和本土都有难处。

    “你有什么想法?”

    林同文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只能去借。以我的个人名义向南洋的华商和印度人借钱。”

    这个时代的贸易,借款与赊账是通行的方法。没有后世那些复杂的尽职调查手段,借钱与否主要是看人。南洋华商通常是借钱给别人的同时也欠了许多债,全靠流动性来倒。巴达维亚曾经的顶级华商杨昆承包了城墙建筑的大工程,他本人突然死亡,资金链一断家族就破产了。

    “需要我做什么?”

    “给我抵押品。”

    “你需要哪些?”

    “台北的矿山,银行股权,甚至森林砍伐权。”

    “……好吧。矿山、股权只能抵押属于我们私人的那部分,森林砍伐权倒是可以。”

    “把你手上台北能公开的资料都给我,我派人去暹罗和亚齐宣介。”

    这算是路演?可惜没有ppt。

    守序笑道,“好好,按你法子办。”

    “海南岛也不能置身事外,我听说新任的雷廉琼巡抚和你相熟。”

    守序恩了一声,“怎么说?”

    “琼州府每年8万多的银粮正赋,廉州雷州2府各2万多。算上加派杂税,这三府能收20余万的银粮。”

    守序:“如果算上雷州的糖业,应该还会更多。”

    林同文:“设法让琼州府给我们出一部分,你觉得他们现在最缺什么?”

    守序:“粤西巡抚曾樱在基隆跟我说他要去琼州扩编军队,我想他现在最缺的肯定是军火。”

    “军火这是你的事。”

    守序:“好了,琼州我去想办法。我解决10万石,剩下的你负责。”

    林同文愿望达成,总算露出笑意,“你帮我转告梅登,30万石我可以帮他解决,但台北与后江之间需要做一些交换,他得用人来换我的粮食。”

    因为南北季风铁律的关系,台北是个很好的移民中转站。林同文有这种想法不奇怪。

    “你想怎么开价?”

    “30万石粮食,每10石一个人,也就是说,他在今年的北风期得给我运来3万移民。”

    “你这开价可有点黑啊。”

    “黑不黑,你让台北去判断……”

    “不用了,我替他答应你。条件是明年你也得照这个价格办理。”

    额外增加三万人的移民,在以往这需要花很多钱。现如今的局面却有少花现金的可能,只要打开两座县城,人和钱就都有了。

    林同文接着拿出了几样矿石递给守序,“炉甘石、方铅矿、虫胶和铅,全都来自老挝。”

    炉甘石是菱锌矿,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