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214章

1640四海扬帆-第214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官,援军……我们的援军快到了。”

    菲利普有些讶异,南海号无法脱身过来支援,来的会是谁?

    “不是南海号,是梅洛船长,长官。我们有救了。”

    菲利普转身,拉开望远镜。托马斯梅洛的白云山号风帆激荡,正全速而来。

    “老伙计……”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

    ……

    在之前的缠斗中,托马斯。梅洛谨慎地指挥战舰,灵活的护卫舰并未收到太多损伤,此时战斗力堪称完整。

    对一艘中等伤残的盖伦来说,10炮护卫舰不再是个可以忽视的目标。恰维斯船长只得暂时放弃利马号,匆匆撤回自己的战舰,解开联系两船的跳板和抓钩,恢复航行能力。

    恰维斯没有点火,利马号是个诱人的战利品,这艘失去航行能力的战舰无法逃跑。

    梅洛依然未选择交战,他进入战场后收起主横帆,只用斜桁帆游弋在敌舰周围。菲利普明白了老搭档的意思。

    “放下能用的长艇,我们弃船。”

    “船长,要点火吗?”

    放弃战舰,军校生有些不甘心。

    菲利普摇摇头,“不必了。”

    水兵们重新控制甲板,在远离西班牙人的一侧船舷放下3艘长艇。还活着的100多名船员撤到长艇上。菲利普仔细折叠起自己的战旗,包好后背在身上,最后一个离开利马号。

    除了伤员,所有人都参与到划桨中,向着逆风方向驶去。以西班牙战舰现在的情况,他们无法走之字航线向逆风处追击。

    梅洛见目的达到,放弃与西班牙人纠缠,转向靠近菲利普的长艇,他只想救人。

    两军的士兵都已筋疲力尽,没有人想继续打了,战斗就此结束。

    斜阳在海面撒下万丈金光,西班牙国旗在利马号的艉楼重新升起。恰维斯船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战利品。

    “我的利马号“,菲利普有些惆怅。“托马斯,我们一起努力夺下了她。现在,我又把她还给西班牙人了。”

    梅洛给他曾经的船长倒了满满一杯酒,“战舰可以再造,人活下来比什么都好。”

    菲利普接过酒一饮而尽,死里逃生的感觉让人心情复杂。

    “托马斯,你看到旗舰了吗?”

    “看到了,就是南海号给我打来救你们的信号旗。”

    “他们情况怎么样?”

    “受了中等程度的创伤,不过还好,我到时他们还有一定的自航能力。”

    菲利普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你的中队呢?”

    “我们重创了两艘西班牙快艇,剩下那艘盖伦我们打不过,只能让他救下那些西班牙人。”

    “我是问你剩下的那两艘船。”

    “受了些损伤,我担心他们陷在战场里,早前让他们脱离战斗。”

    “那这么说,舰队现在解体了。”

    “是,”梅洛道,“执政官最后挂出来的信号旗是解散编队,各舰自行选择航向。”

    菲利普,“托马斯,我们去找南海号吧,你觉得执政官去了哪里?”

    梅洛铺开海图,“旗舰最后的航向是西北,我想去惠州附近海域试试看。”

    菲利普与梅洛一样不熟悉中国沿海,他也想不到别的去处。

    夜幕降临,战舰们失去了互相的视野。

    西班牙人战斗力尚完整的两艘战舰拖带受伤战舰,开始辛苦的损管作业,尽量恢复伤舰的航行能力。风向再次发生变化,他们向着澳门而去。

    梅洛估计原本隶属自己船队的两艘护卫舰都去了台北。

    护卫舰航速很快,第二天下午便到了惠州附近。搜寻了三天,一无所获。由于接纳了菲利普船上一百多生还的官兵,白云山号处于人员超载的境地,无法坚持太长时间。最后只能放弃搜索,转舵航向台北。

第20章 兵败如山倒

    守序不知道托马斯和菲利普在到处寻找他。南海号受了中创,借助夜幕掩护,靠主桅上仅剩的两面帆和后桅斜桁帆脱离战场,跌跌撞撞驶近惠州三门岛。

    守序急需寻找一个隐蔽的海湾修理战舰,三门岛是不错的选择。岛屿有个海湾开口向西,能躲避七级南风或北风。

    三门岛当年也许是个海盗途经惠州的落脚处,现在却是个几乎没有人居住的岛屿。船只现在操纵不灵,为避免触礁,天亮时南海号放下四艘长艇,由桨船牵引进入海湾。收帆锚定,林出勇率领30名士兵登陆,搜索岛屿排除潜在危险。三门岛不大,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岛上的制高点位于岛屿南部,海拔250米左右,天气很好,如果在山顶设置望哨,能看见很远。

    三门岛离惠州府很近,守序与很多明军关系很好,但惠州却是个例外。南明切割了许多小行政区。潮州惠州二府有自己的巡抚,现任军门是王芋。新来的官员,守序与他没打过交道。驻防惠州的总兵李士琏在崇明岛上有过几面之缘,守序十分讨厌这个军纪败坏的家伙。因此尽管三门岛距离大陆很近,守序没有找明军帮忙的想法。

    半天后,林出勇的送回第一份侦察报告。

    岛屿有几户空置的民居,应当是来往的渔民临时居所。岛屿中央位置有让所有海员都感兴趣的资源。三门岛曾经是个火山岛,岛屿上遍布奇形怪状的火山石。千万年下来,原本的火山口成为一个美丽的淡水湖,湖水甘甜清澈。舰队参谋当即在本上记录,三门岛,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人类没有在这座岛上留下太多痕迹,周围风景自然天成,比中国大多数岛屿多了一份纯净。

    岛上最漂亮的是海,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有5…8米。一些水手跃下甲板,浸在清凉的海水里。色彩斑斓的小鱼在身边游弋,战斗带来的烦恼和疲惫得到舒缓。

    苦战过后需要的是休息。

    官兵轮流上岸,在淡水中洗去征尘与硝烟,以及满身的血迹。

    岛上虽然无人,却有一些野羊和野猪。应当是来往的船只遗弃在岛屿上,自然繁衍出来的种群。

    恢复元气的士兵们在岛上拉网,搜索过去,猎到10多只牲畜。精于捕鱼的士兵划着小船,穿梭在海湾隐蔽的水汊之间,有人捕到一条很大的石斑鱼,为晚餐又添加了一道美味。

    在岸上架起大锅,丢进大块的猪肉和羊肉。战舰对食物不会有太多精细的处理,撒上盐、辣椒、花椒和胡椒,裹上岛上能找到的野菜炖出来对士兵们来说也是无上美味。这比咸肉咸鱼好多了。

    舰桥军官们围在一块石头旁边,现在并未完全脱离危险海域,酒水就不能敞开供应了,每人限量一杯。

    哈里斯与加德纳还在讨论白天的战局。

    士兵递了半只羊腿过来,守序笑着收下了。肉块上沾着几粒胡椒,守序看上去出了神,胡椒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调味品。与基本被荷兰人垄断的马鲁古丁香和肉豆蔻不同,胡椒不是奢侈品,贸易量是香料的十倍。

    最早的胡椒出口中心是印度,在中国移民大批进入东印度群岛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后,东南亚胡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苏门答腊等地非常适合种植胡椒。欧洲人进入亚洲后,胡椒的产量更是有了一次起飞式的增长。由于印度胡椒成本是东南亚胡椒的1。5倍,东南亚胡椒迅速将印度品种从市场上清除,现在就连印度也要从风下之地进口胡椒了。

    按照联邦贸易部的估计,不计分布在各地的小产区,整个东南亚胡椒每年产量约为6000吨。这些胡椒从苏门答腊、爪哇和南婆罗洲出发,输向欧洲、印度和中国。这一块利润由印度、中国、马来、葡萄牙、英国与荷兰人分享。荷兰人对胡椒的垄断努力是不切实际的,产量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能独自吃下。

    尽管比马鲁古香料便宜很多,但胜在量足,所以胡椒是本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从重要性来说,名列出口货物的榜首。

    中国对香料这种奢侈品的需求并不强烈,但他们一样需要胡椒。在以往,中国商人在苏门答腊与马辰等地与荷兰人合作并竞争,以获取那里的胡椒。守序现在吃的胡椒,也是通过这个渠道来的。

    如果能解决胡椒自产,哪怕只是向中国输送,其中的利润都给能紧张的联邦财政带来不菲的收益。

    看着眼前讨论正在兴头上的两位海军军官,守序有些感慨,他需要关心的永远不止是战争。将骨头丢到一边,守序下了决心。西北婆罗洲,沙捞越的攻略计划有必要着手了。

    第二天,除去岸上保留的警戒兵力,其他人投入到修船工作中。

    船舷的破损容易修理,这种条件下简单补补缺口就好了。用碾碎的麻屑和羊毛铺在一面下翼帆上。再将船帆紧紧贴住船身,细细的麻屑和羊毛渗入船板之间,遇水膨胀后自动填补了船缝。

    南海号船上装有备用的船材,水手们吊起木杆,在前桅底座上系紧,用铁箍固定,重新设置支索。

    经过几天修理,南海号勉强恢复了前桅下帆,主桅下帆和主中帆,后桅斜桁帆。首斜桅也挂上一面支索帆,算是恢复了基本的操船功能。迎风调戗自然不可能,只能能流畅做出顺风转向。临时停泊的海湾内只能做到这种程度,进一步侧倾船身修理得在基隆港内进行。

    在小艇牵引下,南海号缓缓驶出三门岛,顺风顺流航向台北。

    ……

    丙戌年七月十六,公元1646年8月27日。

    金华府已到了最后的时刻,自六月二十日被围,建州以重炮攻城,金华明军亦以重炮还击。明军苦守城池20余日,直至博洛得知金华府西面城墙为新筑,将从杭州调来的神威大将军炮集中到此,连续几天轰下来,城墙塌了。

    金华督师阁部朱大典可能是南明最懂军事的文臣。此刻,他正与守军主将,右都督金华总兵蒋若来并肩立在城头上。

    建州如同潮水般涌向缺口,蒋若来长叹一声,“阁部,守不住了。”

    朱大典:“苦守近月,金华军民尽力了。龙江啊,老夫是绝不会投降鞑虏的。”

    博洛围住金华后派人劝降。朱大典用华夏古典礼节招待了建州招抚使臣徐淮,架起大鼎给他烹了。

    “若来一定追随阁部。”

    朱大典:“恩,你我留在这里也没用了,不如回去处理下家事?”

    “阁部请先走,我为你掩护。”

    ……

    蒋若来以骑射闻名,为东南明军中少有的勇将。去年他自金华赴南京勤王,参与吴志葵的东南总兵盟誓时,明军防线犹在淮河。北固山甘露寺大败长江失守,蒋若来率600家丁退到苏州,与吴志葵合兵。苏州之战又败,蒋若来成功突围,退守嘉定。明军再败,蒋若来一度泛海,从海上撤回浙东。

    个人的武力在王朝末世的战局中是如此微不足道,今天建州终于攻破了金华,卫国不成,保家亦成奢求。金华明军绝少有降兵,城中爆发了激烈的巷战。

    蒋若来血染战袍,端坐在府厅中,总兵府四周已经是一片喊杀声。

    妻妾女儿都聚集在此,蒋若来语气低沉,“事情已经不可挽救了。我以匹夫受国恩,国亡与亡,死复何憾!可你们都会沦为建虏俘虏。”

    妻子王氏朗声道:“臣既死君,妻亦死夫,理所当然。将军毋须为我等忧虑。”

    妾室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